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高三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高三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高三地理上册月考试卷98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题文】宋代海上往来大多是在三、四月间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间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这样选择航行时间是为了()A.避开倭寇的活动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C.利用海洋回流D.利用季风2、【题文】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3、产业转移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它地区。国际产业转移一般表现为()A.由沿海向内陆转移B.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C.由资源富裕地区向贫乏地区转移D.先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后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4、如图为1987~2010年间淮河流域初霜日为11月8日;终霜日为4月1日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1987~2010年间()A.开封初霜日多晚于11月8日B.睢宁终霜日多早于4月1日C.阜宁年平均有霜日数在200天以上D.盱眙地势低平,终年无霜5、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A.4cm2B.8cm2C.40cm2D.80cm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图中;能正确表示等压面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7、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A.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B.长江口河道右偏C.恒星日与太阳日不等长D.中纬度四季更替8、【题文】读广东2009年某月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回答7~9题。

7.此次降水可能是。

A.台风登陆B.暖锋过境。

C.冷锋过境D.午后的雷阵雨。

8.台湾海峡当日风力及风向为。

A.12级东北风B.12级西南风。

C.6级东北风D.6级西南风。

9.此次降水最可能发生在。

A.1月到4月B.5月到10月C.11月到3月D.2月到5月9、【题文】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暴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回答30~32题:

30.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B.北美中南部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D.澳大利亚中部。

31.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32.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10、下列做法违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B.围湖造田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11、北半球冬至日时()A.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B.南半球昼夜等长C.北半球昼长夜短D.石家庄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12、【题文】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江水流量三个因子及变化趋势共同决定的;下面是该河某河段的这三个因子变化趋势图,④线是该河段渔业资源变化。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在(5)时间段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这个时间段对渔业资源有很大的影响。

B.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

D.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某个水平;则渔业资源仅由河水流量决定。

12.如果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生态变化;(2)和(3)时间段内,河流生态与污水排放量成正相关现象,关于其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是因为生态变化本身就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里刚好凑巧是正相关。

B.是因为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

C.是因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较为固定的。

D.因为河流在一定江水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2014•江苏)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如图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的原因是____,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____.

(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和____.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14、(2013秋•陈仓区校级期中)读大气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C三层的名称.A____,B____,C____.

(2)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B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____,____和____.

(4)人类与____层关系最密切,飞机在____层飞行.(填写字母)15、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____.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____.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____.

(4)根据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____.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外力作用表现:____.

16、(2013秋•余杭区校级期中)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那么A、B比较,____处温度较低,____处易成云致雨.(填字母)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____(填“城市”或“郊区”),近地面的风向是____(填“城市到郊区”或“郊区到城市”).

(3)若此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则A处为____(填“陆地”或“海洋”),导致海陆之间气温差异原因是由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南半球的高纬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气压带名称是____,③的风带名称是____.

(5)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图中Ⅰ、Ⅱ、Ⅲ三条虚线中,高空等压面画法正确的是____.17、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甲图表示的是____月海平面大气运动状况;乙图表示的是____月海平面大气运动状况.

(2)A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它的出现切断了____气压带.

(3)B处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

(4)C季风的风向为____,形成原因是____.

(5)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____

A、年降水量分配均匀B、夏季普遍高温C、雨热同期D、冬季寒冷干燥.18、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云南全省大部2010年3月16日至4月15日间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

(1)试比较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点.

(2)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___.

(3)本次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将给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19、我国旅游资源中对外国游客吸引力较大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0、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____.(判断对错)21、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22、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了解我国北方遭受暴雪天气的分布范围。()(判断对错)2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人口自然增长最快,人口数量达到顶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4、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我国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仍是空白.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它暴食一夜可吃尽身边所有绿色叶片.它从北美始发;搭船随货,越洋渡海侵入欧亚,遍及全球.

我国将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引进后;现已遍布我国许多河湖水塘.并疯长成灾,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种子又轻又小,可随风传播.它爬到树上,覆盖吞噬整个树木,使森林变成草地.薇甘菊原产南美洲,在那里上百种昆虫和菌类吃它,还有很多植物来限制它生长,从而达到一种生态平衡.

(1)你认为物种入侵的途径可能有哪些?

(2)外来物种形成的生物灾害有哪些?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

材料二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工业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钢铁产业是唐山经济的支柱产业,多年来,钢铁业为唐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以2010年世界钢产量排位,唐山一个市的产量,仅低于美国;日本等全国的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都”.目前唐山钢铁产业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的弱点,在上一轮钢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唐山钢铁企业出现了良莠不齐、小而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集中度低、品质信誉不稳、缺乏整体创新、产业链条短等问题.

(1)分析图中降水高值区的形成原因.

(2)运用区位理论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唐山市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请你为唐山市钢铁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6分)26、【题文】读“某假想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其典型植被是____。

(2)甲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其汛期出现在____季。

(3)AB两处仅从气候条件考虑,____处更适宜建海滨浴场,理由是____

____。

(4)若要在D、E之间修建一条公路,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最佳路线。27、【题文】上图为某河段示意图;下图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5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____。(2分)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_______。(2分)其原因是___________。(2分)

(3)请在答题卡的下图上绘出上图中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曲线趋势。(4分)

表。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农作物。

常住人口。

其中:城镇人口。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

总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2000

1013

346

364

62

10

2010

1149

651

275

45

15

(4)表1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1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4分)并分析原因。(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解析】东亚三、四月间多偏北风,五、六月间多偏南风,利用季风顺风航行可加快航速,节省时间。【解析】【答案】D2、B【分析】【解析】首先要明确咸水湖所处的位置及特点,其次要了解内流河与咸水湖之间的补给关系,最后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了解河流的流向。咸水湖的地势较河流低,且只有注入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水源。【解析】【答案】B3、B【分析】【分析】由沿海向内陆转移属于国内产业转移;由资源贫乏地区向富裕地区转移;一般先转移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后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故ACD错误,本题选B。4、B【分析】解:读图可知;开封位于初霜日的北边,初霜日多早于11月8日,A错;睢宁位于终霜日的北边,终霜日多早于4月1日,B对;阜宁初霜日早于11月8日,终霜日多早于4月1日,因此,年平均有霜日数大约在150多天,C错;盱眙位于初霜日的南边,只是晚于11月8日,并不是终年无霜,D错。

故选:B。

结合图信息;初霜日;终霜日等值线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四地的霜冻情况。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运用、分析归纳,得出规律【解析】B5、D【分析】【分析】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基本计算.比例尺=.比例尺为1:5000000,即表明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50km,即图上1平方厘米代表大约2500平方千米.墨西哥坎昆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大约要绘面积为80cm2的地图.【解析】【解答】解:墨西哥坎昆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1平方厘米代表大约2500平方千米,大约要绘面积为80cm2的地图.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BD【分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高,反之则低.【解析】【解答】解:①中间温度高大气抬升为低压;故近地面等压面应该为下凹,故不符合题意;

②中间温度高大气抬升为低压;故近地面等压面应该为下凹,高空为上凸,故正确;

③中间温度低大气下沉为低压;故近地面等压面应该为上凸,高空为下凹,故不符合题意;

④中间温度低大气下沉为低压;故近地面等压面应该为上凸,高空为下凹,故正确.

故②④正确.

故选:BD.7、AD【分析】【分析】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继而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解析】【解答】解:A;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继而形成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变化,故正确.

B;河道右偏是地球自转的偏向力的作用;自转形成的现象,与黄赤交角没有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不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吻合的影响;即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的公转,与黄赤交角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继而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使不同季节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故正确.

故选:AD8、ADB【分析】【解析】从图中风向来看;气流从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故为台风产生的降水。

风杆尾部的指向即为风的流动方向;一道风尾代表风力为2级。

秋季节广东台风多发。【解析】【答案】ADB9、CBB【分析】【解析】第30题检测考生从给出的资料进行简单推理判断的能力。该推理判断的过程;必须以对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内容和空间位置的把握为基础,即题目检测了考生对地理基础“语言”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

第31题考核考生对大气环流背景下;不同区域降雨过程形成的理解程度。如果第30题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首先就可以判断含沙气流不可能是从东向西运行的气流,即C项不可选。同时,依据瑞士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的背景,也能够排除A项。降雨形成的原理告诉我们,D项所说的气流“下沉”也不正确。

第32题在考核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醒社会关注我国北方大城市裸地面积扩大的危害性。对基础的气象知识和原理有所掌握和理解,即可以排除A、D选项。扬沙天气的沙源一般也不可能太远。【解析】【答案】:CBB10、AB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和持续的理念,A对。围湖造田,会导致洪涝灾害加剧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不符合可持续发展,B对。封山育林,定期开禁,有利于森林及最生动物资源的恢复,符合可持续发展,C错。人口的增长必须要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相协调,不能无节制的增长,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鼓励人口增长,会产生环境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D对。故选ABD。【解析】【答案】ABD11、AD【分析】【分析】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解析】【解答】解:A;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正确;

B;当北半球是冬至日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故不符合题意;

C;当北半球是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故不符合题意;

D;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因此石家庄是最小值,故正确.

故选:AD.12、DD【分析】【解析】在(5)时间段中;人口和污水基本不变,对渔业影响不大;渔业资源受到人口;污水和水量三方面的综合影响;而当人口和污水基本不变时,影响渔业的主要因素就是河水流量。

渔业代表河段生态变化,而要解释河段生态与污水排放量成正相关,只能理解为河流自净能力强,河段生态较好。【解析】【答案】D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旅游业渔业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析】【分析】(1)帕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为多火山地震.

(2)帕劳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海底生存有大量珊瑚,大量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珊瑚礁海岸,从海岸类型看属于生物海岸;红树林主要生长在沿海滩涂,所以红树林可以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而且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3)帕劳属于群岛国家;地处热带,热带海岸风光优美宜人,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旅游业和渔业.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控制旅游规模,合理适度发展渔业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解析】【解答】解:(1)帕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为多火山地震.

(2)帕劳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海底生存有大量珊瑚,大量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珊瑚礁海岸,从海岸类型看属于生物海岸;红树林主要生长在沿海滩涂,所以红树林可以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而且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3)帕劳属于群岛国家;地处热带,热带海岸风光优美宜人,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旅游业和渔业.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控制旅游规模,合理适度发展渔业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故答案为:(1)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

(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旅游业渔业。

(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14、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降低升高吸收散射反射对流平流【分析】【分析】(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解析】【解答】解:(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A为递减,B为递增.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故答案为:

(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降低升高。

(3)吸收散射反射。

(4)对流平流15、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H、I、J、K地层缺失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分析】【分析】由图例结合图中地层示意图可知:B、E、H、K、O为石灰岩;C、F、I、N、P为砂岩;D、G、J为页岩;此外,解题关键是读懂题目提供的材料,理清岩层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其他题目要能够熟练运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等基础知识解答.【解析】【解答】解:(1)由图例结合图中地层示意图可知.B;E、H、K、O为石灰岩;C、F、I、N、P为砂岩;D、G、J为页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C层为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河湖所处的环境为陆地环境.因此,C地层所处的环境为陆地环境.

E层为石灰岩;是深海的产物;F层是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G层为页岩,是浅海的产物.E层到F层,地层所处环境由深海变为河湖,因为海平面下降;F层到G层,地层所处的环境由河湖变为浅海,说明海平面上升.

(2)岩层形成后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发生弯曲变形表示产生褶皱,未发生弯曲说明形成于褶皱之后.读图可知图中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地层缺失说明地壳上升岩层受侵蚀或未形成某地层.对比图中断层M两侧的岩层可知;H;I、J、K地层缺失.

(4)断层M经过O地层;将O地层分为左右两部分.这说明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内力作用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水平挤压或张裂形成断层,地壳升降运动形成地层或地层缺失.外力作用导致地层的沉积;侵蚀.

故答案为:

(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H;I、J、K地层缺失.

(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16、AB郊区郊区到城市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地面冷热不均Ⅲ【分析】【分析】(1)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抬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2)郊区温度低大气收缩下沉;故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3)陆地比热容小;故白天温度高于海洋,气体抬升形成低压,故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4)A处为下沉形成高压;即为极地高气压带,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5)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反之则下凹.【解析】【解答】解:(1)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抬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故A处气温低B处易成云致雨.

(2)郊区温度低大气收缩下沉;故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3)陆地比热容小;故白天温度高于海洋,气体抬升形成低压,故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A为海洋.

(4)根据全球大气环流分布;A处为下沉形成高压,即为极地高气压带,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5)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反之则下凹.B的高空为高压,则等压面上凸.故为Ⅲ.

故答案为:

(1)AB

(2)郊区郊区到城市。

(3)海洋海陆热力差异。

(4)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5)地表受热不均Ⅲ17、一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风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根据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图中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月份(季节);判读BC所在的地区及季风差别,区别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分析季风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解答】解:(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一月份,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七月份,海陆气压分布状况与一月相反.图中甲图陆地形成高压,是一月份,北半球冬季,乙图陆地形成低压,是七月份,北半球夏季.

(2)甲图中;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高压切断,陆地高压A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故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

(3)B位于东亚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形成是因这里处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

(4)C位于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其冬季风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5)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季风气候往往降水分配不均,出现旱涝灾害,造成农业的损失等;而该气候夏季高温,同时降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一月七月。

(2)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风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5)C18、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经流量小,海水入侵【分析】【分析】(1);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般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来描述.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和台风;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3)河流具有供水、航运、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的功能.【解析】【解答】解:(1);红水河段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相对贫瘠.珠江河段位于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2)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台风登陆;带来狂风暴雨,会形成突发性洪峰.冬季降水稀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径流量少,往往引起海水倒灌.

(3)西南地区特大干旱;降水稀少,河流经流量大减,可以从对供水;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的不利影响来答.

故答案为:

(1)不同点:红水河段--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相对贫瘠.珠江河段--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2)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经流量小,海水入侵.

(3)河流径流量减少,导致各种供水紧张,航运受影响,珠江口可能出现咸潮;河流径流量减少,水电站发电减少,影响西电东送,从而导致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19、略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旅游资源的优势。我国旅游资源中对外国游客吸引力较大的是人文旅游资源。【解析】【答案】人文旅游资源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0、√【分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解析】【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故选:A.21、√【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洪灾的形成原因。洪灾的形成原因有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确当的经济活动等。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读懂考察重点,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22、√【分析】【分析】遥感即遥远的感知;可利用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获取地面的图象。根据图象可分析出遭受暴雪天气影响的分布情况。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遥感技术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考查地理信息技术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的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还有其他,包括: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23、×【分析】试题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人口自然增长最快,但人口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不会达到顶峰。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为零时,人口总数不再增长,人口数量达到顶峰。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解析】【答案】错误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4、略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入侵的途径及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解析】【解答】解:(1)结合生物入侵的含义可知物种入侵的途径.

(2)生物入侵将对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环侵入地生态平衡并违纪人类健康,从而造成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