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1页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2页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3页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4页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潮白河特大桥

主桥(65+85+178+93)m矮塔斜拉桥

施工监控方案

word可复制编辑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1

2.施工监控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3

2.1监控目的................................................................3

2.2监控原则................................................................4

2.3监控内容................................................................4

2.4控制方法................................................................4

3.施工控制体系.................................................................5

3.1施工监控、监测的技术体系...............................................5

3.2施工监控、监测的组织体系...............................................6

3.3施工监控、监测中的实时监测体系及结构安全预报体系.....................7

3.4运用施工监控、监测体系进行信息分析...................................10

3.4.1施工监控、监测预测计算提供控制目标理论值......................10

3.4.2对反馈施工信息分析确定施工误差状态.............................12

3.4.3利用参数识别系统对计算参数进行识别、修正......................13

3.4.4确定适用的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和应力预警机制....................13

3.4.5利用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调整控制目标值......................13

4.施工监控理论计算、跟踪计算及参数识别.......................................13

4.1施工监控理论计算.......................................................14

4.2结构前期计算...........................................................14

4.3施工过程的跟踪计算....................................................14

4.4设计参数识别...........................................................16

5.施工监控测点布置方案........................................................16

5.1基础资料及试验数据的收集..............................................16

5.2结构几何变位测点布置方案..............................................16

5.2.1混凝土主梁立模标高的测量要求...................................16

5.2.2主梁桥面标高及挠度测量..........................................17

5.2.3主梁轴线偏位控制和塔偏位测量...................................18

5.3结构应力应变及温度测点布置方案.......................................18

531结构应力应变测点布置方案........................................18

5.3.2应变计埋设.......................................................20

5.3.3应力测试工作中的安全保护细则...................................20

5.3.4结构应力测量.....................................................21

5.3.5测试应力误差分析及比较..........................................21

5.3.6温度测量方案.....................................................21

word可复制编辑

5.4施工过程中斜拉索力测量方案...............................................................22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6.实施中的总体要求22

7.施工监控表格....23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1.工程概况

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潮白河大桥,用于跨越京承高速公路及怀河而设,该桥

为(65+85+178+93)m预应力混凝土双塔矮塔斜拉桥,采用塔梁固接、墩塔分离的结构体系。

斜拉索横向为双索面布置,立面为半扇形布置,索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索塔设8对斜

拉索。潮白河大桥立面布置见图L1,从北京(左侧)至沈阳(右侧),其桥墩编号依次为

139〜143号。

主梁截面采用单箱双室、变高度连续箱梁,中支点截面梁高9.5m,跨中及边跨等高段梁

高5.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主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纵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抗

拉强度标准为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竖向采用直径为32mm的螺纹钢筋。部分主梁

截面示意图见图L2所示。

全桥设计荷载采用ZK标准活载,轨道结构为CRTSIII型板式无作轨道,设计最高行车速

度为300km/h。在静活载及温度作用下,梁体竖向挠度限值?&1.1XL/1100;ZK活载作用下,

梁体水平挠度应小于或等于梁体计算跨度的1/4000o

图1.2主梁截面示意图

word可复制编辑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根据设计文件确定的主要施工步骤如下:施工步骤

1)139〜143号基础及墩身施工

2)141、142号墩附近拼装托架并预压

3)在托架上立模浇筑0号块及部分塔身(2m),临时固接主梁与墩身

4)待混凝土弹模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并锚固0号块的预应力钢束

5)在箱梁下搭设支架并预压,分段浇筑桥塔混凝土

施工步骤二:

1)在。号块上安装挂篮,拆除支架

2)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筑1号块

3)待混凝土弹模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并锚固1号块的预应力钢束

施工步骤三:

1)分别以141号、142号墩中心线为对称线移动挂篮至一节段

2)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筑2号节段

3)待混凝土弹模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并锚固2号块的预应力钢束

4)重复1〜3步,直至4号节段张拉锚固其相应的预应力筋

施工步骤四:

1)挂设第一对斜拉索并初张拉

2)移动挂篮至下一节段

3)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筑5号节段,张拉并锚固5号节段的预应力筋

4)移动挂篮至下一节段

5)在挂篮上对称悬臂浇筑6号节段,张拉并锚固6号节段的预应力钢束

6)挂设第二对斜拉索并初张拉

施工步骤五:

1)重复上面八步,直至18号节段悬浇完成,张拉并锚固18号节段的预应力筋,挂设第

8对斜拉索并初张拉

2)悬臂浇筑施工的同时,在两侧边跨搭设现浇支架并预压

施工步骤六:

1)移动挂篮至下一节段

2)在挂篮上悬臂浇筑19号、19号节段,同时在19号节段恻的18号节段上压重800KN

3)张拉并锚固19号、19'号节段的预应力筋

施工步骤七:

1)在支架上现浇两侧边跨现浇段22、23、24号段,其中小里程侧现浇段设合拢段25

号节段,同时安装边跨支座

2)拆除现浇侧的挂篮及18号节段上压重

word可复制编辑

2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3)待混凝土弹模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边跨侧底板束、腹板束C1〜CIO,顶板束

T24、T25、T26、T26‘、T23、T27

施工步骤八:

1)拆除边跨现浇支架

2)移动中跨挂篮至下一节段

3)在挂篮上悬臂不对称浇筑20号节段

4)张拉并锚固T20、T20'纵向预应力钢束及竖向预应力筋、横向预应力钢束

施工步骤九:

1)拆除中跨挂篮

2)安装中跨跨中临时刚性连接构造,解除141、142号墩的临时固接

3)用悬吊支架现浇中跨合拢段21,预埋相应预埋件

4)待混凝土弹模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并锚固中跨底板束B2〜B12及中跨顶板束

T21、T22

施工步骤十:

1)拆除中跨跨中悬吊支架

2)斜拉索终张

3)停梁60天后,施工桥面附属等二期恒载

4)拆除中跨顶板束T22,补张拉中跨底板束Bl、B13束

5)施工联间墩不等高顶帽,成桥运营

2.施工监控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2.1监控目的

为了使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潮白河大桥安全、优质和高效地建成,即确保主

梁在施工中安全而顺利地合龙,并在成桥后桥梁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受力状态接近

设计期望值,则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测和控制。

斜拉桥(本桥主跨跨径178m)的设计与施工相关性很强,如所采用的混凝土箱梁的施工

方法及立模标高以及斜拉桥的施工张拉索力等都直接影响桥梁的成桥设计线形与成桥内力,而

施工的实际参数与设计的参数理想取值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

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为此必须在施工现场中采集必要的数据,通过参数辨识后,对理

论值进行修正计算,最后对混凝土主梁的立模标高以及斜拉桥的施工张拉力等进行控制和调整,

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概括地说,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序,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

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

word可复制编辑

3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

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

形符合设计要求。

2.2监控原则

监控是要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差,

确保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1)受力要求反映结构受力的因素包括主梁、索塔、桥墩和斜拉索几部分的截面内力(应力)。

其中主梁

的上下缘正应力起控制作用。斜拉索索力需满足最大索力(强度)、最小索力(垂度)要求,成桥索

力也是影响主梁正应力的主要因素。

(2)线形要求主要控制主梁高程及索塔偏位,使成桥后主梁的线形满足设计要

求。⑶调控手段

监控要采用预测控制法。对于主梁和斜拉索内力(或应力)的调整,通过严格控制预应力束

张拉力和斜拉索张拉力实

现。

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实现,将参数误差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主梁标

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

2.3监控内容

1)根据该桥主桥结构和施工方法的特点,施工监控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2)桥梁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设计计算复核;

3)在混凝土梁浇筑时提供立模标高;

4)提供斜拉索索力初始张拉值,以及张拉时其他斜拉索的索力及索力变化值;

5)起控制作用施工阶段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或应变;

6)起控制作用关键工况下的塔柱水平位移;

7)成桥状态各控制截面的应力、索力、塔柱水平位移;

8)施工过程监控仿真计算。

2.4控制方法

为了消除因设计参数取值的不确切所引起的施工中设计与实际的不一致性,在施工过程中对

参数应进行识别和预测。对于重大的设计参数误差,提请设计单位进行理论设计值的修

4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改,对于常规的参数误差,通过优化进行调整。⑴设计参数识

通过在典型施工状态下对状态变量(位移和应力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以及设计参

数影响分析,识别出设计参数误差量。

(2)设计参数预测根据已施工梁段设计参数误差量,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未来梁段的设

计参数可能误

差量。

(3)优化调整监控主要以控制主梁标高、控制截面弯矩和斜拉索索力为主,优化调整也就以

这些因素

建立控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设计参数误差对桥梁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分析。应用优化方

法,调整本梁段与未来梁段的安装线形,使成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设计成桥状态,并且

保证施工过程中受力安全。

3.施工控制体系

3.1施工监控、监测的技术体系

桥梁的施工监控、监测与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潮白河桥设计和施工的具

体特点,参考国内外桥梁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拟建立图3.1所示的施工监控、

监测技术体系,依此进行施工监控、监测。

从工程技术管理上讲,桥梁的施工监控、监测与桥梁设计、施工及监理是密切关联的不

可分割的综合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从信息论的观点来讲,桥梁的施工监控、监测过程是一个

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的过程。通过实时测量体系和现场测试体系的建立和运

行,可以采集到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所关心的数据信息;借助桥梁施工监控、监测的计算

分析体系,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施工中各类结构响应数据(如变形、内力、应

力)的分析,可以对施工误差作出评价,根据需要研究制定出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具体措施;

最后以施工控制指令的形式为桥梁的施工提供反馈信息。在施工控制计算和误差分析中,通过

对施工容许误差度指标数据体系、施工反馈数据(尤其是应力监测数据)、施工控制目标值数

据的分析,确立施工状态的索力、应力预警体系。

word可复制编辑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图3.1施工监控、监测技术体系

3.2施工监控、监测的组织体系

为保障施工监控、监测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必须建立施工监控、监测实施过程

的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

结合潮白河大桥施工的实际恬况和施工监捽、监测工作的具体技术内容,建议成立“潮

白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监测工作领导组”,由潮白河大桥主桥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和主控单位(承担施工监控、监测任务的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组负责施工监控、监测

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总协调工作。

同时,由承担潮白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监测任务的单位牵头建立“潮白河大桥主桥施工

监控、监测工作组”,成员由监控监测单位参加潮白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监测任务的技术人

员组成。工作组负责施工监控、监测具体任务的实施。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组的具体组成见

图3.2所示。

word可复制编辑

6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图3.2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组的组织体系

施工监控、监测领导组负责在每月的工地例会中组织施工监控、监测工作专题内容讨论,

听取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组对施工监控、监测工作情况的通报。有重大问题时,组织召集进行

临时技术讨论。

—在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组的日常工作王,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和通畅性------

是保证施工监控、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建议按图3.3所示的信息传递机制以监控、监测报

表体系为核心进行施工监控、监测的日常工作。

图3.3施工监控、监测信息传递机制

施工监控、监测工作将接受监理工程师的全面监理。对施工监控、监测而言,其日常工作

需要得到设计和施工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信息和意见的及时交流;其控制指令和结果

则需要借助监理权威和程序予以发布、执行和反馈。

3.3施工监控、监测中的实时监测体系及结构安全预报体系

从施工现场将采集到大量的实时监测数据。这些实时监测数据大致可分为:

——物理测量,包括时间、温度等;

一一力学监测,指主梁及桥塔混凝土应力;

word可复制编辑

7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一线型监测,指主梁及桥塔线型、轴线偏位。根据斜

拉连续刚构组合桥施工临近惯例,监控内容如下:1线

形监控

线形控制包括墩身线形和上部箱梁线形两部分控制。线形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上下部结

构线形尽可能满足设计线形。

⑴桥塔线形控制影响桥塔线形的因素可以分两部分,一个是结构自身影响,一个是外在因

素影响。所谓

结构自身影响是指,部为坡桥,结构本身对桥塔线形就有理论1_的影响。所谓外在因素影响是

指施工偏差、温度作用和风荷载作用等。

在三种外在影响因素中,温度作用是主要的。消除温度影响主要采取两个措施,一个是清

晨较模法,一个是预偏量设置法。前者是根据清晨温度相对均匀的特点,选择固定的立模时间

以消除温差影响;后者将墩上的模板测量基准点按计算出的温度偏移量予以预偏,当结构恢复

均匀温度状态时,该基准点就会自动恢复到原正确位置,即偏差为零。

本桥对桥塔线形监测将利用精密全站仪对主桥桥塔在各施工阶段完成后的控制点进行线形

监测,并在桥塔施工结束后,将各控制点的坐标连线,观测其与后视点的角度变化,得到桥塔

的侧向偏差。

⑵上部箱梁线形控制大跨径桥梁的上部结构线形施工监控

一般有两种方法:

采用纠偏终点控制的方法。即在施工过程中,对产生主梁线形偏差的因素跟踪控制,随时

纠偏,最终达到理想线形。这种方法常有kalman滤波法和灰色理论等。

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即对施工过程的标高和内力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进

行比较,对桥梁结构的主要参数进行识别,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对参数进行修正,达到

控制的目的。

本桥上部箱梁线形监控拟以自适应控制方法为主,灰色理论和纯属回归方法为辅。高程

监测是指用精密水准仪对主梁各块件控制点的标高进行测量。在浇筑梁段前后、预

应力束张拉前后及斜拉索张拉前后对梁段块件标高的测量能反映出实际施工时主梁的挠度变化。

这些数据是进行施工控制分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应当指出,在任何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类施工测量工作。施工监控、监测所要

求和关心的测量内容与这些常规测量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特殊的要求。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和

要求专门说明。

2应力监控应力监控的主要巨的是保证大桥施工全过程安全。一般应力监控的方法是在上下

部结构

中预埋传感器、对斜拉索张拉力监测通过锚索计,然后随着施工的进程测量相应的结构应力,

最后通过对比理论应力与实测应力的偏差确定结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在主梁的控制断面上,埋设应力测试元件,以测定各施工阶段主梁的混凝土应力,可采用

混凝土应变计或钢筋计等元件来测定主梁的应力状况。把应力监测的结果与施工监控、监

word可复制编辑

8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测中其它监测结果相结合分析,全面地判断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并形成预警机制,从而保障

桥梁施工安全可靠地进行。

安装调试阶段完成测试仪器的定位、布置导线、采集初始读数等工作。施工期间的数据要

根据测试进度的安排,随主梁施工的进行分阶段采集各测点的应力数据。对采集的应力数据资

料进行分析计算,对应力异常的施工阶段提出应力预警,并按一定周期提供应力测试阶段报告。

在全桥合龙后,对施工阶段的应力测试结果进行汇总及分析,提交应力测试总结报告。

3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包括日照温度变化和季节性温

度变化

两部分。日照温度变化复杂,会引起主梁顶底板温度差,使主梁发生挠曲,同时也会引起桥塔

偏移。季节温差对主梁挠度影响比较简单,其变化是均匀的,可采集各节段在各施工阶段的温

度,输入计算机计算挠度。因此,为了摸清箱梁截面内外温差和温度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在

梁体上布置温度观测点进行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

4索力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计算与调整计算等工作,提供各索力的初始张拉力,以

及后续

调索索力。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各混凝土节段施工前后既有斜拉索索力的变化等进行监测,并

在必要时进行索力调整张拉等。

5试验监控⑴施工单位完成挂篮试验,获取挂篮弹性变形曲线,为提供立模标高服务。在桥

梁悬臂

施工中,挂篮在承受混凝土梁段重量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因此,需要在确定主梁梁段的立模标

高中预先考虑其变形的影响,以确保主梁线型得到控制。通常,在制造挂篮时,应对挂篮进行

静力加载试验以确定其刚度,或者在挂篮设计时通过仿真计算来确定其刚度,供施工单位使用。

在施工监控、监测工作中,还应根据挂篮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校核分析挂篮

的刚度。

⑵施工单位完成混凝土材性试验,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E和混凝土容重丫两项内容。在预

应力混凝土梁桥梁的施工中,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异性对施工计算的影响很大。如主梁混凝土

的实际容重与设计取用值的差异将直接引起恒载计算的差异,混凝土弹性模量实际值与设计值

的差异将引起主梁刚度计算的差异,而这些都会导致设计计算得到的主梁施工挠度与实际挠度

之间出现偏差。混凝土的材料特性的离散性往往较大,在以往的施工监控、监测工作中,曾发

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实测值较设计取值高出15%,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时间而增长,因此

有必要对工地现场用于主梁的混凝土进行专门的弹性模量测试。试验时取几组试件做混凝土7

天和28天的静弹性模量测试,用其统计平均值作为弹性模量施工控制计算的实测值。根据

以往桥梁施工控制经验,混凝土的实际容重与设计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混凝土的容重参

数可直接使用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的测试资料。

9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3.4运用施工监控、监测体系进行信息分析

3.4.1施工监控、监测预测计算提供控制目标理论值

施工监控、监测在实施时的第一步工作是要形成控制的目标文件。施工监控、监测的预测

计算将采用设计计算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目标的理论真值。理论真值由主梁

理论挠度、主梁理论轴线和主梁截面理论应力等系列数据组成。在这一计算过程中将与设计计

算进行相互校核,以确保控制的目标与设计要求一致。

桥梁施工监控、监测的目的就是使施工与设计尽可能一致。在桥梁的设计计算中通常会采

用一些假定的参数用于计算,譬如材料的弹性模量、容重、施工时间等。另外,在设计计算中

还有大量的指定的计算参数,比如施工顺序等。在桥梁的施工控制计算中通常会采用尽可能真

实的参数用于计算,以反映出设计与施工的差异。设计计算和施工控制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以及施工监控、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控制目标如图3.4所示。

由于桥梁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这两种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计算过程,并且在实际工作中

这两类计算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由不同的单位来完成,因此,为使施工监控、监测指导

的施工能与设计结果相一致,首先要校核设计计算与施工监控、监测计算的闭合性。其校核过

程如图3.5所示。

这一校核过程主要是在施工控制计算初期,根据提供的设计图纸等资料,建立施工控制计

算模型⑶,采用设计计算的主要参数(B)和设计计算中假定的施工时间(C2)进行计算。用此过程

下的施工控制计算结果与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核对,以校核二者是否在计算模型(aA)及

施工方法模拟(clCl)间存在实质性差异。只有在两者计算结论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施工监

控、监测的开展才有实际意义;否则,需要与设计人员一起仔细核对两种计算过程,找出并解

决存在的问题。

10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设计计算施工控制计算

A.设计计算力学模型a.施工控制计算力学模型

B.设计计算参数BL指b.施工控制计算参数bl.

定参数设计指定参数

B2.假定参数b2.现场测试及拟合参数

C.设计计算施工步骤c.施工控制计算施工步骤

D.设计计算结果d.施工控制计算结果(形成控制文件)

D1.各施工阶段线型、内力di.各施工阶段线型、内力

<12.成桥线型、1力

D2成桥线型、内力

M

发布指令,指导施工工

匆际施工结果1.各阶

控制目标(在绝大

段施工后的线型、内力

多数情况下与设计结

成桥后的线型内力

图34设计计算与施工监控、监测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计算施工监控、监测校核计算

A.设计计算力学模型a.施工控制计算模型b.设计

B.设计计算参数C.参数和实测计算参数c.施

设计计算施工步骤C1.工控制计算施工步骤cl.实

施工方法模拟际施工方法模拟

C2,假定施工时间c2.实际施工时间

设计计算结果差施工控制校核计算结果

开展下一步施工控制工作

图3.5设计计算与施工监控、监测校核计算

11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3.4.2对反馈施工信息分析确定施工误差状态

目前的各类施工监控、监测的理论的实质上都是基于对采样误差的分析和确定调整方法

以控制误差状态。施工误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各类施工误差会出现不同的分布形态。

常见的误差形态有图3.6所示的三类。

(a)白噪声形态分布误差

(b)连续单向分布形态误差

(c)大峰值误差

图3.6常见误差形态分布

图3.6-a中的误差分布,由于其单个误差峰值较小,且正负误差分布均匀,类似于白噪声

干扰,它对结构的影响很小,是施工控制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图3.6-b中的误差分布,虽然其单个误差的峰值较小,但整体误差分布出现连续的正向或

word可复制编辑

12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负向分布,特殊时会呈现积累放大现象。有积累的连续分布误差会对结构线型及内力产生严重

不利影响。

图3.6-c中的误差分布,虽然其整体误差均值较小,但出现单个误差峰值较大的情况,会

对结构的内力和线型产生严重影响,必须加以控制和调整。

施工监控、监测中应根据施工反馈的数据与施工控制的预测计算的理论目标真值及施工监

控、监测的实时计算结果的修正目标真值进行比较,确定误差的实际分布状态,对连续分布误

差和大峰值误差进行及时调整。

3.4.3利用参数识别系统对计算参数进行识别、修正

施工中如出现有发散趋势的连续分布误差状态,这类误差的产生大多源于计算参数失真引

起的目标值失真,必须进行参数识别、参数修正或参数拟合,提供合理的目标真值。对于产生

参数失真的原因必须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在施工中加以控制。在悬臂施工的桥梁中产生误差发

散的主要参数是体系刚度和主梁自重。

3.4.4确定适用的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和应力预警机制

要确定误差峰值的大小和确定是否进行误差调整,必须确定一套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误差

容许度指标体系。过严的误差容许度会为施工带来困难,延误施工进度,过松的误差容许度会

为施工留下一定的隐患。误差容许度的确定还必须满足设计和监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3.4.5利用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调整控制目标值

在进行参数调整拟合后,利用实际的施工时间参数和实际的施工荷载参数进行施工监控、监

测实时计算,产生施工控制实际目标真值,用于下一阶段的立模标高确定和误差分析。

4.施工监控理论计算、跟踪计算及参数识别

施工监控计算主要包括:校核主要的设计数据;根据施工方法和成桥目标内力状态确定施

工张拉索力;根据施工方法和成桥目标线形确定混凝土箱梁的立模标高;提供施工各理想状态

线形及内力数据;对施工各状态控制数据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进行结构设计参数识

别与调整,对成桥状态进行预测与反馈控制分析。

施工监控理论计算主要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和第三方桥梁计算软件进行,并

相互印证,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word可复制编辑

13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4.1施工监控理论计算

监控理论计算就是利用建立的监控计算体系对桥梁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状

态以及施工监控参数进行计算及预测,为施工提供施工监控目标值,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使

结构最终达到或接近设计要求的成桥状态。

监控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设计参数校核;索力张拉方案、线形控制和应力索力控制

计算。

⑴索力是斜拉桥施工监控最关键的部分,一方面拉索是斜拉桥结构最重要的承重构件,

斜拉索的应力控制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另一方面,对于大跨度斜拉桥,各个施工阶段的线

形和内力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斜拉索张拉力的调整来实现的。因此索力控制计算是施工监控计

算的重点,具体包括施工过程中张拉索力的确定,调索索力的确定,成桥索力的确定。

(2)斜拉桥线形控制计算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按照设计成桥状态确定结构成桥线形;

②确定混凝土主梁的立模标高;

③根据现有桥梁状态对下一阶段施工线形进行预测;

④根据施工阶段及步骤,考虑临时荷载、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测值与理论值的

误差分析。

⑶应力索力控制计算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在各个施工阶段,在各种施工荷载及临时荷载

组合情况下结构关键截面的应力值及安全程度,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其次是对下一阶段施工

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预测关键部位的应力水平,对施工方案是否可行进行判断。

4.2结构前期计算

计算初始状态一般可以取用设计部门确定的设计成桥状态作为监控计算的基础。监控计

算应对设计成桥状态进行复核验算,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的设计成桥状态,并以此作为

监控计算的目标状态。根据桥梁的几何参数、结构参数和初始状态建立有限元模型。按照施

工方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仿真计算。

施工监控计算结果应与设计计算结果相核对,以校核二者在计算模型及施工模拟等方面是

否存在实质性差异。只有当二者计算结论基本一致时才开展后续的施工监控工作。否则,通过

与设计人员一起仔细核对两种计算过程,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3施工过程的跟踪计算

施工监控过程中应选择结构的某些参数作为计算控制参数。计算控制参数选择原则是所选

择的参数在施工现场是经常变化的,并且其变化应能较敏感地反应出在施工过程中其对桥

word可复制编辑

14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梁结构行为的影响,而且,这些参数应易于表示,易于度量,易于取得。主要计算控制参数包括:

⑴斜拉桥主梁的各控制截面在阶段施工前后位移值及位移增量;

⑵斜拉桥主梁和桥塔各控制截面在阶段施工前后应力值及应力增量;

(3)各施工阶段中斜拉索的索力及索力增量;阶段施工完毕后,将计算控制参数结果与

施工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若两者差别满足要求,

则按原计划提出卜阶段指令以进行卜,阶段的施_L;若不满足要求,则根据最新的实测监控参数进

行结构分析,提出调整方案,然后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整个施值监控计算分析的流程对图4所示

,丈—构控M-效实评状6J

实测结构K恒

修正屈的生入次左I

实博状态界度效应修正分析

对J-

幡误差比较分析

L

结检&计,触识一

M]一

环姑―••■—一,1—的后理想状W

结为一总分一

彳马亚刑aN:日到的底。社什伏光口-

理处状左修正分析

*优■整方上

调———

误弟及喝整信电

调体人结构厅为可测分析

q

预告下时段结构状左

3

拈柬

图4施工监控计算分析流程图

word可复制编辑

15

word可复制编辑

潮白河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4.4设计参数识别

设计参数的识别就是通过量测施工过程中实际结构的行为,分析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

态的偏差,用误差分析理论来确定或识别引起这种偏差的主要设计计算参数,经过修正设计参

数,来达到控制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因素引起误差:⑴斜拉索张拉力误差对

结构的影响;⑵支架变形对标高的影响;⑶结构

自重误差对结构的影响;(4)索塔、主梁及斜拉索的刚

度误差对结构的影响;(5)施工荷载变动对结构的影响;

(6)日照、温差、温度升降的影响。

5.施工监控测点布置方案

5.1基础资料及试验数据的收集

⑴混凝土容重以及龄期为3、7、14、28、90天的弹性模量,

(2)斜拉索容重及弹性模量。(3)气候资料:晴雨、气温、湿度、

风向、风速。(4)阶段实际工期与未来进度安排。⑸挂篮重

量、支点位置及前端点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值。⑹施工荷载

及其在桥上布置位置。

5.2结构几何变位测点布置方案

5.2.1混凝土主梁立模标高的测量要求

(1)测点布置:立模标高的测点位置见图5.2.1中的“|”所指处,即:底板模板两个特

征位置。

(2)测曷方法:用水准仪或直精度全站仪测量立模测点标高。立模标高由施工单位测量。

(3)测量时间:观测时间一般定在夜晚23点至凌晨5点,由监理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

确定测量时间。

word可复制编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