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答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答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答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答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正确的是()A.甲图中用大小不同力敲打鼓面,通过观察纸屑跳动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乙图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来观察音叉的振动用到的物理方法为控制变量法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振动的物体也可以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7.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B.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丁音色相同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9.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10.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二、填空题11.《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12.超声波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竖直发射声波,经6s后收到回波。若海水中声音的平均速度为1500m/s,则海水深m。13.航天员叶光富在太空授课时为大家演奏了葫芦丝,在吹奏时用手按住不同位置的孔,是为了改变葫芦丝发出声音的,观众根据能辨别出演奏的是葫芦丝(选填“音调”“响度”“音色”).14.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利用了声波能传递的性质.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是利用声波能传递的性质来诊病的.15.在学校迎国庆“喜迎二十大,唱响团结歌”合唱比赛中,嘹亮的歌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产生的;比赛现场响起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是指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6.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若在月球上做甲乙实验,能看到球被弹起是实验.三、实验探究题17.在探究声音有关实验时,小李和小张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该实验能说明声音由物体产生,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2)如图③所示,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选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变大。这说明不能传声;(3)如图④所示,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把钢尺按在桌面上,用力拨动钢尺,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音调越。实验时,如果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是探究响度与的关系。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四、计算题18.某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声,问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m/s)19.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方向行驶,在某处鸣笛2s后听到了回声。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2)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3)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20.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参考答案1.A2.A3.D4.C5.C6.B7.C8.A9.D10.C11.振动;响度;信息12.450013.音调;音色14.能量;信息15.振动;响度16.发声体在振动;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甲17.(1)振动;能量;转化法(2)变小;真空(3)慢;低;振幅;A18.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219.(1)解:汽车行驶的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