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4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营养师俱乐部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第3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一、胃炎二、消化道溃疡三、胰腺炎四、脂肪肝五、肝硬化六、胆囊炎和胆石症概述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肠道疾病和肝胆胰疾病等,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绝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都与营养、饮食有关。一、胃炎胃炎(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可以是弥漫性胃炎,也可以是局限性胃炎,其局限于胃底、胃体、胃窦部。按临床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和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两种类型。【急性胃炎】病因急性感染及病原体毒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它们的毒素;诱因:全身性衰弱、营养不良、感染、胃手术。应激因素严重疾病、大手术、烧伤、休克、精神心理理化因素药物:NSAID胆汁反流饮食留置胃管、胃内异物、放疗【急性胃炎】临床表现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多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部出血,一般为少量、间歇性、可自止严重者发热、胃扩张、大出血、休克等去除病因并经过适当治疗和饮食调理,短期内即可痊愈。(一)相关营养素(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首先应消除病因,减少理化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药物的摄入,以减轻胃肠负担,保护胃黏膜,必要时可暂时禁食。同时,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症状,提供适宜的水分、能量和营养素,维持合理的营养状况,调整胃的各项功能,促使胃粘膜的修复。(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的原则(二)营养治疗3.急性期的营养治疗(1)腹痛明显或持续性呕吐者,应暂时禁食,卧床休息和药物治疗,由静脉输液补充水分、能量和电解质。(2)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注意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的发生。(3)能进食者饮食以清流食为主。(4)每天5~7餐,每餐量200~250ml,每日总量1200~1800ml,以避免增加胃的负荷和对胃粘膜的刺激。(二)营养治疗4.缓解期的营养治疗(1)在度过急性期后,可选择低脂少渣半流食,并逐步过渡到少渣软食,饮食应无刺激性、少纤维,如大米粥、瘦肉米粥等,并可适量供给苏打饼干、烤面包片等。(2)如伴有肠炎和腹泻者,应减少脂肪量,少用或不用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及相关产品等。(3)少食多餐,为了减轻每餐后的胃肠负担,每日可进5~6餐,每餐用量不宜过多。(4)禁食含纤维素较多的各种蔬菜、生水果以及煎炸、熏制的各种食品,减少脂肪用量;禁用各种酒及含酒精的饮料、产气饮料和辛辣调味品,如汽水、咖啡、芥末等。(三)营养护理1.协助做好饮食调理2.注意饮食方案的调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饮食方案随时予以调整。少量出血者可给予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大出血者应禁食。3.食物选择(1)急性发作期

(2)缓解期

(3)恢复期3.食物选择(1)急性发作期①卧床休息和药物治疗。②腹痛和呕吐剧烈者,可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能量及电解质(肠外营养)③急性炎症稍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流质如新鲜果汁、米汤、蛋汤等(肠内经口营养)。④若有失水、酸中毒应以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及碳酸氢钠溶液。⑤急性期应禁用牛奶、豆浆,并减少蔗糖的摄入,以免发酵、胀气,禁用酒类和产气的饮料。3.食物选择(2)缓解期病情好转后,用清流质,如米汤、藕粉、去核去皮红枣汤、薄面汤等;以咸食为主,症状缓解后,渐增加牛奶、蒸蛋羹等。然后再用少渣清淡半流质,继之用少渣软饭。少量多餐,每天5~7餐,每餐宜少于300ml。(3)恢复期少食多餐,每日进餐可达6~7次,每餐宜少于300ml,尽量减轻胃的负担。从低脂少渣半流食逐渐过渡到软饭,患者痊愈后,可逐渐转入普通饭。(三)营养护理4.饮食禁忌

禁食粗粮、杂豆类、硬果类、含膳食纤维高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竹笋、苤蓝、洋葱头和菠萝等生硬蔬菜水果类;禁饮酒、咖啡及浓茶,禁饮各类产气饮料,如汽水、可乐等;禁用芥末、胡椒、咖喱粉、辣椒等辛辣调味品,并应戒烟。5.烹饪方式

可采用蒸、煮、烩、氽、炖等烹调方式,禁用油煎、油炸等烹饪方法,禁食腌、熏、腊的大块鱼与肉。【慢性胃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内镜,结合可能的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慢性胃炎】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理化因素其他【慢性胃炎】临床表现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症状无特异性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伴食欲缺乏、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贫血与消瘦等(一)相关营养素1.矿物质

患者的消化能力差,且由于病情的原因长期食物摄入不足,容易导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2.维生素

因摄入量不足,以致出现多种维生素的缺乏,而B族维生素的缺乏又可加重胃黏膜的变性。患者由于胃酸缺乏,使维生素B12及铁的吸收不良,可导致恶性贫血。3.能量和蛋白质

因进食可引起或加重胃部不适,患者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导致能量和蛋白质的负平衡。(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慢性胃炎营养治疗的基本目的与急性胃炎相同,即消除致病因素,通过膳食结构、质地和餐次的调节,限制对胃黏膜具有强烈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的食物,并根据不同的病程和症状,提供适宜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合理的营养状况,减少或增加胃酸的分泌,调整胃的各项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的原则(三)营养护理1.加强患者营养教育2.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3.食物的选择(1)宜用食物: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同急性胃炎。间歇期主食可选择软大米饭、细面条、馒头、包子、发糕、馄饨、面包等(2)忌用食物:生冷、粗糙、辛辣刺激性食品与刺激性的调味品;含粗纤维的蔬菜;高脂肪食物、油煎油炸食品;非发酵食品和难消化食品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是由于胃液中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形成的慢性溃疡。溃疡有约98%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二、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侵袭因素防御-修复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胆盐乙醇药物饮食其他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其他二、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可达几年或十几年;②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③上腹痛呈节律性胃溃疡:“进食—舒适—疼痛—舒适”十二指肠溃疡:“进食—舒适—疼痛”(一)相关营养素1.蛋白质

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因进食过少、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2.脂肪

容易发生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但过多的脂肪可抑制胃肠蠕动,抑制胃的排空,使食物不容易进入十二指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而加剧胆汁反流,引起胃胀痛。3.维生素

因病情所需的膳食种类和烹调方法,容易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症。4.能量

能量代谢经常处于负平衡状态,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减少或缓冲饮食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使胃和十二指肠得到充分的休息,维持胃肠道粘膜自身的防御能力,减轻或解除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缓解疼痛等症状,避免或减少各类并发症,并保证营养,纠正贫血和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降低复发率。(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的原则(1)营养全面合理:有足够的热能,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充足的维生素。应做到质好、量少、平衡。(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规律的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3)饮食不必严格限制(4)避免使用大量阿司匹林、非固醇类抗炎药物及其他有损胃黏膜的药物。(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的原则(5)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时,如出血量大于60ml时,应暂禁食。(6)烹调方法:溃疡病所吃食物必须切碎煮烂;可选用蒸、煮、汆、软烧、烩、焖等烹调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溜、冷拌等方法加工食物。(7)其他:进食时应心情舒畅以利于消化。照顾患者饮食习惯,配制可口饭菜。(三)营养护理1.主动与患者交流,加强与营养师的沟通2.开展营养评估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定时进餐,不宜过饱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过强的食物戒烟、戒酒(四)食谱举例溃疡病病情轻重不一,通常营养治疗可按病情轻重不同分为4个阶段,即Ⅰ、Ⅱ、Ⅲ、Ⅳ期。溃疡病分期营养治疗分期病情营养治疗原则Ⅰ溃疡病急性发作或出血刚停止后无刺激性易消化流体饮食。Ⅱ无出血,疼痛较轻,自觉症状缓解,食欲尚可。浓流质或细软易消化少渣半流质,禁食含食物纤维多的食物。Ⅲ病情稳定,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细软易消化半流质为主,免过饱、防止腹胀,仍禁食含食物纤维多的蔬菜。避免过咸等。Ⅳ病情稳定,溃疡基本愈合并逐渐康复。软而易消化食物,5餐/天,主食不限量。不宜进食油煎炸及含食物纤维多食物。(五)并发症的营养治疗1.大出血

表现为呕吐、黑便,除呕血者外,通常可不禁食,可给予冷流质,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饥饿性收缩,减少酸对溃疡面刺激,对止血有利。2.幽门梗阻

若完全梗阻时应禁食,不完全梗阻可进清流质饮食如少量米汤、藕粉等,每次限30~60ml,逐渐增加到150ml。待梗阻缓解后,按急性期调配,因梗阻病人不耐受脂肪,故对脂肪要加以限制。3.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此时应严格禁食。三、胰腺炎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较为常见的疾病,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胰腺内酶原群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与坏死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二种。【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actuepancreatitis,AP)主要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从病理组织学上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突然发作的持续性急剧上腹痛,向左后背部放射,并以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血压降低,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危重,可以出现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腹膜炎等,部分病人可发生猝死。(一)相关营养素(一)相关营养素(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抑制胰液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避免胰腺的损害加重,促进受损胰腺组织的修复。(二)营养治疗据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营养治疗方案。(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在发作初期,应严格禁食、禁水。主要治疗措施为禁食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护各脏器的功能,采取被动支持,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为进一步预防和纠正全身营养代谢的异常打基础。(二)营养治疗(2)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阶段、代谢紊乱特征及胃肠道功能状态,先肠外营养(PN),后肠外和肠内营养并用(PN+EN),最后是肠内营养(EN)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应激期:一般为5~7天,主要是抗休克、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和稳定内环境,营养供给以减少机体消耗、维护胃黏膜屏障为主。2)感染期:胰腺或胰周局限感染,可持续2~3周,机体明显消瘦,但高分解代谢已得到控制,肠道(胃、十二指肠除外)功能基本恢复,营养供给应维持机体需要。3)康复期:营养素主要从肠道供给,供给量是在维持量的基础上增加补充量,以促进组织愈合与机体康复。(二)营养治疗(3)肠外营养:1)时机:内环境稳定,一般于入院后48~72h,临床表现为血压平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得到纠正。2)途径:周围静脉(PV)——短期或部分营养补充时

中心静脉(CV)——长期、全量营养补充时3)营养设计:能量:初期约25~30kcal/(kg.d);病情稳定时可按30~35kcal/(kg.d)逐渐增加能量供给。氨基酸:0.15~0.20g/(kg.d),给予平衡性氨基酸。非蛋白热量:占80~85%,由葡萄糖和脂肪乳剂(M/L)构成,其中葡萄糖约占50~70%,脂肪乳剂约占30~50%。水、电解质、维生素:全面和及时补充维生素。(二)营养治疗(4)肠内营养1)时机:胰腺炎活动高峰过后、肠麻痹解除,一般于治疗5~7天病情稳定时开始。2)途径:经管喂养——鼻胃管、鼻空肠管(经皮内镜空肠造口或手术空肠造口)。3)制剂:初期选择脂肪比例低的短肽或氨基酸型低脂要素膳,随着消化功能恢复,逐渐过渡到半消化状态或整蛋白型营养制剂。(三)营养护理1.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2.监控病情3.进行营养状况和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4.食物的选择(1)宜用食物:刚开始进食时,应选用低脂、低蛋白、易消化型营养制剂;病情好转后给予易消化的低脂、高碳水化合物全流质饮食;恢复正常进食后,可给予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虾类、畜禽瘦肉类等;低脂食物。(2)忌用或少用食物:动物脂肪、植物油、各种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生、冷、坚硬和过于粗糙的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和调味品,如辣椒、芥末、胡椒等;酒及含酒精的饮料。(四)膳食举例表6-8急性胰腺炎恢复期食谱举例餐别内容食物重量(g或ml)早餐米粥馒头肉松粳米面粉

502515加餐脱脂酸奶

125午餐米饭鱼丸小白菜粳米草鱼小白菜7575150加餐梨

150晚餐米饭烩鸡丝胡萝卜粳米鸡肉胡萝卜755050加餐冲藕粉藕粉30全日用油10g全日用盐4g能量6.0MJ(1430kcl)蛋白质51g(14%)脂肪22g(14%)

碳水化合物257g(72%)【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胰腺局部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炎症,导致外分泌和内分泌胰腺组织逐渐被纤维疤痕替代引起的疾病。病因有胆道系统疾病、慢性酒精中毒、急性胰腺炎和外伤、重度营养不良及其他原因。【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腹痛、消瘦、营养不良、腹泻或脂肪痢,当存留的正常组织少于10%时,病人可能产生外分泌不足(消化不良)或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五联症:上腹疼痛、胰腺钙化、胰腺假性水肿、糖尿病及脂肪泻。(一)相关营养素(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通过限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轻胰腺负担,使疼痛缓解,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促进受损胰腺组织的修复。(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原则(1)急性发作期营养治疗可同急性胰腺炎(2)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和糖类。(3)限制脂肪(4)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6)减少膳食纤维摄入量(7)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代谢。(8)选用细软、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忌刺激性食物。(9)病情稳定时,需戒酒,忌暴饮暴食和大量进食高脂食物,以免复发。(三)营养护理1.做好饮食指导

2.监控病情

3.开展营养评估

4.食物的选择(1)宜用食物:无脂、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少渣饮食;优质蛋白,如豆浆、豆腐等;低脂食物,如素面片、素馄饨和少量去油的肝汤、鸡汤。(2)忌用或少用食物: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肉、动物油、油炸食品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调味品、生蔬菜叶、冷饮等;酒和含酒精的饮料。(四)食谱举例餐别内容食物重量(g或ml)早餐面包米粥豆干

粳米

505050加餐桔汁(250ml)橘子100午餐软米饭烩鸡丝油菜

西红柿鸡蛋汤粳米鸡肉油菜番茄鸡蛋1005010010050加餐冲藕粉藕粉30晚餐软米饭鲤鱼冬瓜汤粳米鲤鱼冬瓜150100150全日用油20g全日用盐5g总能量9.58MJ(2291.1kcal)碳水化合物412.8g(72.0%)

蛋白质79.7g(13.9%)

脂肪35.6g(14.1%)表6-9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食谱(四)食谱举例餐别内容食物重量(g或ml)早餐稀饭花卷咸菜少许粳米面粉

5050午餐米饭粉丝青鱼汤

菠菜炒肉丝粳米青鱼粉丝猪瘦肉菠菜1001003050150晚餐米饭鸡丝豆腐青菜汤

胡萝卜炖牛肉

粳米鸡肉豆腐青菜牛瘦肉胡萝卜1005010015040100全日用油25g全日用盐5g总能量8.27MJ(1978.7kcal)碳水化合物326.3g(65.9%)

蛋白质79.3g(16.1%)

脂肪39.5g(18.0%)四、脂肪肝当肝脏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运出发生障碍时,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如其总量超过常量的一倍,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浸润超过30~50%时,称为脂肪肝(fattyliver)。根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因素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肝炎酒精妊娠药物(一)相关营养素1.脂肪

长期过多摄入脂肪引起高脂血症,大量脂肪进入肝脏,超出肝脏对脂肪的处理能力,促使脂肪肝的形成。2.碳水化合物

长期过多摄入糖类食物,为大量合成甘油三酯提供了原料;肝内脂肪酸氧化减少或酯化作用增强;都直接或间接地使肝内甘油三酯增多形成脂肪肝。3.蛋白质一能量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可影响脂蛋白合成,使肝脂质不能正常运出而引起脂肪肝;摄入碳水化合物太少或代谢障碍、利用不良,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机体内脂肪动员增多,大量进入肝脏,促进形成脂肪肝。(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除治疗基础病因,营养治疗是脂肪肝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通过控制总能量,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给予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改善肝功能,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的原则(1)控制能量摄入(2)适当提高蛋白质(3)减少糖类和甜食(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5)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6)忌酒、忌用肉汤、鸡汤、鱼汤以及辛辣调味剂(三)营养护理1.密切观察,及时治疗2.加强与营养师的沟通3.开展营养评估4.食物的选择(1)宜用食物:依据病情给予脂肪肝病人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软饭饮食,或脂肪肝低糖低脂肪半流饮食。食物配制应选择含蛋白质高而脂肪少的食物,主食应粗细相搭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藻类,以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碳水化物主要由谷类供给。(2)忌用或少用食物:动物内脏、脑等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甜食和甜点心;酒和酒精性饮料。(四)食谱举例餐别内容食物重量(g或ml)早餐牛奶

馒头拌黄瓜牛奶白糖面粉黄瓜2501025150中餐软米饭烩三丝

虾皮小白菜汤粳米鸡肉莴笋胡萝卜小白菜虾皮10050502010020加餐猕猴桃

200晚餐酱牛肉素白菜豆腐

馒头牛肉豆腐小白菜富强粉7510020050全日用油10g全日用盐4g总能量6.6MJ(1570kcal)蛋白质93g(24%)

脂肪41g(23%)

碳水化合物208g(53%)表6-11脂肪肝饮食食谱五、肝硬化肝硬化(livercirrhosis)为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药物性、营养不良、代谢障碍、循环阻滞及胆道阻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五、肝硬化某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的长期损害肝脏导致慢性纤维组织增生及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假小叶结构,肝正常结构被破坏使肝脏变形变硬,以致引起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的症状。中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常见,国外特别是北美、西欧则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最多见。(一)相关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

表现为糖耐量曲线的异常和低血糖2.脂肪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利用减低和肝糖原缺乏导致脂肪运用和分解加强,导致血浆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增加,脂蛋白明显降低,并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3.蛋白质

因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造成血浆中多种蛋白质参数发生改变(一)相关营养素4.矿物质

患者由于摄入不足,吸收减少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血清锌、铜、硒低下。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毛发脱落、伤口愈合延迟和抗感染能力下降等。5.维生素

由于进食量减少或食道静脉曲张限制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容易出现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状。6.膳食纤维

可增加胃肠道氮源性废物的清除。7.能量

由于摄入减少,消耗增加,能量代谢呈现负平衡状态,导致患者的体重减轻,抵抗力降低。(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为了补充营养、保护肝脏;减轻肝脏负担;防止并发症。2.营养治疗的原则肝功能损害较轻、无并发症者应供给“三高一适量”的膳食,即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饮食为原则。(二)营养治疗2.营养治疗的原则(1)能量(2)蛋白质(3)脂类(4)糖类(5)维生素(6)适宜的水、电解质(7)膳食调配若摄入能量过高,尤其为葡萄糖为主时,会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影响肺功能,甚至会进一步影响肝功能,形成脂肪肝。高蛋白饮食可以改善病人的肝脏功能及其营养状况尤其对于血浆蛋白过低,伴有浮肿、腹水尤为重要。蛋白质供应量应以病人耐受、保持正氮平衡、不引起肝性脑病和肝细胞再生为准。肝硬化时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退;脂肪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则沉积于肝内,影响肝糖原合成,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过少可影响食物烹调口味,使患者食欲下降。肝硬化时往往会出现低血糖,肝内糖原贮存量降低,糖耐量增加,摄入足够的糖类能增加糖原储备,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患者常伴有维生素的缺乏,为保护肝脏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应予以补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应注意锌、铁、镁等矿物质的补充。1)少量多餐,除一天三餐外,可增加两餐点心,应以细、软、易消化,少纤维、少刺激性,不产气的软食或半流质为主。2)注意烹调方法的选择

由于肝硬化时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应选择无公害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无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三)营养护理1.加强营养教育工作2.熟悉病情,加强与营养师的沟通3.开展营养评估4.食物的选择(1)宜用食物

高生物价蛋白质食物;脂肪供给以植物油为主,主食采用大米和面粉;含锌高的瘦肉、牛奶,含铁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等,含钾高的食物有菜花等。(2)忌用或少用食物

禁用酒及含酒精的饮料;禁用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以及油炸食品;少用或禁用含大量粗糙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禁用豆类和薯类,汽水等易产气食物。(四)食谱举例餐别内容食物重量(g或ml)早餐大米粥甜牛奶1杯

馒头1个果酱粳米牛奶白糖富强面粉50200105020中餐米饭1碗炒茄子油爆虾西红柿蛋汤

苹果粳米茄子虾西红柿鸡蛋1502001007550150晚餐米饭1碗柿子椒鱼片

肉丝豆腐汤粳米草鱼柿子椒瘦猪肉豆腐1501005050100全日用油15g全日用盐5g能量9.18MJ(2193kcal)蛋白质38.0g(15.3%)

脂肪53.9g(18.2%)碳水化物331.7g(66.5%)六、胆囊炎和胆石症胆囊炎和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胆囊炎(cholecystilis)是由于胆囊内结石、或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等疾病而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胆管阻塞和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六、胆囊炎和胆石症胆结石(gallstoneorcholelithiasis,又名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在内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管结石又分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代谢因素

饮食因素感染因素

梗阻因素化学因素

其他

(一)相关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增加糖原的储备、具有节约蛋白质和保护肝脏的功能,而且对胆囊的刺激作用也较脂肪和蛋白质弱。但高碳水化合物易形成胆红素结石。2.蛋白质

适宜的蛋白质对于维持氮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修复受损的胆管组织、恢复其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容易形成胆红素结石;而高蛋白容易导致胆固醇结石。(一)相关营养素3.脂肪

高脂肪膳食能刺激胆囊收缩、使疼痛加剧,并且容易导致胆固醇结石。而低脂肪膳食有利于非结合胆红素的增加,与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4.其他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资料表明:绝大多数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皆摄取过量的肉类蛋白质和草酸,而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取量明显不足。(二)营养治疗1.营养治疗的目的严格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