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0国道改建工程水保方案_第1页
G310国道改建工程水保方案_第2页
G310国道改建工程水保方案_第3页
G310国道改建工程水保方案_第4页
G310国道改建工程水保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工程路线起点位于三门峡义马市东南方沟村(K7+800),止于老

G310豫陕省界处(K174+632),主要经过义马市、濯池县、陕州区、

三门峡市湖滨区及灵宝市。

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变项目沿线的公路路网现状,缓解通道交通压

力,提高G310服务水平,实现与市区周边高等级公路的连接;项目东

接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洛阳市,西与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

的渭南市相连,本项目的建设,成为连接豫陕重要的连接纽带,使得洛

阳、三门峡、渭南等城市可以直接高效的联系起来,将极大的满足区域

内经济发展需要。从河南省的旅游规划来看,三门峡在河南省的旅游业

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晚期至春秋

早期的虢国车马坑群、战国时代的秦赵会盟台、老子著《道德经》处函

谷关;还有八路军濯池兵站旧址、豫西窑洞民俗旅游点、风景名胜亚武

山、陕州区甘山森林公园、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坝,项目的建设,将大大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促使旅游观光形态从通过型向休闲型转变,促

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述,项目建设后必将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

公路网状况,缓解区间交通紧张状况及开发旅游事业等诸多方面产生巨

大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LL2.项目基本情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境内,路线总体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路

线起于三门峡义马市东南方沟村(K7+800),之后偏向西南在东徐瑶

村东北进入涌池县境内,路线向西在鹿寺村西南与G241(原S247)交

叉设置互通立交,继续向西在白河村南进入陕州区境内,路线偏向西南

绕过山口水库后在菜园乡北跨越S244(原S249)和青龙涧河后进入三

门峡市湖滨区,继续向西经南梁村南,在大营前林场东南重新进入陕州

区境内,经周家笊村南,在北营村北绕开地坑院风景区,继续沿西南方

向在南王村西南进入灵宝市境内,继续向西跨越弘农涧河后,在文西村

东南与老G310汇合,利用老G310加宽至王家城村北与其分离,并向

西连续跨越两次陇海铁路后,在城东寨子村南重新利用老G310进行加

宽至底董新村东北,继续向西新建,经董杜村北,跨越西峪河后至豫陕

省界接老G310,即项目终点(K174+632)。路线全长165.079km,其

中义马市长1.8km,海池县长约31.422km,陕州区长约58.25km,湖滨

区长约2.125km,灵宝市长约71.482km,灵宝市内利用老G310加宽段

长约3.9km。

道路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

度24.5m。全线新建特、大桥29073.5m/75座,中小桥325m/5座,隧道

5270m/10处,涵洞172道;设互通式立交6座,其中枢纽型互通1座;

设分离式立交2104m/7座;设天桥4处,平交41处;设服务区3处,

养护工区3处,桥隧养护管理站1处,收费站7处。

该项目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立交工程、附属

设施、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施工道路等,总占地面积

1122.9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861.04hm2,临时占地面积261.86hm2;

土石方挖填总量3345.11万n?,其中挖方量2161.5万m3,填方量1183.61

万m3,利用量948.93万n?,借方量234.68万n?,由本方案规划的15

个取土场开挖,弃渣量1212.57万n?,全部排入本方案规划的61个弃

渣场内;工程总投资1176325.22万元,土建工程投资823840.65万元;

工程计划于2017年7月开工,2020年12月底全线竣工,总工期42个

月。

本项目共拆迁砖混结构房144365m2,围墙20954m2,简易房

20188m2;苹果树、杏树184035棵;电力电讯设施电杆177根,铁塔架

51座,电线157640mo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计列拆迁、安置补偿资金,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不纳入本方案防治责任范围;拆迁共产生弃渣

7.26万n?,全部运往弃渣场,弃渣场防治范围在本次方案设计范围内。

1.1.3.项目前期工作及方案编制情况

2015年11月,受三门峡市公路局委托,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

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G310三门峡境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12月,三门峡市公路局委托河南豫西水利勘测设计咨询有

限公司进行《国道310线洛三界至豫陕界段改建工程防洪评价》的编制

工作。

2015年12月,受三门峡市公路局委托,河南豫西水利勘测设计咨

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

单位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及周边进行了实地勘察和测量,收集

了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在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研究的

基础上,结合项目总体规划、工程现状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

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态度编制完成了《国道310线洛三

界至豫陕界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2016年3月4日,河南省水利厅在三门峡主持召开了《国道310

线洛三界至豫陕界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以下

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并提出审查意见(附后),我公司根据

专家组的评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后,完成了《国道310线洛三界至

豫陕界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在方案编制过程

中得到了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三门峡市水利

局、建设单位三门峡市公路局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

感谢。

1.2.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

平均气温为13.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9.5mm,210c积温4530℃;

年最大风速17.2m/s,年平均大风天数3.6d;全年无霜期184天;土壤

主要为红粘土和褐土;项目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林草覆盖率达

30%o项目区属北方土石山区中的豫西黄土丘陵保土蓄水区,容许土壤

流失量200t/km2.a,土壤侵蚀模数800t/km2.a;项目区位于伏牛山中条

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

1.3.防治标准及目标值

(1)方案编制阶段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阶段为可行性研究阶段。

(2)设计水平年、服务年限

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21年,方案服务期4年。

(3)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与目标

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

设计水平年综合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理率达到95%,水土

流失总治理程度达到96%,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达到90%,

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林草覆盖率达到26%。

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1)主体工程选址基本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要求,对于项目

穿越了伏牛山中条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应提高防

治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优化施工组织,减少地表扰

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提高设计标准,加强临时防护措施的方式解决;对

于工程占地占用了耕地,采取缴纳开垦费的方式,落实占补平衡。该项

目的建设不存在约束性条件限制,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说,该项目建设是

可行的。

(2)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比较,推荐线K

线方案从占地面积、土石方数量等方面优于AK、CK、DK线,本方案

同意推荐线方案为本阶段推荐方案。

(3)根据《工可报告》和现阶段主体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结合

现场调查情况,本方案初步确定了取土场、弃渣场的数量与位置,本阶

段是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是合理的。作为主体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明确具体设计和数量,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进度及

时进行建设,以便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4)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规定,不足之处在

方案中补充设计或在保证措施中提出具体要求。

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防治

责任范围总面积为1311.6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122.9hm2,直接

影响区面积188.72hm2。

本项目按分区原则分为路基工程区、桥涵工程区、隧道工程区、立

交工程区、附属设施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

道路区。

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1)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面积1122.9hm2。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122.9hm2。

(3)工程弃渣总量1212.57万n?,排至本方案规划的61个弃渣场

内。

(4)工程的建设将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65561.4t;新增水土流

失量122053.93其中施工期新增108526.33自然恢复期新增13527.5t。

(5)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时段为施工期,重点防治部位为路基工程

区、弃渣场区。

1.7.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措施总体布局

在各个防治分区内,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布设水保措施,形成工

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防治体系。各

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汇总如下:

1.7.1.路基工程区措施布设

路基工程施工前首先应对可剥离段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后堆存于

征地范围内路基一侧,坡脚采用编织袋装土防护,坡面塑料彩条布覆

盖,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裸露坡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挖方路段及

填方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低填方路段设置浆砌片石边沟,在路线穿过

村镇时设置浆砌片石盖板边沟,在高边坡挖方路段上边缘设浆砌石截水

沟,边沟沟底纵坡较大或路堤边坡较高时设急流槽;工程施工结束后对

路基开挖、回填边坡采用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对拓宽

一侧路肩实施覆土整治后栽植行道树。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排水工程总长123237m;剥离表土63.06万n?;

232

骨架护坡面积124.53hm;覆土16.51万m;土地整治面积33.02hmo

(2)植物措施:植草护坡42.86hm2;路基绿化125.451km。

(3)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防护7600m3,塑料彩条布

4300m2;裸露坡面塑料薄膜防护32700m2。

1.7.2.桥涵工程区措施布设

桥梁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污染河流和附近农田措施,应进行泥浆

沉淀处理,本方案设计在施工前桥梁下部设沉沙池,施工结束后沉沙池

回填以及土地整治、恢复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沉沙池回填6750m3;土地整治面积57.33hm2。

(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57.33hm2。

(3)临时措施:沉沙池135个。

1.7.3.隧道工程区措施布设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在隧道顶部设截水沟。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隧道顶部截水沟长1290m。

1.7.4.立交工程措施布设

立交工程施工前首先应对可剥离段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后堆存于

征地范围内路基一侧,坡脚采用编织袋装土防护,坡面塑料彩条布覆

盖,路堤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裸露坡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互

通式立交路基两侧设置浆砌片石边沟;工程施工结束后对路基开挖、

回填边坡采用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对立交路基两侧实

施覆土整治后栽植行道树。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排水工程总长3739m;剥离表土2.01万irP;骨架

护坡面积353hm2;覆土2.01万nr、土地整治面积4.Olhn?。

(2)植物措施:植草护坡0.88hm2;立交绿化6处。

(3)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防护445m3,塑料彩条布960m2;

裸露坡面塑料薄膜防护12500m2。

1.7.5.附属设施区措施布设

工程施工前首先对场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临时堆放于后期绿

化空地,坡脚编织袋装土防护,表面塑料彩条布覆盖;并在场内布设排

水沟,与场外排水沟顺接,场内建筑工程施工完后,对绿化区进行覆土

整治,然后栽植雪松,撒播草籽。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4.36万nP;排水沟长2774m;覆土4.36

万m3;土地整治面积8.72hm2。

(2)植物措施:栽植雪松1200株,撒播草籽8.72hm2。

2

(3)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防护806m3,塑料彩条布1080mo

1.7.6.取土场区措施布设

工程施工前首先对场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临时堆放于取土场

一脚,坡脚编织袋装土防护,表面塑料彩条布覆盖;并在取土场占地范

围顶部、周边布设截(排)水沟,取土结束后,在场地底部设挡水土填,

然后对场地进行覆土整治,最后插植紫穗槐,撒播草籽。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19.46万irP;挡水土填6264m;覆土19.46

万n?;土地整治面积64.87hm2。

(2)植物措施:插植紫穗槐169500,撒播草籽16.95hm2o

(3)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防护1195m3,塑料彩条布5028m2;

排水沟长15789m。

1.7.7.弃渣场区措施布设

工程施工前首先应对弃渣场沟底平缓处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

堆存在弃渣上游,为保护各弃渣场下游沟道的安全,在下游弃渣场坡脚

处修建挡渣墙,在挡渣墙和渣面两岸岸坡连接外侧1m外设置截洪沟,

为保证截洪沟水流平顺进入消力池内,在截洪沟末端设C20碎急流槽;

随着渣体堆放,在每层渣体坡面和台阶处设纵(横)向排水沟,渣场堆

满后,对弃渣场进行场地平整并覆表土,插植紫穗槐、撒播草籽恢复植

被。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12.99万nP;挡渣墙长1345m;截洪沟

长36596m;急流槽长22380m;渣面及顶面排水沟长20421m;消力池

基础开挖Hl42m3,C20碎3360m3;覆土59.54万m3;土地整治面积

2

119.07hmo

(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119.07hm2,插植紫穗槐1190700株。

(3)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防护2430m3,塑料彩条布2272m2。

1.7.8.施工生产生活区措施布设

工程施工前首先应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堆存

在场内临时堆土场,采用编织袋装土防护,并在场地周边开挖土排水沟,

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场地

平整并覆表土,经复耕后归还当地农民。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剥离表土14.43万ri?;土地整治48.1hm2,表土覆

3

土14.43万m0

(2)临时措施:编织袋装土防护2131m3,塑料彩条布4574m2;临

时排水沟长14164m;沉沙池37个。

1.7.9.施工道路区措施布设

工程施工前首先应对施工道路区可剥离段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

就近堆存弃渣场上游或路基工程区临时堆土场内,采用编织袋装土及塑

料彩条布防护,道路施工形成的坡面采用植草护坡,并在道路一侧开挖

土排水沟;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施工道路区进行场地平整并覆表土,撒播

草籽、插植紫穗槐恢复植被。

主要措施工程量:

(1)工程措施:剥离表土5.69万n?;土地整治18.95hm2,表土覆

土5.69万m3o

(2)植物措施:边坡撒播草籽5.68hm2,插植紫穗槐56800株;植

被恢复撒播草籽4.42hm2,插植紫穗槐44200株。

(3)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长37600m。

1.8.水土保持监测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

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的监测目的、作用和有关规定,

结合本工程施工布置及水土流失发生的特点,其中重点监测区为路基工

程区、弃渣场区,监测时段为从施工期2017年7月前开始,至2021年

6月底结束,监测期4年。

监测方法:采用地面定位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相结合的方法。

监测点位:本方案初步确定在路堤和路堑段各布置2个监测点;在

鹿寺水库大桥、菜园3号大桥、苍龙涧河特大桥、涧河特大桥、阳平河

特大桥、枣乡河特大桥处各布设1个监测点;在函谷关隧道出口处布置

1个监测点;在各互通式立交处布设1个监测点;在1#、10#取土场各

布设1个监测点;在1#、S6#、SU#、S30#、S42#、L5#弃渣场各布置

1个监测点,共布置25个监测点。

1.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9.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成果

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40305.9万元,其中水土保持防治费

37788.48万元,工程措施投资30116.63万元,植物措施投资7339.91万

元,临时措施投资331.95万元,独立费用761.77万元(水土保持监理

费84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105.68万元),基本预备费408.17万元,

水土保持补偿费1347.48万元。

1.9.2.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使工程达到预期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

率达至I」97.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6.2%,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

拦渣率96.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1%,林草覆盖率达到28.8%。

1.10.结论与建议

1.10.1.结论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①主体工程选线方案水土保持比选结果是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比

较,推荐线K线方案从占地面积、土石方数量等方面优于AK、CK、

DK线,本方案同意推荐线方案为本阶段推荐方案。

②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也符合或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规定。

③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施工组织、施工和土石方挖、填平衡设计,

绝大部分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对于不符合限制性规定的,本方

案将补充完善。

(2)水土保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从方案的效益分析说明,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的6项防治目标均

达到了目标值。说明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有

效的控制,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恢复和改善。

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有关因素,本项

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10.2.建议

本水土保持方案的措施要与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和区域治理方案相

协调;在下阶段主体工程设计中应将水土保持方案的措施和投资纳入主

体工程设计,调整、复核、深化路基工程挖填土方平衡及土方调配,尽

可能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渣的排放;并尽量减少施工占地,进一步完

善施工组织,施工的设计内容;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时要建立相应的水

土保持管理制度,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工程的监督

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临时堆土场的拦挡和防护;业主应委托相

关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切实落实好水土保持“三同时”

制度,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1.11.方案特性

表1-1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项目名称国道310线洛三界至豫陕界段改建工程流域管理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

义马市、海池县、

涉及省(市、区)河南省涉及地市或个数三门峡市涉及县或个数陕州区、湖滨区、

灵宝市

项目规模一级公路总投资(万元)1176325.22土建投资(万元)823840.65

开工时间2017.7完工时间2020.12设计水平年2021

项目组成长度/面积(km/hm?)挖方量(万诚填方量(万而)借方量(万■)弃方量(万消

路基工程165.079/679.691919.921024.9216.591111.61

桥涵工程29.418/82.322.722.72

隧道工程5.27/0.456.8756.87

立交工程51.6243.8725.0418.0936.83

附属设施47.013.763.76

取土场64.87

弃渣场129.94

施工生产生活区48.12.352.35

施工道路37.6/18.952.842.84

合计1122.92161.51183.61234.681212.57

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名称伏中山中条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暖温带大陆性

地貌类型中低山区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现状林草覆盖率(%)30%

土壤类型褐土和棕壤土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a)800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1311.62容许土壤流失量(t/km1•a)200

项目建设区(hm,)1122.9扰动原地貌、损坏植被面积(hm?)1122.9

直接影响区(hm,)188.72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1122.9

建设期土壤流失预测总量(t)165561.4新增土壤流失量(t)122053.9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路基工程区、弃渣场区

扰动土地整治率(吩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6

防治

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0

目标

林草植被恢复率说)98林草覆盖率(%)26

防治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措施路基工程区排水工程长123237m;剥离表植草护坡42.86hm';路编织袋装土防护7600m',塑

土63.06万而;骨架护坡基绿化125.45km料彩条布4300m?;裸露坡面塑

124.53hm2;覆土16.51万m*±

2

地整治面积33.02hm2料薄膜防护32700m

沉沙池回填6750m)土地整治

撒播草籽面积57.33hm,沉沙池135个

桥涵工程区面积57.33hm2

隧道工程区隧道顶部截水沟长1290m

续表1-1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排水工程长3739m;剥离表土

植草护坡0.88*2;路编织袋装土防护445m',塑

2.01万才;骨架护坡3.53*2;覆

基绿化125.45km

立交工程区土2.01万疗;土地整治面积料彩条布960ml裸露坡面塑料

4.01hm2薄膜防护12500m1

剥离表土4.36万*排水沟

栽植雪松1200株,撒编织袋装土防护806m,塑

长2774m;土地整治8.72*2,表

附属设施区播草籽8.72hm2

土覆土4.36万m料彩条布1080m2

表土剥离19.46万m3;挡水

植物措施:插植紫穗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

土填6264m;覆土19.46万士

槐169500,撒播草籽防护1195m,塑料彩条布

取土场区地整治面积64.87hm2

16.95hm2

防治5028m2;排水沟长15789m

措施表土剥离12.99万rr^;挡渣

墙长1345m;截洪沟长36596m;

急流槽长22380m;渣面及顶面排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装土

撒播草籽119.07hm2,

水沟长20421m;消力池基础开挖防护2430m*塑料彩条布

弃渣场区插植紫穗槐1190700株

11142m3,C20碎3360m1覆土

2272m2

59.54万土地整治面积

119.07hm2

剥离表土14.43万m‘;土地编织袋装土防护2131m\

整治48.1hm',表土覆土14.43万

施工生产生活区塑料彩条布4574m';临时排水

沟长1416所;沉沙池37个

施工道路

投资(万元)30116.637339.91331.95

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40305.9独立费用(万元)761.77

监理费(万元)84监测费(万元)105.68补偿费(万元)1347.48

河南豫西水利勘测设计咨询

三门峡市公路局

方案编制单位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张长定代表人及电话李春/p>

地址三门峡市崂山路中段地址三门峡市虢国路中段

邮编472000邮编472000

联系人及电话贺吉系人及电话詹菲菲0398—2817083

传真0398—2817003

电子信箱yxsjy2006@163.com电子信箱cdIhydc@yahoo.com.cn

2.编制总则

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1.1.编制的目的

本工程的建设,能促进三门峡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实现

更大的社会效益,但在建设过程中需土石方开挖、回填等都将不可避免

扰动、损坏原地貌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必将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对工程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本项目属建设类项目,应依法划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防和

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切实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项目

建设可能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编制《国道

310线洛三界至豫陕界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要目的是:

(1)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规,本着

“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合理划分防治责

任范围,落实防治义务,明确防治目标。

(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实行工程、植物、临时防治措施相结

合,布设科学、合理、综合的防治体系,为开发建设单位搞好水土保持

提供技术支撑。

(3)为后续设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竣工验收提供依

据。

(4)最终实现有效地防治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生产造成的人为水

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建

设双赢的目的。

2.1.2.编制的意义

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项目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

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主体工程的顺利建设和

安全运行,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推动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进步。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010年

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014年

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

6、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4年12

月1日施行)。

2.2.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

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24号令修改)。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水利部令第

12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

16日水利部令第16号,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4号修订)。

4、《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4年9月15日,国家发

改委令第19号)。

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

28号)0

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06年12月18日,

水利部令第29号)。

2.2.3.规范性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国发[2000]38

号)。

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年11月07日,国发[1998]36

号)。

3、《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1993年1月19日,

国发[1993]5号)。

4、《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编

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2001年6月6日,保监[2001]15

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2日,

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994]513号)。

6、《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2003

年3月5日,水保[2003]89号)。

7、《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年8月18日,水保[2004]332

号)。

8、《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2009年

3月25日,水保[2009]187号)。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年1月

25日,水总[2003]67号)。

10、《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

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2012年7月4日,财综

[2012]47号)。

11、关于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2014

年1月29日,财综[2014]8号)。

12、《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2014年5

月7日,发改价格[2014]886号)

1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的通知》

(2012年11月15H,办水保[2012]512号)。

1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利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

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2013年8月12日,

办水保[2013]188号)。

15、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

(2014年11月1日,水保监[2014]58号)。

1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

行)〉的通知》(2015年7月2日,办水保[2015]139号)。

17、《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征

收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2010年10月15H,豫水保[2010]24号)。

18、《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

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8号)。

19、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中

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

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豫财综(2015)107号)。

2.2.4.技术规范与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

2008)。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5、《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

6、《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

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8、《防洪标准》(GB50201-2014)。

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11、《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0

1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0

1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0

1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1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0

16、《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17、《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10号。

2.2.5.技术资料

1、《三门峡统计年鉴》三门峡市统计局,2014年。

2、《G310三门峡境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省交通规

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2月。

3、方案编制委托书。

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

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

该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利

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

知〉》(办水保[2013]188号),该项目位于伏牛山中条山国家级水

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I级标准;项目区内水系发

育,周边分布有笃忠水库、鹿寺水库、山口水库等水库,根据区域水土

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I级标准。

综上所述,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有关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I级标准。

2.4.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

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遵循自然、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保

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好开发建设

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生态建设保护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生态建设。

认真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坚持“预防为主、保护

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

益”的水土保持方针,总结类似工程防治经验,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科

研成果,做到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合理,防治目标明确,防治分区科学,

防治措施得当,防治体系优化,防治效果显著,实现环境可持续维护,

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

2.5.编制原则

2.5.1.责任明确的原则

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明确工程的

防治主体、防治时间和空间范围。

2.5.2.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行永久性措施和

临时性措施相结合;做好土石方的合理调配和利用,减少运输环节,缩

短临时堆放时间,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缩短地表裸

露时间,超过一个生长季度的应采取临时种草防护;优化施工组织形式,

规范施工行为;弃土弃渣应先拦后弃。

2.5.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结合当地同类型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因地制宜地优化配置工程措

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措施配套、

功能齐全、成效显著的综合防护体系;植物措施在做到适地适树;效果

在达到“标本兼治”。

2.5.4.全面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

该项目建设是以“线”型工程为主的“点”“线”综合建设工程,

要在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明确重点防治时段、部位,在全面防治的

基础上,加强对重点时段、部位的防治。

2.5.5.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

在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综

合防治突出效益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不重不漏的原则,确定方

案应补充的措施,主体已列和方案新增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

系。

2.5.6.“三同时”的原则

水土保持法规中明确规定“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

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

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根据这一规定,在方案编制中应合理安

排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进度,在不影响主体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可适当

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施,并在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下,从组织领导、资

金落实与使用、内部监督控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5.7.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注重绿化美化的原则

从“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评价

主体工程选址、弃渣场的布设是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防治措施配置

上,不仅能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还应注重环境的绿化、美化。

2.5.8.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的原则

在确保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前提下,防治措施体系配置不易追求

高、大、洋,应注重防治效果;工程措施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植物措

施应从适应性、协调性、抗逆性和自我维持性等方面选择当地适生的树

草品种,减少建设投入和运营期的管护工程量。

2.6.方案编制阶段、设计水平年

2.6.1.编制阶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关于“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和《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有关要求,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阶段应与主体工程设计阶段相一致。本工程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

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阶段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方案根据《G310三门

峡境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现场勘察资料编制而成。

2.6.2.设计水平年、方案服务期

本工程计划于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底全线竣工,因

此确定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21年。方案服务期4年,2017年7月初

至2021年7月。

3.项目概况

3.1.项目基本情况

3.1.1.地理位置及交通

本工程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境内,路线起于三门峡义马市东南方沟村

(K7+800),之后偏向西南在东徐瑶村东北进入濯池县境内,路线向

西在鹿寺村西南与G241(原S247)交叉设置互通立交,继续向西在白

河村南进入陕州区境内,路线偏向西南绕过山口水库后在菜园乡北跨越

S244(原S249)和青龙涧河后进入三门峡市湖滨区,继续向西经南梁

村南,在大营前林场东南重新进入陕州区境内,经周家宛村南,在北营

村北绕开地坑院风景区,继续沿西南方向在南王村西南进入灵宝市境

内,继续向西跨越弘农涧河后,在文西村东南与老G310汇合,利用老

G310加宽至王家城村北与其分离,并向西连续跨越两次陇海铁路后,

在城东寨子村南重新利用老G310进行加宽至底董新村东北,继续向西

新建,经董杜村北,跨越西峪河后至豫陕省界接老G310,即项目终点

(K174+632)o路线全长165.079km,其中义马市长1.8km,海池县长

约31.422km,陕州区长约58.25km,湖滨区长约2.125km,灵宝市长约

71.482kmo

沿线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煤矿、郑西高铁、果园工业贸易区、

陕州区产业集聚区、国家火炸药储备仓库五七三处、地坑院文化旅游区、

高阳山风景区、陇海铁路、蒙华铁路、弘农涧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的输油管线、老G310等。

3.1.2.项目规模与特性

本工程位于三门峡市境内,沿线经过处属山岭重丘区,路线全长

165.079km,其中利用老G310加宽段长约3.9km(位于灵宝市境内),

其余路段全部为新建。

本项目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km/h,路基

宽度24.5m。全线新建特、大桥29073.5m/75座,中小桥325m/5座,隧

道5270m/10处,涵洞172道;设互通式立交6座,其中枢纽型互通1

座;设分离式立交2104m/7座;设天桥4处,平交41处;设服务区3

处,养护工区3处,桥隧养护管理站1处,收费站7处。

表3-1-1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指标名称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