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PAGE1试题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过关性评价八年级物理试卷说明: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卡,共7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2.答题前,请将班级、考生号、姓名填(涂)写在答题卡。不得在答题卡其它区域做任何标记。3.答题卡上的答案必须写在题目指定位置上。(选择题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凡答案写在试卷上不给分)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B.课间操的时间约为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3.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4.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B.图乙,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深度,是由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图丙,城市中的噪声监测装置,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D.图丁,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的音调高6.据《昆明教育》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末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说明声音传递了信息B.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C.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D.妈妈的吼声尖锐刺耳,说明她声音的响度大7.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8.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 B. C. D.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第20s末,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换用如图乙所示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读数会______(选填“更精确”或“更不精确”);图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13.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_____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使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c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选填“小”或“大”);(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16.小科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其中烧杯底垫上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2)图甲中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的______的原理;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水的温度是______oC;(3)实验时发现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4)小科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水沸腾时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若要节省加热时间,可采取的办法有______(写一条即可);(6)细心小科还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图中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4分,18题8分,共12分)17.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甲“80”的含义:___________,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___________;(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长时间___________?18.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笛3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问:(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0分)19.阅读短文《过冷水》,回答问题。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1)过冷水的状态是______。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______。(5)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______?(写出一条方案即可)。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过关性评价八年级物理试卷说明: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卡,共7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2.答题前,请将班级、考生号、姓名填(涂)写在答题卡。不得在答题卡其它区域做任何标记。3.答题卡上的答案必须写在题目指定位置上。(选择题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凡答案写在试卷上不给分)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B.课间操的时间约为C.教室门框的高度约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答案】B【解析】【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中小学课间操的时间一般是半小时左右,即约为,故B符合题意;C.老师的身高约1.7m,教室门框的高度略高于此数值,在2m左右,即约为2000mm,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选B。3.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详解】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故A正确;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C错误;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4.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答案】A【解析】【详解】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是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是水吸收热量沸腾变成水蒸气了.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B.图乙,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深度,是由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图丙,城市中的噪声监测装置,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D.图丁,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的音调高【答案】D【解析】【详解】A.靠近居民区的路段通常设置有声音屏障,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分贝),故C错误;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D正确。故选D。6.据《昆明教育》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末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说明声音传递了信息B.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C.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D.妈妈的吼声尖锐刺耳,说明她声音的响度大【答案】D【解析】【详解】A.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说明声音传递了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人耳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即20Hz到20000Hz之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凡是影响人正常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爸妈运用的“狮吼功”,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妈妈的吼声尖锐刺耳,说明她声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易拉罐中加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冰更容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原本温度就低的易拉罐温度更低,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湿抹布中液体的水遇冷凝固成冰,使得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D.冻肉表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冻肉凝华而成的,易拉罐底部的霜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冻肉凝华而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飞机C919试飞期间,飞行高度相同,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C919应该相对于伴飞飞机向后运动,故A图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故选A.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第20s末,甲、乙两个物体速度相同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像知道,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像知道,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甲、乙的v﹣t图线在20s末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D.在0~20s内,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末时甲、乙速度相同,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详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换用如图乙所示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读数会______(选填“更精确”或“更不精确”);图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答案】①.1cm②.2.3cm③.更精确④.337.5s【解析】【详解】[1][2][3]图甲中刻度尺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cm和3cm刻度线之间,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估读值为0.3cm,读作2.3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2.3cm;图乙所示刻度尺,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1cm=1m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小于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用图乙所示刻度尺测量更精确。[4]由图丙可知:在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因此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答案】①.甲与丙②.3:2③.路程【解析】【详解】[1]由A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v甲==4m/s,在B图中,乙车的速度v乙=6m/s,丙车的速度v丙=4m/s,所以,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2]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甲和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3]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13.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_____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答案】①.音色②.空气③.响度【解析】【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口技艺人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2]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3]醒木拍得越重,声音比较大,响度比较大。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使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答案】①.放出②.上③.汽化【解析】【详解】[1][2]用蒸笼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3]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蒸发)时吸热,防止手被烫伤。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c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选填“小”或“大”);(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答案】①.②.较小③.25④.小⑤.小于⑥.不正确⑦.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1]测量速度原理是;(2)[2]测量物体运动速度时,要使斜面的倾斜角度较小,倾角太大会导致小车下滑太快不便于测量数据;(3)[3]根据图像,AB段的路程为40cm,AB段的速度为;(4)[4]若测量AB间的时间,秒表超过B才停止计时,测量的时间偏大,速度会偏小;(5)[5]小车从上释放时,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6)[6][7]测量小车下半程的速度时,小车在B点是运动的,若从B点释放则是从静止开始的,不是全程中下半程的速度.16.小科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其中烧杯底垫上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2)图甲中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的______的原理;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水的温度是______oC;(3)实验时发现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4)小科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水沸腾时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若要节省加热时间,可采取的办法有______(写一条即可);(6)细心的小科还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丁所示,图中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答案】①.自下而上②.均匀加热③.热胀冷缩④.84⑤.液化⑥.放热⑦.不变⑧.减少水的质量⑨.a【解析】【详解】(1)[1][2]实验时应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是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故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烧杯下面的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能够均匀受热。(2)[3][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面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4℃。(3)[5][6]水沸腾时看到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首先发生汽化,然后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又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4)[7]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8]本实验使用90℃的热水加热而没有使用冷水加热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加热时间;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6)[9]a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b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是因为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4分,18题8分,共12分)17.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甲“80”的含义:___________,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___________;(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长时间___________?【答案】①.限速80km/h②.距南京市还有60km③.0.75h【解析】【详解】(1)[1]甲“80”的含义是限速80km/h,即最大速度为80km/h。[2]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是距离南京市还有60km。(2)[3]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
18.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笛3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问:(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1020m;(2)60m;(3)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VIP卡领用合同模板
- 老年团体治疗实施指南
- 四川省遂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 宝宝班父母课堂教案
- 建筑业“营改增”实施前相关措施的探讨2016.4.2
-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 2025年背阔肌知识试题
- 小学春季学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模版
-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教师工作计划总结模版
- 自我总结模版
- 202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知识考试题库:火灾预防与逃生逃生技巧实战演练题
- 经纪公司聘用协议书
- 高速公路占道施工应急安全措施
- 2025-2030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
- 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世翰大学入学综合素质题目
- 中国蚕丝绸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MOOC 学术英语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大学生对美团满意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