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模块要点考查方式学习要求考查类型等级划分4个要点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概念及常见的温度值概念辨析常考点☆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实验探究常考点☆☆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概念辨析常考点☆☆晶体非晶体的区别实验探究易错点☆☆☆用熔化和凝固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应用常考点☆☆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概念辨析常考点☆☆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实验探究易错点☆☆☆用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应用常考点☆☆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概念辨析常考点☆☆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应用常考点☆☆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2.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4.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5.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6.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答案】1.冷热程度高2.热胀冷缩3.量程分度值浸入稳定相平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京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 B.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600℃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D.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约为70℃3.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8℃和40℃ B.37℃和40℃ C.都是38℃ D.37℃和38℃4.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5.如图所示:为两个温度计的一部分刻度,它们此刻测量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6.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它的量程为35~42℃,它的分度值为__℃,它是根据液体__的性质制成的,此时读数为__℃。7.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如乙图中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某物体的温度,那么图E的温度的示数是______℃,图F温度的示数是______℃。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______有关。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______的传递。3.熔化:(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______;对晶体来说,熔化时______,物质温度______。(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______,2)继续______。4.凝固:(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______。(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______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答案】1.相互转化温度2.热量3固态液态熔点吸收热量固、液共存不变熔点吸热4.液态固态凝固点相同5.固定熔点8.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9.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106410831515-259A.在-265℃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D.把铜、金、钢放在一起加热,铜先熔化10.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对联所描述的两种过程中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11.小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试试管中水的温度,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填“保持不变”、“逐渐上升”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凝固时的温度,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2.如图是海波和烛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B.甲在第2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甲是烛蜡熔化图像,乙是海波的熔化图像D.甲在ab段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13.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 B.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C.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熔化一半多时,试管中的冰块()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15.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沥青、玻璃、松香 B.海波、铁、冰C.铜、玻璃、石蜡 D.食盐、萘、松香1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17.市场上有一种“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如图所示,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A.可能处于固态 B.可能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18.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4(1)图像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选填“吸”或“放”)热;(2)图像中,海波在D点是_____态,在G点是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3)海波熔点(凝固点)是_____℃。海波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4)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_____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的。(均选填“相同”或“不同”)19.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20.兴化的“大闸蟹”扬名全国.为了在运输过程中给螃蟹保鲜,蟹民们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螃蟹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从而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关于螃蟹保鲜,先后利用了()A.低温的冰升温吸热和熔化放热B.矿泉水降温和结冰放热C.低温的冰升温和熔化吸热D.矿泉水升温和熔化吸热21.现在等量的0℃的冰和0℃的水,要使物体冷却,其效果是A.用0℃的冰较好 B.用0℃水较好C.都一样 D.都不好22.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汽车冰凉座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座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座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B.座垫内物质熔点高于人体温度C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吸收热量 D.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发生了熔化现象23.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24.为快速控制疫情,医护人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近40℃的郑州街头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为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热心群众送来了“棒棒冰”绑在医护人员身上为其降温。“棒棒冰”能够缓解不适主要是因为发生了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能够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25.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_____成_____,在此过程中,水会_____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_____,可以避免冻坏蔬菜。26.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1.汽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1)蒸发在任何______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______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______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______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______。2.液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3.液化的方法:(1)降低______;(2)压缩______(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______。5.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6.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7.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答案】1.液态气态沸腾蒸发(1)温度缓慢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2)剧烈沸点压强吸热吸热2.气态液态3.温度体积4.放热27.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B.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比开水高C.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水分的蒸发D.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28.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如《归园田居•其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关于诗中露的形成和消失,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是放热汽化,后者是放热液化 B.前者是吸热熔化,后者是吸热汽化C.前者是放热液化,后者是吸热汽化 D.前者是吸热液化,后者是放热汽化29.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30.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乙醚消失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现象,这个过程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_(上升/下降),再推压活塞,会看到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也说明了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能使气体液化。31.如图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模糊不清的“雾气”在护目镜的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产生。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32.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______的方法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时会发生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时需要______热量,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33.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34.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能够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35.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C.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D.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3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用保鲜袋封装新鲜的蔬菜 B.用吹风机向湿头发吹热风C.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D.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37.小明同学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实验测出a、b、c、d四个图中水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30s、80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②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③通过b、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④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9.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A.a B.b C.c D.d二、实验题40.如图,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和小红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进行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2)图乙、丙是小明观察到的气泡在水中变化的现象,则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形;(3)图丁是小明与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①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②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③小明与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41.小明探究影响蒸发吸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______温度计示数最低(选填“a”、“b”或“c”);(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_有关;(4)若小明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下列图像反映体温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42.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43.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oC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C.碗里液体“沸腾”在不断放热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汽化现象4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单层玻璃窗的室外一侧和室内一侧。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小水珠,则水珠()A.冬天和夏天都在甲处 B.冬天和夏天都在乙处C.冬天在甲处,夏天在乙处 D.夏天在甲处,冬天在乙处45.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个玻璃片的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a的下表面和玻璃片b的上表面B.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片a的上表面和玻璃片b的下表面C.玻璃片a的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玻璃片b的小水珠是由于热水汽化形成D.玻璃片a、b表面出现的小水珠和雾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46.如图所示,各种现象的形成要放出热量的是()A.青草上的露珠 B.冰雪消融C.山间的雾 D.壶嘴上方的白气47.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铁化如水”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如图,清晨,路边蜻蜓和小草上结有露珠属于___________现象。(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48.炎热的夏天,市政部门安排高压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如图所示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_____热。49.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变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发现“冰球”竟然热乎乎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的原因。今年最火的网红食品“冒烟冰激凌”,它的实名为:“液氮冰激凌”,冰激凌经过液氮处理后,吃在嘴里时液氮与口腔内部接触,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有可能造成___________(选填“冻”或“烫”)伤。50.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选填“熔化”“凝固”“汽化”或“液化”),棒内上端的氨发生物态变化时是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1.升华:物质从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升华。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______。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4.凝华:物质从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华。5.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______。6.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答案】1.固态气态2.吸热4.气态固态5.放热51.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①烧杯内不可直接使用100℃的沸水②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③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液化④利用图甲方式对“碘锤”加热的主要作用使物体受热均匀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李明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用了两个方案进行实验:A.用水浴法,将碘锤放入酒精灯加热的水中,看到碘锤中出现紫色碘蒸气;B.用酒精灯直接对碘锤加热,碘锤中出现浓重的紫色碘蒸气;同时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大约为800℃,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1)A方案中碘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2)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你认为_______(填“A”或“B”)方案好,因为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李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再放入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内是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若放入温水中的干冰较多,还能看到靠近干冰的部分水_______。53.如图是制霜的两种方法。图甲,把冰块放在装有适量食盐的易拉罐中;图乙,将一块干冰放在金属勺子上。过一会儿就看到易拉罐外壁和勺子表面都出现了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方法中,霜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B.制霜的过程中,冰和干冰都吸收热量C.冰中加盐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D.勺子下方出现的“白气”是二氧化碳54.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樟脑丸变小 B.露珠的形成C.“雾凇”的形成 D.河水结冰55.下列古诗句中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A.胡天八月即飞雪 B.天接云涛连晓雾C.羌管悠悠霜满地 D.欲渡黄河冰塞川56.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度。玩起泼水成冰游戏,瞬时间这种玩法在网络上追捧起来。“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云的形成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放热57.激光可以用来除去白纸上黑色的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58.在海韵城的谜海新派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________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59.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________吸收大量热量,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分别填写三种物态变化名称)。60.宇宙飞船的返回舱(如图所示)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达到上千摄氏度。在返回舱表面镀上一层固态高分子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通过______(选填物态变化)成气态物质,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作用。61.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8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__现象;(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一、单选题6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 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6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诗文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C.“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雾是水吸热汽化形成的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固形成的65.在制造云和雨的活动中,小东对以下几个位置进行观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杯底湿沙子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B.烧杯中部有“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铁盘底部有水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铁盘内部冰块少了,是冰的熔化现象6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中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群。”中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6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北方的冬天,交通部门在结冰道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B.剧场上淡淡薄雾是二氧化碳气体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68.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如图所示所蕴含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甲图中,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B.乙图中,夏天把鱼埋在冰粒中保存,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升华吸热C.丙图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防止菜冻坏D.丁图中,舞台上看到的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二、多选题69.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逐渐升高三、填空题70.包子店用蒸笼蒸馒头、包子,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71.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两难。官员请洋人吃炖鸡蛋,表面平淡无奇,其温度接近100℃,烫的满嘴是泡!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_________。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说明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四、实验题72.小明发现寒冷的冬季,下雪的天气环卫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从而使冰雪熔化。(1)这个现象说明加了盐的冰雪熔点___________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第一次实验中大国要探究冰和盐冰(加盐的冰)的熔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碎盐冰,试管中装入适量碎冰,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组装好器材后(如图乙)进行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试管内的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处于___________态;(4)第二次实验,大国将试管和烧杯内的物质做了调换,如图丁所示,若实验中两种物质的初温仍为-10℃,则加热的过程中___________(填“碎冰”或“碎盐冰”)先熔化。7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选填“快”或“慢”);(4)图像中DE段是一段水平线,表示该物质在这一阶段处于______过程。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模块要点考查方式学习要求考查类型等级划分4个要点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概念及常见的温度值概念辨析常考点☆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实验探究常考点☆☆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概念辨析常考点☆☆晶体非晶体的区别实验探究易错点☆☆☆用熔化和凝固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应用常考点☆☆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概念辨析常考点☆☆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实验探究易错点☆☆☆用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应用常考点☆☆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概念辨析常考点☆☆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应用常考点☆☆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2.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4.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5.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6.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答案】1.冷热程度高2.热胀冷缩3.量程分度值浸入稳定相平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答案】B【解析】【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6~37℃,故A不符合题意;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左右,故B符合题意;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40℃,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京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 B.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600℃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D.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约为70℃【答案】C【解析】【详解】A.北京5月份的气温一般在35℃以下,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50℃,故A错误;B.根据常见温度可知,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6000℃,故B错误;CD.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体温有所不同,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而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略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0℃,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8℃和40℃ B.37℃和40℃ C.都是38℃ D.37℃和38℃【答案】A【解析】【详解】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他人的体温,若被测人的体温不低于原来的人的体温,则准确,如果低于原来的人的体温,则显示原来的示数。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和40℃,那么两次测温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38℃和4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答案】D【解析】【详解】A.0℃的钢材0℃的木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拿出来读数。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为两个温度计的一部分刻度,它们此刻测量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答案】①.26℃②.-12℃【解析】【详解】[1][2]从题图可知,两个温度计中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都为1°C。由左边温度计知,数字从上到下越来越小,所以显示的是0°C以上的温度,此时的温度为26°C;由右边温度计可知,数字从上到下越来越大,所以显示的是0°C以下的温度,此时的温度为-12°C。6.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它的量程为35~42℃,它的分度值为__℃,它是根据液体__的性质制成的,此时读数为__℃。【答案】①.0.1②.热胀冷缩③.37.3【解析】【详解】[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每小格代表的值为0.1℃,即分度值0.1℃。[2]体温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3]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37.3℃。7.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如乙图中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某物体的温度,那么图E的温度的示数是______℃,图F温度的示数是______℃。【答案】①.D②.-22③.38【解析】【详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触碰到容器底部、容器侧壁,玻璃泡要浸没到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故选D。[2]如图乙E所示的温度计刻度标示,20℃刻度的位置在30℃刻度上方,说明这段在0℃以下,从20℃到30℃中间平均分成10份,所以分度值是1℃,故图E的温度的示数为-22℃。[3]如图乙F所示的温度计刻度标示,40℃刻度的位置在30℃刻度上方,说明这段在0℃以上,从30℃到40℃中间平均分成10份,所以分度值是1℃,故图F的温度的示数为38℃。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______有关。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______的传递。3.熔化:(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______;对晶体来说,熔化时______,物质温度______。(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______,2)继续______。4.凝固:(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______。(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______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答案】1.相互转化温度2.热量3.固态液态熔点吸收热量固、液共存不变熔点吸热4.液态固态凝固点相同5.固定熔点8.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B【解析】【详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熔化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浇铸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所以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106410831515-259A.在-265℃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D.把铜、金、钢放在一起加热,铜先熔化【答案】BD【解析】【详解】A.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固态氢的熔点是-259℃,则其凝固点也是-259℃,即当温度低于-259℃,氢为固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表中可以看出,钢的熔点大于金的熔点,当钢变为钢水时,金早已熔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C.从表中可以看出,水银的凝固点为-39℃,所以在-40℃时,水银已凝固而失去测温性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但当铜、金、钢放在一起加热时,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金的熔点最低,所以金最先熔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D。10.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对联所描述的两种过程中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答案】①.凝固②.熔化③.温度不变【解析】【详解】[1][2]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冰化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所以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和熔化。[3]由于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所以对联所描述的两种过程中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温度不变。11.小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试试管中水的温度,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填“保持不变”、“逐渐上升”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凝固时的温度,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答案】①.保持不变②.高于③.放热【解析】【详解】[1][2][3]由实验可知,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温度不变;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高于水凝固时的温度,说明试管中的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被烧杯中的盐冰吸收,使盐冰的温度升高。12.如图是海波和烛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B.甲在第2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甲是烛蜡熔化图像,乙是海波的熔化图像D.甲在ab段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答案】A【解析】【详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图中甲在ab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甲是晶体。图中40℃~50℃之间的分格有5个,所以分度值是2℃,所以熔点是48℃,因为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值相同,所以凝固点也是48℃,故A正确;B.甲在第2min时还未开始熔化,所以处于固态,故B错误;C.烛蜡属于非晶体,海波属于晶体,所以乙是烛蜡熔化图像,甲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故C错误;D.甲的ab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13.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 B.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C.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图像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又因为在图线BC段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BCD.由晶体的凝固图像可知,物质为液态,物质放热,温度降低;在第5min时开始凝固,所以在即BC段,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12.5min凝固完毕,即在CD段物质处于固态,持续放热,温度持续降低,故BCD错误。故选A。1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熔化一半多时,试管中的冰块()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保持在0℃,因此试管中的冰可以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的冰吸热,因此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会熔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沥青、玻璃、松香 B.海波、铁、冰C.铜、玻璃、石蜡 D.食盐、萘、松香【答案】A【解析】【详解】沥青、玻璃、松香、石蜡属于非晶体,海波、铁、冰、铜、食盐、萘属于晶体,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答案】C【解析】【详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故A不正确;
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故B不正确;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故D不正确。
故选C。17.市场上有一种“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如图所示,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A.可能处于固态 B.可能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所以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选AB。18.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4(1)图像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选填“吸”或“放”)热;(2)图像中,海波在D点是_____态,在G点是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3)海波的熔点(凝固点)是_____℃。海波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4)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_____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的。(均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①.BC②.吸③.液④.固⑤.45⑥.晶体⑦.3⑧.相同⑨.不同【解析】【详解】(1)[1][2]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3][4]由图像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3)[5][6][7]海波吸收热量3min时温度达到45℃后,然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为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属于晶体。直到6min后温度才开始升高,则海波熔化过程经历时间3min,海波的熔点(凝固点)是45℃。(4)[8][9]根据控制变量法,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为了保证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应该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根据表中两物质的熔化时间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19.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答案】A【解析】【详解】为了给海鲜降温,常在海鲜包装中放入冰袋,利用的是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故选A。20.兴化的“大闸蟹”扬名全国.为了在运输过程中给螃蟹保鲜,蟹民们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螃蟹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从而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关于螃蟹保鲜,先后利用了()A.低温的冰升温吸热和熔化放热B.矿泉水降温和结冰放热C.低温的冰升温和熔化吸热D.矿泉水升温和熔化吸热【答案】C【解析】【详解】结了冰的矿泉水温度较低,在常温下会升温熔化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给螃蟹保鲜,故选C.21.现在等量的0℃的冰和0℃的水,要使物体冷却,其效果是A.用0℃的冰较好 B.用0℃水较好C.都一样 D.都不好【答案】A【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详解】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再吸热,水才能升温;而0℃的水吸热后直接升温,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冰的效果好.故选A.22.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座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座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座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B.座垫内物质熔点高于人体温度C.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吸收热量 D.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发生了熔化现象【答案】CD【解析】【详解】A.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的特征,所以座垫内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B.坐垫内物质能从人身体吸热熔化,说明人体温度高于该物质的熔点,即座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故B错误;C.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是坐垫内的物质从人的身体吸热,故C正确;D.人坐上坐垫,坐垫内的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正确。故选CD。23.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答案】①.晶体②.熔化吸热【解析】【详解】[1]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24.为快速控制疫情,医护人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近40℃的郑州街头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为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热心群众送来了“棒棒冰”绑在医护人员身上为其降温。“棒棒冰”能够缓解不适主要是因为发生了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能够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答案】①.熔化②.吸收【解析】【详解】[1][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棒棒冰”能够缓解不适主要是因为发生了熔化过程,该过程能够吸收热量。25.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_____成_____,在此过程中,水会_____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_____,可以避免冻坏蔬菜。【答案】①.凝固②.冰③.放出④.低【解析】【详解】[1][2][3][4]冬天在菜窖中加几桶水,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凝固成冰同时放出热量使空气温度不至于很低来防止冻坏蔬菜。26.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答案】见解析【解析】【详解】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0℃,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1.汽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1)蒸发在任何______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______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______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______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______。2.液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3.液化的方法:(1)降低______;(2)压缩______(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______。5.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6.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7.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答案】1.液态气态沸腾蒸发(1)温度缓慢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2)剧烈沸点压强吸热吸热2.气态液态3.温度体积4.放热27.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B.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比开水高C.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水分的蒸发D.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答案】D【解析】【详解】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这是蒸发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它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也是一种汽化现象,它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液化为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B错误;C.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通过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和降低液体的温度来减慢蒸发,故C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故选D。28.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如《归园田居•其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关于诗中露的形成和消失,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是放热汽化,后者是放热液化 B.前者是吸热熔化,后者是吸热汽化C.前者是放热液化,后者是吸热汽化 D.前者是吸热液化,后者是放热汽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露消失,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故选C。29.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答案】C【解析】【详解】A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冰箱出来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故AB错误;C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0.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乙醚消失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现象,这个过程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_(上升/下降),再推压活塞,会看到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也说明了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能使气体液化。【答案】①.汽化②.下降③.压缩体积【解析】【详解】[1]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这个过程注射器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压缩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说明了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能使气体液化。31.如图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模糊不清的“雾气”在护目镜的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产生。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答案】①.液化②.内③.压缩体积【解析】【详解】[1][2]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模糊不清,上面有一层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护目镜镜片上,小水珠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所以,是在护目镜的内侧。[3]气态的丁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丁烷储存在打火机里的。32.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______的方法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时会发生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时需要______热量,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答案】①.压缩体积②.汽化③.吸热【解析】【详解】[1]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装入其中。[2]当打开门,又会发生汽化现象从液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3]汽化过程中吸热。33.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答案】D【解析】【详解】水沸腾后,用急火加热,水的温度也不变,也不能缩短煮熟鸡蛋的时间;用小火煮维持水的沸腾,还能节省燃料,所以利用第二种方法煮鸡蛋能节省燃料,但两次所用的时间差不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4.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能够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详解】在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烧杯内的水温度将不再变化,所以试管内的水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5.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C.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D.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答案】C【解析】【详解】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故C错误,符合题意;D.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用保鲜袋封装新鲜的蔬菜 B.用吹风机向湿头发吹热风C.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D.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答案】B【解析】【详解】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控制了表面积,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可提高液体的温度(热风),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控制了表面积,减慢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控制了表面积,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7.小明同学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实验测出a、b、c、d四个图中水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30s、80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②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③通过b、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④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水滴的表面积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蒸发快慢不一样,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②通过a、c两图的对比,水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蒸发快慢不一样,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③通过b、d两图的对比,除了水滴表面空气流速不同以外,水滴的表面积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④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综上所述得,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蒸发和沸腾的所需的温度不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达到沸点后发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9.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竞赛考试协议书
- 小学生手机管理协议书
- 脱欧金融协议书
- 瑜伽馆转让合同协议书
- 美发劳动协议书
- 退股合作协议书
- 砂场付款协议书
- 员工贷款公司用协议书
- 手工十字绣合同协议书
- 酒吧供酒协议书
-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 烟台购房协议书
- 2025年中考生物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2025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TPV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高等数学-第十二章-无穷级数
- 邮政寄递安全培训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 单代号网络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