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_第1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_第2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_第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_第4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1.(23-24九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

品读古典诗歌,有一些方法可以遵循,我们一起学习两种解读诗歌的办法。

(1)古典诗歌的意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品读诗歌可从解读意象入手。苏轼《水调歌头》中“,”

两句,移情于月,好像是对月的埋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在意象

间建立联系,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六个意象连缀成句,我们通过分析意象间的逻辑

关系,便会看到一幅山路早行图。

(2)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关注典故,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两句,化用典故,表明诗人壮志未减,对未来满怀信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李商隐《无题》中“,”

两句,也借用典故,写出了相思之情的寄望,惆怅又伤感。

2.(23-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默写。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①,②”(《出师表》),诸葛亮在国家

需要、形势危急之时接受任命,忠君爱国;“③,®"(《行路难》其一)。李白连用两个典故

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浸透每个字词:“⑤,

⑥”(《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抒发虽心有无限思乡意,但不勒石记功誓不还的征人之情;''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在醉里、梦中仍渴望杀敌报国,

收复失地:“⑨?©"(《过零丁洋》),文天祥发出的慷慨壮语,尽显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

死观。

3.(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

默写

(1)经典诗歌里有古人的巧思。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用

典手法,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以

听觉写边地秋夜之景,为手足之思平添一份悲凉;李商隐《无题》中“,”,

以寻常之物设喻,巧用双关,写尽相思之苦。

(2)古代文人对月亮情有独钟。苏轼用“,,照无眠”(《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细致描绘了月光的流转;温庭筠用“,"(《商山早行》)将六种

1

意象叠加,表现了游子残月未落时赶路的辛劳。

4.(23-24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

古诗文默写

(1)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苏轼《水调歌头》中“,"一句借明月表达了对世人

的美好祝愿;杜甫《月夜忆舍弟》“,”一句则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2)古诗文中的写景佳句如点点繁星,始终闪烁在读者心头:毛泽东",”大气磅礴,

抒写冰天雪地的北国山河(《沁园春•雪》);

范仲淹“,”动静相生,描绘宁谧美好的洞庭湖月夜(《岳阳楼记》);

欧阳修","形象逼真,摹画秀美宜人的琅哪山春夏(《醉翁亭记》)。

5.(23-24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

古诗词默写。

①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⑤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谐音和比喻修辞写对爱情忠贞,现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

7H:,。

⑥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李

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6.(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默写。

(1)故园是心的归宿:王安石笔下“,"(《泊船瓜洲》)是不知何时重返家乡的感

叹;范仲淹词中“,"(《渔家傲•秋思)》是想家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家国之变往往能引发诗人情思。秋瑾《满江红》中“?"两句表达自己欲献身

救国事业却不被世俗了解、备受折磨的苦郁;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表达自己驱金复国的远大理想;许浑《咸阳城东楼》中“,”

两句暗示晚唐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表达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7.(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

默写。

2

(1)“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在竞技运动的赛场奋勇争先,他们胸

怀“,”[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自信豪迈;在抢险救灾的前线

任劳任怨,他们传承“,”(李商隐《无题》)的奉献精神;在祖

国边防的阵地敢打敢拼,他们展现“?"(文天祥《过零丁洋》)

的民族大义。

(2)边塞风光在文人墨客笔下常常千姿百态、雄浑壮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岑

参以花喻雪,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渔家傲•秋思》中的“,",范仲

淹运用典故写出塞外天气寒冷、大雁离去的凄凉场景。

8.(23-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

默写。

(1)古代诗词总能在某个瞬间与我们心意相通。当身处逆境,理想难以实现时,我们会想到李白

“,"(《行路难•其一》)的自信乐观;当与亲友分隔两地,无法团聚时,我们会想到

苏轼“,"(《水调歌头》)的祝福思念;当无人理解自己,发觉知音难觅时,我们会想到

秋瑾"?"(《满江红》)的无奈感慨。

(2)跟随古人足迹,欣赏自然之美。“,”(《岳阳楼记》),随范仲淹到洞庭湖,

观赏早晚多变的景色;","(《醉翁亭记》),与欧阳修到琅珊山,欣赏春夏的山林之景。

9.(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填空。

10.(23-24九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

默写。

3

君子的人生会遇到许多坎坷。韩愈道尽了英雄失路的无限悲慨:云横秦岭家何在?(1)

辛弃疾写尽了辛酸人生的复杂况味:欲说还休,(2)!杜甫困顿离乡,借圆月抒发了深沉

的思念:(3),月是故乡明。

君子又不乏自强不息的风骨。李白虽感世道艰难,却仍有(4)“,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迈气概;苏轼身处逆境,深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但愿人长久,(5)”的美好祝

愿。刘禹锡虽长期遭贬,却借诗句“(6),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他的乐观通达。

君子更有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

(7)”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壮志;欧阳修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8)”表

现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毛泽东的“俱往矣,(9),”突出了他立志赶超先

人的伟大抱负。

11.(23-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

默写。

古诗文是中国文人精神的栖息地,潜藏着他们的品格和修养。读“①,②”

(《岳阳楼记》)感受到的是范仲淹宠辱不惊的宽阔胸襟,读“③,®"(《渔

家傲•秋思》)又让我们看到文正公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读“⑤,®"(《满江

红(小住京华)》)可以听到秋瑾不屑做贵妇人,要与命运抗争的激越心声;读“⑦,

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以体会刘禹锡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读

“⑨,©"(《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以理解苏轼运用典故,渴望得到重用

的心情。

12.(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期宣传拟写的一段内容,请你补充完成。

家国情怀,是根植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精神底色。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刘长

卿在《长沙过贾谊宅》用(1)“,”两句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充满爱国情怀

的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借(2)“,”

两句展现将到来的山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愁。但失意的苦闷并不能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谪却

仍(3)“,”两句(《岳阳楼记》)自勉,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

优选提升题

13.(23-24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

4

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两句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李商

隐在《无题》中,以“,”两句以青春易老、顾影自怜写相思之情,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

奈;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用“,”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成年以后

遍尝辛酸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2)读诵《岳阳楼记》,可以感受到洞庭湖“沙鸥翔集,,,郁郁青青”的春和景

明;读诵《湖心亭看雪》,可以领略到西湖“雾淞沆扬,,”的天地苍茫。

14.(23-24九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

默写。

(1)诗人根植于内心的精神信念和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力量源泉,有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肩负天下的胸怀,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自强不息的信念,

“,"(李商隐《无题》)中无私奉献的精神。

(2)古诗词中处处闪现着哲理的光芒,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鼓励我们身处逆境要豁达乐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

“,"劝慰我们聚散无常,总有遗憾。

15.(23-24九年级上•安徽马鞍山•期末)

古诗文默写。

(1)古代文人常将风景当作抒发情感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怀。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

勾勒出一幅深秋霜晨图,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咸阳城东楼》中的“,”许浑借风雨欲来表达对社会大变动的愁绪;《无题》中的

“,"李商隐借赞美春蚕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2)经历人生波折的文人常在诗文中喷薄出郁积之情,仍怀积极乐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

之心表达“,”的旷达胸怀: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高唱:“,"

表达诗人满怀的宏大志向。

16.(23-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

默写。

何为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数岁月的长河,范仲淹身远朝廷,在《岳阳楼记》中仍以心

诠释“(1),”为天下的“忧乐”情怀,此为君子;韩愈忠言遇斥,在《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中,仍不惜残年仍坚定报效之心,"(2),",此为君子。

5

君子如迷雾中之初阳,始终积极进取,李白志途歧塞,但不改抱负中相信“(3),"

(《行路难》),此为君子;刘禹锡怀才不遇,却不抛希望,坚信“(4),"(《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此为君子;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艾青用热血书写对热土的深情,“(5)?

(《我爱这土地》),此为君子。

17.(23-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o(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四季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随高鼎一起感受《村居》里⑤“,"

早春的醉人画面;欣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里⑥“,"

的秋天边塞落日悲凉图;览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⑦“,"

冬日浪漫的奇丽雪景。

18.(23-24九年级上•安徽池州•期末)

默写。

渲染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①,②"极尽夸张渲

染之能事,突出酒宴的华贵;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用“③,④”渲染了贾谊

故宅的萧条、冷清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单寂寞的心境。

追梦赤子心。这心是杜甫《望岳》中“⑤,®”的俯视切的雄心;是刘禹锡《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⑦,⑧”的积极乐观之心;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⑨,

⑩”的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之心。

19.(23-24九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

默写诗词。

“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刘禹锡借用典故,为虚度光阴而悲切;“②,(《月夜忆舍弟》),

杜甫“有”“无”的对比中,为弟兄分散,人各东西而锥心泣血。”③汉文有道恩犹薄,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

6

会压垮文人的傲骨,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④,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报国之心弥坚;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⑤,(《岳阳楼记》)

自勉,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未泯,“⑥,(《行

路难(其一)》),希望有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20.(23-24九年级上•安徽黄山•期末)

默写。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更是包罗万象。古诗文中有盛宴,如“,”(李白《行

路难•其一》),极写宴会之奢侈;古诗文中有美景,如“,”(欧阳修《醉翁亭记》),

描绘了琅哪山春夏两季的美丽风光;古诗文中还有爱情,如“,”(李商隐《无

题》)巧用双关,写出诗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2)亲情犹如一丘数不尽的细沙,沉淀的是长年堆积的牵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

“,"以沉痛的语气,抒写思乡的愁绪中夹杂着对亲人疏离分散的挂念。苏轼

的《水调歌头》中“,”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又表现出他的旷达态

度和乐观精神。

21.(23-24九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

学校举办“经典诵读”展演晚会,请补全本次活动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诵读,是一场生命的邂逅。经典诗文里定格了那些风格各异的生命姿态。天地无私,景物有情。如温

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思乡怀亲的句子是

也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通过写景点明时令,又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的句子是

又仿佛是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晚眺近景,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也是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绘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句子是

”,S更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

是“,让我们用声音去演绎古老的诗文,让那些千年不朽的名篇在齿间流

转,让经典永远流传。

22.(23-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末)

默写。

(1)月亮牵动着古人的思绪,常常出现在古人的笔下。“,”[苏轼《水

7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远隔千里,共赏明月,是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李白《古朗月行》),月色清明,仿佛玉盘,是诗人对天真童趣

的描绘;“,"(范仲淹《岳阳楼记》),月光跳动,月影生辉,是作者

对洞庭美景的赞美。

(2)诗词中,文人常常引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连用两个典故,希望时来运转,一展雄才;“,”(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连用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始还洛阳时的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沧桑之感。

23.(23-24九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

默写。

(1)诗文传情: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而忘言的是,;晏

殊在《浣溪沙》中,写出了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的景物变化;李白在《行路难(其)》

中用反衬手法,以动作表现诗人内心苦闷寂寞的是,O

(2)社会进步,离不开英雄人物的贡献: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

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

是,O

24.(23-24九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

默写。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些惊艳了时光的诗词佳句,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犹如陈年美酒,让人陶醉。

李白遭受排挤,政治上极不如意,却仍然高歌一曲“①,②"(《行路难》),

表现他豪迈乐观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怀。当壮志难酬,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辛弃疾只

能在梦中驰骋沙场,“③,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

忆当年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的快意酣畅。在雪后的陕北,毛泽东主席对着祖国的壮丽河山发出由衷感叹:

“⑤,⑥"(《沁园春•雪》),进而引出对秦皇汉武等历史人物的评论,

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

(2)文人笔下的忧愁总是独具特色,别有意味。登上咸阳城楼,诗人许浑感受到了天地肃杀之气,一句

“⑦,⑧"(《咸阳城东楼》),营造出了大唐王朝穷途末路之时萧条苍凉

的氛围。分别时刻,李商隐一句“⑨,⑩"(《无题》),比喻浅显通俗,

双关巧妙自然,表达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25.(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南•期末)

请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原句。

8

(1)我们跟随苏轼的脚步,来到沙湖道中,感受词人面对风吹雨打却能

",,"这种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定风波》);跟随词人

陈与义的脚步,夜登小阁,感受词人“,”渔唱樵歌的孤寂情怀(《临江仙》);跟随

词人纳兰性德的脚步来到云山,去感受“,”这种马鸣风啸的苦寒边关(《浣溪

沙》)。跟随辛弃疾的脚步来到博山,感受词人“,”这种遍尝心酸之后无言可说

的复杂况味(《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两句,解释了有的人舍生取义的原因。

9

专题0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经典基础题

2.(23-24九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

品读古典诗歌,有一些方法可以遵循,我们一起学习两种解读诗歌的办法。

(1)古典诗歌的意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品读诗歌可从解读意象入手。苏轼《水调歌头》中“,”

两句,移情于月,好像是对月的埋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在意象

间建立联系,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六个意象连缀成句,我们通过分析意象间的逻辑

关系,便会看到一幅山路早行图。

(2)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关注典故,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两句,化用典故,表明诗人壮志未减,对未来满怀信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李商隐《无题》中“,”

两句,也借用典故,写出了相思之情的寄望,惆怅又伤感。

【答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

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茅、沧、赋、蓬、殷

勤”等字词容易写错。

2.(23-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默写。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①,②”(《出师表》),诸葛亮在国家

需要、形势危急之时接受任命,忠君爱国;"③,®"(《行路难》其一)。李白连用两个典故

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浸透每个字词:“⑤,

⑥”(《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抒发虽心有无限思乡意,但不勒石记功誓不还的征人之情;“⑦,

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在醉里、梦中仍渴望杀敌报国,

收复失地:"⑨?®"(《过零丁洋》),文天祥发出的慷慨壮语,尽显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

死观。

【答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浊酒一杯家万里

10

燕然未勒归无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碧、溪、浊、勒、计、佥h营、丹。

3.(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

默写

(1)经典诗歌里有古人的巧思。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用

典手法,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以

听觉写边地秋夜之景,为手足之思平添一份悲凉;李商隐《无题》中“,”,

以寻常之物设喻,巧用双关,写尽相思之苦。

(2)古代文人对月亮情有独钟。苏轼用“,,照无眠”(《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细致描绘了月光的流转;温庭筠用“,"(《商山早行》)将六种

意象叠加,表现了游子残月未落时赶路的辛劳。

【答案】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转朱阁低绮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

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钓、乘、戍、雁、蜡炬、绮、茅”等字词容易写错。

4.(23-24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

古诗文默写

(1)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苏轼《水调歌头》中“,"一句借明月表达了对世人

的美好祝愿;杜甫《月夜忆舍弟》“,”一句则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2)古诗文中的写景佳句如点点繁星,始终闪烁在读者心头:毛泽东",”大气磅礴,

抒写冰天雪地的北国山河(《沁园春•雪》);

范仲淹“,”动静相生,描绘宁谧美好的洞庭湖月夜(《岳阳楼记》);

欧阳修","形象逼真,摹画秀美宜人的琅那山春夏(《醉翁亭记》)。

【答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婵娟、露、飘、璧、幽、繁阴。

5.(23-24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

11

古诗词默写。

①露从今夜白,o(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o(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⑤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谐音和比喻修辞写对爱情忠贞,现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

7H:,。

⑥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李

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答案】

月是故乡明山雨欲来风满楼云横秦岭家何在何事长向别时圆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

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蜡炬、畔、沧海”等字词易写错。

6.(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默写。

(1)故园是心的归宿:王安石笔下“,"(《泊船瓜洲》)是不知何时重返家乡的感

叹;范仲淹词中“,"(《渔家傲•秋思)》是想家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家国之变往往能引发诗人情思。秋瑾《满江红》中“?"两句表达自己欲献身

救国事业却不被世俗了解、备受折磨的苦郁;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表达自己驱金复国的远大理想;许浑《咸阳城东楼》中“,”

两句暗示晚唐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表达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答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酒、燕、计、襟、袖、折、赢、初”等字的正确书写。

12

7.(23-24九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

默写。

(1)“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在竞技运动的赛场奋勇争先,他们胸

怀“,”[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自信豪迈;在抢险救灾的前线

任劳任怨,他们传承“,”(李商隐《无题》)的奉献精神;在祖

国边防的阵地敢打敢拼,他们展现“?"(文天祥《过零丁洋》)

的民族大义。

(2)边塞风光在文人墨客笔下常常千姿百态、雄浑壮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岑

参以花喻雪,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渔家傲•秋思》中的“,",范仲

淹运用典故写出塞外天气寒冷、大雁离去的凄凉场景。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千树万树梨花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破、帆、济、沧、蚕、蜡、炬、青、梨、塞、衡、

雁。

8.(23-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

默写。

(1)古代诗词总能在某个瞬间与我们心意相通。当身处逆境,理想难以实现时,我们会想到李白

“,"(《行路难•其一》)的自信乐观;当与亲友分隔两地,无法团聚时,我们会想到

苏轼“,"(《水调歌头》)的祝福思念;当无人理解自己,发觉知音难觅时,我们会想到

秋瑾"?"(《满江红》)的无奈感慨。

(2)跟随古人足迹,欣赏自然之美。“,”(《岳阳楼记》),随范仲淹到洞庭湖,

观赏早晚多变的景色;","(《醉翁亭记》),与欧阳修到琅珊山,欣赏春夏的山林之景。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婵、

莽、晖、幽、繁。

9.(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13

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填空。

【答案】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弊、衰、沧、畔、

婵、碾”等字容易写错。

10.(23-24九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

默写。

君子的人生会遇到许多坎坷。韩愈道尽了英雄失路的无限悲慨:云横秦岭家何在?(1)

辛弃疾写尽了辛酸人生的复杂况味:欲说还休,(2)!杜甫困顿离乡,借圆月抒发了深沉

的思念:(3),月是故乡明。

君子又不乏自强不息的风骨。李白虽感世道艰难,却仍有(4)“,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迈气概;苏轼身处逆境,深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但愿人长久,(5)”的美好祝

愿。刘禹锡虽长期遭贬,却借诗句“(6),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他的乐观通达。

君子更有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

(7)”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壮志;欧阳修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8)”表

14

现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毛泽东的“俱往矣,(9),”突出了他立志赶超先

人的伟大抱负。

【答案】

雪拥蓝关马不前却道天凉好个秋露从今夜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千里共婵娟沉舟

侧畔千帆过不破楼兰终不还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蓝、露、长、婵、娟、沉、侧、畔”等

字要正确书写。

11.(23-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

默写。

古诗文是中国文人精神的栖息地,潜藏着他们的品格和修养。读“①,②”

(《岳阳楼记》)感受到的是范仲淹宠辱不惊的宽阔胸襟,读“③,®"(《渔

家傲•秋思》)又让我们看到文正公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读“⑤,®"(《满江

红(小住京华)》)可以听到秋瑾不屑做贵妇人,要与命运抗争的激越心声;读“⑦,

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以体会刘禹锡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读

“⑨,©"(《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以理解苏轼运用典故,渴望得到重用

的心情。

【答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作答时,一是要彻底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己、浊、燕、勒、计、

侬、蛾眉、殊、屑、吟、赋、烂、遣”等字词容易写错。

12.(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期宣传拟写的一段内容,请你补充完成。

家国情怀,是根植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精神底色。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刘长

卿在《长沙过贾谊宅》用(1)“,”两句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充满爱国情怀

的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借(2)“,”

两句展现将到来的山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愁。但失意的苦闷并不能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谪却

仍(3)“,”两句(《岳阳楼记》)自勉,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

15

【答案】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

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犹薄、吊、岂、

溪”等字词易写错。

优选提升题

13.(23-24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

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两句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李商

隐在《无题》中,以“,”两句以青春易老、顾影自怜写相思之情,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

奈;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用“,"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成年以后

遍尝辛酸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2)读诵《岳阳楼记》,可以感受到洞庭湖“沙鸥翔集,,,郁郁青青”的春和景

明;读诵《湖心亭看雪》,可以领略到西湖“雾淞沆扬,,”的天地苍茫。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锦鳞游泳岸芷汀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济、

镜、鬓、吟、鳞、芷、汀”等字的写法。

14.(23-24九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

默写。

(1)诗人根植于内心的精神信念和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力量源泉,有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肩负天下的胸怀,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自强不息的信念,

“,"(李商隐《无题》)中无私奉献的精神。

(2)古诗词中处处闪现着哲理的光芒,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16

“,"鼓励我们身处逆境要豁达乐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

“,"劝慰我们聚散无常,总有遗憾。

【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忧”“沧”“丝”“炬”“畔”字形正确书写。

15.(23-24九年级上•安徽马鞍山•期末)

古诗文默写。

(1)古代文人常将风景当作抒发情感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怀。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

勾勒出一幅深秋霜晨图,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咸阳城东楼》中的“,”许浑借风雨欲来表达对社会大变动的愁绪;《无题》中的

“,"李商隐借赞美春蚕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2)经历人生波折的文人常在诗文中喷薄出郁积之情,仍怀积极乐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

之心表达“,”的旷达胸怀: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高唱:“,"

表达诗人满怀的宏大志向。

【答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茅、溪、阁、满、蜡炬、沧。

16.(23-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

默写。

何为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数岁月的长河,范仲淹身远朝廷,在《岳阳楼记》中仍以心

诠释“(1),”为天下的“忧乐”情怀,此为君子;韩愈忠言遇斥,在《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中,仍不惜残年仍坚定报效之心,"(2),",此为君子。

君子如迷雾中之初阳,始终积极进取,李白志途歧塞,但不改抱负中相信“(3),"

(《行路难》),此为君子;刘禹锡怀才不遇,却不抛希望,坚信“(4),"(《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此为君子;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艾青用热血书写对热土的深情,“(5)?

(《我爱这土地》),此为君子。

【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长风破浪会有时

17

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