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作文素材积累20(陕师大坚持18年手写通知书)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作文素材积累20(陕师大坚持18年手写通知书)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作文素材积累20(陕师大坚持18年手写通知书)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作文素材积累20(陕师大坚持18年手写通知书)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作文素材积累20(陕师大坚持18年手写通知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实用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陕师大坚持18年手写通知书”作文素材

新闻报道+素材运用+写作训练+相关评论

实用作文素材积累(20)

一,新闻报道

坚持18年!这所高校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又开笔啦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7月15日电(记者许祖华,张博文)笔墨传经典,方寸见师心。7月15日,

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在长安校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数十位退休老教师,在职教师等共同为5200余名2024级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表示,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陕西师范大学坚持了18年。18

年的坚守,是文化的传承,是精神的传递,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每一封录取通知

书,都蕴含着对即将踏入陕师大校门的学子们的深情祝福与殷切期盼。一撇一捺中,蕴含

师者仁心。

据介绍,今年参与录取通知书书写的10余位老先生平均年龄7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

已是91岁高龄。

来自山东的李颖以637分的好成绩被陕师大化学专业录取,成为了一名本研衔接公费

师范生。作为新生代表的她,在开笔仪式上接过了由校长游旭群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这份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上,是喜欢的专业,心仪的学校,向往的职业。未来6年

在陕师大,我将努力学习。”李颖说。

据了解,一份份承载“新生第一课”的手写录取通知书将通过邮寄的形式陆续送至各

地新生手中。

今年的通知书在设计和工艺方面进行了升级,更加古朴雅致。通知书采用传统书画装

裱技艺,封面与内页二者合一,是一幅独立,完整,古朴,自然的书法作品。

开笔仪式现场还展出了近70幅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由陕师大师生以“八秩荣光,强师

报国”为主题创作,回顾了学校的建校历程与美育实践成果。

每一笔都独一无二!陕师大坚持18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来源:央视新闻

入伏第一天,陕西师范大学再次以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生——由离退休老教授们用毛

笔书写录取通知书。

今年参与录取通知书书写的10余位退休老教授平均年龄7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

91岁高龄。他们将和学校书法家,师大校友和在职教师共30余人一起,在十五天的时间内,

共同为5200余名2024级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

今年录取通知书设计工艺全面升级,封面白底洒金,集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内页特制

宣纸,复刻古画韵味,凤凰纹饰寓意吉祥,书画装裱技艺融合,成就独立古朴之作。

2007年起,陕西师范大学开始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今年已经是第18个年头。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已经成为陕西师范大学重要的文化名片和独具特色的“入学第一课”,

寄托着学校对新生的祝福与期待。

二,素材运用

【素材解读】

毛笔手写通知书饱含着先学对后进的深厚感情,体现着大学对每一个学生的真诚尊

重,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不是效率所能度量的,也不是实用所能解释的。我们正处在

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些人习惯于什么都讲究“多快好省”“经济实用”,“快”的骤风

似乎要把一切都裹挟其中。殊不知,快与慢相互依存,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毛笔手写

通知书,看起来很慢,但慢的背后是传统,严谨和温情,这岂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所能企及

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时代早已过去,批量印刷提高效率也是时代进步。但无纸

化,电子化的信息传递,造成书写的千篇一律,造成人们对汉字记忆的逐渐丧失,也不能忽

视。很多时候,我们也应放慢节奏,提笔写写信,或者铺开一张宣纸,像老教授们那样,把厚

重的人文情怀,严谨的治学姿态,丰富的人生思考,融进淡淡墨香里。这既是一种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也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适用话题】

文化传统教育坚持严谨继承追求快与慢人文关怀言传身教弘扬民族文化

【作文佳句】

1.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2.生活本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心灵跟上生活的脚步,慢,慢下来的时光才是我们需

要的时光。

3.我们可以选择让心静下来,慢慢沉淀那些痛苦。如果总是不断地去搅和,痛苦就会充满

我们的生活。

4.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于内容。读书,赏花,品茶,享受慢生活。

5.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6.我们可以选择让心静下来,慢慢沉淀那些痛苦。如果总是不断地去搅和,痛苦就会充满

我们的生活。。

7.有时候。你等的不是事情,机会,或是谁,你等的是时间。等时间,让自己改变。如果笑

容有思想,那么它消失的时候会哭泣吗?

8.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这些

亘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人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9.读书,赏花,品茶,享受慢生活。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心静便是远方平凡而不平庸,简

约又不简单的生活。

10.慢生活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用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每一杯茶的滋味,

享受每一次的相聚。以平静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慢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11.时光悠然,不快不慢,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提醒。把握自己的力量,活一场适合自己的

人生,让心态慢下来。

12.奔跑的时候不代表你快,散步的时候也不代表你慢,不要让脚步跟不上灵魂。

三、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社会,时间就是效率。有人说凡事兵贵神速,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也有人说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慢,是一种正在失传的乐趣。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审题】

该作文题目涉及对当今社会对时间与效率的价值观念进行探讨。引用了“兵贵神速”

与“慢工出细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强调“慢”作为一种乐趣正在失传。要求考生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主题理解:探讨社会中时间与效率观念的两极化态度,提倡审视快节奏生活中被忽视

的“慢”的意义。

立意角度:引导考生思考“慢”在快节奏社会中的价值,表达对于“慢”的重新思考

和重视。

【范文】

慢的艺术一一生活的节奏与质量的博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被推着不断向前,

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大的产出。然而,正如古语所言:“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度,

往往忽视了生活的质量,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慢,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一种生活的艺

术,一种对质量的追求。

慢,是品味生活的艺术。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品尝,才能领略其中的甘甜,一首好曲,需

要细细聆听,才能感受其中的韵味。正如诗人所言:“慢慢走,欣赏啊!”人生也是如此,

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真正品味生活的美好,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慢,是深思熟虑的前提。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只有当我们慢下来,才能有足够

的时间去思考,去反思,去总结。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忙碌淹没,失去了思考的

时间。而慢,正是思考的催化剂,它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准确地判断形势,

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慢,是对品质的坚守。在这个速食文化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追求快速的成功和即

时的满足。然而,真正的品质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慢工出

细活。”只有当我们慢下来,才能真正专注于每一个细节,追求卓越的品质。

慢,是心灵的归宿。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感到疲惫和迷茫。而慢,正是

心灵的避风港,它能让我们远离喧嚣,找到内心的平静。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慢下来,让

灵魂跟上。”只有当我们慢下来,才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归宿。

然而,慢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慢慢来,不要急。”慢是一种

策略,一种智慧。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生活的质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

不能忘记内心的平静。慢与快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握好慢与快的平衡,

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享受真正的幸福。

总之,“慢”的艺术并非是让我们停滞不前,而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欣赏生活,

珍惜生活。在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慢下来,让生活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仅仅是一种

生存方式。让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忘生活的质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

静。因为真正的生活不是速度的问题,而是质量的问题。“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的

生活成为一场美丽的旅程。

四,相关评论

,,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

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

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暑期,陕师大数十位退休老先生,在职教师等放弃休息时间,书写

5200余份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小小通知书,

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

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

怀旧浪潮。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

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

柔软抗议。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在人们心目中,

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

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

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今天,

“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

一元。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但在接轨中,是否

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

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

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手写通知书”是形式更是仪式

从劳动强度看,5200余份通知书对于30余名(其中10名老先生平均年龄75岁)教

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因此,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在印刷和复制的时代,还需要劳

烦这些老先生亲笔书写吗?即便需要体现通知书的特别和用心,难道不能印刷他们的手

写版本,以节约时间和节省人力?这样的疑问,在快餐化时代实属正常。就像人们会疑问,

在即时通讯时代还需要用笔写信然后邮寄吗?在瞬间记录时代还需要用胶卷捕捉然后冲

印吗?当科技进步和心态焦虑“完美”结合时,效率和效果成为人们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最

主要标准0

可是,对于个体来说,这份手写通知书的意义的确是不同的。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

所以每份通知书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份,每份通知书都可以看成是学校给予学生的特殊礼

物,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速度不可能比拟,所以情感的投入也自然不同,这份书

写可以看成是一种寄托,也可以看成是一次传承。正是因为手写的缘故,接到通知书的学

生会把它当成一生的纪念,而书写通知书的老师也会乐于坚持。他们没有感觉到书写的费

力与吃劲,他们更没有对手写通知书感到厌烦。因为,他们心怀敬畏,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

仪式。

这就是怀疑者和坚持者的差别。怀疑者会认为,所谓的书写其实是形式主义。在印刷

时代,只要设计精巧,什么样的通知书打印不出来?所以,让30余名教师书写5200余份通

知书,实在是一种不必坚持的形式主义。难道,坚持手写通知书就可以传承传统了?但坚

持者则会把手写通知书当成是一种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有敬畏,有坚持,有投入,当他们把

手写通知书看成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和对学生的尊重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崇高而伟大

的事情,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是这样的。这种感觉未必能让所有人感同身受,但是可以让他

们找到坚守的力量。

毫无疑问,手写通知书是一种形式。但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事物都要存在于

形式之中,形式是意义产生的外在载体和具体形象。就像,结婚要有婚礼一样。尽管,裸婚

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谁也不会否认庄重的婚礼会让人更加珍惜婚姻,看清婚姻的意义。当

然,形式的内里是敬畏还是轻浮,直接决定着形式的性质是形式主义还是仪式。如果,人们

只是把形式当成是一种必须走的过场,根本没有任何敬畏和热诚投入其中,那么所谓的形

式就是形式主义。而如果人们把形式当成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交流,那么形式的结果就是

仪式——可以让人感到崇高和感动的仪式。

当一种形式坚持了18年,当1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在75岁而且乐此不疲时,我们很难

说,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当学生把手写通知书看成是珍藏的礼物,并感知手写背后的温度

与温情时,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形式当成是一种仪式。在一个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不

缺少形式,缺少的是把形式变成仪式的耐心,敬畏,忠诚,韧性。所以,在看到陕西师范大学

的手写通知书时,我们有必要去追问,怎样才能祛除形式主义,把看上去琐碎和庸俗的日

子过得更有仪式感,更有意义。

手写通知书,写出大学应有的从容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开始。自2007年起,陕西师范大

学开始采用毛笔书写的方式,为新生献上一份沾染墨香的录取通知书。今年,该校30余名

在校教师,退休教师,将共同完成约5200余份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

时下正是各大高校给新生寄出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在各式各样的录取通知书中,陕西

师范大学的手写通知书独树一帜,被誉为“最值得收藏的通知书”。在日常应用中,打印

已在很多场合取代了书写的位置,手写通知书却反其道而行之,更不用说耗费时间和精力

的毛笔书写已成为一门艺术。这份匠心独具,给了收到通知书的学生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手写通知书已成为该校坚持十年的传统,更有曾经收到手写通知书的

学生,今天已成了给师弟师妹们写通知书的教师,这样的故事传为佳话。其坚守和传承,值

得敬佩。

要论效率和成本,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肯定是“得不偿失”的。为何该校要一直坚

持如此呢?除了该校本来就有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唤起人们对传

统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达一种潜心钻研的治学理念。时下,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