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提优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序一二三总分评卷人得分一、积累运用(18分)1.默写。(6分)(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2)此去泉台招旧部,_________________。(陈毅《梅岭三章》)(3)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4)《〈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飞逝,启示人们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4·徐州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9分)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sù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A]数千年。好的家训不仅承zǎi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B],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升华与深化。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追(sù)______承(zǎi)______(2)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A]_________(连亘绵延)[B]________(十丝万缕半丝半缕)(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第2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发掘精华②剔除糟粕③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④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即书信,古代称书信为“尺牍”“信札”。这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犬”“温柔”“慈爰”“参观”“奋不顾身”属于褒义词;“愚昧”“狭隘”“结果”“损人利己”属于贬义词。C.“悠闲”“凌乱”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红彤彤”“绿油油”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笔直”“弯曲”是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很多形容词前面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D.《纪念白求恩》一文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二、阅读理解(5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甥书》)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3)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4)绝情欲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请加以概括。(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送别①李白斗②酒渭城③边,垆头④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⑤,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注]①诗人于渭城置酒送友人回颍上之作。②斗: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这里形容饮酒之多。③渭城:秦都咸阳故城。④垆头:酒店,酒家。⑤醑(xǔ):美酒。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梨花、杨叶、壶醑、马鞭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象。B.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和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醉不眠”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是他在宣泄抑郁不得志的苦闷。C.颈联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待到要分别时,“赠马鞭”,以示纪念,尽管舍不得却无比豪迈。D.尾联写诗人看着友人离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1分)______________赵永新①我突然想起了父亲。②父亲已过世十多年,但父亲对我的一些影响,总在心中涌起,而且久久不能抹去。③父亲中等身材,很结实,他没文化,为人侠义,一生克勤克俭,没有什么奢求。唯有的癖好是爱在庄稼地里转悠,总爱掰弄些谷穗、麦穗、瓜果类,以致有些入迷。④小时候,我常随父亲去买些瓜果,那时瓜果便宜得几角钱一斤,可我总喜欢和人家讨价还价。每当我们“砍”得不可开交时,父亲总是拍着我的小屁股说:“走,几分钱,图个啥?”此时,我总是嘀咕:“你不在乎,我在乎,你什么时候多给过我五分钱?”我就是这样在不理解和顺从中,逐步认知父亲的。⑤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时,发现一个学生娃蹲在路头哭泣着。父亲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哭,他断断续续地告诉父亲,要交的学费丢了。父亲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捞了半天,好不容易捞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元钱,说:“给,报名去。”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年的学费才三元五。父亲的举动着实让我惊讶,好大方啊!父亲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是这么一个阔绰的“小侠义”。⑥可是,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却是一个“大吝啬”。⑦我渐渐长大了,已是结婚成家的时候了,我好像良心大发现了,决定“五一”期间回家看望老父亲。见到儿媳、孙女还有我,他高兴得好像得了健忘症一般,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劲儿地招呼着:“好!好!好!明早帮我割麦子去。”⑧我不敢执拗,不情愿地答应着:“好吧,我一个人去。”⑨第二天早上,一轮金黄金黄的太阳,把它诱人的光洒在茫茫麦海中,一阵一阵、一层一层的金浪起伏在地平线上,一种羡煞人的美,令人惊艳。父亲匍匐在这麦海中,手中的镰刀一茬茬地平割着麦子,身后留下一片平整的麦桩,就像用剪刀修整过的,又像是画着的一般。回头看自己身后的麦桩高高低低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参差”。eq\o\ac(○,10)难题好留给懒人似的。[B]我眼前的那片麦子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有的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有的晃动着身躯,极不齐整,有的交叉缠绕,乱七八糟。我心慌意懒地一阵快刀乱斩,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这时,父亲走了过来,把麦子一支一支地捋了起来,扎成一个小把子,和气地对我说:“这也是粮食啊!”然后替我把狼藉的麦子收拾好。eq\o\ac(○,11)吃午饭的时候,女儿习惯性地把饭粒弄得半桌都是,我不以为意。[A]可我父亲不声不响地把散在桌上的饭一粒一粒捡起来,丢进嘴里,慢慢咀嚼着……_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我,对着父亲数落起来:“这不是灾荒年,这也不是解放前,丢在桌上的饭您就不怕脏!”eq\o\ac(○,12)听着我的不满,父亲沉下脸来,许久许久。然后他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这是老天的恩赐,这也是国家的命根子啊!”eq\o\ac(○,13)“老天的恩赐,国家的命根子!”这句话警醒了我。十多年来,我常常反复回想着这句话。eq\o\ac(○,14)父亲,你的叮嘱,我懂了。eq\o\ac(○,15)放心吧!父亲!(选自《作家地带》,有删改)10.【中考新考法完善——思维导图】[思路寻美]本文思路清晰,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章思路,补全思维导图。(4分(1)_________父亲的行为(1)_________父亲的行为(4)_________(3)________父亲帮助学生交费警醒不情愿(2)警醒不情愿(2)_______不理解“我”的心理(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11.【中考新考法——朗读设计】[朗读诵美]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小保觉得A句朗读起来特别有感觉,请你帮他设计朗读重音,并说明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环境品美]小贝觉得B句中的景物描写好像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请你帮他品析这句话的用意。(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主旨悟美]该文章在出版时没有附上标题,我校文学社拟写了以下三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最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借助知识卡片说明理由。(6分)知识卡片知识卡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或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蕴含文章的主旨,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A.《我的父亲》B.《叮嘱》C.《“小侠义”与“大吝啬”》(四)名著阅读。(10分)[甲]行者真个又痛,只叫:“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选自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乙]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14.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2分)15.甲段中孙悟空“口里虽然答应”,实际上“望唐僧就欲下手”,揭示了他_____________的天性。乙段中唐僧念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次孙悟空被唐僧驱赶是“噙泪叩头辞长老”,你看出了孙悟空怎样的成长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给整本书,谈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并说说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3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心浮气躁时,诸葛亮告诉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元。缺少自信时,袁枚鼓励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遭遇失败时,老师劝勉我:胜不骄,败不馁。受到挫折时,父母安戎:哪里J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成长的路上,会有这样的时候:只是一句话,却带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你曾对我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1.(1)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2)旌旗十万斩阎罗(3)学而不思则罔(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1)溯载(2)绵延半丝半缕[解析]连亘: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绵延:延续不断。A处描述的是家训文化从周公告诫子侄开始一直延续到数千年后的今天,故选择“绵延”恰当。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半丝半缕: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B处所选择的词语与“_粥一饭”形成对仗,用以强调即使是微小的食物和物品也应该珍惜,故选择“半丝半缕”恰当。(3)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深化与升华。解析]画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先“深化”再“升华”,故正确的句子应为:当然,家训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深化与升华。(4)D[解析]③“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应该是基础,因为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保持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接着,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和提炼,这就涉及②“剔除糟粕”和①“发掘精华”,应先剔除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糟粕),再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部分(精华)。最后,“丰富家训的时代平庸意义”是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赋予家训以新的时代意义。综上所述,应先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然后剔除糟粕,接着发掘精华,最后丰富时代意义。故应排序为:③②①④。3.B[解析]“参观”“结果”属于中性词,不带褒贬色彩。4.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5(1)德行,品行(2)振奋(3)来得及(4)节制解析]解释文言词语时,要注意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道德修养人的品行。行,德行、品行。(2)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励,振奋。(3)句意:又怎么来得及。及,来得及。(4)句意:节制情欲。绝,节制。6.(1)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2)让接近于圣贤的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解析](1)重点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重点词:使,让;庶几之志,接近于圣贤的高尚志向。7.诸亮肴儿子和外甥要有远大志向,节制欲望.心态平和,珍光阴,重视学习。解析]根据甲文中“非志无以成学”和乙文中“夫志当存高远”可知,诸葛亮教育儿子和外甥要有远大志向。据甲中“非淡泊无以明志”和乙文中“绝情欲,弃凝滞”可知,诸葛亮教育儿子和外甥要节制欲望,内心平和。根据甲文中“非学无以广才”“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和乙文中“去细碎,广咨问”可知,诸葛亮教育儿子和外甥要珍惜光阴,重视学习。[参考译文][乙]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让几乎接近于圣贤的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广泛地向他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即使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哪会损毁自己高的情趣,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呢。如果志向不坚强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只碌碌无为,沉溺束缚在世俗私情中,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就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8.B[解析]“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的意思是:我们在城边纵酒言别,在酒店里长醉而不肯睡去。此联写诗人与友人在分别前喝得大醉,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并没有宣泄抑郁不得志的苦闷。9.[示例]颔联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梨花比作白雪,将杨柳叶比作青烟,“千树”万条”极言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千树梨花竞相绽放,杨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愿。[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紧扣语言特点或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注意题干要求从修辞手角度赏析。“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的意思是:千树梨花就像雪一样洁白,万条杨柳叶恰似缕缕青烟。此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梨花比作白雪,将杨柳叶比作青烟,用“千”“万”等数词夸张描写出春天里梨花竞开,杨柳叶迎风飘扬的美景。但是此处的美景也难消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诗人以眼前的乐景衬托心中的哀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0.(1)父亲不赞同“我”买瓜果讨价还价的行为(2)惊讶(3)父亲让“我”帮他割麦子(4)父亲吃“我”女儿散在桌上的饭,在“我”不满时教育“我”[解析](1)根据题干提示“f我’的心理:不理解”找到第④段,根据此段内容可知父亲的行为是:父亲不赞同“我买瓜果讨价还价的行为。(2)根据题干提示‘父亲的行为:父亲帮助学生娃交学费”找到第⑤段,根据“父亲的举动着实让我惊讶,好大方啊”可知,当时“我”的心理是:惊讶。(3)根据题干提示“我’的心理:不情愿找到第⑦段,根据“好!好!好!明早帮我割麦子去”可知父亲的行为是:父亲让“我”帮他割麦子。(4)根据题干提示“‘我’的心理:警醒”找到第®段,根据第①⑦段内容可知父亲的行为是:父亲吃“我”女儿散在桌上的饭,在“我”不满寸教育“我”。11.重读“不声不响”“一粒一粒”“慢慢咀嚼”。理由:这些词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看到“我”女儿散在桌子上的饭后默默起来吃掉的场景,体现了父亲朴实无华、珍惜粮食的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解析]联题“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可知,要重读的应是能够传情达意的词或短语,作用是强调突出。A句“可我父亲不声不响地把散在桌上的饭一粒一粒捡起来,丢进嘴里,慢慢咀嚼着”中,可以重读“不声不响”“一粒一粒”“慢慢咀嚼”。“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在此形容父亲看到“我”女儿散在桌子上的饭后默默捡起来的场景,体现了父亲朴实无华的一面。“一粒一粒”为叠词,体了父亲捡米粒时的认真、专注,每一粒粮食都不浪费。“慢慢咀嚼”是中补短语,写了父亲细细咀嚼、品味粮食的动作,体现了父亲对粮食的珍惜。重读“一粒一粒”“慢慢咀嚼”能够体现父亲对粮食的珍惜,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据此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12.我觉得不能删去。这句话描写了麦子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场景,烘托了“我”的心烦意乱,为后文写“我”快刀乱斩麦子及父亲和气地教育“我”的:青节做了铺垫。[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不能删去B句中的景物描写;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原因。B句“我眼前的那片麦子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有的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有的晃动着身躯,极不齐整,有的交叉缠绕,乱七八糟”描写了麦子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的场景;根据第①段“我心慌意懒地一阵快刀乱斩,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这时,父亲了过来,把麦子一支一支地捋了起来,扎成一个个刁把子,和气地对我说:‘这也是粮食啊!’然后替我把狼藉的麦子收拾好”可知,环境描写侧面体现了“我”的心烦意乱,为后文写“我”快刀乱斩麦子及父亲和气地教育“我”的情节做了铺垫。13.[示例]我觉得《“小侠义”与“大吝啬”》最好。理由:“小侠义”与“大吝啬”形成对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此为标题能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赞美。[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观点,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标;然合文章内容和知识卡片说明理由即可。结合知识卡片的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或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蕴含文章的主17.旨,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可知,《“小侠义”与“大吝啬”》作为标题最好。“小侠义”与“大吝啬”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是谁既“侠义”又“吝啬”,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设置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主要通过写父亲给丢钱的学生娃五元钱交学费,体现父亲的“侠义”;通过写父亲捋顺麦子扎成小把子,吃“我”女儿散在桌上的饭,表现父亲的“吝啬”。据此可见,这个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人物形象。根据第®段“‘老天的恩赐,国家的命根子!’这句话警醒了我。十多年来,我常常复回想着这句话”可知,父亲的话使“我”警醒,影响着“我”,这个标题暗含文章主旨,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赞美。《我的父亲》这个标题虽点明主要记叙的对象,但比较稀松平常;《叮嘱》这个标题虽侧重指父亲说的话,但未体现父亲大方、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绿色出行
- 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护理
- 2025典当借款合同范本C
- 沈阳高一数学试卷及答案
- 商品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5装饰装修劳务分包合同(正式)
- 智能设备用户体验设计考核试卷
- 玉米加工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考核试卷
- 浙江国企招聘2025上半年嘉兴市属国有企业招聘9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纺织设备电气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2024年黑龙江鹤岗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2025年度虚拟电厂分析报告
- 2024年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G3证考试试题题库(200题)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梳理复习重点整合
- 2025-2030中国菊芋菊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1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配套金具技术条件 第2部分:接续管
- 资料对外提供管理制度
- 公路养护机械安全操作
- 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2025-2030国内绿色蔬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