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天长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4.1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诸侯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国君赐予的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据此可知,当时()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B.皇权至上得以强化C.诸侯国君加强集权D.传统秩序完全崩溃2.针对北民南流,东晋政府设立侨州、侨郡、侨县予以安置,侨人的户籍称为白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赋役。侨置州县后,北方士族在南方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不断收容难民以加强实力。此现象客观上推动了东晋()A.户籍制度的变革B.南北政权的统一C.阶级矛盾的缓和D.征税标准的变化3.下表是宋、粱王朝推行的一些统治政策。这些举措()宋武帝(刘裕)限制苛敛,减免租布,奖励流亡人员回乡务农宋文帝(刘义隆)督课农桑,鼓励种植养蚕梁武帝(萧衍)实行籍田礼,鼓励农耕;将荒田废宅分给农民;开禁国家封占的土地,减免租调;对逃亡返乡复业者,减免租调并免除徭役。A.放松了对百姓迁移的限制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4.明朝常熟地方官张文凤以社学为化民成俗之地,“择端庄有德、教训有法者作教读,选良家可进童生,群聚而时诲之”,一时“书声四撤,士风大振”。清代苏州知府汤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于是“教化大行,民皆悦服”。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地方学校教育体制完备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C.地方官员承担教化职责D.社学教化带有强制力5.元朝时期,海船通常每年二月从长江口刘家港出发,自崇明东入黄海、取直线北行、绕胶东半岛入渤海,抵直沽(今天津)。在直沽交卸完毕后,于五月返航,复运夏粮北上。这一现象()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造成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C.源于南北区域经济的差异D.意在缩小南北方农业发展差距6.1865年徐寿在安庆内军械所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黄鹄号”,轮船所用材料除了“用于主轴、锅炉及汽缸配件之铁”购自外洋,其他一切器材,包括“雌雄螺旋、螺丝钉、活塞、气压计”等,均由徐氏父子之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由此可知,“黄鹄号”的发明()促进中国近代航运业迅速发展B.体现时人积极进取的爱国精神C.打破西方列强高新技术的垄断D.开启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7.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还规定几何代数、植物动物、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由此可知,该《章程》的颁布()A.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B.体现清政府腐败无能C.意在应对严重的统治危机D.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能,排除B项;1905年,清朝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与材料世纪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为宣发于20世纪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主题宣传画,该画反映出我国()A.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B.“五讲四美三热爱”政策的落实C.实施了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D.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9.2024年8月,人民日报发布《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以充分发扬民主。公示人选包括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归国科研人员杰出代表黄大年等。据此可推知,新时代模范人物的评定()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助推了精神文明建设C.规范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D.提高了社会整体素质10.第二次希波战争前,出身贫寒的地米斯托克利和贵族阿里斯提德发生了严重分歧,地米斯托克利力主将银矿用于发展海军,阿里斯提德则认为海军建设耗费太巨,不如分给公民。雅典人动用陶片放逐法来裁决,通过投票将阿里斯提德放逐。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是()A.法律正义的保证B.贵族政治的表现C.民主协调机制D.独裁统治的工具11.下表为巴黎大学早期发展的重大事件。巴黎大学的早期发展表明当时西欧()1179年人文学科教师(持教会许可证)控制巴黎大学,取得了录用教学人员的特权。1194年教皇西斯廷三世确认巴黎大学教师一项特权,即有关学生的法律案件,由教师组成法庭来审理,不受市民干涉。1200年法王菲利普二世又颁令,正式承认巴黎大学作为师生合作团体的地位,规定它应在教会法的管理下运行,师生在与俗人的争端中,享有教士的特权。A.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B.基督教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相互利用D.近代大学的职能发生转变12.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这一系列举措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B.金本位制崩溃C.世界货币形成统一标准D.国际金融稳定13.如图漫画生动地展现了1881年7月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求职未成的共和党人吉托(曾在总统选举中支持加菲尔德成功竞选)刺杀身亡的事件。这一事件可用于说明美国()是给我职位还是给我你的性命?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文官制度亟待改革C.联邦制遭遇到空前危机D.规范官员录用的必要性14.1904年的10月27日,纽约市长乔治·麦克莱兰手握操纵杆,开启了纽约第一条地铁线路。纽约地铁由纽约市政府拥有,隶属纽约市公共运输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纽约地铁的开通运营反映出美国()A.城市治理能力提升B.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C.国有化进程的加速D.现代时间观念的建立15.下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不平等B.反映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C.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表明发达国家中间阶层趋于稳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其中第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种植甘蔗,“蔗田几与禾田等”,“民富而米少”,广东之缺粮则多从广西等地输入。增城人陈忍庵,“往来于蔗畦稻田垄之间,躬树艺,自旦至暮不少休,收田圃之入以裕”;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茬制糖。广东的蔗糖等货物“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身闽台的蔗糖业》材料二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消费品,只有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据估算,从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9世纪时,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摘编自季羡林《糖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广东甘蔗种植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蔗糖由奢侈消费品变为大众化商品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世纪上半叶,近代工厂制在英国逐步建立起来。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雇佣达到727人。1788年,卡特赖特位于瑞特福德的工厂的投保资产高达13000镑。制陶业中,前工业化时期的制陶工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挖泥工、运泥工、拌土工、制胚工、上釉工、装窑工、烧窑工、上彩工等。工厂主颁布严厉的规章制度,推行苛刻的工厂纪律,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强制其适应机器大生产方式。-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材料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和机器设备,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投资兴办新式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最早的洋务派企业有些就是在外商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江南制造总局是收买美商旗记铁厂后改建的;天津机器局所雇的技术工匠,皆从香港洋厂招募;广州机器局所雇的工人,亦大多是外国机器厂、锅炉厂和造船厂中做过学徒的中国人。中国近代工厂制度逐渐产生。-摘编自刘佛丁、王玉如《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产权运作的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厂制度的主要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英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差异。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统包统配”制度形成过程1952年政府院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配动力。1953年中央规定各单位招聘的工人、职员数量较大时,应向劳动部门申请,由劳动部门负责介绍、选择和录用;招工数量较少时,可自行在当地失业人员中选用或另行招聘。同年,全国已有93个城市设立了建筑工人调配专管机构。1954年劳动部召开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局长会议,要求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部门的工作重点由救济失业工人转向建筑工人的调配。1955年劳动力统一招收和调配制度从建筑行业扩大到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政府还颁布了禁止辞退职工的规定,职工拥有了未规定工作期限的“固定工”身份。1957年由于上年新增职工大大超过国家计划,国务院规定使用临时工的指标也需经中央主管部门或省、市和自治区批准。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复员转业军人开始,政府负责安排城镇中需要就业的全部人员。-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统包统配”制度形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受空前浩劫,国际法形同虚设,战后的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1945年《联合国宪章》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作了系统的概括并首次明确写进国际文件。联合国成立的国际法委员会,产生了500多项为众多国家所尊重和信守的公约、条约,遍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各个领域。过去国际法只适用于少数欧洲国家,战后192个联合国会员,都是享有国际法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国际法主体。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加准确、精炼地表达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至今已得到100多个条约确认并列入重要的国际文件。-摘编自陈钟玮《国际法的起源和新发展》材料二根据联合国大会要求缔结一项防止更广泛地扩散核武器的协定的各项决议,承诺下述原则:一切缔约国......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深信在促进此项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作出贡献。宣布它们的意图是尽早实现停止核军备竞赛和着手采取以核裁军为目标的有效措施,敦促所有国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进行合作。......要尽量减少把世界人力及经济资源用于军备,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建立与维护。-摘选自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全面发展的原因和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完善的影响。安徽省天长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4.1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C45678A10答案CABCCBCDBC题号1112131415答案BBBA、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5分,其中第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3分。16.【答案】(1)影响: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带动蔗糖业的发展;长途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甘蔗种植区和蔗糖生产的扩大;世界贸易联系的加强;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增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种植甘蔗,蔗田几与禾田等”可知,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茬制糖”可知,带动蔗糖业的发展;据材料一“广东的蔗糖等货物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可知,长途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题。时空:近代(欧洲)。据材料二“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二“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可知,三角贸易的推动;据材料二“19世纪时,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可知,工业革命以来甘蔗种植区和蔗糖生产的扩大;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联系的加强的角度分析;据材料二“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可知,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增加。17.【答案】(1)特征:资本高度集中(投资大)劳动力高度集中(生产规模大)劳动分工进一步精细;规章制度严格;机械化生产。(2)技术来源:中国起步晚,主要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英国工业化起步早,技术来源于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领导力量:中国由政府主导,英国由资本家推动;资金来源:中国来源于政府投资,英国来源于市场积累;发展顺序:中国由重工业、军事工业开始,英国由纺织业、轻工业开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或答工业革命时期)。特征:据材料“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雇佣达到727人。1788年,卡特赖特位于瑞特福德工厂的投保资产高达13000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资本高度集中(投资大);工厂规模大,劳动力高度集中(生产规模大);据材料“制陶业中,前工业化时期的制陶工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挖泥工、运泥工、拌土工、制胚工、上釉工、装窑工、烧窑工、上彩工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厂制度下的劳动分工进一步精细;据材料“工厂主颁布严厉的规章制度,推行苛刻的工厂纪律,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强制其适应机器大生产方式“可知,工厂制度下规章制度严格,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适应机械化生产。【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主要差异:据材料“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和机器设备,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投资兴办新式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起步晚,主要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英国工业化起步早(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技术来源于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据材料“最早的洋务派企业有些就是在外商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江南制造总局是收买美商旗记铁厂后改建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工业化的领导力量是由政府主导(或答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据材料“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雇佣达到727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化是由由资本家私人推动;据材料“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和机器设备,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投资兴办新式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据材料“1788年,卡特赖特位于瑞特福德的工厂的投保资产高达13000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资金来源于资本原始积累(或答海外掠夺、海外贸易);据材料“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和机器设备,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投资兴办新式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洋务运动前十年是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后期发展民用工业,即先重工业后轻工业;据材料“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创办了水力纺纱厂,总投资约为三四千镑,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雇佣达到727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揭开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由纺织业(或答棉纺织也),即轻工业开始。18.【答案】主题:“统包统配”制度形成是特定时代的需要。阐述: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于是政(国)务院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配劳动力,“统包统配”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统包统配”涉及的领域逐步推进和拓展,并形成了“铁饭碗”制度。“统包统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其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弊端在日后日益显露。总之,“统包统配”制度主要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原卷答案:主题:随着20世纪5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展开,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务院开始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配劳动力的方案。阐述:“统包统配”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推进的发展过程。劳动部门开始只是在单位招工数量较大时负责介绍、选择和录用,到1957年时使用临时工的指标也需经中央主管部门或省、市和自治区批准,政府统一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多。最初的劳动力调配从建筑工人开始,后来逐步扩大到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政府安排就业的部门越来越广。最终政府负责安排城镇中需要就业的全部人员。“统包统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一劳动就业制度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建设(工业化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职工拥有了未规定工作期限的“固定工“'身份”,就等于拥有了“铁饭碗”,这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政府统一负责安排就业,不利于劳动者个人特长的发挥,这些弊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显露。【解析】【详解】本题是历史短文题,时空是1954-1957年(中国)。首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得出合适的论题,根据材料“政府院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配动力”、“政府还颁布了禁止辞退职工的规定,职工拥有了未规定工作期限的“'固定工'身份。”、“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复员转业军人开始,政府负责安排城镇中需要就业的全部人员”等信息和所学可得出,“统包统配”制度形成是特定时代的需要。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统包统配的背景、实施路径以及认识评价三个角度展开阐述。背景方面,如国家计划经济建设增加了对劳动力需求等;“统包统配”制度的实施路径方面,涉及的领域逐步推进和拓展等;对“统包统配”制度的认识及评价方面:“统包统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其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弊端在日后日益显露等。最后,小结论题为,“统包统配”制度主要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1)原因:战争带来的反思;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中国的推动。表现:国际法的领域扩展(内容更加丰富);国际法主体的增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发展。(2)影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法制化、民主化(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ECS 002-2022 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应用技术规程
- GB 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16年版)
- 宏桥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 品牌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 公务员面试叛逆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脉络面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架构师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理性面试题及答案
- 海尔集团秋招试题及答案
- 养老院财务管理制度
- 运维总监工作总结
- 《自贡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汇编(2023版)》
-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 中小学-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课件
- 声声问候温暖你我
- 西方餐桌礼仪课件
-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
- 2024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煤矿灾害防治技术课件
- 《有机氟化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