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_第1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_第2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_第3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_第4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句子默写

1.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充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o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二、单项选择题

3.(2022春•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

B.颔联写了两人“离乡背井”和“客居话别'‘双重别绪,表达无限凄恻之感。

C.颈联是说真挚的友情是不受空间阻隔的,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D.尾联描写了友人在岔路口依依不舍挥泪告别,以至于儿女们也跟着抱头哭泣的情景。

4.(2021春•辽宁铁岭•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选出对《子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

B.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俳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

鸣。

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

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

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5.(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年的一项()

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

充满深情厚意。

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C.颈联表现了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尾联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别,紧接前两句,气氛悲壮深沉,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

的流露。

6.(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说法尊送的一项是()

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

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

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

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7.(2021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式微》赏析不氐硕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章,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刻画了出来。

B.“式微式微,胡不归?”以故意设问的形式,引人注意,启人深思。

C.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D.《诗经》按所配乐曲性质分成风、雅、颂,《式微》出自《小雅》。

8.(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B.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河池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目前,虽然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但是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9.(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①只须记住一条

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③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

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

⑤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

A.⑤②①③④B.⑤①②@@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④©©

三、诗歌鉴赏

(-)(2022春•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邺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0.题目“式微”是什么意思?

11.请描绘诗中所写劳动的场面。

1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春・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邺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3.请分别解释“式微”与“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

“式微”:“微君之故"

14.这首诗抒发了创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

(三)(2022春・北京•八年级人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子衿》和《静女》,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歌口踞。

静女其娈②,贻③我彤管。彤管有炜④,说怪⑤女⑥美。

自牧⑦归⑧英,洵美且异⑨。匪⑩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sh@:美好。②娈luAn,面目姣好。③贻:赠。④炜:色红而光亮。⑤说辉:说同“悦”。怪yi,

喜悦。⑧女:同“汝”,你,指彤管。⑦牧:城邑的远郊。⑧归:同“馈”,赠送。⑨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xtin:确实。异:特殊。⑩匪:同“非”。

15.以上两首诗出自《》,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上两首诗都是古老而深情的恋歌,均有重章叠唱之意,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来格外动人。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通过比喻的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

和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爱而不见,搔首跳胭”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塑造出一位恋慕

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D.两首诗都以物寄情,《子衿》中的“衿”和“佩”承载了女主人公的思念,《静女》中的“彤管”和“美”寄托了

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恋。

17.同样是在城墙一角等待心上人,《子衿》中的女主人公与《静女》中的男主人公,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四)(2021春・福建三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8.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氐碘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女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

B.“子宁,,两句诗,用反问句式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质问。

C.“挑”和“达”,很有表现力,蕴含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抒情,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1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抒发了女主人公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2022春.湖北恩施.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作者送别杜少府的地点在_______,“无为在歧路”中“无为”的意思是

21.首联着一“望”字,作者“望”到“五津,了吗?说说你的理解。

22.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名句的原因。

(六)(2022春・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3.下列对诗词鉴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

B.“望”把目光从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蜀州,充满深情厚谊,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C.同为“宦游人”,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D.“天涯若比邻”,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2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2021春・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5.首联中“涵虚”指的是什么?

26.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2022春.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7.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世人称颂,请从修辞和炼字两个角度,简要分析该联的妙处。

28.这首诗歌如何抒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中考链接

29.(2022•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

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里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阿平野尽,江△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

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

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

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30.(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1.(2022•山东荷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1)本诗写景是按照由到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2)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32.(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

言、白居易的书信。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

参考答案

I.【答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做好积累,

熟记诗歌内容并透彻理解,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

字。默写时注意“蒸、泽、撼、楫、耻、圣明”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题考查归类型默写能力。本题先设置送别的情境及王维诗歌中送别时依依不舍的

意境,要求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歌中找出也能体现送别之情,而情感却表

现出豁达之意的诗句即可。

3.【答案】D

【解析】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意为: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这是对朋友的叮

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作者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故选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C.“采用顺叙手法”有误,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

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

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

那么漫长。故选C。

5.【答案】D

【解析】D.“气氛悲壮深沉”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无须在告别的岔路口,

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挥泪告别。体现出诗人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D.“谥号”是古人死后,其他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因此D项“多为自己所取,

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表述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D.《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邺风》;并非《小雅》;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两面对一面,把“抓不抓”改为“抓好”;

B.句式杂糅,把“在”“举行的”去掉;

D.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需要”;

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排序。

阅读所给5句话,第一句应是提出自己的观点:⑤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那具体要

怎么做呢?然后是①只须记住一条:那就是“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④句中"这一

点”指的是“尊重的态度”,所以紧跟其后,最后是③句“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前面“如

果''与横线后文“那么”构成假设关系,语句衔接恰当。所以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B。

10.天黑了11.暮色降临,天气转凉,露珠凝结在草尖上,凝结在劳动者的头发、眉毛上,

他们在泥地中艰难地跋涉劳作着。12.奴役者(劳动者)对夜以继日劳作不息,无法归家

的怨恨(对无法休息夜以继日劳作者的同情)对统治者残酷压榨劳动者的谴责。

【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

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

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1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式微”点明了时间,天黑了。“胡为乎中露”与“胡为乎泥中“是

人们劳作的场面。可描绘为: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气温降低,寒气凝结为露水,沾在草叶上,

也打湿了人们的衣襟。他们在泥水中艰难的劳作着,心中充满了愁苦。

12.考查赏析诗歌主旨。“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

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

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诗歌表现了劳动者被奴役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13.“式微”中,昏暗,天黑“微君之故”中,非,不是14.对劳役者(劳动者)的同

情,对统治阶级(君主)的满腔埋怨愤恨之情

【分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句解释。要结合句子意思解释。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

微君之故:如果不是为君主的原因。微:非,不是。

1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微君之故”“微君之躬”意为"如果不是为君主“,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君主)的满腔埋怨愤恨

之情;

“胡为乎中露”意为“何以还在露水中“,"胡为乎泥中”意为“何以还在泥浆中“,再加上”式微,

式微,胡不归”的反问,知,劳动人民忙碌到天黑还不能回去,表达了对劳役者(劳动者)

的同情。

【点睛】参考翻译: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15.诗经16.B17.示例:《子衿》中的女主人公等待心上人时内心既有思念,如“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也有爱而不见的忧伤,比如“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对心上人不出现有

些小小的不满。《静女》中的男主人公等待心上人时,内心更多是因爱而生的欢喜,比如“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解析】1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

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

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B.“通过比喻的修辞技巧”理解不正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通过夸张的修辞技巧,造成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故选B。

1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结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

宁不来”可知,女主人公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这里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

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

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使

人感受到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内心的爱而不见的忧伤与内心些许不满之情。

结合“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胸眼”可知,男主人公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

不可耐地东张西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跑蹦”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

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结合“匪女之为美,美人

之贻”可知,男主人公认为不是美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这里让人感受到恋人

间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感受到男主人公内心的因爱而生的欢喜之情。

18.A19.虽然只有一天不见,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抒发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深、

思念之切。

【解析】18.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可

见其相思之深。并非单纯地赞美恋人的衣饰。

故选Ao

19.本题考查诗句情感的理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意思是“一

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一日不见''突出分别时间之短,"如三月兮”突出

感觉分别时间之长。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一日”和“三月”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

反差,从而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

切。

20.城阙(长安)无须、不要、不必21.示例一:着一“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

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示例二:这个“望”远远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作者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用夸张手法展现壮

阔的境界,体现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22.示例一: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表

现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依依惜别之情;

示例二: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示例三:道出了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体现了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示例四: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

大的安慰和鼓舞。

【解析】20.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

本题的意思是城楼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

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

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由此可知送别地点在“城阙”,”无为”意思是“不要、不必

2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先回答“能”或者“不能”,再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分析作答,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诗人能望到,"望'’字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虽然以后与友人相距深远,

作者仍能希望在长安隔着万里的风尘烟霭看到友人所在的“五津”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

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

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

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22.本题考查诗句鉴赏。结合全诗,分析此诗句的内容,从其表达情感的方式分析其独特的

风格,说明其所表现的诗人精神特点。

示例:此句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

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

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所

以,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23.C24.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23.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

浮沉。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借此来宽慰朋友,减轻友人的悲凉与孤独之感;“一股悲

伤之情油然而生”有误;

故选C。

2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诗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送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任职,写即将与友人分别;首联“城

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城阙”点明分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即将去往的地方。颔联“与

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写诗人与友人处将相同,都是在宦海中浮沉之人,以此来宽慰友人。颈联“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诗人劝慰友人不要

因分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是真挚的友谊不会因距离的遥远而变淡,心永远是在一起

的;意在表达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事件、空间的限制,满含诗人的宽慰之意,意境旷达。尾

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

悲伤得泪湿衣巾。意在告诫友人莫要悲伤流泪,满含惜别之情。不因与友人分别而痛哭流涕,

表现了诗人内心豁达,乐观而豪放的心胸。

25.“涵虚”指水映天空。或分开作答:涵,包含;虚,天空。26.诗人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通过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政的心愿,希望

得到举荐。

【解析】25.本题考查字词含义。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

然一体。涵,包含;虚,天空。“涵虚”指水映天空。

2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思是: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

愧难容。“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委婉表现诗人想出仕求

官却找不到门路。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运用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从政的心

愿,希望得到举荐、为国效力的情感。

27.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被波涛汹

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

湖面广阔、贮蓄丰富,“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28.本诗运用典故、比

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

做一番事业。

【解析】27.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通读全诗,明确诗句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和表达

的感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为: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

偶的修辞手法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及近,从湖面写到了湖中倒映的景物。如此壮阔的

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

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

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

效果。“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28.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后四句开始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

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

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

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于是下

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

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

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

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29.【答案】⑴D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

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

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

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

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不是送别友人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

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

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

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

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

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

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