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练-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_第1页
第17练-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_第2页
第17练-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_第3页
第17练-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_第4页
第17练-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练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1.(2021·山西运城模拟)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判断,下列对此认识合理的是()战争战争赔款支出军费第一次鸦片战争1960万两约4000万两第二次鸦片战争1600万两约4000万两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B.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与军费支出共计5960万两,1840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这意味着清政府财政出现巨大亏空,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有所减少,但不能改变清政府入不敷出的困境,B项错误,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持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命定论”在中国古代曾长期盛行。而近代龚自珍、魏源等人高度重视心力的重要,认为心之力为人变革现实的精神源泉。龚自珍甚至认为具有心力的自我可以造天地,可以使得自然现象反常。材料反映了()A.思想发展维护了封建统治B.“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C.“经世致用”思潮的起源D.思想认识适应时代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近代龚自珍、魏源等人高度重视心力的重要,认为心之力为人变革现实的精神源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龚自珍、魏源等人的思想观点符合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项;B项是洋务派的,排除;起源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3.(2021•山西吕梁模拟)孙中山先生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从孙中山这则评论可知()A.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任何价值B.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性C.孙中山的认识具有局限性D.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其合理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知有民权”“不知有民主”可知,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建立民主政权,而趋于封建化,故选B项;材料并未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价值,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局限性的认识,并不是他自身认识的局限,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4.(2022•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试)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下列选项最适合成为该表标题的是()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北伐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内讧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失败A.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B.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C.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起义”“北伐”“联合进攻下失败”可知农民阶级的抗争;但“追求财富平均”“内讧”则又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作为小生产者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故选C项;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英勇与智慧与“追求财富平均”“内讧”无关,排除B项;抵制外来侵略只能解释“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失败”,排除D项。5.(2022•广东省梅州市期末考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的“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A.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B.丰富了“中体西用”内涵C.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人们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世界意识”增强,故选C项;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冲击,排除A项;“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与本题无关,排除B项;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6.(2022•河北省邯郸市期末考试)谢俊美指出,同盟会规定革命宗旨为“三民主义”,不过同盟会成员中,持“一民主义者”有之,持“二民主义者”亦有之。在东京总部,甚至因政见歧异,派别活动日渐明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缺少可靠广泛的社会基础B.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D.没有旗帜鲜明的革命纲领的指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同盟会成员中,持‘一民主义者’有之,持‘二民主义者’亦有之”可知同盟会组织比较分散,说明辛亥革命的组织基础不严密,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同盟会,而非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外部条件,排除C项;据材料“同盟会规定革命宗旨为‘三民主义’”可知辛亥革命有旗帜鲜明的革命纲领,排除D项。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辛亥革命时期,通过实行核定地价和土地国有的方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来瓦解封建地主经济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然而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这说明()A.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资产阶级立宪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时期,通过实行核定低价和土地国有的方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来瓦解封建地主经济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然而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可知资产阶级在解决土地问题时表现出了妥协性和软弱性,这是由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项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并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故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经济方面的举措,并不是民主进程,故排除C项。8.(2022•广东省汕尾市期末考试)陈独秀在《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发表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说:“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陈独秀旨在说明()A.民主共和的艰难B.帝制观念的顽强C.思想洗礼的必要D.改造青年的憧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可知陈独秀认为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以此证明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故选C项;陈独秀强调开启民智的紧迫,而不是民主共和的艰难,故排除A项;帝制观念顽强,进行思想改造才十分必要,揭示帝制观念顽强不是目的,故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改造青年的必要性,并不只是憧憬,故排除D项。9.(2021•辽宁省高三新高考联合调研)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C.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影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故选B项;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排除A项;据材料“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可知,该学者并未认为五四运动是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排除C项;据材料“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可知,该学者并未强调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作用,排除D项。10.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不切合实际”,到中共二大时才“循序渐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是指()A.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B.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C.制定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不切合实际’”“到中共二大时才‘循序渐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在当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为最低革命纲领,一大目标作为最高革命纲领,即制定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故C项正确;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是二大制定的,故排除A项;一大制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故排除B项;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排除D项。11.(2022•重庆八中高三月考)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动了中国社会。面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掀起了反蒋抗日浪潮。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界爱国人士发表通电,抗议日本侵略行为,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抗日。这表明当时中国()A.国民大革命群众基础广泛B.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罢工成为抗日的主要方式D.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国人民掀起反蒋抗日浪潮,工人、学生、商人、各界爱国人士都发表抗日主张,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有了维护国家利益、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故选B项;国民大革命结束于1927年,当时主要是国共合作反抗北洋军阀,与材料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人反抗日本侵略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全国各界人民都开展抗议日本侵略行为的运动,罢工是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故并不能体现出罢工成为抗日的主要方式,故排除C项;1935年华北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故排除D项。12.(2022•茂名市高三级第二次综合测试)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决定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错误批评,指责他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的意见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纯粹防御路线。这反映了苏区中央局()A.主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C.适应了抗战新形势的需要D.坚持学习俄国革命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进而夺取中心城市”可知苏区中央局决定夺取城市,而苏联革命亦是走的夺取城市的道路,故选D项;A项是毛泽东的主张,旨在占据乡村地区,而非城市,故排除A项;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决定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排除B项;苏区中央局决议中的“敌人”是指国民党反动派,与局部抗战形势无关,故排除C项。13.[2022·恩施州高三第一次教学质监]下表为1941年汉阳县日军货物厂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汉口市场的价格对比表(单位:元/百千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白米小麦玉米蚕豆大豆日军收购价24.6511.99.35910.3汉口市价79.3639.5722.9329.1922.79A.汉口的农产品市场秩序混乱B.国统区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C.日军对沦陷区农产品的掠夺D.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侵略方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军以低于当时汉口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农产品,是对沦陷区农产品的经济掠夺,故选C项;价格的不同不是市场秩序自身问题,而是日军的经济掠夺,故排除A项;1941年时武汉属于沦陷区,不是国统区,故排除B项;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侵略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4.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齐齐哈尔市市长的朱光在《齐齐哈尔工作简单介绍》报告中说:“我们占领齐市后,能否保确保,尚难肯定。故主要工作应是宣传党的各种政策,接收和掌握政权,镇压反动,肃清市里的反动残余武装,使市民复业、复工、复学,安定秩序。”该报告A.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