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3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A.在月球上B.在漆黑的房间里C.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D.两人坐在同一架超音速飞机上2、下面是宇宇同学对力和运动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静止在桌面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

B.推土机推土的时候对土施力;土对推土机没有施力。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D.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蜒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A.B.C.D.4、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羊角锤B.筷子C.起瓶器D.独轮车5、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的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一只小船,关于两只小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右边小船对左边小船的作用力较大B.右边小船的惯性较大C.右边的船向右运动,左边的船向左运动D.船被撑开后可以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6、质量约为1

千克的物体是(

)

A.一张交通卡B.一位初中生C.一升水D.一只鸡蛋7、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8、如图9-7-13所示的装置中;所有部件都静止时,小磁针亦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在下述四种情况下,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是()

图9-7-13A.磁铁不动,导线ab向左运动B.导线ab不动,磁铁向下运动C.磁铁与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下落D.磁铁与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上升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0、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

以下四个选项中与此现象所蕴含的规律符合的是A.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B.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C.陶瓷茶壶的盖子上要开一个小孔方便倒茶D.雨天,大风会把雨伞掀翻11、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12、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b、d两点,动能相等B.在a、d两点机械能相等C.从b到c的过程,机械能减少D.从c到d的过程,重力势能增加1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修柏油马路时,用炉灶熔沥青B.一块冰放在太阳光下,过一会儿冰变成了水C.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D.把铁块投放到炼钢炉内,过一会就变成了铁水14、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倒立放大像:投影仪;正立放大像:放大镜B.会聚光线:凸透镜;发散光线:凹透镜C.远视眼镜:凸面镜;近视眼镜:凹面镜D.实像:可用光屏接收;虚像:可用光屏接收15、【题文】下列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B.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C.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减小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实像B.本次凸透镜成像的典型应用是投影仪C.若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将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D.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大了1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所受重力B.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C.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所受重力D.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0.5dm=____μm,250nm=____m.19、物理学中,____叫机械运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20、一个运动员在地球上能举起980N的物体,在月球上能举起相当于地球上____N的物体,这个物体的质量是____kg(已知月球上物体所受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2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0.5km=____m=____cm

1800s=____min=____h.22、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两个力一定相互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0N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填“改变”或“不变”).23、【题文】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木块的长度是____cm。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4、5千米/小时比5米/秒的速度大.____.(判断对错)25、光在反射时,虽然光的传播方向变了,但传播速度不变.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6、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1)理论上要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2)实际比赛时只要让纸锥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纸锥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纸锥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纸锥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纸锥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____。(只要写出一点)。2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C.与运动的快慢有关。

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慧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一块棉布、一块毛巾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2)

由序号123

的三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

填字母)

(3)

要验证猜想B

应选取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三次实验;

(4)

要验证猜想D

应选取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三次实验;

(5)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等________。

(6)

实验探究中;小慧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

A.类比法B.

科学推理法C.

控制变量法28、30

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1)

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运动.

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比较图甲、乙可得____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3)

比较图甲、丙可得____相同时,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

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D.气垫船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气垫(5)

小鹭做了如图丁所示实验,竖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

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选填“错误”或“正确”)

为什么?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1题,共5分)29、请写出下列图中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原理:

甲:____;乙:____;

丙:____;丁: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了.

声音能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但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解析】【解答】解:A;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交谈,故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黑屋子里有空气可以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和水中进行传播;故可以不用通讯设备就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上仍然有传播声音的空气;故可以不用通讯设备就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2、D【分析】

A;静止在桌面的杯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说法错误;

B;推土机推土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土对推土机也有一个力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

C;物体的运动是由惯性维持的;而与是否受力无关,比如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但并没有运动;故C说法不对;

D;用力压气球时;气球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1)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对方的反作用力;

(3)物体的运动和是否受力无关;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A【分析】解:因为蜻蜓飞行的速度和水波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是在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而第二个水波和第一个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所以每个圆都应该是内切的.

故选A.

由于蜻蜓和水波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在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

该题考查了运动的同步性,前提是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均相等.【解析】【答案】A4、B【分析】【分析】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和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要判断是什么杠杆,要看动力臂与阻力臂之间的大小关系。【解答】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B。【解析】B

5、C【分析】略。

【解析】C

6、C【分析】解:

A;一张交通卡的质量在10g

左右;达不到1kg

故A不正确;

B;一位初中生的质量在50kg

左右;远远大于1kg

故B不正确;

C;1

升(

即0.001m3)

水的质量为:m=娄脩V=1000kg/m3隆脕0.001m3=1kg

故C正确;

D;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在50g

左右;达不到1kg

故D不正确.

故选C.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计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解析】C

7、D【分析】解:小王速度10m/s=36Km/h

小李速度V=St=0.6160Km/h=36Km/h

小张速度36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

故选D.

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解析】D

8、B【分析】【解答】A、磁铁不动,ab向左运动;其运动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B、ab不动,磁铁向下运动,相当于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符合题意.

CD;磁铁与导线相对静止;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螺线管中需要有电流,电路中没有电源,需要电流中产生感应电流,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行考虑.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产生感应电流有三个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C【分析】略【解析】AC

10、BD【分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具体实例做出解释。

知道并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火车进站时会使火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加快;气体的流速快压强小,所以火车附近的气压小,而远处的气压大,在安全线内的乘客,会被强大的气压差形成的推力推向火车,对安全构成威胁;

A.用吸管吧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吸进嘴里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若两船靠得比较近且并排前进;两船之间的水流通道变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两船外侧的压强,便形成向内的压强差,容易发生撞船事故,故B符合题意;

C.茶壶盖上开小孔是为了倒水的方便,若不加小孔的话,倒水时,随着水的流出,水上方的气体压强逐渐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不易倒出,故C不符合题意;D.雨天,大风会把雨伞掀翻,是因为伞的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伞的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使得伞在较大压强差的作用下被掀翻,故C符合题意。故选BD。

【解析】BD

11、ABD【分析】解:A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ABD.

(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

(2)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解析】ABD

12、CD【分析】【分析】(1)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内能增大;

(3)重力势能大小跟质量、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解析】【解答】解:A、足球在b点时;足球有一定的速度,足球具有一定的动能,动能不为零;足球在d点时,足球速度为零,足球动能为零.故A错误.

B;足球从a到d的过程中;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故B错误;

C、足球从b到c的过程中;足球和草地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故C正确;

D;足球从c到d的过程中;足球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CD.13、ABD【分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析】【解答】解:A;修柏油马路时;用炉灶熔沥青,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一块冰放在太阳光下;过一会儿冰变成了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C;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是扩散现象,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称之为溶化;

D;把铁块投放到炼钢炉内;过一会就变成了铁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选ABD.14、AB【分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解析】【解答】解:A;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像,该选项说法正确;

B;会聚光线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线的是凹透镜,该选项说法正确;

C;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像可用光屏接收;虚像不可用光屏接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15、ABC【分析】【解析】本题考察同学对于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说明,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减少受力面积,用同样的压力,压强增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所以只有D是错误的,正确的选择ABC【解析】【答案】ABC16、ACD【分析】解:

AB;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正确,B错误;

C;若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大,故D正确.

故选ACD.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和应用: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解析】【答案】ACD17、BC【分析】解:

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C;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的拉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B、C正确;

D;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

故选BC.

根据P=进行分析判断;要想测出大气压,则需要知道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甲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据此答题.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计算有用力的大小;重点是明确测定大气压的原理.【解析】【答案】B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分析】物理量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据此进行换算.【解析】【解答】解:

∵1dm=105μm,∴0.5μm=0.5×105μm=5×104μm;

∵1nm=10-9m,∴250nm=250×10-9m=2.5×10-7m.

故答案为:5×104;2.5×10-7.19、略

【分析】【分析】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解析】【解答】解: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故答案为:把物体位置的变化;所选择的参照物.20、略

【分析】

(1)把物体放在月球上;已知月球上物体所受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则它相当于地球上的重力=6×980N=5880N;

故答案为:5880;

(2)在地球上重5880N的物体;其质量为:

根据G=mg可得:m===600kg;

故答案为:600.

【解析】【答案】(1)知道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和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地球上重力的可通过这一关系求解;

(2)人在地球和月球上举的不是同一个物体;因此,要计算的是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21、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解析】【解答】解:

①∵1km=10-3m,∴0.5km=0.5×10-3m;

∵1km=10-5cm,∴0.5km=0.5×10-5cm;

②∵1s=min,∴1800s=1800×min=30min;

∵1s=h,∴1800s=1800×h=0.5h.

故答案为:0.5×10-3;0.5×10-5;30;0.5.22、略

【分析】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合力为零的力,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相反,因此,是相互平衡的.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因此,它的存在与否不会影响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解析】【答案】平衡力的合力是为零的;而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因此如果平衡力消失,不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23、略

【分析】【解析】由图可知;在(2~3)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2.00cm的刻线,木块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84cm;

所以木块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3.84cm-2.00cm=1.84cm.【解析】【答案】1mm,1.83~1.86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4、×【分析】【分析】将5千米/小时这个单位换算成米/秒,然后比较即可.【解析】【解答】解:5km/h=5×m/s≈1.39m/s<5m/s.

故5千米/小时比5米/秒的速度大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光的反射现象是指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还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此时光的传播速度不变.【解析】【解答】解: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并且回到原来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1分)2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要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的高度、下落的时间。实际比赛时只要让纸锥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纸锥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纸锥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判断纸锥下落的快慢。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解析】【答案】(1)下落的高度、下落的时间(2)路程、时间(3)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等27、(1)匀速二力平衡的条件

(2)A

(3)3、4、5

(4)1、6、7

(5)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6)C【分析】【分析】(1)

实验中;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出的,这是依据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因此,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行;

(2)

分析表格中的物理量;哪个变量不同,就是验证哪个猜想;

(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实验中;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相同,接触面积不同;

(4)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5)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6)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或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

变量)

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分析,把握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论的基本思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要明确: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等都没有关系。【解答】(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知识;

(2)

分析表格数据;接触面;放置都相同,压力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所以小慧验证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即猜想A

(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实验中;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同,木块放置的位置不同,则接触面积就不相同,故选取序号为345

的三次实验;

(4)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中;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木块放置的表面不同,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不相同,故选取序号为167

的三次实验;

(5)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等无关;

(6)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有关;此选项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故选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