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中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BaSO4

B.浓H2sO4

C.漂白粉

D.SO2

2、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0W、Y是金属元素,Z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Q与W同

主族,且Q与W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Q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Y的

氧化物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与强碱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Q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的分子为三角锥形

B.Z的氧化物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Y>Z>X>Q

D.W与X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W3X

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考古时利用W的一种同位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X是地

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的质子数分别是W、X的质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单质可以与WX2发生置换反应

B.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WX2与ZX2

C.原子半径:Y>Z>R;简单离子半径:Z>X>Y

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与R形成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Y

4、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h,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太阳能]呼)

FC,O4)IFcO

A.过程I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T化学能

B.过程I中每消耗Fe.Q转移2moi电子

C.过程n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q_FC3O4+H2T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

5、人体血液存在H2COVHCO3>HPOJ7H2P04一等缓冲对。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x[x

表示C(H2CO3)/C(HCO3c(HPO4')/c(H2P(V)]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碳酸pKa尸6.4、磷酸pKa2=7.2(pKa=-IgK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I表示lgc(HPO42»c(H2PO©与pH的变化关系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2

C.当c(H2co3)=c(HCO31)时,C(HPO4)=C(H2PO4")

D.当pH增大时,c(HCO)c(H2PO4)c(HPO4为逐渐减小

6、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氧化性:HC10>H;S0.

B

-C::.H:S=:2HOS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1>H<

D・C/P抠应生成Fed/而S与能生成hS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2的溶液:Na+、Fe2+>1一、NO/

B.c(NaA102)=0.lmolL-的溶液:K*、OH,C「、SO?-

++2

C.Kw/c(OH)=0.lmolL,的溶液:Na.K>SiO3\CIO"

3+

D.c(Fe3+)=0.1molL-i的溶液:AI>NO3、MnO4\SCN~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3+

A.在Feh溶液中滴加少量滨水:2Fe+Br2=2Fe+2Br-

2+2

B.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3+Ca+2OH=CaCO31+CO3+2H2O

3+22+

C.向NH4A1(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恰好沉淀完全:Al+2SO4'+2Ba+

2

4OH=2BaSO4l+AIO+2H2O

D.过量SO2通入到NaQO溶液中:SO2+H2O+CIO'=HCIO+HSOj

9、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X、Y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B.Y和Z形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

C.Z和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和1:3的共价化合物

D.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

10、将镁铝合金溶于100mL稀硝酸中,产生1.12LNO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

生沉淀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开始沉淀沉淀开

沉淀最多始不变

I11r

0没有10沉淀60沉淀70沉淀V(NaOH溶液)mL

沉淀增加减少不变

A.可以求出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1:1B.可以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为3.21克D.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mol/L

11、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Y

ZW

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r(Z)>r(W)

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XY2等化合物

C.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于Z

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W的强

1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花生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和从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烧类物质

B.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高分子材料

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

主族元素中最大的,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Y单质的熔点高于X单质B.W、Z的氢化物沸点W>Z

C.X、W、Z能形成具有强还原性的XZWD.X2YW3中含有共价键

(4)E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3:1:1:1的

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a.与E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两种

(6)已知O^NH2易被氧化,苯环上连有烷基时再引入一个取代基,常取代在烷基的邻对位,而当苯环上连有段基

pl

时则取代在间位。据此设计以A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化合物0H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n

18、一种副作用小的新型镇痛消炎药K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NaCHCN

2HQ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R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一个

(2)反应⑥的条件为;反应⑧的类型为o

(3)反应⑦除生成H外,另生成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o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o

(5)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I.苯环上有且仅有四个取代基;

II.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m.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中还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只写一种即可)。

CHCHCOOHHCHCHCOOH

(6)II2是合成人LCOCCH的重要中间体。参照题中合成路线,设计由L3.丁二烯合成II2

CHCH2COOH\/CHCHjCOOH

的一种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O

19、CIO2熔点为-59・5C,沸点为1LO℃,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爆炸,易溶于水,易与碱液反应。工业上用潮湿的KCKh

和草酸(HzCzO"在60℃时反应制得。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制取、收集。Ch并测定其质量。

⑴装置A除酒精灯外,还必须添加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装置B应该添加(填“冰水

浴”、“沸水浴”或“60C的热水浴”)装置。

⑵装置A中反应产物有K2cCh、CKh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实验H:测定CKh的质量,装置如图所示。过程如下: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

②按照如图组装好仪器: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

③将生成的C1O2气体由导管通入锥形瓶的溶液中,充分吸收后,把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

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④用cmol/LNa2s2。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液体,共用去VmLNa2s2O3溶液(已知:L+ZSzCVwr+SQ/,)。

⑶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5)测得通入C1O2的质量m(C1O2)=g(用整理过的含C、V的代数式表示)。

(6)判断下列操作对m(CKh)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o

20、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已知:

物质

BaSO4BaCO3AglAgCl

溶解度值(20℃)2.4x1041.4x10s3.0x1071.5x10,

⑴探究BaCOj和BaSCh之间的转化

厂3滴0.1mol/LA溶液厂1mol/LC溶液厂足量稀盐酸

实验操作:口充分振荡后rn充分振荡后,「n

A过一,取洗净后的沉淀’

2mL0.1mol/LB溶液

试剂A试剂B试剂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

INa2CO3NazSO4

BaCh

实验n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Na2sO4Na2cO3

①实验I说明BaCCh全部转化为BaSOs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

②实验II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③实验n中加入试剂C后,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⑵探究AgCI和Agl之间的转化

zy3滴0.1mol/L乙溶液X-0.1mol/LK【(aq)

实验_____充分振荡后,n

2mL0.1mol/L甲溶液

实验IV: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l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

>c>b>0)o

装置步骤电压表读数

i.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a

ii.向B中滴入AgNCMaq),至沉淀完全b

石墨石墨

o.1mol/L]]口j,ll||o.01mol/L

AgNO,(aq)^^^崖引1Kl(aq)运.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s)c

AB

iv.重复i,再向B中加入与iii等量NaCl(s)d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

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实验III证明了AgCI转化为AgL甲溶液可以是________(填标号)。

aAgNO3溶液bNaCl溶液cKI溶液

②实验W的步骤i中,B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③结合信息,解释实验W中b<a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④实验IV的现象能说明Agl转化为Ag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综合实验[〜W,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1、贮氢合金ThNis可催化由CO、出合成CH4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反应。温度为TK时发生以下反应:①

1

①CH4(g)4-2H2O(g)=CO2(g)+4H2(giAH=+165kJ-moP

1

②CO(g)+H2O(g)=CO2(g)+H2(g)AH=-41kJmol_

③CO(g)+2H2(g)「CH.OH(g)

④CH30H(g)=HCHO(g)+H2(g)

(1)温度为TK时,催化由CO、%合成CH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

(2)已知温度为TK时(2也值)+2也0值)=(202值)+4凡值)的活化能为485.2kJ/mol,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kJ/inoL

(3)7K时,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zO⑥发生上述反应②(已排除其他反应干扰),测得

CO(g)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256910

x(CO)0.50.250.10.10.050.05

若初始投入CO为2m01,恒压容器容积10L,用H2O(g)表示该反应0・5分钟内的速率y(H2O(g))=—。6分钟

时,仅改变一种条件破坏了平衡,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

(4)750K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甲醇,发生反应④,若起始压强为101kPa,达到平衡转化率为50.

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忽略其它反应)。

(5)某温度下,将2moicO与5mol电的混合气体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③。

经过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转移电子6mol。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2moic。和1.5molCH3OH,此时八正)

—八遂)(填“尹或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o

aCH3OH的质量不变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v逆(CO)=2v正(H2)d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6)已知400K、500K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

体系中的pHzO和PCO相等、PCO2和pH?相等;已知700K时C0(g)+H2(D(g).CC)2(g)+H2(g)的仁1.31。

400K时pH?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500K时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电解质是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

A.BaSOj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故A选;

B.浓H2s。4是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纯净物,故B不选;

C.漂白粉是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纯净物,故C不选;

D.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但SO2不是,液态SO2中只有分子,不能导电,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

BaSCh这类化合物,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可以完全电离,而且在熔融状态下也可以完全电离,故BaSOj是

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即必须是纯净物,所以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B

【解析】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Q与W同主族,且Q与W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

子层结构相同。则Q为H元素,W为Li元素,Q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X为N元素。W、Y是金属

元素,Y的氧化物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与强碱溶液反应;Y为A1元素,Z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Z为Si元素。

【详解】

A.Q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分子为三角锥形,故A正确;

B.Z为Si元素,硅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Z的氧化物SiO2,是共价化合物,不导电,故B错误;

C.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Y>Z>X>Q,故C正确;

D.、V与X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hN,故D正确;

故选B。

3、B

【解析】

考古时利用W的一种同位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W为C;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Y、Z的质

子数分别是W、X的质子数的2倍,则Y的质子数为6x2=12,Y为Mg,Z的质子数为8x2=16,Z为S,R的原子序

数最大,R为CL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Mg、Z为S、R为。;

A.Mg与CO2点燃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C,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的石灰水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Y>Z>R;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且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

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Z>X>Y,故C正确;

D.Mg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Mg,故D正确;

故答案为Bo

4、B

【解析】

A.过程I利用太阳能将四氧化三铁转亿为氧气和氧化亚铁,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一化学能,选项A正确;

21

B.过程I中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每消耗116gFe3(h,即0.5moLQXO.5moi=9皿/Fe由+3价变为

+2价,转移|mol电子,选项B错误;

C.过程H实现了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上』e3(h+

ILT,选项C正确;

D.根据流程信息可知,铁氧化合物循环制出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D

【解析】

+--

H2cO3=HCO3—+H+的电离平衡常数Kai=c(H)c(HCO3)/c(H2COj),所以lgc(H2CO3)/c(HCO3)=pKai-pH=6.4-pH,

+2-2

H2PO-F^HPO42-+H+的电离平衡常数Ka2=c(H)c(HPO4~)/c(H2PO4),所以lgc(HPO4~)/c(H2PO4

~)=pH-pKa2=pH-7.2,

A.当lgx=O时,pH分别为6.4、7.2;

B.酸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即pH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

2

C.当c(H2cCh)=c(HCO3)时,即lgc(H2cO3)/c(HC(h一)=0,溶液中pH=6.4,JMlgc(HPO4-)/c(H2PO4

■)=pH-7.2=6.4-7.2=-0.8;

D.c(HCO3)c(H2PO4)/c(HPO42)=c(HCO3-)c(H+)/Ka2=Kaixc(H2CO3)/Ka2,pH增大则H2co『=^HC(h-+H+正向进

行,使c(H2CO3)减小。

【详解】

A.当lgx=0时,pH分别为6.4、7.2,所以曲线I表示lgc(H2cO3)/c(HCO3一尸pKai-pH=6.4・pH,曲线H表示IgcOiPf^

-

")/c(H2PO4)=pH-pKa2=pH-7.2,故A错误;

B.酸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即pH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a・b的过程中pH增大,溶

液酸性减弱,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B错误;

2

C.当c(H2cCh)=c(HCO3D时,即lgc(H2cO3)/C(HCO.1)=0,溶液中pH=6.4,Jft!|lgc(HPO4')/c(H2PO4

-)=pH-7.2=6.4-7.2=-0.8<0,即c(HP0?*)<c(H2PoJ),故C错误;

2+

D、c(HCO3)c(H2PO4)/c(HPO4)=c(HCO3~)c(H)/Ka2=Kaixc(H2CO3)/Ka2,pH增大则H2CO『=iHCO3+H+正向进

行,使c(H2c03)减小,Kai、Ka2不变,所以pH增大时,c(HCO[)・c(H2P(W/GHPCV-)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把握电离平衡常数意义及应用、分析图象信息是解题

关键,注意比例式的恒等转化以判断其增减性的方法。

6、A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不能根据其含氧酸的氧化性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

强弱,A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Cb将S置换出来,说明氧化性CE>S,则元素的非金属性CAS,B不符合题意;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通过稳定性HCAIhS,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1>S,C

不符合题意;

D.Fc是变价金属,氧化性强的可将其氧化为高价态,氧化性弱的将其氧化为低价态,所以可根据其生成物中Fe的价

态高低得出结论氧化性CL>S,则元素的非金属性CDS,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7、B

【解析】

A.pH=2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在酸性条件下,NCh-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Fe?+与「氧化,离子不能共存,A项错误;

B.NaAKh溶液中偏铝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其中K+、OH,。一、SO4?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项正确;

C根据水的离子积表达式可知,Kw/c(OH)=c(H+),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则SiCh2•与H+反应生成硅酸沉淀,CIO一与

H+反应生成HC1O,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Fe3+与SCN—会形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

322

限定条件。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Fe\Fe\MnO4\Cr2O7\CKh?•等不符合题意;还有

一些限定条件如:常温下与AI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时,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做题时只要多加留意,

细心严谨,便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8、B

【解析】

A选项,在Feb溶液中滴加少量滨水,首先是滨水和碘离子反应,故A错误;

B选项,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少定多变”即澄清石灰水定为1mo!来分析:2HCO3—+Ca2++2OH

=CaCO31+CO32-+2H2。,故B正确;

C选项,向NH4Al(SOS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溶液至SO/-恰好沉淀完全,铝离子先生成沉淀,再是钱根离子反

3>2-2+-

应:Al+NHZ+2SO4+2Ba+4OH=2BaSO4l+Al(OH)31+H2O+NHa:,故C错误;

D选项,过量S(h通入到NaClO溶液中,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会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物质发生反应的顺序是: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再生成沉淀的反应,再是沉淀不变的阶段,再是沉淀溶解的反应。

9、B

【解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则X为Na;工业上一般通过

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则、'为Al,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主族元素,Z的核电荷数是W的2

倍,符合条件的w、Z为O、So

【详解】

A.W、X、Y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0嘉、Na\Al3+,其核外电子数都为10,故A正确;

B.Y和Z形成的化合物是AI2S3,硫化铝在水溶液能发生剧烈的双水解反应,所以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故B错

误;

c.S、O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和1:3的共价化合物SO2、SO3,故C正确;

D.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硫酸,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

物,与氢氧化钠、硫酸都反应,所以它们之间能两两反应,故D正确;

故选:Bo

10、C

【解析】

由图可知60ml到70ml是氢氧化铝溶解消耗10ml氢氧化钠溶液,贝!铝离子沉淀需要30ml氢氧化钠溶液,镁离子离

子沉淀需要20ml氢氧化钠溶液,所以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1:1,再由镁铝与100mL稀硝酸反应,产生L12LNO气

体(标准状况)得失守恒可以得

2x+3x=0.05x3,则x=0.03mol,

沉淀的最大质量,〃=0.03molx58g•nwl'+0.03"?〃/x78g-mol'=4.08月,

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为硝酸钠,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3molx2+0.03molx3+0.05mol=0.2mol,

0.15moi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c二=3moi•匚',

0.05L

故C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C

【解析】

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推断元素,进而回答问题。

【详解】

表中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说明,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X原子序数为a,则Y、Z、W原子

序数为a+1、a+9、a+l()o因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8,得a=7,故X、Y、Z、W分别为氮(N)、氧(O)、硫(S)、

氯(Cl)c

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r(Z)>r(W),A项正确;

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NO)、XY2(N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同主族由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但Y元素没有含氧酸,C项错误;

D.S2\C「电子层结构相同,前者核电荷数较小,离子半径较大,其还原性较强,D项正确。

本题选C。

12、A

【解析】

A.花生油的成分是油脂,属于足的含氧衍生物,石油炼得的柴油为垃类物质,故A错误;

B.增强聚四氟乙烯是由四氟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先进陶兖、非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

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用CO?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解,实现“碳”的循环利用,防止形成白色污染.故D正

确;

答案选A。

13、C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是O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所

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为N。元素,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7,则Z为。元素,Y为Si元素。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W为O,X为Na,Y为Si,Z为Cl元素。

A.Na形成晶体为金属晶体,其熔点较低,而Si形成晶体为原子晶体,具有较高熔点,则单质熔点:Y>X,故A正

确;

B.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沸点较高,W、Z的氢化物沸点W>Z,故B正确;

C.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aGO,而不是还原性,故C错误;

D.NazSKh中含有Si・O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铁溶液发生盐析,会有固体析出,故A错误;

B.苯与液澳的反应是一澳取代,且需要溟化铁催化,苯酚与浓溟水的反应为三溟取代,对比可以说明是酚羟基活化了

苯环上的氢,能说明基团之间的影响作用,故B正确;

C.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可应用于配制化妆品,故C正确;

D.苯酚与甲醛能在在浓氨水作用下,甲醛过量时,发生酚醛缩合反应,可得到体型酚醛树脂,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5、A

【解析】

A、由于硫离子水解,所以lL0.1mol・L」Na2s溶液中含有的S?•的个数小于OJNA,选项A正确;

B、同温同压下不一定为标准状况下,卤素单质不一定为气体,体积为22.4L的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Inwl,

故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为2NA,选项B错误;

C、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选项C错误;

D、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7题过氧化钠固体为ImoL其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选项D错

误。

答案选A。

16、D

【解析】

A.碘化银可在空气中形成结晶核,是水凝结,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A项正确;

B.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B项正确;

C.闪电时空气中的Nz可变为氮的化合物,例如氮气与氢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一氧化氮等,C项正确;

D.氯化钠在烹饪温度下不会分解,氯挥发的情况不会出现,而且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遇水会立刻转化为氢氧化钠,

不可能只剩下钠,D项错误;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Fe或FeCh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ACD

♦CHjOOOHi♦2Hle4

【解析】

E的结构简式中含有1个一COOH和1个酯基,结合已知a,C到D为C中的酚羟基上的氢,被一OCC%替代,生成

\叫

酯,则D到E是为了引入短基,根据C的分子式,C中含有酚羟基和苯环,结合E的结构简式,则C为,

3OH

D为。A为点,与CL发生反应生成B,B为氯代烧,B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再酸化,可知B为

^^^OOCCHa

氯代烧的水解,引入羟基,则A的结构为〈》一CH?,B为。E在NaOH溶液中反应酯的水解反

COOH

应,再酸化得到F,F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己知b,则G中含有硝基,F到G是为了引入硝基,则G

0H

0?N-C8H

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

⑴根据分析A的结构简式为;

⑵反应①为在苯环上引入一个氯原子,为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反应条件为FeCb或Fe作催化剂;反应②F到G是为了

引入硝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

⑶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中含有氨基、竣基和酚羟基,具有氨基酸和酚的性质;

A.三个官能团都是亲水基,相对分子质量比苯酚大,所以水溶性比苯酚好,密度比苯酚的大,A正确;

B.与苯环相连的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含有氨基(或羟基)和竣基,可以发生缩聚反

应;该物质含有瘦基和羟基酯化反应等,B错误;

C.含有氨基和皎基及酚羟基,所以能发生聚合反应,C正确;

D.氨基具有碱性、速基具有酸性,所以既有酸性又有碱性,D正确;

答案为:ACD;

(4)E中的较基可以与NaOH反应,酯基也可以与NaOH反应,酯基水解得到的酚羟基也能与NaOH反应,化学方程

+CH3COONa+2H7O;

(5)符合下列条件:a.与E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两种;则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处,且处于

对位:如果取代基为一COOH、-OOCCHj,处于对位,有1种;如果取代基为一COOH、-COOCHj,处于对位,

有1种;如果取代基为一COOH、-CHzOOCH,处于对位,有1种;如果取代基为HCOO—、-CH2COOH,处于

对位,有1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有4种;若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3:1:1:1的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容易被氧化,因此在一刖2还原成氨基前甲基需要先被氧化成一C00H。而两个取代基处于对位,但苯环上连有烷基时再

引入一个取代基,常取代在烷基的邻对位,而当苯环上连有瘦基时则取代在间位,因此一CL被氧化成一COOH前,需

旅WKFolBCl

要先引入一NO2,则合成路线为

CH、C1

CH:OH

18、^基13浓硫酸,加热取代反应+HCHO+HC1ZnCl2+H2O8

CH9Hl^jl

CH2=CH-

CHCH、QCHCH、CNCHCH<OOH

II-NaCNIIH3OII

CHCHaCHCH2CNCHCHCOOH

【解析】

CH:aCH2CN

A的分子式为C6H6,再结合D的结构,可知A为苯(。),11为$”为色!;DTE应为甲基(-CM)

CHjCHCN

取代了Na,E为,6为《ACOOCHJ。

【详解】

(1)F分子中的官能团为较基,B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13个,故答案为:竣基;13;

(2)反应⑥为酯化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反应⑧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浓硫酸,加热;取代反应;

z~\萍CHiCH、OH

⑶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0臃。刈+。匚/0+*-(:心今儿005+%;。才故答案沏

CH、OH

I.

CH、OH'

CH;a

[^j]+HCIIO+HCIZnCh匕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2O,故答案为:

CH:a

[^j]+HCHO+HCI

ZnCl2+H2O;

(5)G()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条件的应该具有醛基,且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结构对称性高,

CHCH、COOH

(6)由1,3-丁二烯合成II,需引入两个浚基,可先通过加成反应(1,4-加成)引入两个氯原子,然后

CHCH、COOH

利用反应②的条件引入一CN,再利用反应⑤的条件引入毅基,故答案为:CH2=CH-

CHCH、QzCHCHCN___CHCHCOOH

CHCHII/NaCN-||'2HQ、n,

=2k

CHCH、QCHCH2CNCHCHCOOH

【点睛】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醛基(-CHO),可能属于醛类(如R-CHO),也可能是甲酸(HCOOH)、甲酸酯

(HCOOR)、甲酸盐(HCOO。、或者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9、温度控制使反应发生(或正常进行),并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爆炸冰水浴

2KC1O3+H2c2。4丝岂K2cO3+CO2T+2aO2T+H2O用水再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滴定至终点1.35cVxlO-2g偏

高偏低

【解析】

(1)二氧化氯(CIO2)沸点为H-C,用氯酸钾粉末与草酸在60c时反应可生成二氧化氯等物质,装置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

装置,需温度计,C1O2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爆炸,其温度要保持60・80℃之间,C1O2的沸点低,用冰水可以使C1O2冷凝

为液体;

(2)KQOs和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IO2、K2c03、CO2和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书写方程式;

⑶用水再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

⑷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旦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滴定至终点;

(5)根据关系式2002〜5L〜10Na2s2。3计算n(CIO2),再根据m=nM计算m(ClO2);

(6)根据关系式2aO2〜512〜lONa2s2O3判断,若操作使Na2s2O3偏少,则CKh偏低;若操作使Na2s2O3偏大,则CKh

偏高。

【详解】

(1)二氧化氯(CIO。沸点为ICC,用氯酸钾粉末与草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