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人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人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人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人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人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人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A.大象搬运木头。

B.孔雀开屏。

C.猴子走钢丝。

D.狮子钻火圈。

2、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

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有机物。

C.水和无机盐。

D.一定的湿度。

3、受精的鸡卵能在人工孵化箱中发育成雏鸡,主要的原因是()A.没有阳光B.没有空气C.养料充足D.温度适宜4、下面是被子植物的一些器官,其中主要与生殖有关的器官是A.根B.茎C.叶D.花5、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一项是()

A.水螅的出芽生殖。

B.依靠根;茎、叶繁殖新个体。

C.利用植物种子繁殖新个体。

D.利用克隆技术繁殖新个体。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7、杜鹃被人们称为“鸟类的黑手党”;它将自己的卵产到另外一种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____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经过涡虫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_____对称。(3)蚯蚓的身体可以分出前、后端和背、腹面,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这一靠近前端的结构来判断前后,通过______这一结构来判断背面和腹面。(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5)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尾部和________的左右摆动,以及_____的协调作用。9、动物行为可分为____行为和____行为两种.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____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蜘蛛结网属于____行为;狗听见主人的呼唤迅速跑向主要则是____行为.10、蝗虫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跳跃、飞行等方式.____.11、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和(后天获得的)两大类型。12、【题文】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____生存,____被淘汰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然选择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青春期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可通过恰当的方式询问老师或家长.(判断对错)14、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______(判断对错)15、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不一定每块都要有芽眼.______.(判断对错)16、哺乳动物都是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______(判断对错)17、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节律行为。()18、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19、正常男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只有XY,其中的Y既可以传给其女儿,又可以传给其儿子.20、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不可能被破坏.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36分)21、从一个细胞到一个生命;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和母亲的不容易:

(1)我的生命开始于一被称为______的细胞;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______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______从妈妈那获得营养.

(2)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中生出来的过程叫做______.

(3)随着“哇”的第一声啼哭,我的呼吸系统开始工作了,其中的______是我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22、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科学家发现。狗被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并出现了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科学家将正常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多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这时狗的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资料二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主要通过人与带病禽畜接触传播,患者表现为肺炎、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国家卫生部门积极组织疫苗研究,H7N9疫苗已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产生该种疫苗的目的基因“嫁接”到特定生物的遗传物质中,使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得到表达而产生疫苗,从而解决疫苗生产过程中效率、安全等问题。(1)资料一中胰腺是一种消化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胰岛是一种__________腺,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而调节血糖浓度。(2)资料二中,从结构组成来看,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传染源;国家会禁止禽流感疫区的活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严重时还会对禽类进行大规模或是全部的捕杀,并对市场进行全面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分别属于__________、切断传播途径。(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最有效的预防是接种疫苗。科学家将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灭毒后制成疫苗,并将这种疫苗注射到人体内,进而使人体产生了能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物质叫做__________,因而H7N9禽流感病毒叫做抗原。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4)随着人类科研水平的提高,人类研制出了很多种传染病的疫苗,并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孩子接种,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免疫叫做__________。(5)研制H7N9疫苗所涉及的生物技术为__________技术,它同细胞融合技术、克隆技术一样,都是现代生物技术。23、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所示,这属于第一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这属于______性免疫.24、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雄安新区,新区规划理念之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白洋淀是新区的著名景点之一,白洋淀水生生物非常丰富,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如图为白洋淀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______。

(2)图中以浮游藻类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有______条。

(3)写出黑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______。

(4)若新区工业废水进入白洋淀中;则白洋淀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如铅;铝、汞等重金属)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______,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非常必要。

(5)白洋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家庭农场人工生态系统强,主要原因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21分)25、【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6、【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7、【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孔雀开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大象搬运木头;猴子走钢丝、狮子钻火圈则是一种学习行为.

故选:B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分析作答.

2、C【分析】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农谚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3、D【分析】解:鸟卵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鸟类的体温约为40℃),胚胎发育就会暂时停止,而温度达到鸟类的体温,可由雌鸟孵化,也可人工孵化,胚胎发育将会继续进行,最终发育成雏鸟.

故选:D.

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时;精子和卵细胞就已经结合形成了受精卵,胚胎发育就已经开始,它就是鸟卵中颜色浓而大的胚盘,而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未受精的卵不能孵化成雏鸟,只有外界温度到达42度左右受精卵才能继续发育.【解析】D4、D【分析】试题分析: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识别.在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解析】【答案】D5、C【分析】

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组织培养等,都属于无性生殖.

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利用植物种子繁殖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水螅的出芽生殖;依靠根、茎、叶繁殖新个体、利用克隆技术繁殖新个体等的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符合无性生殖的概念,属于无性繁殖.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可以从二者的概念方面来解答.

6、D【分析】A、B、C研究动物的行为,都是运用的观察法,只有D是用的实验法。【解析】【答案】D7、A【分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1)辐射

(2)两侧(或左右)

(3)环带刚毛

(4)外套膜

(5)躯干部鳍【分析】(1)

【分析】此题考查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解答】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2)

【分析】此题考查两侧对称的概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身体两侧对称的概念和意义。【解答】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和腹,这种体形称为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运动、捕食、防御等。(3)

【分析】此题考查蚯蚓的身体结构上的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解答】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可以分出前、后端和背、腹面,我们可以通过环带这一靠近前端的结构来判断前后,通过刚毛这一结构来判断背面和腹面。(4)

【分析】此题考查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解答】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并且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常常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运动器官是足。(5)

【分析】本题考查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明确鱼的各种鳍的位置及作用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解答】鱼类的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有保持竖直方向平衡的作用;尾鳍还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鱼在游泳时,各种鳍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鱼在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解析】(1)辐射(2)两侧(或左右)(3)环带刚毛(4)外套膜(5)躯干部鳍9、略

【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并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如:蜘蛛结网等就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狗听见主人的呼唤迅速跑向主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学习;先天性;遗传;先天性;学习。

【解析】【答案】从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据此答题.

10、略

【分析】

跳跃是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的运动方式.如蝗虫;青蛙、袋鼠等后肢发达的动物.蝗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有发达的后足适于跳跃;同时蝗虫可以通过振翅飞行;爬行:依靠肌肉的收缩或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的运动方式,蝗虫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爬行进行运动.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动物蝗虫的运动方式;解答时从蝗虫的形态特点来分析解答.

11、略

【分析】试题分析: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所有抵抗作用,没有选择性,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疫苗只能对相应的疾病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疾病没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可以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获得。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的种类。【解析】【答案】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其外因是环境的变化,内因是遗传变异。

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析】【答案】适者;不适者;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3、A【分析】【解答】解:青春期出现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产生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不要埋藏在心中,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获得适合自己发育水平的性知识,从而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身心变化,求得心理平衡.不要闷在心中,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疾病.

【分析】在青春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14、×【分析】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本的遗传特性,不是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解析】×15、×【分析】解: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像草莓、马铃薯、落叶生根进行繁殖时;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种植马铃薯时,只要把块茎切成很多小块来栽种,每一小块都要注意带有芽眼,即可繁殖,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是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可与有性生殖对比理解.【解析】×16、×【分析】解: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但是鸭嘴兽却是卵生的哺乳动物。

虽然鸭觜兽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但鸭嘴兽用乳汁哺育幼兽,其具有哺乳的特征,并且心脏有四腔,体内有肌肉质的膈,体表被毛,这些又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因此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据此解答。

关键知道胎生可以提高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17、√【分析】节律行为指动物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所以猫头鹰昼伏夜出属于一种节律行为。【解析】【答案】√18、×【分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裸子植物十分丰富,居全世界的首位。19、×【分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细胞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生殖细胞中的Y染色体一定遗传给儿子,遗传给女儿的一定是X染色体.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20、×【分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据此可以解答本题.四、简答题(共4题,共36分)21、受精卵;子宫;胎盘;分娩;肺【分析】解:(1)我的生命开始于一被称为受精卵的细胞;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子宫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胎盘从妈妈那获得营养.

(2)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中生出来的过程叫做分娩.

(3)随着“哇”的第一声啼哭;我的呼吸系统开始工作了,其中的肺是我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1)受精卵;子宫;胎盘。

(2)分娩。

(3)肺。

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以及排出废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答题.【解析】受精卵;子宫;胎盘;分娩;肺22、(1)内分泌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

(4)计划免疫

(5)转基因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胰岛、传染病和免疫的有关知识。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1)胰岛是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而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过少会患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患低血糖。(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对禽类进行大规模或是全部的捕杀属于控制传染源,对市场进行全面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有的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对病原体起抵抗作用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该病原体称为抗原。因此,科学家将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灭毒后制成疫苗,并将这种疫苗注射到人体内,进而使人体产生了能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物质叫做抗体,因而H7N9禽流感病毒叫做抗原。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免疫。(4)人类研制出了很多种传染病的疫苗,并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孩子接种,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使人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对一定疾病的免疫功能,这种免疫叫做计划性免疫,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5)研制H7N9疫苗所涉及的生物技术为转基因技术,通过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利用转基因生物来研制并获取疫苗。转基因技术同细胞融合技术、克隆技术一样,都是现代生物技术。【解析】(1)内分泌(2)控制传染源(3)抗体(4)计划免疫(5)转基因

23、A;溶菌酶;B;抗原;抗体;特异性【分析】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图A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B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属于第二道防线;图C表示的是抗体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第三道防线;图D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A所示,这属于第一道防线.图中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B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A;

(2)溶菌酶;B2;

(3)抗原;抗体;特异性.

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功能;可以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功能方面来切入.

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作用特点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是解答的关键.【解析】A;溶菌酶;B;抗原;抗体;特异性24、分解者5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黑鱼乌鱼和鲶鱼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分析】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3)图中以浮游藻类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有:浮游藻类→摇蚊幼虫→鲤鱼→乌鱼、浮游藻类→摇蚊幼虫→鲤鱼→鲶鱼、浮游藻类→摇蚊幼虫→马口鱼→鲶鱼、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黑鱼、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鲶鱼;因此图中以浮游藻类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有5条。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黑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即为最长的食物链: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黑鱼。

(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黑鱼和鲶鱼,因此“若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铅;铝、汞等重金属进入白洋淀”,则体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黑鱼和鲶鱼,“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非常必要”。

(5)白洋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家庭农场人工生态系统强;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故答案为:(1)分解者;(2)5;(3)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黑鱼;(4)黑鱼和鲶鱼;(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解析】分解者5浮游藻类→摇蚊幼虫→棒花鱼→黄鳝→黑鱼乌鱼和鲶鱼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五、其他(共3题,共21分)25、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