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学习目标】1.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和药品
3.设计、实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
【自学内容】
1.最早的显微镜是由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的。
2.物镜是实现物像第一次放大的镜头。
3.目镜是实现物像第二次放大的镜头。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5.光学显微镜是精密的生物学实验器具。我们要正确、规范的使用。使用时要遵循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
倍镜观察的顺序。
6.使用显微镜步骤:(1)选择目镜:选择低倍目镜。
(2)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选择低倍物镜,此时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
于找到观察目标。
(3)对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
的。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在明亮的环境中,一般用平面
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4)制作、放置装片: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夹住,移动装片,使材料
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
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6)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7.生物材料要薄而透明。
8.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视野就越小,也相对较暗。
9.探究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
10.科学探究常常需要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单一变
量不同,其他因素都应该相同。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实验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的重要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时,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科学探究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矛
盾时,在重复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大胆的质疑并修正原有的知识。
【本节练习】
一、理解题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第一次观察时选择的目镜为5✘、物像为10✘。第二次观察时选择
的目镜为5✘、物像为40✘。与第一次的观察结果相比,第二次的情况是()。
A.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多B.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C.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多D.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
【答案】A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
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
野越亮。
第1页共18页.
【详解】“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观察时放大倍数是50倍,“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
为40×”观察时放大倍数是2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但数目越少。因此第一次在视野中
看到的物像与第二次相比视野更亮,细胞数目较多,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判断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一般来说,当临时裝片中的生物材料太厚时,我们很难观察其细微结构。
(2)我们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高的物镜来观察微小的生物材料。
【答案】(1)正确(2)错误
【分析】(1)一般来说,当临时裝片中的生物材料太厚时,我们很难观察其细微结构。故正确。
(2)我们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来观察微小的生物材料。使用显微镜遵循原则:先低倍,
后高倍。
二、应用题
1.实验探究时可能发生事故。那么,如果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我们应该怎么办?发生火情等事故时,
我们又应该怎么办?
【答案】如果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当实验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时,应该及时用清水冲洗,情节严重的
应该及时送医;发生火情等事故时应该及时处理并报告老师,情节危急时还应该报警。
2.一位同学为了验证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1)他在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中各填充了几层颜色明显不同的土壤,并在一个塑料瓶中放入6条蚯蚓,另
一个塑料瓶中不放蚯蚓。
(2)他每天都给两个塑料瓶种的土壤喷水,并向有蚯蚓的塑料瓶中投放少量切碎的菜叶。
(3)若干天后,他发现有蚯蚓的塑料瓶中的土层已经明显混合交错,而没有蚯蚓的塑料瓶中的土层没有变化。
他认为这个实验能说明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有人对他的实验提出了质疑,认为实验设计需要改进。
我们赞同这样的质疑吗?理由是什么?
【答案】(1)赞同质疑,理由是样本数量少、未控制其他影响因素、观察时间短。
(2)改进方法是增加组数、控制环境条件、延长观察时间。
在这个实验中,旨在验证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实验设置了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一
个放入6条蚯蚓,另一个不放蚯蚓,作为对照实验。每天给两个塑料瓶中的土壤喷水并向有蚯蚓的塑料瓶
投放切碎的菜叶。
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对比有处理和无处理的情况,来观察某种因
素的作用。
(1)我们赞同对这个实验的质疑。
第一步:实验中只设置了一组有蚯蚓和一组无蚯蚓的对照,样本数量过少,可能存在偶然性,
结果不够准确和具有说服力。
第二步:实验中没有对其他可能影响土壤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比如喷水的量、温度、光照
等条件,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
第三步:只观察了若干天后的结果,时间可能过短,不足以充分体现蚯蚓疏松土壤的作用。
(2)为了改进这个实验,可以增加有蚯蚓和无蚯蚓的塑料瓶组数,以减少偶然性。同时,严格控制其他环
境条件,如喷水的量、温度、光照等保持一致。并且延长观察的时间,以更全面准确地判断蚯蚓对土壤的
疏松作用。
第2页共18页.
【每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从下图中小丽同学操作显微镜的手部及眼的动作看,属于“对光”步骤的是()
A.B.
C.D.
【答案】B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
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
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
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三、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
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
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然后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
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四、整理实验台。
【详解】A.安装目镜,属于取镜和安放这一步骤,A错误。
B.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为对光操作步骤,B正确。
C.左眼注视目镜,调节粗准建螺旋使镜筒上升,正在寻找物象,属于观察这一步骤,C错误。
D.双眼侧视物镜,正在下降镜筒到最低位置,为寻找物像作铺垫,属于观察这一步骤,D错误。
故选B。
2.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A.9<6B.6<9C.6>9D.9>6
【答案】A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第3页共18页.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所以在透明玻片上的“9>6”,旋转180度后得到的“9<6”,即用显微镜观察到
的是“9<6”,A符合题意,BCD符合题意。
故选A。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制订计划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③得出结论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实施计划
A.②④①⑥③⑤B.②④①⑥⑤③
C.④②①⑥⑤③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
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
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
过程进行反思。因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①制订计划、⑥实施
计划、③得出结论、⑤表达交流。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小杰同学在完成“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字母‘e’装片”实验时,操作失误的是()
A.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观察时,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填写实验现象时,原像为e,物像为
D.清洁收镜时,用纱布擦拭镜头和玻片
【答案】D
【分析】1.对光步骤: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
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
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2.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升降镜筒,调出清晰的物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
3.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
【详解】A.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
数的镜头。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正确。
第4页共18页.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
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像与物体上下左右都颠倒,C正确。
D.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
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D错误。
故选D。
5.如图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物像不清晰,需大幅度转动①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C.镜头污染时,用手直接擦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
【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
物像。因此,观察时物像不清晰,需要转动②细准焦螺旋,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A错误。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
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B错误。
C.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
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由题图可知,此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故显微镜
第5页共18页.
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D正确。
故选D。
6.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
为()
A.④和⑤B.③和⑥C.①和③D.②和⑥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镜头分为两种,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
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乘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①②⑤是物镜,③④⑥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
积。据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是镜头①和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某商家宣传自己的保健品可以提升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表示质疑,并且设计了
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给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组饲料重小鼠数
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
别量量
甲给小鼠喂食含有保健品的饲
150克1只
组料
将小鼠放入迷宫,计时小鼠走出迷宫所需要的
乙时间
给大鼠喂食普通饲料100克1只
组
A.两组饲料重量统一为150克B.每组小鼠的数量改为10只
C.两组都应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D.两组统一喂食含有保健品的饲料
【答案】D
【分析】(1)实验设计时应注意遵循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原则,实验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
对照原则。
第6页共18页.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捕食
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
物的绕道取食。
【详解】AC.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只有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两组饲料重量统一为150
克,两组都应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AC合理但不符合题意。
B.小鼠数量太少,可能会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每组小鼠的数量改为10只,B合理但不符合题意。
D.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甲组喂食含有保健品的饲料,乙组喂食普通饲料,D不合理但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为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①④③
B.视野由④到①,需要转动d
C.视野由①到③,需转动e
D.发现结构a上有污点,应用纱布擦拭干净
【答案】C
【分析】(1)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
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
等物体。
(2)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详解】A.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
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
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故正确的顺序是②向右方移动装片,④用
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①转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A错误。
第7页共18页.
B.视野由④到①,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变暗,操作过程为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然后调节
细准焦螺旋,最后在转动反光镜或改用较大的光圈,不需要转动d粗准焦螺旋,B错误。
C.物像①不清晰,物像③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用e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正
确。
D.发现结构a目镜上有污点,应用擦镜纸擦拭干净,D错误。
故选C。
9.小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③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
B.乙图中,使用物镜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
C.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
D.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
【答案】B
【分析】低倍镜下: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高倍镜下: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物镜
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粗准焦螺旋:转动它,可以大幅度
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转动它,使物像更清晰。①粗准角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
镜,④目镜。
【详解】A.换用高倍镜后,应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A错误。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所以使用物镜
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故B正确。
C.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丙图物像在左侧,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侧移动,物像
才能向右移动到达视野中央,故C错误。
D.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或者玻片上,故D错误。
第8页共18页.
故选B。
10.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B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详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
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因
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应换用大光圈。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所以我们移动装片时,装片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物像偏左上方,应向左上方移
动装片,物像正好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由此可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应该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所示各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B.
C.D.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
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详解】放大的倍数越大,透光量越少,视野就越暗,反之,放大的倍数越小,透光量越多,视野就越亮。
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A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
数最小,视野最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第9页共18页.
故选C。
1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一位同学不小心把显微镜的物镜镜头污染了,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
是()
A.用纱布擦B.用专用擦镜纸擦
C.用纸擦D.用抹布擦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
【详解】A.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A不符合题意。
BC.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
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因此,除去显微镜镜头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专用擦镜纸擦,而不能用纸擦。由
此可见,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桌可用抹布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③的放大倍数
B.光线较暗时,对光时应选择⑤的平面镜
C.放大物像时,应转动④选择更长的物镜
D.转动①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③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目镜,④是转换器,⑤是反光镜。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故A错误。
B.光线较暗时,对光时可调节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和调节⑤反光镜选择凹面镜,故B错误。
第10页共18页.
C.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放大物像时,应转动④转换器选择更长的物镜,故C正确。
D.粗准焦螺旋可以较大幅度的调整焦距,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与
玻片标本相撞,而不是看着③目镜,故D错误。
故选C。
14.如果你想观察生活在树上的鸟,下列哪种工具对你完成这项任务没有帮助()
A.照相机B.显微镜C.望远镜D.录音机
【答案】B
【分析】常用的工具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详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照相机可以远处照照片进行观察鸟类的生活,
望远镜可以远处进行观察鸟类,录音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录音鸟类的声音进行研究,而显微镜是将生物
制成标本进行观察,对观察生活在树上的鸟没有帮助。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不相符的是()
选项操作目的
A转动转换器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B调节光圈改变视野的亮度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D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防止压碎玻片
A.AB.BC.CD.D
【答案】C
【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反光镜和光圈调节视野亮度,凹面镜和大光圈使视野亮度增大,平面镜和小
光圈使视野亮度减小;物镜位于转换器上,通过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物镜;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的范围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解答即可。
【详解】A.物镜位于转换器上,通过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物镜,A正确。
B.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视野的明暗,B正确。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转
第11页共18页.
动粗准焦螺旋,可大幅度升降镜筒,C错误。
D.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避免压碎玻片,损伤物镜,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单目显微镜操作提示
(1)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下端与载物台要保持左右距离)
(2)转动遮光器,把一个的光圈对准,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
达到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视野为宜。
调焦观察
(3)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的中央。
(4)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6)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再转动转换物镜,用调焦后
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
【答案】
(1)低倍2厘米
(2)较大通光孔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明亮的圆形
(3)正面压片夹
(4)下降/降低
(5)上升/升高细准焦螺旋
(6)视野中央转换器细准焦螺旋光圈大小或反光镜
【分析】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包括转换器(用于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遮光器(调节光圈大小以控制进
光量)、反光镜(反射光线进入镜筒)、目镜和物镜(放大观察对象)等。
光路调节:通过调节光圈、反光镜等,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最终到达目镜,形成明亮
且适宜的视野。
标本放置:玻片标本应正面朝上放置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固定,确保观察时标本稳定不移动。
对焦观察: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下移动,从而调整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
第12页共18页.
离,直至清晰成像。
高倍镜使用:在需要更高放大倍数时,应先将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物镜,并使用细准
焦螺旋进行微调。
【详解】(1)首先选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便于快速找到观察目标。物
镜下端与载物台之间应保持约2厘米(或适当距离),以确保物镜不会直接接触到玻片标本而损坏。
(2)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以增加进光量,使视野更加明亮。随后,通过调节反光镜
的角度,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最终到达目镜,形成明亮的圆形的视野。
(3)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置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固定。移动玻片标本,使其位于通
光孔中央。
(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但不接触为止,此时,眼睛从侧面
注视物镜。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至看清楚物像。最后,使用细
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6)如果需要使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先将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央,以便在高倍镜下能够清
晰看到。然后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注意此时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因为高倍镜下焦距变
化更为敏感,粗准焦螺旋易导致物镜与标本碰撞。如果需要,还可以调节光圈大小或反光镜以改善
视野亮度。
17.结合显微镜使用,请回答问题
(1)在显微镜已经看见物像,但不够清晰,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
(2)若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倍。
(3)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且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母
是,要将其移至中央,则应将透明纸向方移动。
(4)该显微镜的物镜有两种,分别标有“10×”和“4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
第13页共18页.
标有“”的。
【答案】
(1)11细准焦螺旋
(2)400
(3)d左上
(4)10×
【分析】据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压片夹,7遮光器,8通光孔,9反光
镜,10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12镜臂,13镜柱,14镜座。
【详解】(1)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
的物像。因此,在显微镜已经看见物像,但不够清晰,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11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若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
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10×40=400倍。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
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母
是d;物像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要将其移至中央,则应将透明纸向左上方移动,物像正好向右下方移动到
视野中央。
(4)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
少、视野暗。因此,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低倍物镜,即标有“10×”的物镜。
18.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实验用具,其结构模式图如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对光过程中,要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使用
结构[③]的镜。若在[]中看到明亮的白色圆形视野,说明对光成功。
第14页共18页.
(2)在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
(3)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且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则所观察的载玻片上写的字母
是,要将其移至中央,则应将载玻片向方移动。
(4)该显微镜的物镜有两种,分别标有“10×”和“4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
标有“”的,要使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物镜是标有“”的。
【答案】
(1)③反光镜凹面①目镜
(2)⑤细准焦螺旋
(3)d左上
(4)10×40×
【分析】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结构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详解】(1)对光的方法: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
遮光器,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转动③反光镜,直到在目镜能看见白亮的视野。光线弱
时,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若在①目镜中看到一个
白亮的圆形视野说明对光成功。
(2)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
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在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
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
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
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
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左右上下
颠倒的图像了。所以将字母“P”旋转180°后得到的字母是“d”。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可见,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
是标有10×;要使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物镜是标有40×的。
19.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
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15页共18页.
(1)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填字母)放大倍数的乘积。
(2)若想显微镜的视野最亮,则选择的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填序号)。
(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由于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凹面镜和。
(4)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
为不起作用的一项是______。
A.转动遮光器B.转动转换器
C.调节细准焦螺旋D.转动反光镜
(5)如果在使用图乙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
那么异物很可能位干上。
(6)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答案】
(1)ab
(2)①④
(3)大光圈
(4)C
(5)目镜
(6)右下
【分析】图甲可知,①②目镜,③④物镜,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详解】(1)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作用是放大物像的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
镜倍数。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目镜和b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
第16页共18页.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细胞的体积越小。若想显微镜的视野最亮,则选择的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①目镜,④物镜,放大的倍数是
75倍,放大的倍数最小。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
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关系学考试高频考点及试题与答案
- 2025-2026学年广州市越秀区数学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公共关系学考试简明试题及答案
- 迷路的小花鸭情景教学课件
- 水资源合理配置试题及答案
- 如何进行项目调研试题及答案
- 大班健康快乐的秘密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紧紧把握试题及答案
- 结合实际的市政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管理办法培训课件
- 2025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真题试卷
- 2025年入团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地震知识课件
- 2025年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策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课件
- 润滑油购销合同协议
- 《医疗团队中的护理管理:护士长角色定位》课件
- 2025年电商客服管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