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8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2、下图是迄今所知有关英国咖啡馆最早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
A.全球物种交流不断加深B.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C.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D.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3、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4、清朝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写道:“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材料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康熙年间B.乾隆年间C.嘉庆年间D.道光年间5、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6、“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该观点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建立起来B.国际分工日益明显C.资本主义列强完成对世界的瓜分D.发达国家开始剥削发展中国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0分)9、下表是《展望二十一世纪一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的部分节选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因比。
自从我们的祖先作为人开始生活以来;人类就一直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以求使其更符合人类自身的要求。
池田大作。
现代的科学文明是以对立关系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的利益要去征服。
汤因比。
人类若要避免毁灭自己;只有从现在起彻底治理自已造成的污染,并不再使其发生。如今我们发现了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也发觉了如果不对贪欲加以制约,就不能根除污染。
池田大作。
科学技术是不应该被用于征服和统治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自然界这一目的的。科学应该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的节奏协调;使其有规律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由人类反叛自然界而产生的灾害,也即人灾。
(1)参照以上对话;编写一幕两人关于城市环境遭到破坏的对话内容。(要求: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综上,请指出人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应做的努力。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1、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2、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北宋城市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政府政策,A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北宋城市的居住和经济功能,未涉及与前代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B项;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否分开无关,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2、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咖啡的故乡在非洲,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咖啡传入到英国。图片中“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反映了物种交流不断加深,所以A正确;材料与东方贸易无关,所以B错误;“异域文化”包括的范围较大,材料只讲了欧洲的咖啡饮品,看不出“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所以C错误;材料仅呈现出欧洲人对咖啡的态度,没有体现“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所以D错误。3、B【分析】【详解】
从题干表述来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的土地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可排除。4、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玉蜀黍”“今遍种矣”可知,当时玉米在我国已普遍种植,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即道光年间,故D正确,ABC排除。5、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除了把州县进行大合并外,又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得出“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排除A项;“不再监管”表述错误,排除B项;“樊家”不能看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项。故选C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加速了金融资本向全球的扩张,人类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发达国家开始剥削发展中国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论述题(共2题,共10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第(1)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通读两人对话,并紧紧围绕举例阐述现代科技文明对城市环境破坏这一主题,组织两人对话内容。
第(2)问要求说明人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应做的.努力,作答时一要用足材料,二要联系中外现实。【解析】(1)开放性试题。主题:主题明确;紧扣现代科学文明破坏城市环境这一主题。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示例:现代科技文明造成城市环境不堪重负。
汤因比: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
池田大作:是呀;现在千万级人口大城市越来越多。诸如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人与人的感情冷漠、疏远,城市治安环境恶劣,城市犯罪问题严重。
汤因比:对;除此以往,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城市市民生活垃圾使城市不堪重负;空气及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污染造成城市雾霾严重,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城市就业困难;城市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
池田大作:所以;政府;企业、市民、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都应该高度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呀!
(注: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努力: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文明观;各国依法加强环境治理、根除环境污染;实现全球合作,谋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个人担当责任;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发挥科学技术作用;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以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这一论题为例,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和世界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考生可以从图表中总结归纳相关历史信息。然后利用这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解析】示例:
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阐述: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依仗其先进的科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电子计算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由此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五、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1、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题干数据和时间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列强入侵,战乱频繁、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铁路修建滞后;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独立,而且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从社会环境而言,和平发展是主流,因此铁路建设成就较大。【解析】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以下这三个数字: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
原因: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做比较即可得出,过去是列强人侵、积贫积弱、战乱频仍;今天是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平发展。12、略
【分析】【详解】
(1)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主张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