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程标准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目录CONTENTS0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0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内容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含义2、进程3、影响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生产力:“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工厂制度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VS工业无产阶级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化教育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等世界联系:珍妮纺纱机万能蒸汽机汽轮蒸汽机车铁路时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18C60S176518071814182519C40S19C中期

(开始标志)(标志性成就)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一)生产力变化: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背景2、影响(1)生产专业化:

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纺织业手工工场1589年,威尔地区一个盐场雇佣了300人,规模相当宏大。18世纪的英国冶铁业,在有高炉的地方,已经出现几十甚至数百人同时工作。(2)技术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纺织业使用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一)生产力变化: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二)劳作方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取代分散劳动1、背景:2、特点:工厂的出现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手工工场机器工厂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机器工厂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机器工厂机器工厂手工工场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零碎分散专业集中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二)劳作方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取代分散劳动2、特点:(1)时间:(2)工人:(3)生产:(4)原料: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材料一:第二条: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

材料二: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钱乘旦《英国通史》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流水线(协同、厂主监管)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二)劳作方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取代分散劳动1、背景:2、特点:3、影响: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买得起的“平民汽车”。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1)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2)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催生促进项目手工工场机器大工厂盛行时间约14—18世纪动力机械使用手工工具生产规模规模小生产技术局限于手工技术生产方法分工少管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拓展提升: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区别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使用蒸汽动力机械,内燃机动力机械、电力机械等规模大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的市场方案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一)生产力变化: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二)劳作方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取代分散劳动4、扩展——工厂制度引进中国(1)表现①官方——洋务企业: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大机器生产(2)意义: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①民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末,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开办工厂读图说史:根据图片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天津永利碱厂汉阳铁厂创建新式学堂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生产力)

生产方式变化(工厂制度)

生活方式变化(上层建筑)材料: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积极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人口结构: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2)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建设新城缓解压力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交通方式(2)社会流动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促进乡村的改变(2)人们的眼界开阔:工业大量人口从农村移向城市(1)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建立大农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田园》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促进乡村的改变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伦敦伊丽莎白塔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2)表现: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出行戴表、标准钟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促进乡村的改变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5、初等教育推广,人们文化素质提高(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①西方: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②中国:材料一: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材料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格兰5—12岁儿童的入学率达到80%。材料三:“葵卯学制”科目包括:修身、中国文字、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门类20世纪初,推行“葵卯学制”,开始出现大量中、小学堂创办工人夜校《夜校的明灯》(安源路矿工人夜校)材料一:“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材料二:我们发现六个星期以来他们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工作。——社会活动家亚当斯材料三: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二)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时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工作待遇差1、表现:材料四: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二)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1、表现:2、斗争:阶级矛盾尖锐,社会主义运动兴起。①表现: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②结果: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③意义:政治: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小结1.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文中的“组织”“生产制度”是指(

)A.手工工场

B.垄断组织C.工厂 D.贸易公司C巩固训练:2.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A3.现代工厂制生产在早期呈现的显著特色是(

)A.作坊式集中劳动

B.大机器集中生产C.大企业聚合生产 D.为垄断资本生产B4.下表是美国城市人口在不同时段的统计

年代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总人口(单位: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169040.218.31790243.95.11820619.67.2186039231.419.8188093950.228.2由此推知,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C5.大本钟是伦敦市的标志和英国的象征,于1859年被安装在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98米高的钟塔内,它著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这说明(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6.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 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A关系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