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育才中学七年级一班将举行“读书正当时”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任务。下面是小语同学针对本次活动写的发言稿: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论述:“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①。”可见,A学生能否顺利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B目前,青少年读者中确实存在很多“读死书②、死读书”的问题。这样读书是非常狭隘的,会导致无法正确领会书中的意义,同时效果也会与“读中思,思中读”的读书方式大相径庭。如何读书呢③?首先,要善于选书。书的质量杂乱无章,我们应该以好书为友。其次,要方法得当。根据个人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既不能不求甚解,但也不能字字刨根问底。另外,要精神专注。想读懂书,内心要纯cuì,不能见异思迁。最后,要学以致用。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读书不仅是为了汲取知识④;还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杨绛先生曾经提到: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少年读书正当时,开卷有益育栋liáng!让我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做幸福的读书人吧!1.写发言稿时,小语同学遇到几个不会写的字和拿不准的字音,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zài

ài

梁 B.zǎi

粱C.zài

ài

梁 D.zǎi

粱2.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B.杂乱无章 C.刨根问底 D.见异思迁3.文段中标序号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二、名著阅读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1)选文出自被称作“神魔小说”的《①》,作者是明代的②,小说借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其中“③”的故事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2)在七年级举办的《西游记》读书交流会中,同学们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请你结合小说中的具体事件,针对反方辩词,说说反驳的理由。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三调芭蕉扇中,他意志不坚定,借不到扇子就嚷嚷着要散伙。在三打白骨精等事件中他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正方:三、综合性学习6.沂蒙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至少从三个方面分条概括剪纸的特点。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人民喜爱。剪纸题材十分广泛,花鸟鱼虫、吉祥图案、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无所不包。剪纸的种类划分繁多,其中主要有窗花、刺绣花样子、喜花、吊钱等四大类,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剪纸的文化内涵丰富,比如乐陵剪纸大多是借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人们主衣足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2)任务二: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号召同学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雄心

巧手

可创

能绘

千秋业

万代春上联:下联:四、名句名篇默写7.诗词是中国人一直根植在灵魂和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面对思乡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乡书何处达?①”,借“大雁”传书达意;面对离别之愁,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②”,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面对报国之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下“③,铁马冰河入梦来”,借“风雨梦境”实现了自己卫国戍边的夙愿;面对屡遭贬谪,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写下“④,⑤”,否定前人悲秋的观念,表达自己激越豪迈的诗情;面对夫妻之别,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下“⑥,却话巴山夜雨时”把眼前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8.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从云、风、河、山展示潼关景象,赞美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B.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C.第二句写秋风猎猎,吹散清脆的马蹄声,显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D.末句写秦岭入潼关之态势,侧重说巍峨险峻,不侧重说桀骜不驯。9.“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乙】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①而后合,其事未究②,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节选自《列子》)【注】①忤:违背。②未究:未见结果。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中的“亡”,读“wú”,是“没有”的意思,和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读音和意思都不同。B.“若屈伸呼吸”中的“若”,译为“你”,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意思不同。C.“之”的用法有多种,“姑复问之”和“久之,目似瞑”中两个“之”都是代词。D.“积块耳”中的“耳”是语气词,表示“罢了”的意思,和《狼》中的“止增笑耳”中的“耳”意思相同。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选文的体裁都是寓言,且都围绕着要阐述的道理展开情节和对话,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B.成语“杞人忧天”出自【甲】文,讽刺了那些为了不必要的忧虑而担心的人。C.【乙】文阐述的道理和成语“塞翁失马”一样,都是阐述善恶相连、祸福相倚的道理。D.两段选文都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12.【乙】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14.请比较两篇故事中的人物面对未知或异常现象的反应有何不同?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2025年,人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②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的申遗成功,无疑会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③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④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从腊八到正月十五甚至更长,期间各种庆祝活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及现代生活形态,具有普世价值。随着过境免签和免签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中国的春节文化和非遗内涵,提升春节经济的热度。春节除了让传统年俗与世界共享,还带动中国企业把年货“送出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商贸往来。⑤藏在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将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材料二6月5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其中“00后”和“60后”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截至目前,平台上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长72%,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平台上涌现了大量非遗相关作品,因其直观有趣的表现形式,收获百万次播放或点赞,引起网友广泛讨论、种草及打卡,助力非遗内容走向全民。材料三①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推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也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进一步鼓励非遗传承人将非遗融入旅游空间,使非遗成为丰富旅游产品的重要选项。在旅游发展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②6月7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文化传承非遗焕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举行。现场发布了多条非遗旅游路线,以运河非遗传承项目为核心,吸引南来北往的游人感受运河烟火。材料四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元,几千年来不断传承,生生不息。21世纪,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全面展开。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进一步凸显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深层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被提上日程。②如果把学科体系比作盖房子(图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构建,本科是地基。要筑牢“三个基本”,人才培养面向行业需求定位,培养宽口径、多能型人才。培养面向基层一线需求的,从事保护、传承、服务、推广等具体工作的人才。硕士是支柱。应把住“三个掌握”,即①______,人才培养面向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基层一线等,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型、研究型人才。博士是栋梁。当具备“三种能力”,即②______,在培养定位方面,主要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服务学科建设、国家政策实施与国际间交流协作的具有创新建设能力的学术型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要面向当前社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高度、实践成效、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图1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体系15.根据以上几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某短视频平台上30岁以下的非遗传承人增长幅度大,年轻人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B.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C.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多条非遗旅游路线,目的是拓宽市民旅游范围。D.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构建,需从理论、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宽口径、多能型的人才。16.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17.根据材料四的文字内容和图片上的信息,补全材料四横线处的内容。18.结合上述几则材料可以看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冬夜说书人徐鲁①一进腊月门,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那些走街串巷的说书人快点来到。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孩子们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传遍全村。不一会儿,就看见从村外的小石桥那边,缓缓走来了一队奇怪的人儿: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一只手用一根竹竿探着路面,一只手里的竹竿,牵引着后面那个人,后面的人牵引着更后面的人,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了一个小队……没错,一看他们背着的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就知道,他们正是我们盼望了很久的说书人。③排在队伍最后面的那个少年,是一个年龄最小的说书人,乡亲们叫他“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都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的。一到冬天,人闲地歇,大雪封山的时候,说书人就会准时来到我们村里。说书人是最受乡亲们欢迎的人。④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打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⑤笑声不断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⑥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崭新的夹袄里露出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⑦父亲告诉我说,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⑧说书人在我们村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里去邻村了。⑨“小光,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呢?”⑩“明年冬天!只有冬天才是农闲的时候嘛!”⑪“那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⑫“春天和秋天,我和师父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⑬说书人靠着小小的竹竿牵引着,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个小队,背着他们的三弦琴、牛皮鼓和简单的铺盖,缓缓地走远了。⑭老一辈的说书人,都已渐渐老去了。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⑮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19.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夜,给人黑暗、寒冷之感,但在说书人到来的冬夜,充满了期待和欢乐。B.第②和第③段画线句细节刻画了说书人的队伍,一来一走,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C.全文围绕小光展开,写出了小光的自尊自强,是“我”童年最重要的朋友。D.小说既表达对说书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也流露出对说书人传统手艺逐渐失传的伤感。20.有同学认为第⑤段内容与说书人无关,删掉后文章更简洁,谈谈你的看法。21.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式。说说第①段与②段文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揣摩人物的心理说明理由。资料卡朗读的语气是指朗读时用不同的语调和气息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感情的技巧。常见的朗读语气有喜悦、悲伤、赞美、焦急、愤恨、激动、期待、陶醉、担忧……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⑪“那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⑫“春天和秋天,我和师父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22.本文最后两段连用三个问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结尾的好处。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八、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冬日的济南,让老舍感受自然之暖;冬日的聚会,让谢太傅一家倍感团聚之暖;冬日的雨,让刘湛秋体会思想之暖。冬日虽寒冷,有诗书则暖,有陪伴则暖,有相助则暖,有奋斗则暖……请以“冬日虽寒,有你则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A简析:“载体”的“载”读“zài”,“狭隘”的“隘”读“ài”,“纯粹”写作“粹”,“栋梁”写作“梁”,A选项正确。2.答案:B简析:“杂乱无章”形容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不能用来形容书的质量,此处成语使用对象错误;“大相径庭”“刨根问底”“见异思迁”使用恰当,所以选B。3.答案:D简析:“读书不仅是为了汲取知识;还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中,“不仅……还是……”连接的是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中间应用逗号,而不是分号,A、B、C处标点使用正确,所以选D。4.答案:删去“能否”或在“取决于”后添加“是否有”。简析:原句“学生能否顺利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能否”表示两种情况,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只对应一种情况,属于两面对一面的语病,所以可通过删去“能否”或在“取决于”后添加“是否有”来修改。5.(1)答案:西游记;吴承恩;大闹天宫简析:根据“行者”“八戒”等人物可知该文段出自《西游记》,其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大闹天宫”情节中孙悟空反抗天庭权威,最能体现其反抗精神。(2)答案:我方认为,猪八戒武艺高强、机智聪明,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而且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猪八戒嘴上说着散伙,但也没真的这么做,当唐僧有难,他用激将法使孙悟空救回师傅;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大战流沙河、取经路上勇救乌鸡国国王等事件均可)简析:反驳反方观点需从猪八戒的优点入手,结合具体事例,如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救师傅,与妖魔战斗时的勇猛表现等,体现其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等特点。6.(1)答案:历史悠久、题材广泛、种类多样、寓意丰富。简析:从材料“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看出剪纸历史悠久;“剪纸题材十分广泛”表明题材广泛;“剪纸的种类划分繁多”体现种类多样;“剪纸的文化内涵丰富……表达人们主衣足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说明寓意丰富。(2)答案:上联:雄心可创千秋业;下联:巧手能绘万代春简析:根据对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词性相对、平仄相合”的特点,“雄心”与“巧手”相对,“可创”与“能绘”相对,“千秋业”与“万代春”相对,且“业”为仄声,“春”为平声,符合上联末字仄声、下联末字平声的规则。7.答案:(1)归雁洛阳边(2)随君直到夜郎西(3)夜阑卧听风吹雨(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5)何当共剪西窗烛简析:考查古诗词背诵默写,注意“雁”“郎”“阑”“寥”“烛”等字的正确书写。8.答案:D简析:“山入潼关不解平”侧重说山的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而不是“不侧重说桀骜不驯”,A、B、C选项分析正确,所以选D。9.答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诗人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简析:“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黄河奔腾入平原仍嫌受束缚的情景,将河流拟人化,展现其磅礴气势,结合写作背景及诗人经历,可体会到诗人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情感。10.答案:C简析:“姑复问之”的“之”是代词,代指孔子;“久之,目似瞑”的“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C选项解说错误;A、B、D选项解说正确,所以选C。11.答案:D简析:《列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不是儒家,A、B、C选项分析正确,所以选D。12.答案: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简析:这句话意思是青壮年都上城作战,死亡的人超过了一半,这父子两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战。根据句子意思及语法结构,“丁壮者皆乘城而战”表达人们作战的行为,“死者大半”是作战的结果,“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是说这父子二人的情况,所以应这样断句。13.(1)答案: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简析:“只使”译为“即使”,“坠”是“掉下来”,“中伤”是“伤害”,按照字词对应翻译,使句子通顺即可。(2)答案:上次问了他以后你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再问他干什么呢?简析:“前”指上次,“问之”是询问孔子,“失明”即眼睛看不见,“又何问焉”是再问他干什么呢,翻译时注意语序和语气。14.答案:甲文中杞国人因担忧天地崩坠而恐惧不安,寻求理性解释;乙文中宋人面对黑牛生白犊这一异常现象,则表现出对圣人言行的坚定信仰,寻求精神寄托。(意对即可)简析:甲文中杞国人担忧天地崩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向他人询问寻求解释;乙文中宋人遇到黑牛生白犊的异常,多次向孔子询问,即便遭遇不幸仍相信孔子的话,是在寻求精神寄托。15.答案:C简析:材料三提到发布非遗旅游路线目的是“吸引南来北往的游人感受运河烟火”,而不是拓宽市民旅游范围,A、B、D选项符合文意,所以选C。16.答案: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的春节文化和非遗内涵;提升春节经济的热度;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商贸往来。(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简析:从材料一“春节的申遗成功,无疑会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展示中国的春节文化和非遗内涵,提升春节经济的热度”“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商贸往来”等内容可概括得出。17.①答案:掌握专题研究能力、掌握文化管理能力、掌握创新实践能力简析:结合材料四内容及图表,硕士阶段对应“专题研究能力”“文化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所以应掌握这三种能力。②答案:学术研究能力、服务国家政策实施能力、国际交流协作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