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1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_第1页
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1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_第2页
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1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_第3页
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1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_第4页
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1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新闻文学常识;明确新闻特写体裁与短消息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利用比较阅读法探究体会特写的聚焦与细节描写;细读体会本文双时间线交织的精巧结构;体会课文平实深沉的语言风格;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深沉的历史正义感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利用比较阅读法体会特写的聚焦与细节描写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标题、结语等细微但深沉的语句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优秀的新闻特写。本文的教学价值首先是作为一篇特写范本,非常清晰地体现了特写体裁不同于短消息的特点,作者在复杂恢宏的国家仪式中选取了独特的角度,撷取最具代表意义的镜头,进行精细的描绘。其次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特写,在报道97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将现实与历史进行精巧地编织,以“微言”展现出历史正义逻辑与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学习者特征分析:该课教学对象为普通中学学生,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短消息,对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高一处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具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新闻文字的能力,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课前准备: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预习学案。教学设计: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回顾预习1.根据预习学案复习新闻相关体裁知识,明确预习学案问题答案。1.提醒学生初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为短消息。为比较阅读学习做铺垫大意梳理2.比较1997年其他新闻标题与课文标题在内容上的差异。明确:《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新闻特写,与众不同地从英方撤离香港的角度取材记录了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事件。3.明确预习学案上对课文导语主体结语部分的归纳,并概括主体部分的四个告别场面。(概括大意即可)明确:导语(1)“不列颠尼亚”号离港。主体(2-10)港督府、添马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驶离四个告别场面结语(11)回顾英国占港,离港的两幅画面。2.展示1997年7月1日《香港商报》等对香港回归的报道标题,请学生比较。3.如学生对主体部分的层次划分出现困难,应提示从地点入手划分。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特别的取材角度。引导学生梳理全文层次,把握核心内容。比较阅读4.阅读课文2-3自然段,将课文与短消息《彭定康离任告别港督府成为历史》做比较,寻找两段文字在记录同一事件上的差异。小组讨论交换意见。预设:1.课文较短消息描写更加精细,文学色彩更浓。如“蒙蒙细雨”“日落余音”“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等。2.课文只写到彭定康,而短消息记录了其家人、皇家警察、皇警副官等人的表现。4.展示短消息《彭定康离任告别港督府成为历史》指导学生讨论与进一步思考。提醒学生发言时应以课文为主。学生发言中注意引导表达结论后是否引用文本,给出例子,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特写与短消息在报道同一事件时的不同写法,从而对特写的“聚焦”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有直接体会。思考研读5.从描写的细致程度及彭定康与港督府的重要象征意义出发思考并回答。明确:课文写法舍次要,抓主要,重点突出,容易写得透彻。在课文中勾划:查尔斯王子、米字旗、五星红旗等等。明确:在报道事件时,摈弃其他要素,挑选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写作对象。6.挑选一个细节,旁批自己的阅读感受,推断作者精细刻画这个细节的用意。同桌交换意见。例:在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作者两次提到了天气,越来越大的雨烘托了一种凝重肃穆的氛围,表现着英国失去殖民地的失落。5.思考研读一:(1).课文聚焦彭定康与港督府,而放弃“家人”“军乐队”“皇家警察”队伍等,有什么好处?(2).请学生梳理其他三个告别场面作者聚焦了哪些人事物?(3)思考研读二:请学生再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这些细节的作用或带给读者的感受。学生只要能根据自己的个人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使学生体会特写方法背后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意义,体会特写所运用的两种写作方法带来的强大感染力。明确概念7.观察照片并体会“聚焦”及“细节”在表现力上的差异。明确:特写聚焦新闻事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人事物,作精细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6.展示“港督府告别仪式”的全景照片与彭定康从皇警副官手中接过旗帜的特写照片。总结特写的特点、概念板书:聚焦细节巩固阅读中对特写特点的体会与感受,明确特写体裁的概念。结构剖析8.阅读课文中回顾香港历史的文段。圈划文章中的现实时间与历史时间。思考回答:现实时间精确到分,并不断前进。体会两组时间的特点及变化。7.提问:文中的现实时间及现实时间的变化有何特点?引导学生勾划文中的历史时间及动词。明确:文中的两条时间线交错编织,汇聚凝结在全文“156年5个月零4天”的时间上,暗合文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时刻既是新闻报道的现实,也是“英国管治”的历史时间的永恒定格。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精巧的双线交织,体会结构布局对表现香港回归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特殊主题的作用。情感体会9.利用注解提示思考问题:注:(1)毛泽东1949年发表著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严词拒绝美国政府实为干预的“援助”。(2)“不列颠尼亚”是古罗马帝国对不列颠岛的称呼,英国皇家海军军歌名为《统治吧!不列颠尼亚!》。明确:标题呼应毛泽东旧文,彰显民族复兴的自豪;与丧权辱国的历史作别;英国“日不落”的时代结束“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称呼暗含贬讽。一来一去的对比饱含历史正义感与民族自豪感。10.带情感朗读课文结语。8.提问:本文作者之一周树春十年后评价这篇作品“颇带微言大义”。特写的标题与结语“微言”中隐含着怎样的大义?(因问题难度对普通高中学生较难,且需要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