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的特点,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A.地域性特点B.季节性特点C.周期性特点D.专业化特点2、对农业生产的种类、产量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水分B.光照C.市场D.劳动力3、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国际人口净迁入区,主要原因是()。

A.美国地跨中低纬度,气候条件优越B.美国为新大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C.美国为海陆兼备国家,沿海平原广阔D.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生活富足4、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环节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B.化石燃料面临枯竭主要是b环节引起的C.c环节一定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D.滑坡等地质灾害是d环节的表现之一5、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________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7、某学校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的课题研究。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研究报告:

(1)“辨身份”。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商业区。

(2)“做参谋”。王同学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地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①、②地中地价较低的是____,购物方便的是____。

(3)“当代表”。该市准备在③地规划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在④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作为学生代表,请判断其中选址不合理的是____(③或④);并说明理由。

(4)“谋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将不断向北发展,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采取的对策有____。8、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江苏省Ⅰ、Ⅱ、Ⅲ美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材料二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生产协作程度表。。类别。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协作程度。

Ⅰ类。

制鞋业;木竹藤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弱。

Ⅱ类。

纺织业;服饰业等。

中。

Ⅲ类。

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强。

(1)Ⅰ、Ⅱ、Ⅲ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____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____。

(2)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比较,徐州和南通在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___。

(3)图中Ⅰ、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____(填“苏北”“苏中”或“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积极影响有____。9、________发展,使得地理空间对服务业受地理空间限制逐渐减弱。10、影响聚落发展的表现。

(1)在客、货吞吐量大的____,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较大的____。

(2)重要交通____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____的变化,从而促进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____之间;代际、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____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12、观念的变革:可持续发展实现,意味着____、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13、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草原区位图

材料二:下图

(1)材料一图中所示山脉名称为_______。

(2)材料一图中阴影区域的草原名称为_______;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

(3)材料一中;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交通区位优势是_______。

(4)材料二中,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并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科技___。A.正确B.错误15、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_____)A.正确B.错误16、如果水资源分布均衡,则各地不会出现水资源紧张问题。(_____)A.正确B.错误1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____A.正确B.错误1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9、[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手机已成为全球数量最多和更换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每年我国有近8000万部旧手机被淘汰,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污染6万升水。简述乱扔废旧电池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过程,并为解决废旧电池污染提出合理建议。20、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材料二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材料三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东耕西牧”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东西差异;“北麦南稻”“南蔗北甜”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故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故选A。2、C【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供需关系可知,农业生产是供应端,市场是需求端。市场需求的物品决定了农业的生产种类,市场的需求数量决定了农业的生产量。故选C。水分和光照是自然条件,A、B错误。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种类、产量影响小,D错误。故选C。3、D【分析】【分析】

【详解】

二战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生活富足,医疗教育等服务完善,吸引了大量国际人口的迁入,D正确。气候;自然资源、海陆兼备、平原地形等对人口迁入均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但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国际人口净迁入区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故选D。

【点睛】4、D【分析】【分析】

该题考察人地关系特征分析。

【详解】

a环节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环境污染是人类向大自然排放(过量)废弃物(b环节),故A、B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为有利与不利,C选项过于绝对。d环节表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滑坡等地质灾害会影响到人类活动,D对。故答案选D。5、C【分析】【分析】

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征。

【详解】

城市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住宅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区域,夜晚停车率高于白天,图中表示住宅区的曲线是②。商业区营业时间一般是9:00-21:00左右,该段时间停车率高,代表曲线是③,C对。办公区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00-17点左右,①是办公区。文化娱乐区活动时间一般从中午到夜晚,特别是夜晚集中,④是文化区。A、B、D错。故选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小于7、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原则判断;甲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应是工业区;乙主要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好的地区,应是住宅区。影响住宅区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度及环境状况等;①区靠近工业区,环境相对较差,地价较低;②在城市中心,近商业区,地价高,且出门购物方便。重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微电子企业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应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区环境好。结合城市地形分析,城市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南部多山,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要从生态宜居和文化两方面提出。

【详解】

(1)图示甲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应是工业区;乙主要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好的地区,应是住宅区;丙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是商业区。

(2)影响住宅区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度及环境状况等;①区靠近工业区;环境相对较差,地价较低;②在城市中心,近商业区,地价高,且出门购物方便。

(3)重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而③地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一游带;

在该处建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会加重城市的环境污染,不合理;微电子企业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④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在④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合理。

(4)由图示可以看出;城市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南部多山,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要从生态宜民和文化两方面提出,该市打造生态宜居应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减少城市病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文化厚重应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等。【解析】(1)工业区住宅区。

(2)①②

(3)③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区水源。

(4)地形合理规划各类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等8、略

【分析】【分析】

(1)

结合材料二可知;Ⅲ类工业部门的生产协作程度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集聚的优点可从降低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进行分析。

(2)

从Ⅰ;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与承接区角度分析。

(3)

读材料一可知,I、Ⅱ、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苏南,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积极影响可从产业结构、环境等方面分析。【解析】(1)Ⅲ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

(2)徐州是I;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是Ⅲ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

(3)苏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信息技术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交通枢纽城市。

(2)运输线路集散地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同代人。

(2)经济活动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世界观13、略

【分析】(1)根据图中地理事物轮廓及方位可以判定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其东部为大西洋。

(2)图中阴影区域的草原为潘帕斯;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3)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处于温带;气候温暖适宜,草类茂盛;社会经济条件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区位优势是这里著名海港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而这里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4)该农场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因此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由图可知,P农田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要求,交通和水源可以满足种植花卉的需求,水源,农场在此处种花卉。【解析】(1)安第斯山大西(2)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3)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4)混合农业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要求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分析】【详解】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所以本题的描述是正确的。15、√【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经济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地区开放程度以及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等。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本题说法正确。16、×【分析】【详解】

水资源紧张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工农业需水量大,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凸出,从而因此水资源紧张。水资源分布均衡不能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此说法错误。17、×【分析】【分析】

【详解】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没有文化可持续发展,所以该说法错误。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发达国家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故本题错误。

【点睛】

由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时间长,且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水平高,故应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四、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①过程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废电池的环境污染较大,如果乱扔废旧电池,废旧电池受日晒雨淋等外力侵蚀作用,外壳损害,有毒物质随雨水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从而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之后,人类如食用受污染的土壤种植的农作物,或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体,导致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并在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