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与发展方案TOC\o"1-2"\h\u1294第一章自动驾驶技术概述 324001.1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127641.2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类与级别 3245811.3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418149第二章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技术 4178272.1感知技术 4227802.2决策与规划技术 4130942.3控制技术 5243782.4通信技术 51458第三章自动驾驶车辆硬件系统 5171193.1感知硬件 5101273.1.1激光雷达 5233033.1.2摄像头 5147093.1.3毫米波雷达 570003.1.4车载超声波传感器 618143.2计算平台 6135263.2.1处理器(CPU) 6105223.2.2图形处理器(GPU) 688183.2.3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620323.3驱动系统 6100113.3.1电机 6199903.3.2电控 6126383.3.3传动系统 635373.4安全冗余设计 7309193.4.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7157183.4.3驱动系统冗余 729913.4.4故障诊断与预警 71619第四章自动驾驶软件系统 7307464.1软件架构 718194.2数据处理与分析 7206824.3人工智能算法 8257564.4系统集成与测试 86073第五章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 8120535.1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885995.2自动驾驶乘用车 8595.3自动驾驶出租车 925088第六章自动驾驶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 989756.1自动驾驶卡车 9200936.1.1技术原理 9233806.1.2应用现状 9139776.1.3发展前景 10209566.2自动驾驶公交车 1085906.2.1技术原理 1051176.2.2应用现状 1016146.2.3发展前景 10184156.3自动驾驶物流车辆 1063986.3.1技术原理 1112556.3.2应用现状 112836.3.3发展前景 1129985第七章自动驾驶技术的法规与标准 1196907.1国际法规与标准 11228497.1.1国际法规概述 11272727.1.2国际标准概述 11326877.2我国法规与标准 12171427.2.1我国法规概述 1261057.2.2我国标准概述 1221027.3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2185627.3.1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12307607.3.2法规与标准的实施 1227013第八章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前景 13242478.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312048.2市场竞争格局 1376038.3市场机会与挑战 137873第九章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生态 13124509.1产业链分析 1341759.1.1上游硬件设备 13297029.1.2中游软件平台 14144899.1.3下游应用场景 14296719.2产业协同发展 14241529.2.1产学研合作 14255119.2.2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14309229.2.3政产学研用合作 14126419.3产业政策与扶持 14107649.3.1政策支持 14310829.3.2标准制定 15156529.3.3市场监管 156829.3.4人才培养 1519817第十章自动驾技术的发展策略 152941410.1技术创新与研发 151080210.2产业链整合与优化 15875510.3国际合作与竞争 152481610.4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创新 15第一章自动驾驶技术概述1.1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自动驾驶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控制、导航、感知、决策等功能,使车辆在无需人类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安全、高效地在道路上行驶的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但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在近年来。世纪初,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如无人驾驶坦克、无人机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在80年代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在封闭道路上的运行。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1.2自动驾驶技术的分类与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可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和智能化程度,分为以下几类:(1)感知类:主要包括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车辆状态的感知等,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2)控制类:通过对车辆动力、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控制,实现车辆的自主行驶,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3)决策类:根据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进行路径规划、避障、行驶策略等决策,如自动驾驶决策算法。(4)通信类: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如车联网技术。根据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化程度,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将自动驾驶分为05级,具体如下:0级:无自动驾驶功能,完全由人类驾驶员控制。1级:单一功能自动驾驶,如自适应巡航。2级:部分自动驾驶,如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自动驾驶,但需驾驶员在必要时接管。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大部分场景下能够实现自动驾驶,但可能存在部分场景需要驾驶员干预。5级: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所有场景下都能实现自动驾驶,无需驾驶员参与。1.3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2)数据处理与融合: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融合,车辆周围环境的准确描述。(3)控制算法:实现对车辆动力、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控制,保证车辆安全、稳定地行驶。(4)决策算法:根据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进行路径规划、避障、行驶策略等决策。(5)通信系统: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6)软硬件协同:实现传感器、控制算法、决策算法等各部分的紧密协同,保证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运行。(7)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自动驾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安全、可靠地运行,降低交通风险。第二章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技术2.1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石,其主要任务是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感知和识别。感知技术包括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激光雷达通过向周围环境发射激光脉冲,测量反射信号的时间差,从而获得周围环境的精确三维信息。摄像头则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道路、车辆、行人等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毫米波雷达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对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进行精确测量。2.2决策与规划技术决策与规划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感知技术获取的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和路径规划。决策技术包括对行驶速度、跟车距离、车道保持等方面的决策。路径规划技术则涉及到车辆的行驶轨迹规划,包括直线行驶、曲线行驶、避障等。决策与规划技术需要具备高效、实时、准确的特点,以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行驶。2.3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精确操控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决策与规划技术的指令,对车辆进行实时控制。控制技术包括对车辆动力、制动、转向等方面的控制。动力控制技术需要根据车辆的行驶需求,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制动控制技术则需要保证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减速停车;转向控制技术则需要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对方向盘进行实时调整。控制技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自动驾驶车辆的功能和安全性。2.4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通信技术包括车载通信、车联网、卫星通信等。车载通信技术使得车辆之间能够实时分享行驶信息,提高行车安全性;车联网技术则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卫星通信技术则能够为车辆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第三章自动驾驶车辆硬件系统3.1感知硬件自动驾驶车辆的核心在于其感知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硬件组成:3.1.1激光雷达激光雷达(Lidar)是自动驾驶车辆感知环境的关键硬件,它通过向周围环境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反射回来的光波,从而获得周围环境的精确三维信息。激光雷达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测距精度,能够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全面感知。3.1.2摄像头摄像头主要用于识别道路标志、交通信号、行人和其他车辆等。自动驾驶车辆通常配备多个摄像头,以实现对前方、侧面和后方环境的全方位监测。摄像头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帧率,能够实时捕捉动态场景。3.1.3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实现对周围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的检测。相较于其他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功能,能够有效识别前方车辆和行人。3.1.4车载超声波传感器车载超声波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如停车位、行人等。超声波传感器具有较小的探测范围,但精度较高,适用于近距离探测。3.2计算平台自动驾驶车辆的计算平台主要包括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3.2.1处理器(CPU)处理器是自动驾驶车辆计算平台的核心,负责执行各种算法和数据处理任务。高功能的CPU能够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对计算能力的需求。3.2.2图形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主要用于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等计算密集型任务。GPU具有高度并行的计算能力,能够加速自动驾驶车辆的图像识别和处理速度。3.2.3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硬件优化。FPGA在自动驾驶车辆中主要用于实现特定的算法和功能,如传感器数据融合、路径规划等。3.3驱动系统自动驾驶车辆的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电机、电控、传动系统等。3.3.1电机电机是自动驾驶车辆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3.3.2电控电控系统负责控制电机的运行,包括速度、扭矩和方向等。电控系统具有高度智能化,能够根据车辆行驶需求自动调整电机输出。3.3.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负责将电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和制动等功能。传动系统具有高效率和良好的适应性,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求。3.4安全冗余设计为保证自动驾驶车辆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安全行驶,硬件系统采用了冗余设计。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安全冗余设计:3.4.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通过将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有助于减少单个传感器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系统可靠性。(3).4.2多计算平台冗余自动驾驶车辆的计算平台采用多个CPU、GPU和FPGA等硬件,实现计算任务的冗余。在某个计算平台出现故障时,其他计算平台能够接管相关任务,保证车辆正常运行。3.4.3驱动系统冗余驱动系统采用多个电机和电控单元,实现驱动任务的冗余。当某个驱动单元出现故障时,其他单元能够接管相关任务,保证车辆行驶安全。3.4.4故障诊断与预警自动驾驶车辆具备故障诊断与预警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硬件系统的运行状态,发觉潜在故障并及时预警。通过故障诊断与预警,驾驶员或车辆管理系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故障导致的严重后果。第四章自动驾驶软件系统4.1软件架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核心部分,其软件架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自动驾驶软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硬件抽象层、中间件层、应用层和用户接口层。硬件抽象层负责将硬件设备抽象成统一的接口,以实现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解耦。中间件层则提供统一的通信机制,以保证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顺畅。应用层主要包括感知、决策、控制等功能模块,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关键部分。用户接口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操作界面和反馈信息。4.2数据处理与分析自动驾驶软件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地图数据、车辆状态数据等。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融合、分析,为后续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支持。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同步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数据融合则是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目标检测、跟踪、识别等任务,为决策模块提供依据。4.3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算法在自动驾驶软件系统中起着的作用。目前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强化学习算法则可以用于自动驾驶决策模块,实现车辆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优行驶策略。4.4系统集成与测试系统集成与测试是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系统集成主要是指将各个功能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测试则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估,保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集成与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功能模块集成、硬件设备集成、软件系统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多种场景的模拟,以验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功能表现。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以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第五章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5.1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刹车等功能。这些功能大大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自动泊车为例,系统通过车辆周围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识别停车位和周围环境,自动控制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帮助驾驶员完成停车操作。5.2自动驾驶乘用车自动驾驶乘用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核心目标是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让驾驶者从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自动驾驶乘用车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备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如自动驾驶、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二是具备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对周边环境的精确感知;三是具备高效的决策和控制能力,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处理,实现车辆的安全、舒适行驶。5.3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出租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一种新型应用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类驾驶员,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应用,将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率、提高出行效率等问题。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核心算法、车辆调度与管理系统、乘客服务系统等。在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包括:车辆的安全功能、道路适应性、复杂交通环境处理能力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法规、商业模式、用户接受度等因素,以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广泛应用。第六章自动驾驶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6.1自动驾驶卡车科技的进步和商用车市场的需求,自动驾驶卡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自动驾驶卡车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交通,提高运输效率。6.1.1技术原理自动驾驶卡车采用多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识别、决策和执行。其主要技术包括:(1)环境感知: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获取车辆周边的障碍物、道路情况等信息。(2)路径规划:根据环境感知信息,计算机自动行驶路径,实现自动驾驶。(3)控制执行:通过电控单元(ECU)实现对车辆动力、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控制。6.1.2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已成功研发出自动驾驶卡车,并在实际运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卡车已经在美国进行测试,国内企业如宇通、福田等也在积极研发自动驾驶卡车。6.1.3发展前景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卡车将在物流、港口、矿山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运输效率:自动驾驶卡车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营,提高运输效率。(2)降低运营成本:自动驾驶卡车可减少驾驶员数量,降低人力成本。(3)提高安全性:自动驾驶卡车能够减少因驾驶员疲劳、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交通。6.2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是商用车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等优点,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6.2.1技术原理自动驾驶公交车采用与自动驾驶卡车类似的技术原理,主要区别在于传感器和算法的优化,以适应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环境。6.2.2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座城市开展自动驾驶公交车的试运行,如深圳、武汉、杭州等。这些自动驾驶公交车在特定区域内实现自动驾驶,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6.2.3发展前景自动驾驶公交车有望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提高公共交通效率:自动驾驶公交车能够实现准时、准点运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优化城市交通布局:自动驾驶公交车可以减少道路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3)降低污染排放:自动驾驶公交车采用新能源动力,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6.3自动驾驶物流车辆自动驾驶物流车辆是商用车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能够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降低物流成本。6.3.1技术原理自动驾驶物流车辆采用与自动驾驶卡车相似的技术原理,主要针对物流运输场景进行优化。6.3.2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已成功研发出自动驾驶物流车辆,并在实际运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京东、顺丰等企业已开始使用自动驾驶物流车辆进行配送。6.3.3发展前景自动驾驶物流车辆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提高物流效率:自动驾驶物流车辆能够实现高效、准时配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2)降低运营成本:自动驾驶物流车辆可减少驾驶员数量,降低人力成本。(3)提高配送安全性:自动驾驶物流车辆能够减少因驾驶员疲劳、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交通。第七章自动驾驶技术的法规与标准7.1国际法规与标准7.1.1国际法规概述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相关法规与标准的需求日益迫切。国际法规主要涉及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隐私、责任归属等方面。目前国际法规体系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以下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规与标准:(1)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关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规则》(UNRegulationsonAutonomousVehicles);(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自动驾驶车辆系统》(ISO26262);(3)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指南》;(4)欧洲联盟(EU)的《关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框架》。7.1.2国际标准概述国际标准主要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功能指标、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下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标准:(1)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2)ISO/TC22/SC33《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3)ISO22767《道路车辆—自动驾驶车辆系统测试方法》;(4)SAEJ3016《自动驾驶车辆分类》。7.2我国法规与标准7.2.1我国法规概述我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下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我国法规:(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3)《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安全管理规定》;(4)《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技术规范》。7.2.2我国标准概述我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指导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测试与应用。以下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我国标准:(1)GB/T34590《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分类》;(2)GB/T34591《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3)GB/T34592《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方法》;(4)GB/T34593《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功能要求》。7.3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7.3.1法规与标准的制定(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隐私、责任归属等法律问题;(2)加强与国际法规与标准的对接,推动国内外法规与标准的融合;(3)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法规与标准的制定,提高法规与标准的适用性。7.3.2法规与标准的实施(1)加强法规与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对法规与标准的认识;(2)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证法规与标准的有效实施;(3)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为法规与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第八章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前景8.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市场规模扩大和增长趋势。据统计,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扩大,预计未来数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自动驾驶技术也正逐步渗透至各个细分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8.2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国内外多家企业均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包括传统汽车制造商、科技巨头以及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资本投入和市场拓展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在中国,众多企业也在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争夺市场份额。8.3市场机会与挑战自动驾驶技术市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公共交通、个人出行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稳定性、法律法规的完善、消费者接受度等。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市场参与者需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挑战,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第九章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生态9.1产业链分析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包括上游的硬件设备、中游的软件平台以及下游的应用场景。以下为自动驾驶技术产业链的具体分析:9.1.1上游硬件设备上游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关键部件。传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用于收集车辆周边环境信息;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实现决策和控制功能;执行器则负责将控制指令转化为车辆的实际动作。9.1.2中游软件平台中游软件平台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模块。环境感知模块通过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决策规划模块根据环境感知结果,制定合理的行驶策略;控制执行模块则将决策规划指令输出至执行器。9.1.3下游应用场景下游应用场景主要涉及乘用车、商用车、无人驾驶出租车、物流配送等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未来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商用车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有助于提高行驶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无人驾驶出租车和物流配送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将改变传统出行和物流模式,提升行业效率。9.2产业协同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协同发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9.2.1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语文上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健身器械检维修计划
- 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计划
- 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与实践心得体会
- 小学六年级后进生家长支持计划
-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实践活动计划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英语试题(解析版)
-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某年度压力式验潮仪产业分析报告
- 科研人员辞职信写作范文与技巧
- 数字化电力系统转型-洞察阐释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共6套
- 2025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可下载
- 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相关考点试题及答案
- 动态设计宝典C4D三维图像设计与交互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青岛工学院
- MOOC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院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及管理
- 中药学电子版教材
- GB∕T 33217-2016 冲压件毛刺高度
- 六一儿童节主题通用ppt模板
- 基于“鄂尔多斯婚礼”谈民族舞蹈及音乐的传承发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