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20.25
CCSP15
□Bll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XX/TXXXX-XXXX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
Guidelineforearthquake-safetyresilienceassessmentofurbancommunity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DBXX/TXXXX-XXXX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本市城市社区开展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所需评估要求、评估方法和韧性等级评定等基
本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本市城市社区的地震安全韧性评估的相关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口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1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2572-2016自然灾害承灾年分类与代码
GB/T40947-2021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T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
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GB/T40758-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社区urbancommunity
城市社区是由一系列责任、活动和相互关系而维系在一起的一群人。在实际的韧性评估过程中,评
估主体根据评估需求确定具体的社区范围,一般对应于街道、镇等乡级行政区及以上范围。
3.2
承灾体exposure
承灾体是指直接受到灾害影响和损害的人类社会主体。主要包括人类本身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如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业、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各种减灾工程设施及生产、生活服务
设施,以及人们所积累起来的各类财富等。
3.3
地震安全韧性seismicsafetyresilience
城市承灾体在地震发生后尽快恢复原有安全状态的能力。
3.4
社区地震安全韧性communalseismicsafetyresilience
社区承灾体在地震发生后尽快恢复原有安全状态的能力。
3.5
地震安全韧性目标seismicsafetyresilienceobjectives
1
DBXX/TXXXX-XXXX
满足社区承灾体在地震发生后尽快恢复原有安全状态的最低需求。
3.6
韧性指标resilienceindicator
反映地震安全韧性城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要素。
4评估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城市社区的范围应为街道、镇等乡级行政区。
4.1.2城市社区的地震安全韧性等级应按照两个水准地震作用进行评估,二级水准为设防地震作用对
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一级水准为罕遇地震作用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g。
4.1.3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应对不同类型承灾体开展分类评估,
4.1.4城市社区建成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系统、交通系统和生命线系统等各类子系统。
4.1.5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方法主要有指标评估法、分系统评估法和整体评估法组成。
4.1.6城巾社区地猥安全韧性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韧性指标评估、分系统叨性评估、整体韧性评估和等
级评定4个部分。
4.1.7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流程见图1。
分系统初性评估
整体制性评仙
前性等级评定
图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流程图
4.2城市社区韧性目标确定
4.2.1建筑物的地震安全韧性等级可分为四级,见表1。
表1建筑系统地震安全韧性等级
等级定义
Ab级
震后建筑结构及其功能设施不破坏或遭受轻微损伤,震后功能不中断。
(高韧性)
2
DBXX/TXXXX-XXXX
&级震后建筑结构中的功能设施可能遭受一定程度损伤,但结构整体没有明显破坏.震后可
(较高韧性)以使用。
a级
震后建筑结构不发生严重及以上的破坏,震后经修更可以使用。
(中等韧性)
4级
震后建筑结构不发生大面积倒塌,但可能发生不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低韧性)
注:右下标方代表建筑物(building)
4.2.2生命线系统的地震安全韧性等级可分为四级,见表2。
表2生命线系统地震安全韧性等级
等级功能水平定义
A;级
震后功能不受损,或能立即恢复、或在短时间内(一般为4小时)能恢复功能运行。
(高韧性)
B/级震后3天内可恢复其绝大部分功能,在30天内能够基本恢复其原有功能,在4个月内能
(较高・韧性)够恢曳其原有功能。
。级震后3天内可恢复其大部分功能,在30天内能够恢复其绝大部分功能,在3年内能够基
(中等韧性)本恢复其原有功能。
D,级
震后30天可恢复其大部分功能。
(低韧性)
注:1.右下标/代表生命线(lifeline)
2.交通、电力、给排水、通信、供暧、医疗等工程系统震后功能水平应根据预期地宸作用强度、维持功
能运转的迫切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综合分析确定。
4.2.3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等级值应结合实际震害经验、社区的震后恢复目标及专家意见综合确定,
并满足下列要求:
a)在二级水准下,社区功能基本不受影响,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
不影响社区整体功能;
•一般建筑物的地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Ch级,重要建筑的地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B/,
级;
一—生命线系统的地宸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C,级,应急设施的地震安全韧性FI标不应低于B,
级;
b)在一级水准下,社区功能基本不瘫痪,应无重大人员伤亡,生命线系统应能基本发挥作用,应
急设施功能可快速恢复到灾前水平,不发生严重次生灾害;
-一般建筑物的地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D〃级,重要建筑的地震安全韧性FI标不应低于C/,
级;
一生命线系统的地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D/级,应急设施的地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G
级。
4.3基础数据收集要求
4.3.1城市社区基础数据收集包括社区建筑系统、交通系统和生命线系统的基本要素构成。
4.3.2社区建筑系统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建筑属性信息、抗震设防信息、使用功能信息、人员管理信
息和建造成本信息。
4.3.3社区交通系统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社区路网数据、社区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信息、。
3
DBXX/TXXXX—XXXX
4.3.4社区牛命线系统主要由社区供电、供水、供暖、排水和通信等子系统组成,其基础数据中要包
括系统地理位置信息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供应、支撑、关联影响关系。
4.3.5城市社区建成环境中各系统单点功能和功能水平设置,见表3。
表3建成环境的功能设置
建成环境单点功能定义功能水平定义
建筑系统可使用主要承担该类社会机构的建筑中可使用的比例
该节点可到达该类社会机构所处的全部节点的比
交通系统可到达
例平均值
该类社会机构所处节点中有电能供应的节点数量
电力系统电能供应
比例
给排水系统水资源供应及污水排放该类社会机构所处节点给排水量满足比值平均值
该类社会机构所处节点中能够通信连通的节点数
通信系统通信连通
量比例
该类社会机构所处节点中有暖气供应的节点数量
供暖系统暖气供应
比例
5评估方法
5.1指标评估法
5.1.1评估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级,具体指标见附录A。
5.1.2根据三级评估指标体系,选择适合社区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按表中所选三级指标逐项
按百分制进行打分。打分分值确定区间为:A档取值90T00分,B档取值76-89分,C档取值60-75分,
D档取值60分以下。
5.1.3将各指标得分按照等权重加权求平均值,得到综合评分,评价得分的计算见式1:
p=£•占.....................................⑴
N
式中:
P——城市社区安全韧性评价得分;
Pi——所选用的第i项三级指标评价得分;
N——所选用的三级指标数量。
5.2分系统评估原则
5.2.1物理系统评估包括建筑系统韧性评估、交通系统韧性评估和生命线系统韧性评估。
5.2.2建筑单体的韧性评估应按照《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38591,从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
人员伤亡三个方面进行。
5.2.3建筑群整体韧性评估需考虑地震发生后建筑系统功能水平的下降幅度和系统恢复时间长短两方
面影响。
5.2.4城市社区各交通元件的恢复时间是决定修复速度的关键因素,交通系统修复速度宜根据城市社
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2.5交通系统震后修复的首要目标是尽快抢通所有中断道路,恢复:交通功能,任意一段道路须全部
4
DBXX/TXXXX—XXXX
抢通后方可投入便用。
5.2.6生命线系统韧性评估需考虑地震导致的直接破坏和级联失效影响,
5.3建筑系统评估方法
5.3.1单体建筑修复费用、修复时间以及人员伤亡指标应按照《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38591
进行计算。
5.3.2对于特定功能的建筑群体,其功能水平的下降幅度定义为无法提供功能的建筑面积占据该功能
建筑群体总面积的比值。
5.3.3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破坏状态为“基本完好”和“轻微破坏”的建筑依然能
提供其原有功能,破坏状态为“中等破坏”、"严重破坏''以及“毁坏”的建筑无法继续提供功能。
5.3.4建筑的破坏状态应基于科学合理的建筑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参照《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
准》(报批稿)进行判定。
5.3.5特定功能的建筑群体的恢复时间定义为具备该功能的所有建筑的最长修复时间。
5.4交通系统评估方法
5.4.1节点之间最短距离的计算应按照通用和完善的最短路径求解算法(如迪杰斯特拉算法)求解。
5.4.2城市社区路段可分为包含桥梁的路段和不包含桥梁的路段两种,需综合考虑瓦砾阻塞和桥梁破
坏的影响确定道路通行能力。震后路段通行概率P1可按式2估计:
/匕路出内包含桥梁)
2〈I忆(路段内不包含桥梁).........................2
式中:
见----考虑瓦砾阻塞的道路通行概率,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
Pq一一考虑桥梁破坏的道路通行概率,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
5.4.3城市社区交通系统任意交通节点为起点的交通需求可以分为应急避难、就医需求和特殊性目的
地的交通需求。
a)节点i的应急避难、就医可达性指标4人可根据式3为:
NA,j=P(dj/九)................................(3)
式中:
t一一距离接受度,即可接受的到达特定地点最短距离相比正常最短距离的倍数,具体取值可以根
据目标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取值范围为不小于1的正数,城市社区情况不明确时宜满足t=l.5;
dT<i一一地震发生后从i节点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医院的距离;
dT0(i一一正常情况下从i节点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医院的距离。
b)从/节点出发的x类机构的可达性指标MU,可定义为所有包含x类机构的交通节点当中,以
节点,为起点可以到达的比列:
NA—Z—-—V皿U)-...........................(4)
式中:
5
DBXX/TXXXX-XXXX
nx一一x类机构所在的交通节点个数;
dxji一一震后从节点i到第j个x类机构所在节点的最短距离;
dxlOii一一日常状态下从节点i到第j个x类机构所在节点的最短距离。
c)考虑各类交通需求,应将节点指标以节点出行人数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到该类功能性
设施的整体可达性指标SA.,」,根据式5计算:
⑸
式中:
N一一交通节点总数;
NOP1一一节点i处的出行人数。
5.4.4交通系统韧性评估按照时间划分为日常交通、震后瞬时应急交通和震后交通恢复三个部分。
5.4,5日常交通,首先需要根据路网、人口、基础设施等信息建立交通模型,分析获得正常状况下节
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布情况。
5.4.6震后交通,包含震后瞬时应急交通和震后交通恢复部分,采用蒙恃卡洛模拟的方法,通过多次
随机试验的方法获得各指标的近似分布。
5.5生命线系统评估方法
5.5.1生命线系统韧性评估具体流程如下,评估流程图见附录D。
a)收集待评估系统的有效信息,包括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类型、关联方式及关联组件;
b)基于已有数据基础,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关联网络模型或联合仿真模型),建立相应模型并
定义生命线子系统功能指标;
c)根据生命线各子系统震后组件的状态,确定各子系统直接破坏组件,结合关联网络模型或联合
仿真模型,确定各子系统中发生级联失效破坏的组件;
d)根据震后修复策略,结合关联网络模型或联合仿真模型,模拟系统功能恢复过程,确定生命线
各子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的功能变化曲线;
e)根据各子系统功能变化曲线,确定生命线各子系统功能下降幅度和恢复时间,并结合各子系统
权重,确定生命线系统综合功能水平.将生命线系统综合功能水平,作为5.6.5节的输入,评
估生命线系统韧性等级。
5.5.2各子系统的任意时刻功能水平为当前功能与震前功能之比,如公式6所示,各子系统的系统功
能指标定义见附录E:
2(,)=毕....................................(6)
式中:
Qi(t)——/时刻子系统i的功能水平;
Sl——震前子系统i的功能指标数值:
s」(t)一一地震后泪寸刻子系统i的功能指标数值,见附录E
5.5.3生命线各子系统功能可利用基于关联网络方法的系统功能模拟和基于联合仿真方法的系统功能
6
DBXX/TXXXX—XXXX
模拟两种方法进行评估,参见附录F.
5.5.4各子系统节点是否直接破坏取决于设备以及所在建筑的抗震能力.根据设备抗震设防等级与其
所在建筑设防等级,判断两者中的较大值是否小于所设定的地震强度,若小于,则认为该节点发生直接
破坏。
5.5.5供电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评估时可不考虑供电线缆和通信光缆的破坏。
5.5.6供水、排水和供暖子系统的管道破坏概率可根据经验公式7、8确定:
Pf(f)=l-exp(-/^./)..............................................................(7)
RR=2.88x10-6.q.G・Q•G•(4T00)厮........................(8)
式中:
PjW——管道,发生破坏(丧失供水能力)的概率;
RR---管道总破坏率;
/——该管道的长度;
£、£、q、q——管材影响系数、管道影响系数、地形影响系数、液化影响系数,取值见附录G;
当号⑺>0.9999时,可认为管道发生破坏。
5.5.7各子系统部分组件破坏后使得其他组件功能发生扰动的现象称为级联失效。级联失效可分为系
统内级联失效和系统间级联失效两种情况,其判断方法见附录E。系统间级联失效是由系统之间的关联
关系引起。系统间的关联关系中,物理关联最为常见,因此本规范主要考虑物理关联。
5.5.8各子系统失效过程模拟结束后应进行恢复过程模拟。在模拟所设定的每个时间步内,确定各子
系统内组件状态,根据未破坏组件的功能和所定义的系统功能指标,计算各子系统功能水平。各子系统
在震后的修复过程模拟中应考虑修复资源的优化分配,按如下原则进行修复过程模拟:
a)修复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各子系统可同时进行修复;
b)修复资源不足的条件下,恢复资源分配应遵循供电子系统一通信子系统一供水子系统/排水子
系统一供暖子系统的顺序;
c)各子系统内优先修复破坏节点,再恢复破坏管道。修复节点或管道时,优先修复流量大的组件。
5.5.9根据生命线各子系统功能曲线,结合各子系统权重系数,确定生命线系统综合功能水平,如公
式9所示:
2(。=Z叫Q,⑺...........................⑼
式中:
aw——/时刻生命线系统综合功能水平;
叫---生命线各子系统权重;
QM——t时刻生命线各子系统功能水平。
5.6地震安全韧性整体评估
5.6.1计算时应综合考虑城市社区各系统的实际恢复情况和目标恢复情况,依据城市社区各系统的权
重,确定地震安全韧性水平。
7
DBXX/TXXXX—XXXX
5.6.2实际恢复情况应按建筑系统、交通系统和牛命线系统的地震安全翎性评估。
5.6.3目标恢复情况应由政府确定,可根据政府代表、居民代表、专家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确定。
5.6.4城市社区各系统地震安全韧性通过积分计算韧性曲线的面积,见附录H。
5.6.5城市社区各系统地震安全韧性采用10分制进行归一化,按式10、11计算:
R(T)二|min11------I-0.5|*20.....................(10)
1(I)1
乙=max^,^)................................................................(11)
式中:
F(t)一一各系统功能;
T------各系统功能演化时间;
t0------灾害发生时刻;
。----目标功能恢复时间;
、一一实际功能完全恢复的时间C
5.6.6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权重确定应满足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通过专家评分、问卷调查、层次
分析法等多种方式确定各系统的权重。
5.6.7采用层次分析法时,应根据城市社区特点,设计出层次模型分析调查问卷,指标重要性标度应
依据表4设置。
表4韧性指标重要性标度及说明
重要性标度标度说明
1因素i与j相比,同等市要
3(1/3)因素i与j相比(j与i不比),梢微重要
5(1/5)因素i与j相比(j与i相比),明显重要
7(1/7)因素i与j相比(j与i相比),非常重要
9(1/9)因素i与相比(j与i相比),极端重要
2、4、6、8
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1/2、1/4、1/6、1用)
5.6.8城市社区中各系统重要性标度设置方式,应依据表5设置。
8
DBXX/TXXXX—XXXX
表5社区机构中建成环境重要性标度计算方式
指标i重要性标度(1,3,5,7,9,1/3,1/5,1/7,1/9)指标j
建筑系统交通系统
建筑系统生命线系统
交通系统生命线系统
5.6.9确定城市社区各系统的权重,应依据表6设置。各系统权重之和满足式12。
表6城市社区各系统权重
建筑系统交通系统生命线系统
Wi
w2W3
卬]+吗+吗=1................................(12)
5.6.10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整体评估由各系统的韧性值(RI,RZ,R3)加权,按式13计算:
R=R}+R2W2+R3W3..............................(13)
式中:
R——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水平;
W)---城市社区各系统的权重;
Ri一一城市社区各系统地震安全韧性水平。
6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等级评定
6.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指标
6.1.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指标由功能下降及恢复时间综合确定,震后城市系统功能及恢复时间的
曲线如图2所示。
图2震后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1.2震后系统功能下降幅度的韧性指标,按式尸14(计。算:
RF=(14)
F(。
9
DBXX/TXXXX-XXXX
式中;
RI一一基于震后功能下降幅度的韧性指标;
F(t0)a一一各工程系统功能下降的实际值;
F(to)d——各工程系统功能下降的目标值。
6.1.3震后系统恢复时间的韧性指标.按式15计算:
cT100%
Rr=T,M.....................................................................(15)
为00%M
式中:
Ri一一基于震后恢复时间的韧性指标:
Tioo%q——震后功能完全恢复至震前水平或指定水平所需的恢复时间的实际值:
八0»%)一—震后功能完全恢复至震前水平或指定水平所需的恢复时间的目标值。
6.2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结果
6.2.1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等级应综合考虑功能下降、恢复时间两项指标的等级进行评价。
6.2.2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的等级应由表7确定,并取两类指标等级的较高值作为地震安全韧性评
价的最终等级。
表7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的等级
级
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韧性指标、
RF<1.11.1-1.41.4-2.0>2.0
RT<1.251.25-1.71.7-2.5>2.5
6.2.3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应按表8评定星级。
表8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星级评价文件
地震水准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多遇地震☆☆☆☆☆☆☆
设防地震☆☆☆☆☆☆☆☆☆☆
罕遇地凝☆☆☆☆☆☆☆☆☆☆☆☆☆☆
10
DBXX/T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人口基本属性
接受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例
医护人员比例
社会参与准备社区应急救援队伍人数
社区人员安全韧性注册志愿者比例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占比
居民安全意识和满意度
安全感与安全文化
社区灾害保险投保情况
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或场馆数量
基本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比例
建筑工程
抗震不利和危险地段面积占比
路网密度
防灾分区人均疏散线路数量
交通设施
防灾分区内救援通道比例
相连的城市主要应急疏散通道数量
电力系统事故备用容量占比
生命线工程设施
移动电话普及率
社区设施安全韧性社区公共区域监控覆盖率
监测预警设施
市政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
工业企业危险源风险监测
人均避难场所面积
绿化覆盖率
应急保障设施社区物资储备情况
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
社区周边医院医疗卫生床位数
11
DBXX/TXXXX-XXXX
社区领导机构
社区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情况
管理体系建设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演练开展
社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社区综合风险评估
社区生命线及电梯安全风险监测
社区交通安全风险监测
社区管理安全韧性
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安全风险监测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密度
预防与响应
社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消防救援人员从接警到达现场的平均
时间
公安人员从接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
急救人员从接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
风险控制水平社区火灾发生率
12
DBXX/TX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考虑瓦砾堆积的道路震后通行能力评估方法
B.1将沿街建筑分为多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平房(包括沿街围墙)三类,震后城市道路的瓦砾阻
塞量可根据各类沿街建筑情况按下式计算:
c=[根£叼根4...............................(B-1)
3Ml
式中:
Q——路段瓦砾总阻塞量,单位为布;
叼一一第7.类建筑的倒塌概率和严重破坏概率的一半之和;
A——第/类建筑的沿街立面面积之和。
B.2道路的瓦砾阻塞密度可根据瓦砾阻塞量除以街道长度和有效宽度之积,按下式进行计算:
G=/i.(B-2)
式中:
Q——路段的瓦砾阻塞密度:
1一一道路长度,单位为叱
b一一道路的有效宽度,包括路面宽度与道路两侧沿街建筑和路面的距离之和,单位为m。
B.3路段的通行概率可根据瓦砾阻塞密度进行评估,按下式进行计算:
口d-e/a(Q<a)
Pw二(...........................(B-3)
10(2>。)
式中:
Pw——为道路的通行概率;
Qc一—临界瓦砾阻塞密度,可取为0.25。
13
DBXX/TXXXX-XXXX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考虑桥梁破坏的道路震后通行能力评估方法
C.1桥梁通行能力取决于桥梁破坏状态。桥梁的破坏状态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度破坏,严重
破坏和倒塌五类。桥梁破坏状态含义如表G.1所示。
表C.1桥梁破坏状态
破坏状态状态描述
基本完好桥体结构完好,或有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微小损伤。
轻微破坏非承重构件有破坏,承载力不受影响。
中度破坏称重构件发生破坏,承载力受到一定影响。
严重破坏主要承重结构破坏严重,承毅力彬著下降.
毁坏发生墩台折断、倒塌、落梁等,桥姿完全中断。
C.2不同地震水平下,桥梁的结构易损性模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桥梁达到第i种破坏状态的概率可
用下式计算:
nZfi
P{DS^PGA=x)=(Dp^)|......(C-l)
\CJ
式中:
P(48)——在B事件发生的前提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DSi——桥梁达到第i种破坏状态,取值为「5时分别代表的破坏状态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度
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
0一—文件正态分布的累积密度函数;
G一—给定极限状态i对应的PGA的中位值,取值方法见C.3;
&一—给定极限状态i对应的PGA的对数文件差,取值方法见C.3o
C.3桥梁结构易损性模型参数取值可以根据桥梁安全检测报告等途径获取。若缺乏准确数据,可以参
考表G.2所示的参数取值。
表C.2桥梁结构易损性模型参数
破坏程度DSiCj/g帛/g
轻微破坏0.721.31
中度破坏0.871.09
严重破坏1.130.96
C.4震后桥梁破坏导致其所在路段通行状态发生变化,如表C.2所示。桥梁通行的概率表示为
Pq=1-P(DSi)...............................(C-2)
14
DBXX/TXXXX—XXXX
式中:
P(i)——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表C.3震后桥梁的功能状态
破坏等级功能状态
基本完好允许通吁
轻微破坏允许通吁
中等破坏允许通厅
严重破坏禁止通号
完全破坏禁止通吁
15
DBXX/TXXXX—XXXX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生命线系统评估流程
16
DBXX/TXXXX-XXXX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各子系统的系统功能指标
系统类型基于关联网络的系统功能指标基于联合仿真的系统功能指标
供电子系统正常工作节点个数系统所提供的总电量
通信子系统信道数量服务的用户数量
供水子系统生活用水总流量生活在水总流量
排水子系统排污总量排污总量
供暖子系统供暖热水总流量供暖热水总流量
..
注:(1)供电子系统,正常工作节点个数是指能够发挥正常功能的节点的数量:所提供的总电量为电源节点提供电
量之和:
(2)通信子系统的信道数量由公式(ET)(E-2)计算;通信子系统服务用户数量为通信服务所能覆盖的用户数
量。
S2=£g(i)....................................(E-1)
"I
.
S2'=»'(,)...................................(E-2)
,一
式中:
g(i)一—地震前,通信子系统网络中经过节点i的路径数量:
g\i)一一地震破坏后,通信子系统网络中经过节点i的路径数量:
S2一一地震前,通信子系统信道数:
S2'——地宸后,通信子系统信道数。
(3)供水、排水、供暖子系统总流量为水源提供流量之和。
17
DBXX/TXXXX-XXXX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生命线系统评估方法
F.1基于关联网络方法的系统功能模拟
F.1.1每个子系统的组件连接关系均可用一个二维邻接矩阵表示,如图H.1所示。邻接矩阵的第i行第j
列元素代表节点i到节点j的管道流量(供电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默认为1),若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用超声治疗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新型全液压钻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煤炭采掘机械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高等教育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协议
- 2025年家用塑胶垫项目发展计划
- 金融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及保密条款
- 假期旅游企业批准旅游证明(5篇)
- 建筑工程代理咨询服务合同
- 财务证明书个人银行流水证明(6篇)
- 西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JB T 5528-2005压力表标度及分划
- kpu鞋面工艺流程
- 图形设计方法同构、替构、解构、重构
-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探索
- SCA涂胶机内部培训资料课件
- 部编人教版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电子课本课件
-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课件
- 税务会计学(第 14版)习题参考答案
- 海康产品及公司介绍全系列
- 《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