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元素化合物
专题3水和溶液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考点1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为1.39xlO18m3,但供人类利
用的淡水小于1%O
(2)地球上最大储水库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元素是0,最多的金
属元素是Na。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资源保护
(1)途径: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2)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循环使用。
(3)防止污染
①水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
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
②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
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
体处理达标后排放;
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生活上: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等O
加强水质监测。
考点2水的净化
1.水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是
混合物。
2.常用的净水方法
(1)沉淀
①静置沉淀,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②吸附沉淀,加入明矶,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2)过滤
①仪器和用品: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用品(滤纸)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③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烧杯不干净,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
缘,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色素
和异味等可溶性杂质。
一贴三靠
水下进上出充分小卵石、石英砂、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①盛液的烧杯要紧靠玻璃棒
(使液体快速流下)
②玻璃棒要轻靠三层滤纸
二低(防止滤纸被戳破)
①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②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溅出)
(防止液体沿滤纸和
漏斗间的缝隙流下)玻璃棒作用一引流
.MM
(4)蒸储: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纯净
沸石(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冷凝管中水下进上出:充
分冷凝水蒸气;
弃去最先得到的蒸储水:
可能混有装置仪器中的
(5)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沉淀、过滤、吸附、蒸健
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馆;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加入加入(化学变化)
考点3水的组成
1.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
气小)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H2+02里2H2。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氧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有水珠生产。
注意:不纯的氢气(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
验纯。
验纯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
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
表明氢气较纯。
②还原性
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u0+H2=Cu+H20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用途:冶炼金属
(3)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Zn+H2s。4=ZnSCU+H2T
(4)氢能源
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
缺点: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2.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普智电源后,两电极端均产水通电生成氢气和
氢气行吐氧工L,一段时间后,负极
氧气,说明水由氢元
产体积约为正极端气体素和氧元素组成。
7K倍化学方程式:
〒的木条分别靠近两极2H2。通里
2H2f+O2f
正极端气体让小木条燃烧更
旺,
负极端气体能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
实验分析:气体聚集在玻璃管上端,说明气体具有什么性质?气体密度小于水,
且溶解性不大
实验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的原因?氧气不易溶,氢气难溶,氧
气可能和金属电极反应。
注意事项:电源选择直流电,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原理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结合8
微观上,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
)O8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成氢气;
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成氧气。
F垂原子氧分子8级分子>一,
考点4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性质
均相同。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如温度)不改变,溶剂和溶质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物质组成。
(3)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含有Cu2+蓝色,含有Fe2+为浅绿色,含有Fe3+为黄色
2.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
或几种)。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用水、汽油、酒精等液体(一种溶液中的溶剂
只有一种)。
3.质量和体积
溶液的质量=被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壬溶质的体积+溶
剂的体积(微粒有间隔)
4.溶质溶剂的判断
无水存在
有水存在
固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液体和液体
溶质其他物质固体气体量少的液体
溶剂水液体液体量多的液体
(1)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溶质溶剂判断
①氧化钙放入水中,CaO+H2O=Ca(OH)2,溶质不是氧化钙,而是反应生成的氢
氧化钙。
②锌放入稀硫酸中,Zn+H2sO4=ZnSO4+H2f,反应后溶剂仍为水,溶质分情况讨
论。
锌和稀硫酸恰好反
锌过量(锌不溶于水)稀硫酸过量
应
溶质硫酸锌硫酸锌硫酸锌和硫酸
5.溶解性
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6.应用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栗意义。(如营养液无土栽培)
7.溶解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常会伴随热量的变化
溶于水放热溶于水吸热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NaOH、浓硫
硝酸核NH4NO3氯化钠NaCl
酸H2s。4
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
CaO+H2O=Ca(OH)2
考点5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乳浊液
互不相溶的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2.乳化现象
(1)油与水互不相溶,不能形成溶液,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
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
增强的现象叫乳化现象。
(2)应用:生活中洗涤剂洗衣物、餐具等;农业上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
成乳浊液。
考点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
种溶质,加入某种溶质,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该溶质的溶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该溶质
液。的溶液。
(1)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观察法:观察底部有无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若有且不继续溶解,则是饱和溶
液。若无,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或恰好饱和的溶液
②实验法:取样,在该温度下,向溶液里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充分混合,观察溶
质是否继续溶解。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是恰好饱和溶液,若溶解,则是不饱和
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特殊:某些物质如氢氧化钙、气体应升温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高温度
[特殊:某些物质如氢氧化钙、气体应降温
将某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将某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浓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是否饱和:比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浓稀程度:比较的是在一定量的溶液里溶质质量的相对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7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通常指气体在压强为lOl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四要素:
①条件:压强为lOlkPA.一定温度②标准:1体积水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体积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①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②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固体的溶解度s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不指明溶剂,通常指水)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克
(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难(不)溶微溶可溶易溶
溶解性是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____________.r
3.溶解度曲线o.oigig10g
①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
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溶解度曲线上的溶解度数值对应的是在100g水中的溶质质量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A点:表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o
B点:表示7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60go
2.曲线上的区域——表示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有溶质,
c点:表示2(r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
3.曲线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D点:表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E点:表示70。(2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140go
5.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指定温度范围,再比较)
①如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镁的溶解度。
②如比较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0℃<t<7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
70℃<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钠
6.溶解度变化趋势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Ca(OH)2
7.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硝酸钠溶液:
D—A: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8.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
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的物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如硝酸钾、硝酸铁、硝酸钠、硝酸镁■等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的,蒸发结晶,如氯化钠
9.确定除杂方法
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
如:KNO3(NaCl):降温结晶;NaCKKNCh):蒸发结鼠
结晶方法:
①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先把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再改变
(通过改变温度降低溶解度析出晶体)
适当的条件让溶质以晶体形式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
析出。
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如硝酸钾
饱和溶液-------►结晶
蒸发溶剂
注意: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又名②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量使晶体析出)
苦卤)一定是该晶体溶质的饱和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如:氯化钠
溶液。
除杂原则:①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一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
将样品配置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大量的硝酸钾从溶液中结
不增加新杂质晶出来,而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硝酸钾
晶体。
不减少原物质
②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
易分离杂质将样品加热,蒸发水,析出大量晶体后趁热过滤。
③洗涤法
易复原原物质状态
净化晶体时可用该晶体的饱和溶液清洗晶体,从而达到将杂质溶解,
不溶解晶体的目的。
考点7溶液的浓度
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xlOO%(注意单位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脂肪肝超声课件
- 2025伊春市友好区中心经营所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五指山市抱由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总结
- 肾结石病人护理指南
- 面部护理团餐方案设计
- 幼儿教育健康说课
- 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讲座
- 网络安全平台课件
- 脑出血昏迷病人的护理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 T-CNPPA 3027-2024 药品泡罩包装应用指南
-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 6S管理制度(可参考)-6s管理制度
- 四肢与关节检查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