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济宁任城区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生物作用的是A.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B.使动植物和人患病C.引起食物腐败 D.产生抗生素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A.油菜之所以在秋天开花,只与秋天日照时间变短有关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石门坊的黄栌树叶在秋天因温度降低而变红3、科学家研究表明,进化为现代鸟类的是()A.某种古代鱼类 B.某种古代两栖类 C.某种古代爬行类4、构成橘子果肉的主要组织是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5、李某经常偏食,结果他的上皮组织发生了角质化,皮肤粗糙,而且还出现了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偏食造成体内缺乏()A.维生素A和维生素DB.维生素A和维生素CC.维生素C和维生素DD.维生素A和维生素B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7、生物存在不同的繁殖方式,下列哪一项繁殖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A.“试管婴儿”的培育 B.“多莉羊”的培育C.兰花的组织培养 D.果树的扦插、嫁接8、如图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的分类,其中乙、丙所能代表的植物分别是()A.葫芦藓、肾蕨 B.苏铁、玉米 C.肾蕨、葫芦藓 D.玉米、苏铁9、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B.能使人患病的病原体C.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媒介物10、如图表示在大豆萌发形成过程中的有机物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1、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12、下列各组,均为免疫器官的是()A.淋巴结和胸腺B.脾脏和溶菌酶C.淋巴细胞和脊髓D.脾和白细胞13、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型尿液血细胞蛋白质甲4.8×109140A--乙5.2×10970B--丙30×109150AB+++++丁4.6×109130B--A.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B.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C.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14、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不能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15、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保留下来B.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16、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注①~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B.a、b内都是静脉血,c、d内都是动脉血C.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D.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①流出1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C.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18、以黑枣为砧木嫁接柿子树茎段,待到结果时,茎段上发育的枝条将结出什么果实A.黑枣 B.柿子C.既有黑枣又有柿子 D.不能确定19、下列实例中,属于能够遗传的变异的是()A.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发达 B.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C.豌豆的茎有高茎和矮茎 D.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长成大花生20、大白菜外层叶片光照充分显绿色;靠近中心的叶片光照不足显黄色。以上事实说明()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能活得很好21、如图为小明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和两条松紧带[3]、[4]及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的运动模型,请据图回答。图一中[1][2][5]合起来代表的是_____;[3]、[4]代表的是_____。图二是图一中标号为_____的结构示意图,它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图二中的[]_____及其周围的_____。据图一中虛线箭头判断,此时[4]应处于_____状态,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_____活动,从而产生运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2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据2017年4月23日中国青年网报道:某市的一个高校云集区一年内大学生艾滋病的感染者为106人!青年大学生正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点人群。2017年初,我省多地发生禽流感疫情.该病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机会,为了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①对病人要及时隔离与治疗;②对疫区要保持环境卫生并严格进行室内外消毒;③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资料(一)中,艾滋病的病原体与下列_____(填序号)传染病的病原体属同一类。①肺结核②天花③乙肝④手足口病⑤淋病⑥蛔虫病资料(二)中,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的①~③项,从预防传染病的下列措施分析,分别属于_____(填序号)。A.切断传播途径B.控制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预防H7N9禽流感最好是注射疫苗,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好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免疫反应称为_____免疫。目前艾滋病的疫苗还没有生产出来,为防止艾滋病在大学校园的继续蔓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你的建议_____(一点正确即可)。
参考答案1、A【解析】
帮助植物传粉受精的是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详解】A、帮助植物传粉受精的是动物如蜜蜂,而微生物较小,没有此作用,故符合题意。
B、有些微生物可以使动植物和人患病如真菌使人患脚气,细菌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使动植物和人患病,病毒使烟草患枯叶病,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
D、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D【解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解答。【详解】A、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和温度。油菜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A错误。B、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B错误。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应该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环境因素的结果,C错误。D、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C【解析】
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图可知:【详解】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古代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古代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进化历程。4、B【解析】组织是由众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近的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体。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营养组织具有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如橘子果肉,营养组织是有大量储存营养物质的细胞构成。
故选B。5、B【解析】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症状,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皮下、牙龈出血等.根据题中的叙述可以判断他体内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C。6、D【解析】试题分析: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A错误;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少于甲的能量,因此与甲的能量不相等。B错误;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C错误;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3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D正确。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7、A【解析】
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据此作答。【详解】A.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试管婴儿要经过取卵﹣﹣受精﹣﹣植入三部曲,最后还是要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因此试管婴儿是受精过程在体外试管内进行,属于有性生殖,故符合题意。B.“多莉羊”的培育是经过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去核)的结合形成融合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再进行胚胎移植,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C.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D.果树的扦插、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二者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注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熟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8、B【解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乙和丙属于种子植物,乙的果皮裸露属于裸子植物,丙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在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所以乙是苏铁,丙是玉米。故选B。【点睛】熟练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图中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结合分类索引即可解答。9、C【解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C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传染源和病原体以及传播途径要分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10、C【解析】
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详解】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在大豆萌发形成过程中的有机物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故选:C。【点睛】此题中涉及到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更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扎实掌握。11、C【解析】试题分析:A、B、C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腮腺炎痊愈后的学生将不再感染此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A、B正确,C错误.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对患腮腺炎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并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故选:C。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2、A【解析】
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详解】人体的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脾、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故选A。【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体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13、D【解析】
A、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因此“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因此患贫血症的乙;A正确;B、乙是B型血,可以接受B型血和O型血,因此“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B正确;C、由于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则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C正确;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的结果,不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D错误。尿液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该过程。【详解】14、A【解析】由于重金属沿食物链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故不宜将污染植物作为饲料作物,最终通过食物链会危害人类。而观赏植物、能源植物、纤维植物(用于纺织)都是人类和牲畜非食用作物。15、A【解析】抗病毒药物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的H7N9病毒.但少数H7N9病毒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病毒药物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病毒药物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H7N9病毒已不再受其影响了。可见,H7N9病毒出现的变异是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A正确;病原体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病原体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在使用同等剂量的青霉素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杀菌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青霉素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结果,B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16、D【解析】心脏四腔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压力大,A正确;
心脏的左侧接收经肺循环回来的血液,是动脉血;心脏的右侧接收经体循环回来的血液,是静脉血,B正确;
心室与动脉之间,即图中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C正确;
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会经过右心房和右心室,从②肺动脉流出,D错误。17、C【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由图可知: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分解者。【详解】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①②③④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图中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构成一条食物链①→②→③,D正确。【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18、B【解析】试题分析: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柿的芽作接穗,成功嫁接到黑枣的植株(砧木)上,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接穗的一样,即:与柿子一样,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扦插或嫁接。19、C【解析】豌豆的茎有高茎和矮茎,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20、B【解析】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可以从植物各部位所处的环境来分析解答。【详解】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如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有光的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光。大白菜的心叶由于外面叶片的遮挡,接受的阳光照射较少,导致大白菜的心叶因缺少叶绿素,而呈现淡黄色或白色。故选B。【点睛】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知道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21、骨骼骨骼肌5②关节囊韧带收缩关节神经系统【解析】
图中1和2相当于骨,5是关节,3肱三头肌,4肱二头肌,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图二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详解】(1)图中1、2骨、5关节合起来代表的是骨骼,3肱三头肌、4肱二头肌代表的是骨骼肌(2)图二是关节模式图。关节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图中[②]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与其灵活性有关的是[⑤]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于骨之间的摩擦,以及图中的[③]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图中是屈肘动作,屈肘时4肱二头肌收缩,3肱三头肌舒张。(4)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智能监测与数据管理方案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三)(含答案)
- 死亡与死亡教育死亡教育69课件
- 胎盘早剥护理周立蓉71课件
- 水稻生育时期课件
- 水利工程设计方案
- 水电站消防验收课件
- 水电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成果
- 中成药非处方药习题解析31课件
- 2025版购买高档公寓产权合同
- 浙江云格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万台车载压缩机冰箱及制冰机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高考英语词汇词形转换之动词变名词清单(四)
- 滁州市珠龙广卫绢云母粉厂滁州市南谯区将军山绢云母矿1万吨-年露天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202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中国移动-安全-L1,2,3(珍藏版)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scratch3.0编程校本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