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化学基础知识归纳优秀4篇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优秀篇1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烧,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残酸(如日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运(如苯、汽油)、
卤代煌(漠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醛、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
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烧、酯、一氯烷烧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溪烷烧、多卤代煌、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浸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煌、焕煌、苯酚、醛、含不断口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
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溪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I4.氯仿、液态烷烧
等。
5、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熔煌、焕煌、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
破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烧和环烷羟、焕煌和二烯烧、饱和一元
醇和麟、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陵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羟:CH4、C2H6、C3H8;烯煌:C2H4;焕煌:C2H2;氯代运:
CH3CLCH2CI2,CHCI3,CCI4、C2H5CI;g?:CH4O;醛:CH2。、C2H40;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
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悻烧、焕烧、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瘦酸
(CH2=CHC00H)及其酯(CH3cH=CHC00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煌(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
钠(C6H50Na)、粉酸盐(CH3C00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l2H22011)(蔗糖、
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
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舌泼金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陵酸。
1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0H)与醛(RCHO)、
二元藻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0H)、二元陵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
羟基酸(H0CH2C00H)、氨基酸(NH2cH2co0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一N0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0H)2悬浊液反应(热水
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妇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煌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
-CH3+CI2—CH2CI(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8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0H)2、浸水、酸性高橘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
FeCI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焕、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
甲醛、乙酸(CH3co0H)、甲酸甲酯(HC00CH3)、葡萄糖(C6Hl206)、果糖(C6Hl20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0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
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C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00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一X(卤原子:氯原子等)、—0H(羟基)、—CHO(醛基)、—COOH
(陵基)、—COO—(酯基)、—CO—(玻基)、一0—(酿键)、C=C(碳碳双键)、一C三C一
(破破叁键)、一NH2(氨基)、
—NH—€0—(肽键)、—N0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烧:CnH2n+2;烯煌与环烷烧:CnH2n;焕煌与二烯煌: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谆卤代
煌:CnH2n+l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0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
CnH2n-70H;醛:CnH2no或
CnH2n+lCH0;酸:CnH2nO2或CnH2n+lC00H;酯:CnH2nO2或
CnH2n+lCOOCmH2m+l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0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煌(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麻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麻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掾胶、合成纤维
27、帝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耳物是:含有一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乙醇:酒精13CuSO4?5H2。胆帆、蓝矶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I:食盐19KAI(SO4)2?12H2OB月帆
lONaOH:烧碱、火碱、苛性钩20CO2固体干冰
实验部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
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睑室制乙烯(17CTC)
(2)蒸锵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CTC)
〔说明〕:⑴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竣酸等一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一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镒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煌和煌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丽性的至眩(如S02、FeS04、KI、HCI、H2O2等)
6、能使浸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煌和煌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一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砌齐!J(如S0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
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浸乙烷、浸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烧、大多数酯、一氯烷睡。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烧、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煌、卤代睡、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姓(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力口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羚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
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竣酸:
(3)卤代性(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L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溪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优秀篇2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重点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铁:有菊城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
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钢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紫状沉淀生成。
19、将CI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璘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铳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氮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
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熔度和环烷羟③CH2。:甲醛、乙酸、
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较酸或酯;
举一例:乙醛(C2H40)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0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气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HI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W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
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0与18F、40K与40Ca
7、IVA~VHA族中只有VH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ICI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
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Q、NH4NO3等镀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0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a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0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
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犍。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驾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极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女噪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
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
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
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
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
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一时间…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幕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的比值是一
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
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
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
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优秀篇3
L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性等。
5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过巨大贡献。
(空气)
1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熨夹。
2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CO、NO,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
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僧巴随雨水流入河中。
3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月讶口农药
等。
4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质
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02、H2、82、CO、C)
1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C02固体。(破酸气)一氧化破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甲烷是无
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
2、金刚石(CC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
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CO和C02的化学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C02、HCk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02的方法是:加热氨酸钾或高铳酸钾(方程式)KCIO3-4-工业上制制02
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02的沸点不同,N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大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I—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③实验室制C02的方
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I),不能用稀硫酸(生
成的CaSO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I—C02的方
法是:燃烧石灰石CaCO3—5①(黑色)C和0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
发出白光。②(黄色)S和0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02。
③(红色或白色)P和0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o(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0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02
⑥H2和0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0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0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02一甲醇燃烧CH30H+0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①可燃性H2+02—
C0+02—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02一(氧气充足)C+02—
②还原性H2+CU。一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
CO+CuO—
7、C0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0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02是氧化剂)
①除杂:C0[C02]2+Ca(OH)2—C02[C0]CO+CuO—
CaO[CaCO3]CaCO3—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I—
202、CO),(CO、CO)]用石灰水
8、酒精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导体。
2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
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Cu、Zn、Al
5
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
剂一氧化做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是置换反应)
7、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兀素为硅,导磁性好;铝钢中合金兀素为铝,耐高温,硬度大。
9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的溶解度为0.01g-l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o
3、分离:KCI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I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对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I)。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
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4、盐酸中溶质是石灰水中溶质为食盐水中溶质为NaCI,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为H,胆矶
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
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4匕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ID、CI2)。保持
CO2化学性质的最〃陶子是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
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
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
股的氢原子无中子)O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
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
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
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④由两种元素
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
是氧化物。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⑥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的原子构成。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02.N2、CI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
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组成,如C02.H20、S03、HCLH2so4。
NaCkCaCI2,MgS、NaF、ZnSO40构成氨酸钾的微粒是K+、CI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
电子数。
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
也不同。
Ne、HF、H2O、NH3、CH4O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x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
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书写化学
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
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KN0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
机物溶液不导电。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优秀篇4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
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
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
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
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
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
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股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舌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
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二、化学电源
课标要求
L了解常见电池的种类
2、掌握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
要点精讲
1、一次电池
(1)普通锌镒电池
锌铳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干电池。锌铳电池的电极分别是锌(负极)和碳棒(正极),内部填充的
是耦状的mno2和nh4cl0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是:
(2)碱性锌镒电池
用koh电解质溶液代替nh4d作电解质时,无论是电解质还是结均上都有较大变化,电池的比
能量和放电电流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它的电极反应如下:
(3)银锌电池—纽扣电池
该电池使用寿命较长,广泛用于电子表和电子计算机。其电极分别为ag2。和zn,电解质为koh
溶液。其电极反应式为: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高能电池一锂电池
该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能电池。由于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很小,所以比容量(单
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使用寿命长。
如作心脏起搏器的锂碘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2、二次电池
原理:充电电池在放电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反应物,
使充电放电可在一定时期内循环进行。
铅蓄电池
构成:该电池以pb和pbo2作电极材料,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放电时二氧化铅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铅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二氧化铅电极上发生氧化
反应,铅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3、氢氧燃科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石墨为电极,h2和。2或空气)源源不断地通到
电极上。
(2)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产物只有水,不产生污染物。
本节知识树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各种用途的原电池产品。需要了解常见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
理、性能和使用范围。
三、电解池
课标要求
1、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反应方程式
3、了解电解池、精炼池、电镀池的原理
要点精讲
1、电解原理
(1)电解的含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
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协议履行优化承诺书8篇
- 2025包头铝业面向中铝集团内部招聘10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后勤辅助人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教学辅助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一次特别的体验作文15篇
- 企业人事合同审批与执行操作手册
- 2025安徽池州市贵池区事业单位招聘6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9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民间委托股市理财合同7篇
- 人教版七-九年级课文按文体分类目录
- 普通物理热学-李椿-电子教案
- 金蝶云星空+V7.5标准版产品培训-财务-存货核算
- 通脉颗粒课件
- COPD患者自我CAT评分表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教材课件
- 铸造缺陷汇总图课件
- 电子商务师中级试题及答案
- 造纸培训制浆造纸培训造纸纸病分析处理(“毛布”文档)共112张
- 节约粮食爱惜粮食主题课件
- 数学-高中数学127个快速解题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