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检测卷_第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检测卷_第2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检测卷_第3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检测卷_第4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安史之乱爆发于()A.618年B.755年C.763年D.907年2.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①安禄山②黄巢③史思明④朱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B.节度使权力过大C.安禄山野心勃勃D.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强大4. 安史之乱持续了()A.三年B.五年C.八年D.十年5.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D.促进了民族大融合6. 唐朝末年,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7.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带来的影响是()A.使唐朝由盛转衰B.使唐朝的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C.直接导致唐朝灭亡D.使唐朝的经济得到恢复8.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安史之乱的爆发B.黄巢起义的爆发C.朱温建立后梁D.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9.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其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昏庸无能B.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少数民族的侵扰D.经济发展缓慢10.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其原因不包括()A.南方政权较少战乱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D.南方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11.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代十国是一个统一的朝代B.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过南方C.五代十国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五代十国时期,文化发展停滞不前12. 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安史之乱②黄巢起义③朱温建立后梁④唐朝建立A.④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13. 唐朝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A.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关心人民疾苦B.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C.要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过大D.要大力发展对外战争,扩张领土14. 唐玄宗后期,为了防御边疆,在边境地区设立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拥有的权力不包括()A.军事指挥权B.行政管理权C.财政大权D.任免宰相权15.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政府为了平定叛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军平叛B.向少数民族借兵C.实行两税法,增加财政收入D.与叛军签订和平协议16. 黄巢起义与安史之乱的不同之处在于()A.都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B.都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打击C.黄巢起义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唐朝统治,而安史之乱是地方节度使的叛乱D.都导致了唐朝的灭亡17.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进行改革的目的不包括()A.统一全国B.增强国力C.恢复经济D.削弱藩镇势力18. 以下关于唐朝与五代十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五代十国是唐朝的延续B.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分裂割据局面C.五代十国与唐朝没有任何关系D.五代十国是唐朝的藩属国19. 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经济,唐朝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鼓励垦荒B.兴接水利C.减轻农民负担D.实行均田制20. 下列关于唐朝衰亡原因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削弱C.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D.唐朝末年自然灾害频繁,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南走”。——《太平广记》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材料三:“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1)材料一中的“禄山作乱”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事件爆发的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了“禄山作乱”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后期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与“禄山作乱”有什么关系?(8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材料二:“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这是一句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俗谚。材料三:黄巢起义后,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但最终起义失败。(1)结合材料一,分析黄巢起义的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8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6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618年是唐朝建立时间;763年是安史之乱结束时间;907年是唐朝灭亡时间。2.答案:B解析: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朱温是唐朝灭亡后建立后梁的人物。3.答案:A解析: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节度使权力过大、安禄山野心勃勃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强大与安史之乱爆发没有直接关系。4.答案:C解析:安史之乱从755年持续到763年,长达八年之久。5.答案:D解析: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促进民族大融合不是安史之乱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6.答案:C解析:唐朝末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安禄山、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朱温最终篡唐建立后梁。7.答案:B解析: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使唐朝的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灭亡,唐朝是被朱温所灭;黄巢起义是因唐朝统治腐朽,百姓生活困苦而爆发,且起义过程中社会动荡,并未使唐朝经济得到恢复。8.答案:C解析: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五代十国局面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9.答案:B解析: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其根本原因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相互攻伐。统治者昏庸无能、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发展缓慢都不是根本原因。10.答案:D解析: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包括南方政权较少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一直存在,不是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11.答案:C解析: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分裂割据时期,并非统一朝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时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发展,并非停滞不前。12.答案:A解析:唐朝建立于618年;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时间晚于安史之乱;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所以顺序为④①②③。13.答案:D解析:唐朝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包括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关心人民疾苦;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要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大力发展对外战争,扩张领土并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反而可能消耗国力,引发社会矛盾,这不是唐朝灭亡给我们的启示。14.答案:D解析:节度使拥有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财政大权,势力膨胀。但节度使没有任免宰相权,任免宰相是皇帝的权力。15.答案:D解析: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政府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军平叛,向少数民族借兵,实行两税法增加财政收入等。并没有与叛军签订和平协议,而是经过长期战争才平定叛乱。16.答案:C解析:黄巢起义是农民起义,主要目的是推翻唐朝统治;安史之乱是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A选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安史之乱不是农民起义;B选项是两者共同点;黄巢起义没有导致唐朝灭亡,D选项错误。17.答案:D解析:后周世宗柴荣进行改革,目的是统一全国、增强国力、恢复经济。柴荣改革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削弱藩镇势力,他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实现统一。18.答案:B解析: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分裂割据局面,各政权是在唐朝灭亡后建立的,并非唐朝的延续、藩属国,与唐朝有前后相继的时间关系。19.答案:D解析: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为恢复经济,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安史之乱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唐朝没有再实行均田制。20.答案:D解析: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藩镇割据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削弱,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这些都是唐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唐朝末年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二、材料分析题1.(1)答案:“禄山作乱”指安史之乱。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边疆形势、节度使权力等方面阐述安史之乱爆发原因。(2)答案:反映了安史之乱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家庭家破人亡。解析:从材料二“园庐但蒿藜”“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等描述,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破坏。(3)答案: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问题。关系: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政府为了平叛和防御,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不向中央交赋税,自行委派官吏,形成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结果,又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使唐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解析:根据材料三“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判断是藩镇割据问题,再阐述其与安史之乱的因果关系。2.(1)答案:黄巢起义的原因包括:唐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纲纪紊乱;藩镇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解析:从材料一“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结合唐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分析黄巢起义原因。(2)答案:材料二反映了黄巢起义过程中杀戮过多的问题。看待:这种说法有一定夸张成分。黄巢起义是在唐朝统治腐朽,百姓生活困苦的背景下爆发的,起义军旨在推翻腐朽统治,在战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人员伤亡。但“杀人八百万”的说法过于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