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2届闽粤名校联盟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社会上的一般民众,除了国家控制下的什伍组织中的臣民以外,还有不少宗族组织的成员,甚至有些民众既是臣民,又是宗族成员。由此可见,当时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诸侯争相控制人口C.小农经济持续发展D.宗法观念影响较大【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的什伍组织的成员中有些民众既是臣民,又是宗族成员,由此说明宗法观念影响较大,D项正确;战国时期的中央集权还没有得到加强,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战国时期什伍组织的特点,不能说明诸侯争相控制人口和小农经济持续发展,排除BC项。故选D项。2.有学者指出,秦朝推行重刑主义,如“云梦秦简”中有谋反罪、“不孝”罪,但秦律中又有“免老制度”“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老”等规定。在此,该学者强调了秦朝A.法治思想受到冲击与挑战B.统治者重构杜会价值体系C.礼乐制度制约着君主集权D.法律具有功利的现实考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律中涉及重刑主义和免老制度,说明秦朝法律具有功利的现实考量,D项正确;秦朝以法治思想治国,法治思想没有受到冲击与挑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重构杜会价值体系,排除B项;秦朝以法治思想治国,而不是礼乐制度制约着君主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齐竞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无神论者范缜的大论、佛道围绕“老子化胡”问题的争论及佛儒关于“沙门是否拜王者”和“沙门视袒服”的争论。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企图控制士人B.三教合—趋势凸显C.思想领域较为活跃D.佛教占据优势地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环境动荡,导致政府对思想专制减弱,思想领域呈现活跃的趋势,因此出现材料中各家学派辩论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与政府企图控制士人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三教合一的趋势无关,排除B项;当时仍然是儒家思想占据优势,排除D项。故选C项。4.杜甫的诗中有“乘搓消息断,何处觅张骞”的哀叹以及“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的描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丝绸之路的变迁B.边疆地区的失控C.由盛转衰的历程D.对外交流的中断【答案】A【解析】“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描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行人稀少的情形,反映了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冲击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可以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变迁,A项正确;材料内容针对的是丝绸之路商业凋敝现象,不能得出边疆地区失控,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出整个唐朝的盛衰,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5.住坐匠是明代居住在京师附近当班服役的工匠,属内府各监局管辖,在当班时,由官府发给月粮、直米还有冬衣等补助,下表所示为明中叶以后北京住坐匠人数统计情况,该表反映出该时期时期人数永乐间27000嘉靖十年25167嘉靖四十年17178隆庆元年15884万历四十三年15139A.匠籍制度的调整 B.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败C.民营手工业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政府住坐匠的数量呈现下降到趋势,这主要和民营手工业发展有关,C项正确;匠籍制度调整、官营手工业衰败属于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AB项;资本主义萌芽仅出现在局部地区、局部行业,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所示为洋务运动时期丁宝桢为山东泺口创设制造局而上的奏折(部分)由此可知、丁宝祯的奏折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量B.详述了内地创建厂矿的利弊C.受到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D.强调军事武器贮备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设厂内地……不致受制于人”“煤铁矿产素绕,民间久经开采”“将来制造军火有余,可供各省之用”等信息可知,丁宝桢在关于泺口创设制造局选择厂址时考虑的出发点为了防御外寇,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量,A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山东泺口创设制造局的有利条件,排除B项;丁宝桢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说明其突破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强调军事武器贮备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7.1916年6月,《新闻报》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如图1),画面中,一列火车已脱离轨道,火车头上插着一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人们全力以赴试图将列车推入轨道,这一漫画作品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成果B.赞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C.呼应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题D.肯定了辛亥革命的经济意义【答案】C【解析】1916年正是袁世凯称帝的第一年,而中华民国标榜的是民主共和,因此袁世凯称帝和中华民国的性质相违背,此即为“火车脱轨”。人们全力以赴试图将列车推入轨道,其实是反对专制,这和新文化运动的主题相一致,C项正确;火车脱轨是专制导致,而非民主化成果,排除A项;材料的人群并没有凸显阶级属性,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经济意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五四时期,进步学生举行游行示戚、公开演讲、文艺演出,组建社团等爱国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资产阶级、商人、教育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B.表明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时期,进步学生的爱国行动,带动了其它社会阶层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说明的是五四运动凝聚力各阶层力量,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共中央在全面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上发表文章并指出:“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蒋委员长统筹全局,前线将士英勇奋战,各党各派精城团结,全国人民协力救亡,前仆后继,屡摧强寇,使我民族精神为之振奋,国际视听为之改观,最后胜利之始基为之奠定……”这表明A.广大民众呼吁国共开展合作B.国人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C.中共中央重视维护统一战线D.抗战形势已发生重大转折【答案】C【解析】中共在全面抗战一周年的纪念日上发表文章,肯定了蒋介石、各党各派和全国人民的抗战贡献,由此可知中共中央重视维护统一战线,C项正确;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中央对统一战线的肯定和维护,不能体现国人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排除B项;全面抗战一周年是1938年,此时抗战形势还没有发生重大转折,排除D项。故选C项。10.198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了一个劳动就业方案,强调大力发展容纳劳动力多的行业。即后来所称的第三产业,放宽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另外还提出了“适当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这些举措表明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加快了上海利用外资的步伐C.反映出上海成为开放的前沿D.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上海承认私有经济的存在,主张适当发展个体经济,这些举措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思路,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D项正确;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外资利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法规定,名誉减损的公民不能出庭作证,且会被宣布为“丧廉耻”、有污名的人,这一规定A.反映了自然法的理念B.有利于培育公民良俗C.规范了欧洲社会秩序D.杜绝了贵族专权行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规定名誉减损的公民不能出庭作证,强调证人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有利于培育公民良俗,B项正确;自然法的理念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排除A项;罗马法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与规范了欧洲社会秩序无关,排除C项;D项杜绝的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成书于18世纪晚期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与中世纪用宗教观念书写历中不同,这本著作首次尝试从文化、政府、社会等方而叙述欧洲古代中,并对基督教,君主专制进行了客观的批判。由此可见,《罗马帝国衰亡史》A.揭示了文艺复兴主题B.表达了宗教改革的愿望C.否定了中世纪欧洲历史D.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批判的专制制度,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因此根据材料“18世纪晚期”“君主专制进行了客观的批判”可知与启蒙运动有关,宣扬的是一种理性精神,D项正确;文艺复兴的主题是人文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主要是抨击天主教会,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衰亡史》并未否定中世纪欧洲的历史,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18世纪时,英国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派势力。然而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王权却大大衰落。导致王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B.启蒙思想广泛传播C.议员构成发生变化D.工业革命深入开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从而进一步削弱了王权,使英国王权大大衰落,C项正确;自由主义思潮在英国议会改革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17、18世纪已经得到广泛传播,而此时的英国王权却没有衰落,因此启蒙思想的传播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后期,在19世纪前期已经接近完成,所以工业革命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这些观念具有非理性和蔑视传统的特色B.强调绘画应真实描述事物C.体现了对传统艺术创作的反思D.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答案】A【解析】“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体现了对传统绘画创作的蔑视,带有非理性色彩,A项正确;“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说明其不重视素描的真实性,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是反思,更多的是创新,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绘画观念体现的是超越现实的,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15.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A.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C.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D.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巩固新生政权问题,因此其推行文化下乡,提高农民的政治意识,以此来增强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党问题,排除A项;十月革命就是工农联盟下取得的胜利,排除B项;当时最主要的问题是巩固政权而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统计,全球经济在2009年出现0.57%的衰退后,2010年GDP出现增长5.14%的强劲复苏势头,但受欧(盟)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和2012年分别回落至3.8%和3.27%,由此可知A.欧盟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B.区城经济集团化遭遇挑战C.欧洲国家影响力明显降低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答案】D【解析】受欧(盟)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回落,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即一荣俱荣一毁俱毁,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D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欧盟与世界经济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债危机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说明欧洲国家影响力大,排除C项。故选D项。二、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下两种现点(见下表)颇具代表性观点一注重道德、礼教,仁义: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观点二过分强调集体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个性:提倡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重男轻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摘编自马津瑾《试析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读谈你的看法。【答案】根据材料,观点一从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有利的方向出发,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发挥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两种观点过于单一,存在明显的局限。就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应该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积极的方面体现在:①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对人格的培养和民族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②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等塑造和加深了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理念,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也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③重视教育,并且创造了“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也要看到儒家思想中存在的不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面:①强调个人服从群体,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压抑了人的个性,这也被历代帝王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②伦理观念等级观念等,制约着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因此,我们要看到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部分,取其精华,其糟粕,与时代相适应,才能让儒家思想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解析】根据材料观点一“注重道德礼教、仁义”“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教学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可以得到观点一是对儒家思想的正面评价,看到了其积极有利的一面。根据材料观点二“过分强调集体”“忽视了人的个性”“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可得出观点二强调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因此两种观点过于单一,存在明显的局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应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利和弊两方面评价。积极方面可以从人格培养、民族性格、国家治理观念、教育思想的方面出发,消极方面主要是压抑人的个性、制约民族进步。总结时要与实践结合,只有与时代相适应,才能让儒家思想发挥更大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防灾救灾思想的演变表时间相关论述及活动1950年8月18日周恩来指出;“对自然灾荒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不能控制它。只能做到防止它和减少它所带给我们的灾害。”毛泽东明确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把灾害预防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民政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接受联合国救灾署援助的请示》得到国务院批准,我国改变了以往拒绝任何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救灾援助的做法,接受了联合国救灾署以及一些国家的援助。1956年3月12日1980年10月4日199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强调;我国要重视减灾工作,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增加投入,加强防灾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98斗,月29日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要求各部门充分强调科学术在减灾中的作用。加强减灾基础应用科学研究,促进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2005年5~9月我国为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国举办了防灾减灾人力资源培训班。几个月后,我国政府又在北京主办第一届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会议通过《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我国防灾救灾思想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发生了转变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防灾救灾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事情。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综合国力较弱,百废待兴,因此当时的防灾救灾思想主要是停留在防止和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属于被动的防灾救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有明显的提升,国家防灾救灾能力随之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防灾救灾思想更多的强调通过国家投入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入21世纪,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明显上升,同时我国防灾救灾能力也有长足进步,因此我国将本国的防灾救灾思路观念对外传播。综上所述,我国防灾救灾思想的转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密切关系。【解析】论题:根据材料中防灾救灾思想的转变和时间线可以得出,我国防灾救灾思想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发生了转变阐述:根据时间线分析综合国力和防灾救灾思想转变之间的关系。如新中国成立以来,防灾救灾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事情。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综合国力较弱,百废待兴,因此当时的防灾救灾思想主要是停留在防止和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属于被动的防灾救灾。最后对论述进行总结,得出我国防灾救灾思想的转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密切关系,逐渐由被动防灾转向主动防灾。三、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元朝人汪大渊《岛夷志略》的记载,当时经由泉州港外销到海外诸国的商品种类有100余种,其中以纺织品与瓷、陶器为多。据说当时扶南(位于今中南半岛)的顿逊“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珍物宝货,无所不有”。15世纪以前,马六甲只不过是一个荒僻渔村,仅一个世纪的时间,它就发展成了拥有10万人的城市,而且是一个世界商人云集的城市,而从中国传入东南亚的生产技术就有养蚕维丝、丝绸纺织、陶资制造、茶叶生产等。扶南、室利佛道,马六甲等国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对东南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马勇《东南亚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1508年,葡萄牙国王颁布敕令,要求详细弄清马六甲商人来自哪里,每年来航船只的安数量。马六甲在其他地方有无商馆与武装,衣服的样式与体格的大小以及宗教信仰等情况,1511年7月,葡萄牙驻印度总督奥布魁克率领15艘船和大约1600名士兵占领马六甲,此后,葡萄牙人“遂纵横海上无所忌”、“宣称胡椒贸易是他们的专利……凡是在这广大海域航行的船只都得有他们发的通行证,否则他们一律有权登船或予以击沉”,据国外学者统计。1518年萄萄牙商船运回到里斯本的胡椒达2128962吨,肉桂1342吨,丁香5584吨,肉豆蔻986吨。——摘自陈奉林《从东方外交史的角度看马六甲王国沦陷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明时期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6世纪上半期葡萄牙人在东南亚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答案】(1)原因:元明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元明时期国内政局稳定,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元朝重视鼓励发展海外贸易;马六甲地区位于海上交通要道;元明时期,马六甲王国发展并鼓励发展对外贸易。(2)特点:利用国家力量进行贸易;以武装殖民为保障,垄断地区贸易。影响:打击了该地区正常的贸易往来,使得马六甲地区沦为殖民地;为葡萄牙带去了大量的财富;刺激了其它列强对东亚地区的殖民侵略。【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明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明时期国内政局稳定,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重视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根据材料“15世纪以前,马六甲只不过是一个荒僻渔村,仅一个世纪的时间,它就发展成了拥有10万人的城市,而且是一个世界商人云集的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六甲地区位于海上交通要道、元明时期,马六甲王国发展并鼓励发展对外贸易。(2)特点:根据材料“1508年,葡萄牙国王颁布敕令,要求详细弄清马六甲商人来自哪里,每年来航船只的安数量”可知,利用国家力量进行贸易;根据材料“1511年7月,葡萄牙驻印度总督奥布魁克率领15艘船和大约1600名士兵占领马六甲,此后,葡萄牙人……宣称胡椒贸易是他们的专利……凡是在这广大海域航行的船只都得有他们发的通行证,否则他们一律有权登船或予以击沉”可知,以武装殖民为保障,垄断地区贸易。影响:葡萄牙占据马六甲,垄断该地区贸易,打击了该地区正常的贸易往来,使得马六甲地区沦为殖民地;根据材料“1518年萄萄牙商船运回到里斯本的胡椒达2128962吨,肉桂1342吨,丁香5584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
- 口腔早期矫正课件
-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 202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合作协议保险合同样本
- 交通安全主题教育
- 2024-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 2024-2025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标练习卷简答题100题及答案
- 2025高中地理教师课标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课件
- 中药饮片出库单
- 国开2023春《语言学概论》形考任务1-3+大作业参考答案
- 宿舍楼施工方案方案
- 甲醇-水精馏塔
- 中国话剧史专题知识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 GB/T 90.3-2010紧固件质量保证体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熨斗性能测试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计算机软件安装审批表
- GA/T 1369-201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