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培养方案_第1页
外科学培养方案_第2页
外科学培养方案_第3页
外科学培养方案_第4页
外科学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学培养方案

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及学分

外科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总分36学分,学位课程总分22学分。

1.公共学位课(6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学时〃学分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18学时/I学分第一学期

英语72学时/4学分第一学期

2.学位基础课(8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临床流行病学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

卫生统计学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

医学文献检索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

3.学位专业课(8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局部解剖学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

影像诊断学36学时/2学分第一学期

专业课54学时/3学分第三学期

专业英语18学时/I学分第三学期

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包括腹腔镜技术)。

(二)男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

(三)复杂性肾结石的微创治疗。

三、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泌尿外科学》

2.选修课2学分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学》、《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五、临床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

1.掌握

⑴外科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⑵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感染、肿瘤、结石、梗阻、创伤及结核的基本理论。

2.熟悉

⑴男性的性功能障碍、性传播性疾病、节育并发症和不育症的发病机制、诊

断及治疗原则。

⑵熟悉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病(例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及泌尿生殖系损伤)

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3.了解

⑴泌尿外科某些疑难病种(肾性高血压、复杂尿路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上腺疾病、神经源性膀胱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

⑵了解男科学的诊治及进展情况。

(-)临床技能

1.掌握

⑴泌尿外科专业病史的正确采集、分析、体格检查及病历的正确书写。

⑵常用诊治技术:膀胱残余尿量测定、前列腺液采集、穿刺及针吸活检膀胱

穿刺造屡、尿动力学检查、金属探条及丝状探子扩张尿道、膀胱镜下碎石、活检、

电灼、注射、插管和阴茎海绵体活性药物注射。

⑶影像学在泌尿外科和男科学中的应用,熟练阅读肾盂、输尿管、膀胱造影

及CT、B超照片。

2.熟悉

⑴泌尿外科各种导管(例如导尿管、膀胱及肾造瘦管、输尿管D-J支架引

流管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的用途及具体用法。

⑵后腹腔镜手术腹膜后空间的建立方法。

⑶腰部手术切口及十一肋间切口等手术入路。

3.了解

腔内泌尿外科(例如各种TUR手术、激光手术、输尿管镜手术、经皮肾镜

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等),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o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⑴【普外科】轮转4个月

①学习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②掌握普通外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无菌术、水电解质紊乱、休克、创伤、

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③熟悉各种门诊小手术、清创术、外科诊疗常规及手术前后处理。

④参与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痔屡手术、大隐静脉手术、胃肠造屡术和修

补术、胃肠吻合术、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引流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等。

⑵【骨科】轮转3个月

①学习骨科基本知识及骨科所属各分支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骨科常见

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掌握骨外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骨科理学诊断操作规则、门诊小手术(皮

下肿块和腱鞘囊肿切除)及石膏固定操作方法。

③熟悉运动系统理学检查法及骨科常用影像学诊断,骨科诊疗常规及手术前

后处理原则。

④参加四肢创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断肢再植、颈腰椎的内固定手术。

⑶【急诊科(包括ICU)】轮转3个月

学习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高血压急症、高危心率失常、

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气胸、肺梗塞、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

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急性中毒及理化因素所致

疾病和创伤的急救等。

常见急诊抢救技术:包括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除颤、体外心脏起

搏、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洗胃、清创缝合等。

(4)【肾内科】轮转4个月

①学习各种肾脏疾病病因、发病理论、诊断治疗的方法。

②掌握尿常规报告分析、肾功能报告分析、肾B超报告分析、KUB+IVP阅

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方法。

③了解肾小球疾病病理分型、预后及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治疗方法和透

析疗法的应用。

⑸【影像学】轮转4个月

学习要求:学习X线检查、CT检查、MR检查、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了

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⑴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泌尿外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

疗原则;泌尿及男性生殖系感染、肿瘤、结石、梗阻、创伤及结核的基本理论;

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病(例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及泌尿生殖系损伤)的诊断、鉴

别诊断及处理。

⑵应掌握的技术操作

泌尿外科常用诊治方法(例如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鞘膜积液的透光试验、

前列腺液的采取与镜检);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含泌尿系平片、造影片、CT、

-4-

MRLB超及核素检查等)及膀胱冲洗、膀胱灌注、包皮环切术、女性尿道肉阜

切除术、膀胱穿刺造屡、膀胱镜检查、膀胱镜下逆行肾盂输尿管插管、膀胱镜下

双J管的植入及拔除、金属探条及丝状探子扩张尿道、前列腺穿刺活检、输尿管

镜下输尿管探查、膀胱切开取石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睾丸切除术、睾丸鞘

膜切除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

⑶应诊治的病种与病例数: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50份,参与诊治下列病种:

疾病类别例数(2例)

泌尿生殖系炎症10例

睾丸鞘膜积液1例

前列腺增生症5例

隐睾1例

精索静脉曲张2例

肾结核1例

尿路结石4例

膀胱癌4例

肾肿瘤2例

前列腺癌或睾丸肿瘤1例

尿道狭窄1例

肾上腺疾病1例

泌尿生殖系统损伤1例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下列手术:

手术类别例数(2例)

尿道扩张术1例

膀胱镜检查术1例

膀胱镜逆行置管术1例

包皮环切术1例

尿道息肉切除术1例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例

睾丸鞘膜翻转术1例

膀胱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

睾丸切除术或附睾切除术1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

膀胱造屡术1例

担任助手参加下列手术:

手术类别例数(2例)

泌尿生殖系成型术1例

经皮肾微造屡碎石取石术10例

肾脏手术3例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或TURP10例

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40例

膀胱肿瘤手术15例

(四)其他要求:协助住院总医师或科秘书完成科室管理工作,参与科室管

理。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1.带教时间:72学时。

2.内容

⑴参与低年资(轮转)住院医师、医学院本科实习医师、医学院本科见习医

师、留学生的带教工作,对每类学生的带教时间均不得少于18个学时,具体内

容包括病历书写指导、学习讲座、出科考核等工作。

⑵在学生进入科室后,向其介绍病区基本情况:如病区人员结构、环境分布、

收治病种及相关制度等。

⑶熟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目标:将实施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征求意见,

请学生参与。

⑷组织每一轮低年资住院(轮转)医师示范交班1次、讲座2次、教学查房

或个案分析1次、指导完成出科考核病历1份/人,修改出科考试试题1份/人。

⑸实习带教实行导师制,指导实习医师学习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指导换

药拆线、导尿等无菌操作技术,主讲实习讲座1次/轮。教学查房选择常见病例。

提前告诉学生作好准备,提高教学查房的效果,指导完成出科病历1份/人,修

改出科考试试题1份/人。

-6-

⑹指导见习医师规范采集病史、医患沟通技巧、规范查体、无菌操作,指导

学生理解并完成对泌尿外科某种常见病的诊治。

⑺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协助上级医师完成留学生的实习带教:包括规范采

集病史、医患沟通技巧、规范查体、病案书写、诊疗计划的制定、无菌操作技术

培训,指导学生学习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八、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中文参考书: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吴阶平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泌尿外科手术学》梅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实用腔内泌尿外科学》韩见知,庄乾元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4.《泌尿系统疾病腔镜诊断治疗学》郭应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男科学》郭应禄,胡礼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中文参考期刊:

1.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3.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男科学杂志

5.中国男科学杂志

(三)英文参考书

《Compbell':Urology》(最新版)

(四)英文期刊:

l.JUrology

2.Urology

3.EurUrol

4.BrJUrol

5.NEnglJMed

外科学(普通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胃肠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综合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二)外科营养的临床应用研究。

(三)微创治疗在胃肠外科的应用。

(四)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在胃肠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五)疝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三、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普通外科学》

2.选修课2学分

《临床营养学》

五、临床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

1.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

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

识及基本理论。

2.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胃癌的最新治疗规范;结直肠癌最新诊疗规

范;腹腔镜技术的理论基础;熟悉外科基本用药;外科营养制剂选择与应用的理

论基础。

3.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最新进展;肠内肠外营养在腹部外科应用的最新进

展;器官移植进展状况;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8-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⑴外科常见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如缝合换药、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测量、

针吸活检、切除活检、胸、腹腔穿刺等。

⑵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开腹术、开胸术、胸腹腔引流术、气管插管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急诊清创

术、骨折外固定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

⑶本专业的影像诊断:能正确描述本专业X线平片、B超、CT、MRI的影

像所见要点。

⑷本专业的实验室诊断:能正确判读本专业常用实验室诊断结果(血常规、

尿常规、生化、血气分析、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等)。

2.熟悉

⑴心肺复苏技术,包括气管切开术、体外心脏按摩术、人工呼吸、药物复苏

技术。

⑵重症监测及处理技术,包括常用监测技术,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安装使

用;呼吸治疗,如氧治疗、胸部物理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循环支持治疗的适应

证、方法及常用药物应用。

⑶外科营养疗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TPN治疗技术,包括穿刺方法(锁骨

下和中段颈内静脉穿刺技术)、营养液配制、并发症及其防治。

3.了解

⑴常用内窥镜检查法,包括胃镜、食管镜、结肠镜、膀胱镜操作方法,良性

病变电灼术及各种经内窥镜造影检查法。

⑵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技术(放疗、化疗、生物疗法的种类和适应证等)。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轮转科室及时间:

⑴泌尿外科3个月

⑵胸外科3个月

⑶急诊外科3个月

⑷消化内科3个月(含内镜室1个月)

⑸麻醉科2个月

⑹病理科1个月

⑺医学影像科1个月

⑻重症监护室1个月

⑼肿瘤内科1个月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⑴掌握理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

断及处理。普通外科基本理论,水电平衡紊乱、休克、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

苏、外科营养、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等的处理

⑵掌握的技术操作:全面掌握外科换药的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

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

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

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

⑶应诊治的病种与病例数

病种例数(2)

用和疳病10

破伤风1

痈1

急性乳腺炎1

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5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2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5

肛屡、肛乳头炎、肛门周围感染5

静脉炎5

内、外痔10

脓肿3

体表肿瘤20

急性阑尾炎5

腹外疝5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5

-10-

乳腺增生5

乳腺癌5

胆囊结石5

胃肠肿瘤5

肠梗阻5

(四)其他要求:

L手术技术操作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例次(2)

疝修补术5

阑尾炎手术5

体表肿物活检5

作为助手参加大中型手术20

2.能独立处理常见急腹症。

3.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的一些大型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步骤、手术前后处理原

则,并作为助手参加这些手术。

4.了解腹腔镜手术。

5.要求完成的工作: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6.于第4学期结束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完成论文综述和开题报告。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1.带教时间:72学时。

2.内容

项目内容时间

(1)腹部查体及直肠指诊检查法4学时

(2)普外科病历书写特点4学时

(3)围手术期医嘱的要求4学时

(4)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4学时

(5)阑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4学时

(6)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4学时

(7)外科常见低血钾4学时

(8)肠瘦的处理4学时

(9)外科营养处理4学时

(10)外科抗生素的应用4学时

(ID胃恶性肿瘤治疗进展4学时

(12)微创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4学时

(13)腹股沟疝治疗进展4学时

(14)快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进展4学时

(15)胃肠外科医疗护理基本操作4学时

(16)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4学时

(17)结肠肿瘤的诊疗进展4学时

(18)直肠肿瘤的诊疗进展4学时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八、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中文参考书:

1.陈孝平.统编八年制及七年制外科学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3.石美鑫.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4.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5.封国生.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二)英文参考书:

1.TC.M.Townsend.thebiologicalbasisofmodernsurgicalpractice.Elsevier

Saunders,18thedition

2.MichaeLJ.Maingot'sAbdominalOperation.Zinner.10thedition

3.JournalofSurgericalresearch

-12-

外科学(骨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研究方向

(一)脊柱脊髓疾病,脊柱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研究。

(―)创伤与修复。

(三)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四)显微修复与重建。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实用骨科学》

2.选修课2学分

《骨与关节损伤》

五、临床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

1.掌握

⑴骨外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⑵骨折治疗的原则。

⑶常见骨病的发生、发展及致病机理。

2.熟悉

⑴各类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⑵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⑶骨科常见手术入路。

3.了解

⑴骨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⑵微创骨科的方向。

⑶复杂骨病、骨折的处理细则及手术技巧。

(―)临床技能

1.掌握

⑴骨科常用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检查方法,开放性伤口清创闭合的原则。

⑵石膏、止血带、关节腔穿刺技术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

具体操作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⑶骨科创伤(以骨折和脱位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手术操作技术。

2.熟悉

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骨关节肿瘤的骨科检查法。

⑵与骨科有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⑶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方法。

3.了解

⑴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

则。

⑵皮瓣缺损的修复、肌腱吻合。

⑶骨科内固定的基本技术。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⑴轮转科室及时间:

普外科(含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甲外科)6月

神经外科3月

胸外科2月

康复医学科1月

泌尿外科1月

重症医学科2月

急诊外科3月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⑴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骨科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骨科常用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检查方法。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骨关节疾病的骨科检查法;与骨科有关的影像学

-14-

及实验室检查方法。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

断以及处理。

⑵应掌握的技术操作

骨折和脱位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手术操作技术;开放性伤口清创闭合的原则;

石膏、止血带、关节腔穿刺技术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具体操

作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手外伤清创、皮肤缺损的修复、肌腱吻合以及

骨科内固定的基本技术。

⑶参与诊治的病种与病例数

常见部位骨折(如Colles骨折、尺挠骨骨折、股骨颈骨折等)10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5

颈椎病5

腰椎间盘突出症10

腰椎管狭窄10

骨与关节感染性炎症(化脓性骨关节炎、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

骨关节结核等)

骨与关节非感染性炎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5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肌腱炎、腱鞘炎、滑膜炎、腰背筋膜炎等)20

骨关节肿瘤(骨软骨瘤、软组织肿瘤等)5

骨关节畸形(先天性斜颈、外翻等)5

⑷应基本掌握的手术种类及要求

手术类别完成例数(2)参加例数(2)

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10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310

常见部位的骨牵引(如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210

开放骨折的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如钢板)5

简单手外伤的清创、闭合伤口510

颈椎或腰椎手术10

四肢关节感染性/非感染性关节炎症手术5

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5

骨关节畸形矫正手术(如先天性斜颈矫正)5

截肢术2

取骨术25—10

(五)其他要求

书写:骨科住院志20份,其中大病历不少于5份。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1.带教时间:助教工作应不少于72小时。

2.内容

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独立带教实习医师,指导低年住院医师处理骨科的

常见病、多发病。担任教学助教,培养教学能力,要求辅导本科生课程教学,及

时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该课程进度。每周组织一次习题课,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进行答疑。帮助任课教师及时完成作业批改工作。帮助所“助教”课程任课教师

监考,阅卷等工作。服从任课教师的安排,完成任课教师安排的其他教学任务。

授课内容:本科生《外科学》中“骨科学”教学任务。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16-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显微神经外科

(二)颅脑损伤、脑出血诊断及外科治疗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分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神经外科学》

2.选修课2学分

《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五、临床能力培养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⑴神经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神经系统查体及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⑵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脑疝危象的判断及紧急处理原则和

颅脑损伤的分类、诊治的基本原则。

⑶颅脑、脊髓常见肿瘤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原则。

2.熟悉

⑴脑积水的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及诊治原则。

⑵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⑶脑和脊髓常见疾病影像学、电生理检查、临床检验的特征及其意义。

3.了解

⑴神经外科疑难疾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深部及颅底肿瘤、某些

处理困难的先天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⑵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⑶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最新进展。

(―)临床技能

1.掌握

⑴能独立完成颅脑损伤、脑出血的诊治。

⑵掌握神经外科常用诊疗技术,如腰穿、脑室穿刺术等。

2.熟悉

⑴幕上下常见手术入路。

⑵三叉神经、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

⑶神经内镜下三脑室造屡、脑室内囊肿造屡及切除、脑室内肿瘤的切除术。

3.了解

⑴全脑血管造影术。

⑵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⑶神经外科疑难疾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深部及颅底肿瘤)的手

术治疗。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⑴轮转科室及时间:

①普外科3月

②骨科3月

③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3月

④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外科2月

⑤神经内科3月

⑥影像学科3月

⑦康复医学科1月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⑴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①神经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②神经系统查体及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③本学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颅脑损伤、脑与脊髓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性

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18-

⑵应掌握的技术操作

①头皮撕脱伤的手术处理技术。

②腰椎穿刺术。

③慢性硬膜下血肿及脑室钻孔引流术。

④幕上下常见手术入路。

⑤一般闭合性及某些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

⑶应诊治的病种与病例数

①颅脑损伤220例

②颅内肿瘤220例

③脑出血220例

④脑积水25例

⑤三叉神经痛25例

⑥面肌痉挛25例

⑷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的操作或手术

①腰椎穿刺210例

②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210例

③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5例

⑸参加下列手术

①脑出血血肿清除术215例

②颅内肿瘤显微切除术215例

③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215例

(四)其他要求

1.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加神经外科的急诊工作,参与危重急症的救治。

2.参加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

3.管理病床5张。

4.书写正规合格病例不少于20份。

5.完成上级医师交给的各项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及日常事务。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带教时间:72学时。

(-)内容

1.带教实习医师,指导修改实习医师撰写的医疗文书。

2.指导实习医师完成放置胃管、拆线、换药等。

3.担任教学助教,辅导本科生课程教学。

4.按期组织习题课,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八、需要阅读的专业书籍

1.《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第二版李振平刘树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年出版)

2.《断层解剖学》第一版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

3.《神经外科学》第一版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4.《显微神经外科学》共四卷M•G•亚萨吉尔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出版)

-20-

外科学(心脏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

(二)瓣膜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手术适应证及外科治疗。

(三)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外科治疗。

三、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心脏外科学》

2.选修课2学分

《心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

五、临床能力培养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⑴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⑵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

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

2.熟悉

⑴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⑵冠状动脉解剖及其生理学,以及冠脉狭窄对心肌的影响。

⑶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

3.了解

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解剖、诊断和治疗原则。

⑵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及其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室间隔穿孔

(VSD)、心脏破裂和二尖瓣功能不全(乳头肌功能不全)。

⑶瓣膜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临床技能

1.掌握

⑴掌握儿童CPB的建立。

⑵掌握应用静脉和动脉材料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⑶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包括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PDA)、

房间隔缺损(ASD)、部分房室共同通道(AVSD)、室间隔缺损(VSD)o

2.熟悉

⑴熟悉法洛氏联征的外科处理。

⑵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方法。

⑶熟悉标准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

3.了解

⑴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手术技术。

⑵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⑶心脏瓣膜成形术及合并房颤的外科射频消融术。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⑴轮转科室及时间:

①麻醉科3个月

②心外ICU3个月

③超声心动室3个月

④心电图1个月

⑤心内科3个月

⑥胸外科3个月

⑦呼吸内科2个月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⑴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外科治疗的

基本原则;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原则;心脏瓣膜病的病理

生理及治疗原则。

⑵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儿童体外循环的建立、胸腔积液穿刺术。

-22-

⑶应诊治的病种与病例数:培训期间要求参加常见心脏病手术100例,其中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第一助手手术5例。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1.带教时间:72学时。在心脏外科临床实践期间,每周参加一次本科生的临

床见习的带教工作。

2.内容:带教心脏的解剖结构,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冠心病

的解剖病变、病理生理、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外科学(胸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二)食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胸腔镜在普胸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现代胸外科学》

2.选修课2学分

《胸腔镜和纵隔镜手术图谱》、《新编食管外科学》

五、临床能力培养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⑴胸外科常见病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基本操作。

⑵常见胸外伤的处理原则。

⑶能够完成胸外科常见病的诊断。

2.熟悉

⑴胸外科特殊检查方法,如X线阅片、食管镜、气管镜等。

⑵胸外科围手术期处理。

⑶胸外科常见病症处理。

3.了解

⑴呼吸生理学,肺功能结果判定。

⑵食管生理学。

⑶应用电视胸腔镜行普胸外科手术切口选择。

-24-

⑷普胸内镜下解剖。

⑸肺移植临床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临床技能

1.掌握

⑴胸腔闭式引流术。

⑵剖胸探查术。

⑶胸壁肿物切除术。

⑷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2.熟悉

⑴纵隔肿瘤切除术。

⑵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的手术方式。

⑶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

⑷肺叶切除术。

⑸胸腔镜手术。

⑹呼吸机在普胸外科中应用。

3.了解

⑴食管癌切除(弓上,颈部吻合术)。

⑵肺袖式切除术。

⑶肺血管成形术。

⑷隆突重建术。

⑸肺移植供肺的获取。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轮转科室及时间

①胃肠外科4个月

②心脏外科3个月

③呼吸内科3个月

④消化内科2个月

⑤心内科1个月

⑥影像科1个月

⑦急诊科2个月

⑧ICU2个月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⑴时间分配

门诊1个月

病房11个月

⑵具体内容

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下列手术:

胸腔封闭式引流术20例

开胸探查术4例

胸壁肿物切除术5例

简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5例

②做为一助参加下列手术:

纵隔肿物切除术2例

贲门癌下段食道癌根治术20例

食道贲门肌层切开术2例

食管癌切除(弓上、颈部胃食管吻合术)20例

肺叶或全肺切除术20例

⑶参与下列手术

结肠代食道术2例

肺袖式切除术2例

肺血管成形术5例

(四)其他要求

应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处理下列问题:

1.呼吸机的使用(原则、适应证、方法、脱机指征、并发症处理)。

2.术后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鉴别及药物治疗选择)。

3.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1.带教时间:临床教学累计工作时间应不少于72学时。

2.内容

-26-

⑴协助上级带教教师带好实习医师的实习、示教。

⑵指导本科生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

⑶参加临床示教和病例讨论等,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训练。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八、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学术期刊目录

1.《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顾恺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3.中华肿瘤杂志

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耳畸形修复及再造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二)激光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三)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相关研究。

(四)脂肪抽吸塑形和移植,脂肪干细胞研究。

三、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局部解剖学》

2.选修课2学分

《整形外科学》、《美容外科学》

五、临床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

1.掌握

⑴整形外科原则,皮瓣设计方法,常见体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先天性畸形

(口、唇、眼、耳、四肢)等部位的整形美容方法。

⑵美容外科美学技能、体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激光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⑶掌握心理学和美容外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巧。

2.熟悉

⑴血管瘤的分类,唇腭裂、外耳畸形、脂肪抽吸与移植的手术方法,面部轮

廓整形等方法。

⑵熟悉与美容外科求术者的沟通技巧。

3.了解

⑴正常人体测量方法及参数。

-28-

⑵美容外科求术者的特殊要求和心理特征。

⑶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

(-)临床技能:达到整形外科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1.掌握

⑴美容外科手术切开、分离、结扎、止血、缝合等基本技术。

⑵医学美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⑶美容外科相关美学技能。

⑷手术切除常见体表肿瘤。

⑸制定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案。

2.熟悉

⑴美容外科常用的诊断、操作技术。

⑵血管瘤的分类、治疗方案。

⑶皮肤扩张器技术。

⑷外耳再造方法及注意事项。

⑸脂肪抽吸的方法。

⑹隆鼻、重睑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3.了解

⑴基本的美容外科诊断方法和技术。

⑵激光和光动力治疗原理和适用范围。

⑶头面部器官畸形的整复与再造。

⑷假体的使用。

(三)具体要求

1.二级学科轮转(共1.5年)

⑴转科科室及时间:

皮肤科3个月

耳鼻喉科3个月

口腔颌面外科3个月

妇产科3个月

手足外科3个月

乳甲外科3个月

2.本学科临床实践(共1年)

①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整形外科原则,皮瓣设计方法,常见体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先天性畸

形(口、唇、眼、耳、四肢)等部位的整形美容方法;美容外科相关美学技能,

掌握心理学和美容外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巧;掌握激光的治疗原理及适用范

围。

②应掌握的技术操作

掌握美容外科手术切开、分离、结扎、止血、缝合等基本技术;掌握美容外

科常用的诊断、操作技术;掌握医学美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掌

握美容外科相关美学技能,了解正常人体测量方法及参数。

③要求参与完成的手术及例数

瘢痕(挛缩、疙瘩、癌)修复10例

血管瘤4例

神经纤维瘤2例

体表肿物10例

斜颈2例

睑外翻2例

上睑下垂10例

小耳畸形2例

乳房缺损2例

巨乳症4例

乳头内陷4例

男性乳房肥大症1例

鼻缺损再造2例

头皮缺损4例

重睑术20例

眼袋去除术5例

隆鼻术5例

吸脂术5例

隆乳术5例

-30-

毒素注射除皱术10例

游离脂肪移植术5例

继发唇裂畸形矫正术5例

乳房缩小术2例

乳头内陷矫正术3例

腋臭根治术10例

处女膜修补术10例

阴道紧缩术10例

上睑下垂矫正术10例

招风耳矫正术10例

六、教学能力的培养

1.带教时间:第5学期开始带教,共72学时。

2.内容:

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血管瘤的分类;美容外科技术;激光和

光动力治疗原理和适用范围,其他题目任选。

七、考核

见培养方案总则。

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培养方案总则

二、培养方向

(-)大面积烧伤的治疗

(二)增生性瘢痕防治

(三)创面愈合

三、学习年限

见培养方案总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见培养方案总则及外科学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