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
中学牛顿其次定律教案1
本章教科书将牛顿其次定律的探究试验和公式表达式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试验探究
和突出牛顿其次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其次定律的首要价值应当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
的干脆关系,即因果关系。如知道了物体的受力状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就完全确定了。
这应当是人类在相识自然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就。
本节内容首先在上节课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其次定律的详细内容表述,
得出牛顿其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从SHAPEMERGEFORMAT到SHAPEMERGEFORMAT,
到F=kma,再到最终得出F=ma,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因此,
更要注意对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的影响即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相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
有效性。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N的物理意义,它是为后面学习单位制的内容打算的。引导学
生进行必要的探讨。本节最终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其次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
理解牛顿其次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驾驭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
量度、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会分析物体的受力。已具备肯定的试验操作技能,学生对
物理学的探讨方法已有肯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实力有了肯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主动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深厚爱好;有较强的新奇心和求知
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奇妙;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爱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
自己的见解与他人沟通的愿望。
一、学问与技能
1、驾驭牛顿其次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其次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试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
其次定律。
2、相识由试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探讨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试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渗透物理学探讨方法的教化,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其次定律。
2、牛顿其次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牛顿其次定律的意义。
2、理解k=l时,F=ma.
1、启发引导、试验探究、合作沟通。
2、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其次定律的意义。
牛顿其次定律演示器、小车(两个)、钩码(50g若干)、细线若干、三角板
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在试验室做了探究力唯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试验,同学们对试验数
据进行分析了吗?有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下面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出a-F和EMBED
Equation,DSMT4图象。
老师同时用牛顿其次定律演示器演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试验结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牛顿其次定律
通过对同学们上节课试验结论的分析总结同学们能不能简洁的概括一下牛顿其次定律的内
容?
那我们都学习过,加速度是矢量,那么在牛顿其次定律里加速度方向如何?
那么我们完整的牛顿其次定律定义:
物体的加速度大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
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其次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
EMBEDEquation.DSMT4
则
或者
上式是一条比例式,假如写成等式又如何表达?
表达式:F=kma
式中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二、力的单位
同学们在初中已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但同学们知道一牛顿的力有多大吗?
由F=kma
当k=l时,F=ma
取m=lkga=lm/s2
贝!j:F=ma=lkgxlm/s2=lkgm/s2
kgm/s2就是力的单位。我们规定lkgm/s2为f单位的力,为了纪念牛顿,我们就把一
个单位力的称为1牛顿,所以lN=lkgm/s2,意思就是一牛顿的力相当于把质量为1kg的物
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所以当m,a取国际单位时,K=1,牛顿其次定律就表述为:F二ma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受作用力方向相同。
因为在这三个因素中,质量是标量,力和加速度是矢量
同学起来回答:
F=kma
中学牛顿其次定律教案2
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驾驭牛顿其次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其次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试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
进而总结出牛顿其次定律,体会大师的做法与志气、
2、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和分析推理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探讨方法的教化、
2、相识到由试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探讨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其次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的爱好、
教学重点
牛顿其次定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牛顿其次定律的理解、
、理解时,
2k=lF=max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试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再一
次体会胜利的喜悦,快速把课堂氛围变成探讨探讨影响物体加速度缘由这一课题中去、
学生观看,探讨上节课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试验,我们知道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
师: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当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质量都发生改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
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新课教学]
一、牛顿其次定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试验,我们再一次证明白: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
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
生:aoc
师: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
生:须要引入比例常数ka=k
师: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kma、
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前面已经学过,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其实,
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1kg的物体,获得1m/s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
外力为1N,即1N=1kgm/s2
可见,假如各量都采纳国际单位,则k=l,F=ma
这就是牛顿其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师:牛顿其次定律不仅描述了F、m、a的数量关系,还描述了它们的方向关系,结合上节
课试验的探究,它们的方向关系如何?
生:质量m是标量,没有方向、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师:对,我们如何用语言把牛顿其次定律表达出来呢?
生: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
相同、
师: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样,我们说牛顿其次定律具有同向性、
(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物体赣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起先受到一个方向向右、大
小为5N的恒定外力作用,若物体质量为5kg,求物体的加速度、若2s后撤去外力,物体的
加速度是多少?物体2s后的运动状况如何?
学生进行分组探讨
师:请同学们踊跃回答这个问题、
生: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ma,可得a=,代入数据可得a=lm/s2,2s后撤去夕卜力,物
体所受的力为零,所以加速度为零、由于物体此时已经有了Y速度,所以2s以后物体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2s后物体不再受力,那么他说的对不对呢?
生:不对、因为此时物体仍旧受到重力和水平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师:那么在这种状况下的加速度又是多少呢?
生:仍旧是零,因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牛顿其次定律中物体所受的力是物体所受的
合力,而不是某一个力、
师:特别好、以后我们在利用牛顿其次定律解题时肯定要留意这个问题,即用物体所受的合
力来进行处理、
探讨a和F合的关系,并推断下面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变更,加速度也随着时间变更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逝
答案:ABCD
老师点评:牛顿其次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产生加速
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一
直确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改变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改变,F=ma对运动过程
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逝、这就是
牛顿其次定律的瞬时性、
师: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即使再小的力也可以产生加速度,那么我们用一个较小的力来水平
推桌子,为什么没有推动呢?这和牛顿其次定律是不是冲突?
生:不冲突,因为牛顿其次定律中的力是合力、
师:假如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应当怎样求物体的加速度呢?
生:先求物体几个力的合力,再求合力产生的加速度、
师:好,我们看下面一个例题、
多媒体展示例题
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渐渐减小到零,
又渐渐使其复原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生1:物体向东的力渐渐减小,由于原来合力为零,当向东的力渐渐减小时,合力应当向西
渐渐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方向向西、当物体向东的力复原到原值时,物体的合力再次为零,
加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的改变状况应当先增大后减小、
生2: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速度也应当先增大后减小、
生3:这种说法不对,虽然加速度是有一个减小的过程,但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终
和速度的方向一样,所以速度应当始终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
师:对、肯定要留意速度的改变和加速度的改变并没有干脆的关系,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
度的方向一样,速度就始终增大、
多媒体展示例题
某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试车,当达到73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
经过20s停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产生的加速度
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学生探讨解答
生:物体在减速过程的初速度为73km/h=20m/s,末速度为零,依据a=得物体的加速
度为a=-1m/s2,方向向后、物体受到的阻力f=ma=-1000N.当物体重新启动时牵引力
为2000N,所以此时的加速度为a2==1m/s2,方向向车运动的方向、
师:依据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探讨总结一下牛顿其次定律应用时的一般步骤、
生:1、确定探讨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画出探讨对象的受力分析图、
3、求出合力、留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4、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师:牛顿其次定律在中学物理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牛顿其次定
律并且能够娴熟地应用它解决问题、
如图4-3・1所示,一物体以肯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对上滑动,滑到顶点后又返回斜面底端、
试分析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的改变状况、
图4-3-1
解析:在物体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其沿斜面的合力
平行于斜面对下,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平行斜面对下的,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
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在物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也是受到重力和斜面的
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平行斜面对上,其沿斜面的合力仍旧是平行于斜面对下,但合力的
大小比上滑时小,所以物体★各平行斜面对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要比上滑时小、由此可以
看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由物体受到的外力确定的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仅与受到的外力有关,
而且还与物体起先运动时所处的状态有关、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牛顿其次定律:F=ma、
2、牛顿其次定律具有同向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
3、牛顿其次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问题与练习、
[课外训练]
1、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状况是
A、先加速后减速,最终静止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D、加速度渐渐减小到零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方向肯定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一样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肯定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相同
3、一个物体正以5m/s的速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先受到一个方向向西、
大小为3N的恒定外力作用,若物体质量为5kg,求:2s末物体的速度、
4、如图4-3・2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
系住一个质量1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
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图4-3-2
A、2m/s2B、4m/s2
C、6m/s2D、8m/s2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分析雨滴的受力状况,发觉雨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重力的大小方
向不变,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物体的加速度a=应当渐渐变小最终为零,此时
雨滴的速度最大,以后雨滴做匀速运动、
2、答案:D
3、分析与解答:由于物体受到恒定外力是向西的,因此产生恒定加速度的方向也是向西的,
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反,故物体应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其次定律可知:a==m/s2=0、6m/s2
由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可知:2s末物体速度为
v2=v0-at=(5-0.6x2)m/s=3、8m/s
方向向东、
4、解析:因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当弹簧秤甲的示数由10N变为8N时,其形
变量削减,则弹簧秤乙的形变量肯定增大,且甲、乙两弹簧秤形变量改变的大小相等,所以,弹
簧秤乙的示数应为12N、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合外力为F=T乙-T甲二12N-8N=4N、
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4m/s2、
答案:B
说明:无论题中的弹簧秤原来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其结果相同、同学们可自行通过对
两种状况的假设加以验证、
板书设计
3牛顿其次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
向相同
表达式F=ma
说明(1)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一样
(2)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间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逝
(3)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
(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
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活动与探究
探究活动的主题:牛顿其次定律发觉的过程、
探究过程:
步骤学生活动老师指导目的
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牛顿发觉牛顿其次定律的书籍介绍相关书籍
2、培育学生的思索实力,依据查阅的资料,确定文章主题和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详细问
题
3、相互沟通活动的感受对优秀文章进行点评
中学牛顿其次定律教案3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其次至第十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学会生字,相识2个偏旁。
3、让学生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示真正的本事。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借助课文语言材料,知道小白兔具有不畏
高手的英勇精神,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2、寓识于读,相识本课田字格及绿线格里的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相识两个新偏旁。培育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临走叮嘱练习
乌龟竞赛冠军
奖品敢高手
(1)指名读词。
(2)读了这组词,你有没有发觉:这组词连起来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书就要应当
像这样把后书读薄。能用你体会到的意思把这组词连起来有滋有味地读出来吗?
引导回顾全文,意会词语间联系,加强思维训练。
2、假如请你给题目加上标点符号,你想怎么加?想怎么读题?(你强调了“谁")
还有其它读法吗?(强调"该")
大家认为强调哪个词才能把这个童话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再读题。
从题目入手,凸显文章主旨,进而明确学习目标。
3、过渡:那么,蘑菇原委该奖给谁呢?课文通过人物之间的一系列对话告知了我们。
演示兔妈妈出门采蘑菇的画面,导入故事:早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叮嘱两个孩子
要好好练习跑步。时间过得真快,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她会把蘑菇奖给谁呢?
揭题,读题。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动画配上美丽好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
象,然后指名说说动画里的情景,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
二、读文探究,读中感悟。
1、
自己轻声读课文,找出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说的话,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沟通。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物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像这样的引号外面的,提示我们这句话
是谁说的,是怎样说的短语叫“提示语"。
引导关注提示语,指导朗读,同时进行表达方式的渗透。
2、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一次对话。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2-4]
(1)蘑菇该奖给谁呢?指名读兔妈妈的话。
(反红显示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人物所说的话前面就叫提示语在前。
我读提示语,你们来做兔妈妈。
大家想一想:这是T立什么样的妈妈?
说话训练的同时为指导朗读服务。
指导朗读:
你真是T随爱的妈妈,请你慈爱地问问自己的孩子一引读。
你真是一位教化有方的妈妈,请你很有策略地问问自己的孩子一引读。
你真是T立关爱孩子的妈妈,请你亲切地问问自己的孩子一引读。
(2)蘑菇该奖给谁?〃爆兔抢先回答了,指名读小黑兔的话。
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去掉提示语)去掉这部分行吗?为什么?(不行,不知道是谁说
了这句话。)
告知大家假如把它放入文章中通过上下文可雌想出这是谁说的是可以不加提示语的,
这叫无提示语。这是提示语的第四种出现方式。但是这里不行以无提示语,因为通过上下文我们
无法推想它是谁说的。
再看看这句又有什么改变?(去掉提示语里"得意")去掉这个词好吗?为什么?(不知道
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谁能把"得意"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读/」医兔的话。
看来,提示语不仅可以告知我们是谁说了这句话,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说话人当时的
心情。我们一起来当回得意的小黑兔,齐读。
(3)蘑菇该奖给谁?同学们再来看看小白兔的表现,书上用了个什么词?(难为情。)谁
能来读小白兔的话,让大家来感受到"难为情”的意思?
(4)假如这个故事到此结束,你认为蘑菇该奖给谁?
(5)怪不得小黑兔很"自得",而小白兔"难为情",原来是小黑兔得了冠军,小白兔落
在最终了呀。
(6)指导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3、指导朗读其次次对话。[5-7]
(1问是,兔妈娼没有立刻作出嘉奖,而是追问一"你们今日都跟谁竞赛啦?"这一次,
两只小兔子又分别作了回答。谁来做小黑兔夸夸自己?谁来做小白兔"难为情"一下?
(2)学生尝试后,进行沟通:从"全部的、都"可以听出小黑兔的"得意"。一个"都"
字尽显小白兔的"难为情"。
(3)其实不仅如此,(提示语反红)提示语在后面的时候,表示紧接着上面的话,朗读时
就得连接得就要紧密些。你看,这样读是否更能体现小黑兔的急迫?范读指导朗读两只兔子的回
答。
分角色朗读。(嘉奖蘑菇图给小白兔。)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网
(1)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小白兔,这是为什么呢?指名读兔妈妈的话。
兔妈妈说这话时,是什么心情?(激烈)从哪几个词语上看出的?("好孩子""亲了
亲""挑出")能够读出来吗?
提示语在中间,表示说话人顿了顿,同时还有了些动作、表情,我们读到这儿,就要缓一缓。
指导朗读。
可是,兔妈妈为什么这么激烈呢?学完课文我们再回答。
埋下伏笔,激起悬念,课堂学习时间过半,进一步激发学习爱好,集中留意力。
(2)蘑菇尽然奖给了小白兔,小黑兔会怎么想?(结合上文思索。)
他是怎么说的?(不服气)指名读。
(3)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课文题目上面的两幅图。看到骏马奔腾的景象,你想到了哪些
词语?看到乌龟爬行的样子,你想到了什么?比较一下他们的速度。这样看来骏马可真是跑步竞
赛的啊!
小白兔和小黑兔是怎样参与竞赛的小白兔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跟平常比进步了很多;
而小黑兔却跑得气定神闲、闲情逸致,比平常跑得慢)。
两只小兔子谁尽力练习跑步了?
(4)原来,兔妈妈嘉奖小白兔是因为他"呀!"
①什么叫高手?
②课文里的'高手是一骏马。
③为什么要跟骏马这样的高手比呢?
与高手比能激发人奋起直追,促使实力提高,从而(超越自我);与低手比常会使人消磨斗
志,实力也会退步。而且,与高手比更须要志气和决心。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提炼全文中心。
5、现在,你知道兔娼妈为什么这么激烈了吗?——引读"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蘑菇该奖给谁呢?"敢和高手比”的人敢于挑战自我的人迎难而上的人;勇于拼搏的人。
6、这也正是《三字经》里所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用本单元"读读
背背"里的两个成语“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就能恰如其分地赞扬这种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
我的人。读。
7、小黑兔听了兔妈妈的话后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8、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小挚友,你们也想来当高手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比比谁是朗读高手?指名3
人来当小黑兔、小白兔和兔妈妈(戴头饰)。
(设计意图:语感是语文实力的核心成分。此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回忆自己得意时,会很兴奋,很傲慢;难为情时,会低着头,不快乐。这样,学生对词义的
感悟就会更加详细、真实,指导朗读也就更加有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军、力口、敢"三个生字,指名领读。
军:秃宝盖,加上"车"。结合教。
加:"力"和"口"。
敢:横折在耳上,右边反文旁。
2、为生字找挚友(即组词)。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学习新的偏旁:秃宝盖。)
4、翻开笔顺表,自学笔顺。
(老师重点指导"敢"的笔顺。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自能识字的
实力。)
5、学生描红,写《习字册》。
6、拓展练习:听了兔妈妈的话,〃婢兔会怎么做呢?再编一个故事,题目是《小黑兔也得
到大蘑菇了》。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育正确的书写姿态,为学生
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不奖小黑兔得意跟乌龟比
蘑菇该奖给谁敢于和高手比
奖小白兔难为情跟骏马比
中学牛顿其次定律教案4
其次节细菌课题:细菌
(学问、实力、品德)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想出细菌的养分方式。
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实力目标:
通过视察与思索,培育学生视察实力、思维实力。
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培育学生教学思维实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发觉过程和巴斯德的试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亲密关系。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一、重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的养分方式,生殖方式
二、难点:
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想出细菌的养分方式
板书设计示意框图(第一课时)其次节:细菌
细菌的发觉:法国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未成形细胞核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泡
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支配)
一、情境导入:
用生活实例引出细菌的发觉:"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
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手上假如不洗,就会有很多细菌。那么细菌又是从哪里
来的?"
二、课前预习:
细菌个体是不是很微小,人的肉眼看得见吗?
用什么仪器可以望见细菌?
细菌很小,为什么分布却非常广泛?
三、合作探究:
1、提问:"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
菌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探讨,了解细菌的发觉过程和巴斯德试验,思索:
你对科学发觉有什么新的相识?巴斯德要是没有雄厚的学问基础,能作出这个简洁而精彩的
试验吗?并指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同学问的学习,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
步亲密相关的道理。
2、细菌的形态如何:
"细菌很小,原委有多小?我们能不能望见它?"引发学生的新奇心。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视
察与思索。指出:"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十亿个细菌积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人
的肉眼看不见细菌,只有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视察到细菌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几种不
同形态的细菌,说出细菌的几种形态: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
3、细菌的结构怎样?它和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问引入:"细菌有不同的形态,那么这些不同的形态的细菌其内部结构是不是也不同?”
指导学生视察课件,视察依次可由外到内,看各有什么结构?
再将细菌的结构图与动植物细胞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细致视察看有什么不同,视察依次
还是由外到内。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4、推想细菌的养分方式
先复习动物细胞是什么养分方式,细胞是什么养分方式?为什么不同?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
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是自养方式;而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
成的有机物生活,是异养方式。
再比照细菌的细胞结构依据细胞内有无叶绿体来推想细菌的养分方式。再提示学生思索,
既然细菌是利用现成的有面物来生活,那么,在生态系统中,它处于什么地位?
5、细菌的生殖方式
提问:细菌特别小,生存也须要肯定的条件,如相宜的水分、温度、有机物丰富,有的还须
要有氧。为什么细菌分布却非常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视察图片,并探
讨其缘由。
播放细菌生死的录像。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细菌的生殖特点。
细菌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生殖的?
相宜的时候,多长时间分裂一次?
当环境不良时,细菌会形成什么结构?
细菌为什么会无处不在?
6、技能训练:
计算细菌的数目,进行卫生习惯的培育。
四、达标反馈
1.细菌的发觉者是()。
A.荷兰人列文虎克B.英国人罗伯特虎克
C.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A.个体是单细胞的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芽泡是细菌的()。
A.分泌物B.休眠体C.后代D.生殖细胞
4.用罐头来保存食物是依据()的试验独创的。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
5.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为标准。
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抱
6.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鞭毛,生活在水中B.都有英膜,都能形成芽胞
C.肺炎双球菌是多细胞的生物体D.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中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7.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例如能引发咽喉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大肠杆菌呈,小螺菌呈。
8.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Q)细菌的个体,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能形成休日民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反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相宜的环境中,
又能萌发成。
教学后记在视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老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
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视察与思索活动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
物细胞的区分,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探讨中沟通对"细菌养分方式”的
推想。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老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
"细菌个体小但数量许多"这个说法的相识。在学生了解了细菌是如何度过恶劣环境的内容后,
可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的探讨和沟通。然后,让学生回忆人的呼吸等内容,思索并回答
练习第三题,发展学生利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其次节埃及
其次节埃及
[教学目标]
(-)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
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依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输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一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
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立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
146.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
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闻名古迹
一、地跨两洲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
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2、比照板图,讲解并描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输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
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活动1、2题,老师在版图上填注
(过渡)苏伊士运输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输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
说,埃及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4、学生阅读P73文字,思索: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结合教材P73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让学生看图3-14,可以发觉在;在埃及地形图上,可以发觉许多的点状符号,这表示
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广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回忆:
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像
2、设问: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学生阅读教材,思索回答
3、小结: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的影响
(过渡)埃及虽然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河流经,培
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旧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尼罗河
1、学生自读尼罗河材料,思索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
2、在"埃及"图上指出尼罗河的位置及尼罗河岸边的海港
四、文明古国
(过渡)众所周知,埃及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你知道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
明古国之列的呢?(学生回答)
1.学生阅读教材P74文字,回答
(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2、读图3-18,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并分析得出结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
点
3、根据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相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
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别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爱好,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绚丽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
尼罗河不仅哺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五、发展中的工农业
1、引导学生视察图3-21,提问:埃及有哪些丰富的矿产?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
什么特点?得出埃及农业分布的特点: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相宜棉
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浇灌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
植区的分布特点。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最终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
量两个世界之最。
3、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殊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
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4、学生探讨完成活动2题,老师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建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宝之
源。尼罗河谷顺口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朝气盎然的绿色走廊。
[作业布置]见基训,填充
其次节原子
一、学问教学点
1.原子。
2.原子的构成一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难、疑点
1.重点、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分和联系。
3.解决方法: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利用试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
问题阅读课文,思索探讨,在老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探讨,教材中首先支配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探
讨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探讨最终探讨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
学生对原子构成和原子量的相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化的理解和较熟识
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弓I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
以下先看一个试验:
[老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图2-5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
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改变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视察探讨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提问]: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讲解】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改变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旧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改
变中的最小微粒。但在其他改变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
是由离子构成的。
[老师活动]:对比分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子的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索、探讨并找出原子的特征。
[板书】:2.特征:
(1)原子有肯定的体积和质量。
(2)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间有肯定间隔。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行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巩固提问]:
(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说明:水受冷结冰是什么改变?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
什么改变?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氧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构成?
[学生活动]:探讨并在老师引导总结下得出结论,填写"原子与分子比较”的表格。
[板书]:3.填表: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像点
体积和质量很小,不断的运动,有肯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性质相同,不同
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性质不同。
相异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化学改变中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能再分。
相互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老师活动]:放映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挂出教材其次章表2—1几种原子构成的4螺板,
说明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状况。
[学生活动]:观看、思索并在头脑中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
[老师讲解并板书]:二.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居原子中心
原子
中子:不带电
体主动小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围绕核做高速旋转。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老师设疑]: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呢?
[学生活动]:阅读其次章表2-2视察氢、碳、氧、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敦师讲解]: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肯定质量,而且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称量原子的
质量若以千克作单位,无论书写、读数、记忆,运用起来都极不便利(正像以吨为单位来表示一
粒稻谷一样的不便利)。现在国际上采纳了一种记录原子质量的方法一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以一种碳原于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跟"原子质量”意义上不同,值也不同,但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
量”成正比,即"原子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它的
国际单位是"一",符号是T。
[老师活动]:由此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二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单位是"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出)
1/12x一个C-12原子质量
[巩固提问]:
①磷的原子核里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磷原子的核电荷
数是多少?查一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②硫的原子核里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于核外有多少个电子?硫原子的核电荷
数是多少?查一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通过/戈,对比,找出规律。
[板书]: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于数加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于数+中子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其次节最终一段,总结。
[总结板书]: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问]:③对比璘、硫原子构成,你有什么体会?(提示:两者原子核只差一个质子,核外只
差一个电子,却构成了性质极不相同的物质。)
[学生活动]:思索、探讨得出结论。
[板书]: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碓定原子的种类。同类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不同类原子,它们
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彼此不同。
(四)总结、扩展
1.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于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2.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
负电荷总数,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与分子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最根本的区分是分子在化学改变中可分,而原子
在化学改变中不行再分。
四、布置作业
1.教材其次章其次节习题1、2、3、4题。
2.补充练习:已知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核外电子是17个。请问:它的原子核中应当有
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中学牛顿其次定律教案5
具体介绍:其次节蘑菇
教学目标
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
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视察蘑菇的形态、颜色,接着培育视察实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育分析
综合实力。
3.通过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接着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接着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初步
建立合理开发利用真菌资源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1.蘑菇的形态结构、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的重点学问,这是因为:
通过学习蘑菇的形态结构及养分方式使学生相识到蘑菇与酵母菌、霉菌虽然形态差异显著,
但它们细胞基本结构、养分方式都相同,同属于真菌,所以学习这部分重点学问,是了解真菌主
要特征所必需的。
2.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学问之二:
因为真菌是生物界的一大类群。种类许多,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助于相识生物界的全貌。
同时真菌与人类关系非常亲密,了解这些学问,利于人们合理利用开发真菌资源,对限制其有害
的一面非常必要。而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对以后学习生态学学问也是必需的。
3.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视察簇新蘑菇。如何培育好蛾蘑菇,以便于学生视
察,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之一,因为在接种过程中很简单被污染。另外,簇新蘑菇不易保存。
4.如何鉴别毒蘑菇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二,因为目前很难简洁概括毒蘑菇普遍存在的主
要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打算
1.课前在广口瓶(或罐头瓶)里培育蘑菇,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感性相识,有利于学生的
视察。
2.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在野外采集一些簇新的蘑菇。
3.也可以课前到市场上买些簇新磨菇,放在培育皿中,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视察。
4.还可以课前布置好,让学生上课时从家中带些干、鲜蘑菇来。
(二)教学过程
1.关于蘑菇形态结构方面的教学,采纳试验视察与讲解并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老师首先指
导学生视察簇新蘑菇的颜色,外部形态,留意,由于要视察蘑菇的抱子,要把它放在白纸上。另
外,最好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视察。轻敲一下菌盖,看一下白纸上是否有独子落下,抱子的颜色如
何?接着让学生把菌盖、菌柄分开并视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在学生视察过程中,指导学生边动手
边相识蘑菇子实体的各部分名称。讲清蘑菇的子实体较大,所以是个体较大的真菌。子实体也是
由菌丝构成的,蘑菇的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最终老IJ何通过实物和插图总结出蘑菇的形态
像一把张开的伞,其结构包括子实体(地上部分,由菌盖、菌柄构成)和伸进土壤中的菌丝组成。
2.讲解并描述蘑菇的养分方式时,留意让学生与酵母和青霉、曲霉进行比较。相同点是细
胞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腐生生活。在这里要说明蘑菇是靠地下部分的菌丝汲取养
分的,地下部分的菌丝为养分菌丝。
3.蘑菇的生殖方式。让学生用放大镜细致视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并视察成熟蘑菇的抱子。
抱子的颜色呈褐色,可随风飘散,落到环境相宜的地方,抱子就可萌发出菌丝,而后从菌丝上生
出子实体。
4.关于蘑菇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说出作为健康食品它对人类的好处。
另外,蘑菇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对于学生的回答有不全面之处老师赐予补充。如蘑菇提取物对肝
病、白细胞削减症、诱生干扰素、溶解胆固醇、抗癌、冠心病、高血压等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蘑菇已成为开发自然药物资源的新领域,已被列为当代重要的健康食品之一。在世界人口日益增
长的今日,利用废物生产蘑菇开发新的蛋白资源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人类相识的深化,蘑
菇在我们的生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特殊强调有些蘑菇是有毒的,没有统一、简易、准确的鉴别方法。采到的不能识别的蘑菇,
不要随意食用。
建议老师在这里补充一些其它食用菌的学问用谈话法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其它食用菌,
并让学生分辨一下书前面的彩图中的食用菌,老师最好打算一些其它食用菌的标本,让学生视察。
5.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和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指导
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学问,进行探讨,让学生比较酵母菌、毒菌、蘑菇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而
后归纳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征:(1)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能够产生泡子,抱子能
够发育成新个体一抱子生殖;(3)体内没有叶绿素——养分方式为异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总结,既对人有益的一面和对人有害的一面。对学
生的回答要做出简洁的评价。最终,老师对学生回答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补充。
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中,由于蘑菇及其它食用菌学生比较熟识,老师要留意调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爱好,把丰富的教学内容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中学牛顿其次定律教案6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试验课程”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问的探究和总
结,在学问上要求知道确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要求经验探究活动、
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觉规律过程。牛顿其次定律将力学和运动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详细
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驾驭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
的量度、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会分析物体的受力;通过上一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关系,知道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些都为本节学习打算了学问基础,牛顿其次定律通
过加速度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
要工具,应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其次定律应深化理解,全面驾驭。
1、学问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其次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抽纱刺绣风格演变考核试卷
- 外贸英语函电中的payment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探索地球奥秘
-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大学《微生物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游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南宁市良庆区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实务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振动监测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词汇构建法:课件中的词根词缀解析》
- 华为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Unit 7 第1课时 Welcome to the unit【基础深耕】七年级英语下册高效课堂(译林版2024)
- 2025年第33批 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2024-2025春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化学初中八年级全一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控制《第二节促进燃烧与防止爆炸》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