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学习目标1.学会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掌握比例尺的应用。2.利用区域认知方法掌握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3.掌握在等高线图中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技巧。必备知识梳理一、地图三要素1.认识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并判断方向(1)图甲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图丙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图的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3)图甲中,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位,B地大致位于C地的________方位。图乙中河流流向大致为________。图丙中,F地位于E地的________方位,F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位。[特别提醒]比例尺的换算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2.比例尺的计算(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①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地图的比例尺越________。②在图幅和图上经纬网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地图的比例尺越________。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在图中范围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________。④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________。(2)比例尺的缩放和图幅变化比例尺变化变化后的比例尺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________倍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________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________倍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________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1为原来比例尺的1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1将原来比例尺缩小1为原来比例尺的1−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1−例:将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放大1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如果保持原来的图示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新图的大小是原图的________倍。若将一幅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如果保持原来的图示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新图的大小是原图的________。见下图。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________相等的各点的连线。(2)地形的判读该图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规律总结]等高线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等高距相等):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3)密陡疏缓。(4)凸高为谷。(5)凸低为脊。(6)重叠为崖。[尝试填绘][2023·江苏卷,节选]下图为某地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在图中用给定图例符号标出陡崖位置,并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4分)三、地形剖面图1.含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________状况。2.读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由A到B的地形剖面图。(1)读重要控制点:①看海拔:A点(起点)海拔为________m,B点(止点)海拔为________m。②看极值:a点海拔为________m,b点海拔为________m,c点海拔为________m。(2)看地势起伏:从A到B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3)绘制剖面图3.意义: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指点迷津]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知识体系构建】eq\x()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读图五方面读图内容分析、解决问题读数值范围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读延伸方向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读疏密程度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农业:陡坡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工程建设:为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读弯曲状况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处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导致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读局部闭合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判读局部海拔大小或高度范围或高差等[典例1][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1~2题。1.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A.100米300米B.200米400米C.100米400米D.200米300米2.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A.0条B.1条C.2条D.3条能力点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1.不同地形的剖面图等高线示意图地形剖面示意图山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3.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典例2][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图是()[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答案](1)(2)[借题发挥]“三看法”判读地形剖面图变式演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题。1.图中高差范围约为()A.350米~450米B.400米~500米C.450米~550米D.500米~600米2.站在图中H处能看到()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3.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4.某同学绘制的P到Q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P到Q之间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垂直比例尺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水平比例尺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随堂巩固训练[2024·山东烟台市高三期初摸底]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涌泉镇、⊙”分别表示地图的()A.比例尺、图例B.图例、比例尺C.图例、注记D.注记、图例2.某考古工作队在台州市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A.1∶100B.1∶100000C.1∶5000D.1∶500000[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3~4题。3.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A.新图比例尺为1∶800000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4.甲区域的面积接近()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5~6题。5.图中“P~Q”一线()A.经过两个鞍部B.最低处海拔为30米C.c地处于谷地之中D.高差最大可达300米6.在a、b、c、d四地观察()A.a地能看到b地B.b地能看到c地C.d地能看到c地D.a地能看到d地7.[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下图中示意上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3分)一、1.比例尺数字式注记图例指向标北方线段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2)乙(3)西北正东自南向北东北西北2.(1)①小②大③小④大(2)nn2(n+1)(n+1)21∶5000041∶1000001/4二、2.(1)海拔(2)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丘陵[尝试填绘]绘图(略)等高线重叠(重合)三、1.地势起伏2.(1)①200~250250~300②250~300150~200350~400(2)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3)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真题感悟][典例1]解题能力培养:eq\o(□,\s\up1(1))2eq\o(□,\s\up1(2))梯田eq\o(□,\s\up1(3))自北向南答案:(1)B(2)C[变式演练]1~2.解析:第1题,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谷两侧的等高线值为最小值,故①为100米;已知等高距为100米,从而推理②等高线值为300米。第2题,河流应位于山谷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可知④处比两侧低为河谷。而③⑤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答案:1.A2.C能力点二[真题感悟][典例2]答案:(1)D(2)B[变式演练]1~4.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及指向标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m,该区域最南部海拔最低,为50~100米;三个山峰中,最东部的山峰海拔最高,海拔为550~600米,二者交叉相减,可知图中高差范围约为450米~55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H处到①点之间的等高线先稀疏后陡崖,相当于二者之间存在凸坡,所以从H处看不到①点,A错误。H位于中部山峰西侧,②点位于山峰东侧,二者不可见,B错误。③点西侧有山脊,所以站在图中H处看不到③点,C错误。H点和④点没有障碍物阻挡,所以站在图中H处可以看到④点,D正确。故选D。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PQ一线经过三个山峰,所以B、D错误。PQ一线经过地区的最高点就是东部山峰的山顶,海拔为550~600米,即大于550米,A图最高海拔在550米以上,C图最高海拔低于550米,A正确,C错误。故选A。第4题,由题意可知,要想突出P到Q之间的地形起伏,要适当的扩大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可以保持不变,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1.C2.D3.A4.B随堂巩固训练1~2.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涌泉镇是地图三要素中的注记,⊙表示地图三要素中的图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米,根据材料可知,此比例尺太大,A错误。1∶1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米,对于施工来说,此比例尺太小,内容太简略,B错误。1∶5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根据材料内容,此比例尺最合适,C正确。1∶5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米,比例尺太小,内容太简略,不利于施工,D错误。故选C。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省河间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超市扣点合同(标准版)
- 军工公司安全生产讲解
- 二建机电实务真题模拟题(带答案)(2篇)
- 2025一级注册建造师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建筑施工安全)》真题及
- 2025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西工程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江苏省靖江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525
-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课件
- 202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袋式除尘器日常点检表
- DB21T 3782-202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外墙应用技术规程
- 教师资格面试-75篇结构化逐字稿
- 小学道德与法治-垃圾去哪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
- 幼儿绘本阅读与指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班会课件
- GB 1886.35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脂
- GB 17498.2-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2部分:力量型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