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五卷_第1页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五卷_第2页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五卷_第3页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五卷_第4页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五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五卷

第八十一篇

玉楼春

[宋]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释】: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实则

人有情,烘衬出内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第二句的“艳粉娇

红吹满地”,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

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着力写花的美,也就

更反衬出“吹满地”的景象之惨,满目繁华,转瞬即逝,使人触目惊

心。“吹”字暗接“东风”,进一步写东风的无情。上片歇拍两句,

上句词意深厚,楼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

然较之近观增加了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不遮

愁”三字十分生动、传神。

景既不能遮断,愁自然油然而生。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绿暗的春

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

花飞花谢的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

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过片表面上自责“错管”,实际上写有情,花落春去,人力无法挽回,

惜春怜花,只能是徒然多事而已。当初不能通晓此理,每逢登临游

春都为花落泪,现在看来,都属多余的感情浪费。表面上看似怨悔,

实是感伤。结拍“两句,化用崔敏童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

莫辞频”(《宴城东庄》),转写今日此时,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

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

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群花飞谢,在还没有委埋泥土、坠随流

水之前,“吹满地”的“艳粉娇红”还可供人怜惜,然而这种景象转

瞬间即将消逝无踪,又能够看到几次?更又能看得几时!“临轩一盏

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韩偲《惜花》),在“直须深”的连连呼

唤中,蕴藏着无计留春、悲情难抑的痛苦,但这种感情却故以问语相

诘,就显得十分宛转。此二句明朗显豁,摇曳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第八十二篇

鹃鸽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缸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分类标签:爱情诗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⑴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喻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鹏鹃天”。又名《思

越人》、《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玉钟:酒杯的美称。

⑶拚却:不惜,甘愿。

⑷楼心:一作“楼头”。

⑸扇底:一作“扇影”。

⑹相逢:词中“相逢”凡二见,前一指初逢,后一指重逢,其意有别。

⑺剩把:尽把,只把,再三把。缸(音刚):灯。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

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

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己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

侑酒于华宴的歌女。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

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

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这就写出了感情的

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

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

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

“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

其动态效应。“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

竭,才暂歌喉一一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

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

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

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

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

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

不独自己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己,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

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

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

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

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

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

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

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叔原“杨柳”、“桃花”等

句,“不愧

六朝宫掖体”。

赵令畤《侯鳍录》引晁补之云:晏元献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是

一家。如“舞

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

独步。

黄蓼园《蓼园词选》:“舞低”二句,此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

楼台",更

觉浓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别后相逢之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

“彩袖”一

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拼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

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

始归到今日

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

与“犹恐”四

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

上言梦似真,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情婉丽。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

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

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

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

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

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J(见《侯

鳍录》)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叔厚云「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J

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在杨柳

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在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

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遗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

“玉锤”、“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

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银金工”即是银灯;“剩”,只管。末

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

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在承平之世,而久别

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在

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

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

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悄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

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

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

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

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第八十三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分类标签:哲理诗宋词三百首初中婉约诗惜时人生

作品赏析

【注释】: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

回,去年天气旧池台二

⑵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

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

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

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

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

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

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

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

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

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

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

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

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纤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

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

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

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

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

“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

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

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集评】

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遇。

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

天成一段词,

著诗不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

体不着一怀人

之语,但以景衬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景象,记得与昔时无

殊。天气也,亭台

也,夕阳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骤触此景,

即引起离索之感。

“无可”两句,属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花落,又喜燕归,

燕归而人不归,终

令人抑郁不欢。小园香径,惟有独自徘徊而已。余味殊隽永。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绢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

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

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

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

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

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

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

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

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

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

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

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

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

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

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

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

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

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

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

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

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

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

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

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

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

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

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

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第八十四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

人J

【评解】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

从放眼河山到

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

伤离别可哀;

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嚓亮入云。

意亦从李矫“山

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

句,用唐诗意,忽

作转语,亦极沉痛。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

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

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

“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

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

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

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

“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

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

“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

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

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

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

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

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

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

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

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

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娇《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

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

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

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

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

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

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

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

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

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

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

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

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

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

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

词的一大特色。

第八十五篇

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狰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往日初见美人时的欢悦与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追忆对比

中抒发好景不长,人生苦短的慨叹。

首句“水绿”、“风暖”两个细节都暗示出“正是一年春好处J春天,

好风轻吹,池塘碧绿,也是花开的季节。花未明写,于下片“赏花”

二字补出.读者自知。“池塘水绿风微暖”,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

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

叙写。这一句将“风”与“水”联在一起。又隐隐形成“风乍起,吹

皱一池春水”的动人画面,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

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的片断。这分明是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

的片断。但他并没有一一写出,与下片“当”“赏花”等字互见,情

景宛在。这里只以详笔突出了当时宴乐中最生动最关情的那个场面:

“记得玉真初见面”。紧接二句就写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重头歌韵

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J这是此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以“响

铮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均甚生动。“铮琮”

双声。“乱旋”叠韵。双声对叠韵.构成语言上的回环之美。这一联

虽只写歌舞情态,而未著一字评语,却全是赞美之意。

上片写到“初见面”,应更有别的情事。下片却不复写到“玉真”。未

尽其言,留给读者去想像。“玉钩阑下香阶畔”,点明一个处所,这大

约就是当时歌舞宴乐之地。故此句与上片若断若联。“醉后不知斜日

晚”,作乐竞日,毕竟到了宴散的时候。仍似写当筵情事。不过,词

的黄昏斜日又常常是象征人生晚景的。此句实兼关昔与今。这就为最

后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此词结句只说“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而今无一半”,丝毫未提“玉

真”,其实她应包含在“当时共我赏花人”之内。至于她究竟属于哪

“一半”,也没有说,却更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说“玉真”而不及“赏花人”,下片说“赏花人”不及“玉

真”,其实是明写与暗示交替而互见,这种写法不惟笔墨省净,而且

曲折有味。

第八十六篇

玉楼春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释工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

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

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在抒发人

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

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

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

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日「先君平日小词虽多,

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

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

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

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

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

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

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

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

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

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

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二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

“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

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

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

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

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

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二

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

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

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恋口角」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

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

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

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八十七篇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鹉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分类标签:描写春天宋词三百首初中

作品赏析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

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

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

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

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

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

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

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

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

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

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

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鹏嘴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

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

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工古有诗云:“落尽海

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

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

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

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

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

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

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

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

此。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

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

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

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鹏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描绘了一个春

意盎然的园子,园中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

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空中还有柳絮飞舞。“日长”,表明季

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

的景象。“碧苔”、“黄鹏”、“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

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

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

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

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

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

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

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

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

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

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

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只用一

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

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画面明媚,情调欢快,风格质朴,或可视为晏殊词中的别调。上

片写景,刻画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燕子”、“梨花”,形态一动一

静,色彩一黑一白,以之对举开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时,用“燕

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又为下片中少女的登台亮相

埋下了伏笔。下片写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巧笑”二句写

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花草的小路上欣然相逢,逗出下文所描写

的斗草游戏。但作者既不对斗草场面稍加展示,也不对斗草规则略作

交待,而聚焦于主人公斗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同样别具匠心。“笑

从双脸生”,尤为传神写照之笔:只有涉世未深、全无心机的纯情少

女才会因为如此细小的缘由而笑得这般自然、这般天真。

第八十八篇

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分类标签:爱情诗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释】: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

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

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

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

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

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

“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

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

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

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

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

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

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

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

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

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

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

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己。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

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

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

格。

第八十九篇

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分类标签:描写风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

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

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放《中山诗话》说:“晏元献尤喜冯延巳歌

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

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像温

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

维以“画屏金鹏鸿”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于精神。

“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

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J

(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

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

“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词的上阕是写酒醉以后的浓睡。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

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李善注曰:

“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日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秋风落叶,画

堂中的词人因饮了几杯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

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巾“细细”、“叶叶”两组叠字,

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

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以“叶叶”这两个名词相连用,就在读

者面前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显得很有次序,很有节奏。向来

写梧桐经秋而落都是较为凄厉的,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

落时」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

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

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像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

细的,却极为少见。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易”二字,

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虽是淡淡的一笔,但却是陪笔;至

“一枕小窗浓睡”,才写出此阕的主旨。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

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闲愁。然而以酒浇愁愁更愁,愁深故易

醉,醉易故睡浓。此意于下阕尤能见出。

如果说上阕是从昨晚的醉眠写起,那么下阕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

感觉。词人一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

酒醒后情绪如何,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巾所见的景象,折射出

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不过在结句中仍然透露出一丝丝哀愁。过

片中的紫薇,植物名,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阕说金风吹

得梧桐叶坠,分明是秋季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此刻这两种花

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前阕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后阕的两

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体察,来表现

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阈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踏莎

行》词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情境皆相似。两

处都用了“却”字。却者,正也。此处是说抬头望去,一抹斜阳正照

着阑干,颇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神韵,然而词人所见者不是南

山,而是残花、斜阳,其中似寓有无可奈何的心境。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也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

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可是词不比诗,它往往用这样的语言,来调

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

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

它对下旬“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双双紫

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愣的感觉。于是他想到昨

夜醉后原是一个人独宿。一种凄凉意绪,落寞情怀,不禁油然而生。

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寒冷。

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此词之所以受到评论家们的一致称赏,主要在于它呈现了一种与词人

富贵显达的身世相谐调的圆融平静、安雅舒徐的风格。这种风格,是

大晏深厚的文化教养、敏锐细腻的诗人气质与其平稳崇高的台阁地位

相浑融的产物。在这首词里,丝毫找不到自宋玉以来诗人们一贯共有

的衰飒伤感的悲秋情绪,有的只是在富贵闲适生活中对于节序更替的

一种细致人微的体味与感触。抒情主人公是在安雅闲适的相府庭园中

从容不迫地咀嚼品尝着暑去秋来那一时间自然界变化给人之身心的

牵动之感。这当中,也含有因节序更替、岁月流逝而引发的一丝闲愁,

但这闲愁是淡淡的、细柔的,甚至是飘忽幽微若有若无的。作者通过

对外物的描写,将他在这环境中特有的心理感触舒徐平缓地宣泄出来,

使整个意境十分轻婉动人。

这首词也是《珠玉词》中的名篇。它用精细的笔触和闲雅的情调,写

出家作者这样的富贵高雅的文人在秋天刚来时的一种舒适而又略带

无聊的感触。

第九十篇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分类标签:描写春天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

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

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

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

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

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

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

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

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

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

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

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

“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

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

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

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

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

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

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

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

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J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

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

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

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

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也正是此意。

第九十一篇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宋]叶梦得

唾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拢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

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元限楼前沧波意,

谁采频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

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关德在《题石林词》一文中,对叶梦得词下了这样的评语:“味其词

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J

此篇正体现其早期词作的特点。这首词借暮春景色抒发怅恨失意的无

限相思、青春虚掷的无限感慨,写景清新明快,词风婉丽,抒情深婉,

情深意长。

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起首三句描绘自己

午睡乍醒,己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唯来

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

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吹尽”两句,

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长调写景不似小令,并非勾勒点染,抓取景物

特点即可,而是需要细致地铺展开来,工笔描绘。这两句将“残花”

与“垂杨”并提,表现春末特有的景色;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

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这是静中见动;一“自”字写出

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用来衬托作者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

“渐暖霭”三句,光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

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

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

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

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

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这里极其

隐晦地表现出作者对宋朝衰落的遗恨。

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江南”三句,是说

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

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酷上

涨的葡萄绿酒。李白就曾有诗赞道:“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

泼酷。”(《襄阳歌》)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

幅水墨画。这里先写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无限楼前沧波意”,“沧波”照应前句江景,描绘出一幅想象中的画

面:情人在江边高楼倚栏怅望,却只见细浪粘天,烟波浩渺。作者想

象情人遥对沧波的情怀,不禁道出“谁采频花寄与?”采演花有寄托

相思的用意,二人相隔万里,虽想采演花寄给对方以托相思,但作者

却言“谁采”,透露出“梦断”之恨。“但怅望”三句,更深一层,写

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相互“怅望”,

但无论如何相望,视线也会被“千山”所阻。问“万里云帆何时到?”

即含有“不能到”的意思,因此只能与“孤鸿”相伴,在这种凄清的

景况中独自品尝离愁别恨。柳永《玉蝴蝶》词末几句境界与此相似: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

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

《金缕曲》,由曲及人,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又着一“谁”字,

进一步表现作者失去情人之后的孤苦。“金缕”曲词中有劝人珍惜年

华的句子,作者借此叹息往日美好不再,而自己如今无人相伴,年华

也只是虚度,将对远方伊人的t卷1.卷深情蕴藏于短短六字中,显得曲致

深长。

第九十二篇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

[宋]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M

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

阑时。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释工

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以豪放衬婉约,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上片写景,景中宴情。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晓来天气放晴,

庭院中半是残花。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从时间

来看,重点在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是从回忆中反映出

来的。意境颇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李词较凝

炼,叶词较舒展。一般写落花,都很哀婉低沉,如欧阳修《蝶恋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

红万点愁如海”,均极凄婉之致。可是这里却用另一种手法,不说风

雨无情,摧残落花,而以落花为主语,说它在风前飞舞,把“黄昏

雨”给送走了。创意甚新,格调亦雅。晓来残红满院,本易怅触愁情,

然词人添上一句“唯有流丝千丈晴空",情绪遂随物象扬起,给人

以高骞明朗之感,音调也就高亢起来。

下片抒情,情真意切。前二句正面点题,写词人雨后同干誉、才卿

两位友人在来禽花下饮酒。来禽,即林檎,南方叫花红,北方名沙果。

此时词人盖已致仕居湖州卞山下,故能过此闲适生活。“殷勤花下同

携手”,写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语言简练通俗而富于形象

性,令人仿佛看到这位贤主人在殷勤地拉着干誉、才卿入座。“花下”

当指林檎树下。还“更尽杯中酒",一方面见出主人殷勤劝饮,犹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方面也显

出词情的豪放,如欧阳修《朝中措》中所写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结尾二句写得最为婉转深刻,曲折有味。所以明人沈际飞评曰:“下

场头话,偏自生情生姿,颠播妙耳J(《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古代

达官、名士饮酒,通常有侍女或歌妓侑觞。此云“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为美人愁

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欢。其中“酒阑时”乃此二句之规定情境。酒

阑意味着人散,人散必将引起留恋、惜别的情怀,因而美人为此而敛

起蛾眉,词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设身处地,巧语宽慰,几有同其

悲欢慨。

明人毛晋称其词“不作柔语殖人,真词家逸品”(《石林词跋》),确为

有识之见。

第九十三篇

一丛花令

[宋]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梯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拢。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分类标签: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人春日登楼引起的相思与愁恨。上片写别后愁怀;

下片是回忆当

年。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叹息人不如物。词中以桃杏喻

人,以无情比有情,

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集评】

刘逸生《宋词小札》:这首《一丛花》,比较深刻地体贴了少女的心情,

反过来衬

托自己对她的怀念,却是写得很成功的。

范公僧《过庭录》: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组思,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

风。”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

谒永叔,阍者以通,

永叔到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J

此词写一位女子在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词的结

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

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起首一句,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

盘郁萦绕在胸中的感情的倾泻。

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

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答,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

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