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总作物是①小麦②粟③水稻④玉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书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徐霞客游记》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合肥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夷陵之战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5、【题文】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其中,最早称霸的诸侯是()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7、北京大学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那时它叫A.京师同文馆B.强学会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8、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阿骨打②元昊③铁木真④阿保机⑤忽必烈.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⑤D.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题文】1127年,赵构建立宋,定都开封,史称南宋。10、元朝时为了管理今西藏和台湾地区分别设置了______和______。11、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2、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皇帝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唐太宗【材料三】“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资治通鉴》【材料四】“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活力的””他幼年登基,斗鳌拜、平三藩,亲征雅克萨,创一代盛世。”【材料五】“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材料四中的“玄烨”是清朝的哪位皇帝?他所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23根据材料五;回答军机处的职能。

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分别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13、世界闻名的宋代名瓷--“冰裂纹”瓷器,产自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官窑之中.______(判断对错)14、【题文】小雨问:“小方;你最敬佩哪一位历史人物呢?”

小方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诊断结果:

理由:15、581年,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960年,后周大将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17、(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18、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19、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20、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21、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22、“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______(判断对错)2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皇帝的是赵匡胤。24、明朝嘉靖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2题,共20分)25、连线题(4分)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26、元昊辽朝临安阿保机西夏上京。

赵构金朝兴庆阿骨打南宋会宁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4题,共2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根据地图指出,所示路线是我国_______(朝代)开辟的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线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2)西汉末年,________(宗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3)下列不属于西汉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内容的是________。

28、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了变法改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商鞅的变法得到了哪位君主的支持?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商鞅变法的内容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又会受到什么人的反对?并说明理由(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写一例)

(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9、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小明和小芳产生了分歧(见图)。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5)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6)这次变法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样重要的影响?这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30、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巨著及作者各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2“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32、【题文】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2分)

某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部条约的名称是什么?何时签订的?(6分)

(2)这部条约鉴订前;俄军曾在什么地方两次被打败?(2分)

(3)这部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3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氳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了我;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

材料三2007年3月4日;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一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行径,两岸同胞责无旁贷。我们愿继续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1)材料一中“郑氏”指谁?(1分)他有何功绩?(1分)闻一多作诗时;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其原因是什么?(2分)

(2)造成材料二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2分)

(3)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绝不容忍台独的立场?(2分)

(4)今天,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何现实意义?(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总作物是粟和水稻,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解析】【答案】C2、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所以答案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天工开物》【解析】【答案】A3、C【分析】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根据“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也可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

故选C.

题目给出了“苦肉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个经典故事;设问考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解析】【答案】C4、C【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地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战争”。项羽虽然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公元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C。【解析】C5、D【分析】【解析】试题考查紧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这一主题,考查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而采取具体要求措施的“迁都洛阳”的了解。试题提供的主要素材是当时孝文帝改革时期的形势地图,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学习中原先进文化,迁都洛阳就是为了就近接受中原文化。不可能迁都到北部边陲的A平城,和还未有效开发的江南地区城市B建康。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解析】【答案】D6、C【分析】略【解析】C7、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式教育的识记能力。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1902年10月14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故选C。

【解析】C8、C【分析】题目给出的①阿骨打是女真族人;②元昊是党项族人,④阿保机是契丹族人,③铁木真和⑤忽必烈是蒙古族人.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相关人物的民族.【解析】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南宋:建立者:赵构(宋高宗)建立时间:1127年都城:临安;所以说法错误。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解析】【答案】错10、略

【分析】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设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台湾地区.

故答案为: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元朝时管理今西藏和台湾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宣政院;澎湖巡检司11、略

【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故答案为:

×;把战国时期改为春秋时期.

本题以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出现的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解析】×;把战国时期改为春秋时期12、略

【分析】22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他所开创的盛世局面是康乾盛世。23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根据材料五内容,可以判断军机处的职能是“承旨、出政”。24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相关史实。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了政治改革。如这一时期来唐朝的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中;鉴真是中国唐朝著名的僧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解析】22;康熙帝;康乾盛世。

23;“承旨、出政”

24;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中任意一个;鉴真。

13、略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宋代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名瓷--“冰裂纹”瓷器的认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不同时期著名的瓷器.【解析】×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文化相关知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题目中说是蔡伦发明了纸,说法错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解析】【答案】诊断结果:错。理由:纸的发明是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15、略

【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答案为:

杨坚;赵匡胤.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和北宋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析】杨坚;赵匡胤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牛耕的出现。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解析】【答案】√17、√【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是兵家的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解析】【答案】√18、×【分析】【分析】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宫城;皇城、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中心的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点评】注意区分北京城和紫禁城的特点。19、×【分析】【分析】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建立。20、×【分析】【分析】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不是齐桓公的宰相。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五霸。21、√【分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故本题表述正确。【解析】√22、√【分析】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相关史实。【解析】√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赵匡胤的史实。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皇帝的是赵匡胤。【解析】【答案】对24、×【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通过对题干的阅读,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四、连线题(共2题,共20分)25、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爆发城濮之战,最终晋国打败了楚国,是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有关,说的是赵括;“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说的越王勾践;桂陵之战是发生在围魏救赵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考点:战国时期与战争有关的成语。【解析】【答案】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文公;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孙膑;纸上谈兵长平之战赵括;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勾践。26、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两宋时期,中原王朝实力较弱,无力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北方民族政权并立。辽由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立,都城在上京;西夏是党项族首领元昊于1138年建立,都城在兴庆;出现辽、西夏与北宋有和有战的局面;受辽压迫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骑兵抗辽,并于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于1125年和北宋一起灭了辽国,1127年金灭掉北宋,同年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出现西夏、金与南宋和战的局面。【解析】五、材料题(共4题,共28分)27、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丝绸之路,考查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仔细观察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到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所以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辟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欧洲的大秦。(2)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佛教的传入,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丝绸之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佛教、舞蹈、雕塑、葡萄、石榴、胡萝卜等也纷纷东来,传入中国,而黑火药则是在中国唐朝时才正式出现的。所以,不属于西汉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内容的是黑火药。【解析】(1)西汉;长安;大秦。(2)佛教。(3)黑火药。28、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商鞅的相关知识;把握商鞅变法的支持者;他的理论所属的学派.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把握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明确商鞅变法内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并说明理由.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他的理论属于法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的内容会受到农民的支持;又会受到贵族的反对.商鞅变法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受到农民欢迎,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兼并其它六国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

(1)秦孝公;法家.

(2)支持者:农民;反对者:贵族.

(3)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极大提高,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兼并其它六国奠定基础.29、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以及主要措施.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4)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5)本题考查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6)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以及启示.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1)由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并结合所学知是商鞅变法,由材料一“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知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制.由材料一“急耕战之赏”可知是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奖励军功.由材料一“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是商鞅变法重视农业.

(2)假如我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我会支持商鞅变法,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所学知,“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关键性的一场战役是城濮大战,晋国战败了楚国,确立起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3)据材料并所学知;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最确切.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上重大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5)据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可知,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商鞅变法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的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最终商鞅被车裂而死.

(6)据所学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封建统治确立起来了,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本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

(1)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倾邻国而雄诸侯”.

(4)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5)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的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6)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30、(1)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实施手术时减轻病人痛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神医”。

(3)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故答案为:

(1)蔡伦:作用: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

(3)《史记》、司马迁。【分析】

本题以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切入点,考查汉朝的科技;医学、史学成就。

本题以汉朝的科技、医学、史学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小题1】(1)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实施手术时减轻病人痛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神医”。

(3)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故答案为:

(1)蔡伦:作用: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