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_第1页
第7章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_第2页
第7章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_第3页
第7章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_第4页
第7章旅游功能分区与线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理论准备第二节旅游功能分区第7章旅游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规划第三节旅游区空间布局模式第四节线路设计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间的组织和设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第一节理论准备区位理论:用以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影响的学说;一种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系统的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1826年冯•杜能创立了农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学说;经济学家廖什提出市场区位论。二、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确定旅游空间组织层次与规划层次;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寻求区位优势;获取集聚效应;指导旅游线路设计;指导场所选择。通过考虑一些相关的区位因子,去选择最佳的旅游设施和观景点的场所。区位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简单地概述就是发达区域的较高生产力资源向不发达区域作梯度状的转移和传递,逐步抬升不发达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以此缩小乃至消弥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这种方式在幅员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和地区曾经颇为有效,然而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区域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却显露出明显缺陷。其一是梯度推进线路过长,随着高水平生产力资源在漫长的线路中传递力度递减,偏远区域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源;其二是递度推进的时间过久,发达区域较高生产力资源转移到第二级区域,然后逐次由上一级转移到下一级,中间需要长期的消化、整合、完善等等过程,不等“梯度推进”,发达区域早已前进甚远,导致区域之间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

梯度理论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行适度的布局。旅游发展的梯度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源、人口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的“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长极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际差距。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大的科技革命为此种方式开辟了极大的现实可能性。在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中,都有一些原先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把握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产业分工重组的机遇,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强国或地区“经济小龙”,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改变面貌。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Perroux)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提出了不平衡发展学说,支持和发展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一处,巨大的动力将会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增长点集中。就是说,任何一个具较高水平的经济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区域实力中心首先发展。无疑,只有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情况迥异,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在欠发达地区实行全面推进式的开战略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应该借鉴一些国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做法――培育“增长极”和“增长带”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应考虑到把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和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地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的发展,促使区域旅游获得较大发展。如果采取均衡发展的方式,则往往由于重点不突出,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造成开发力度不够,也就无法实现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增长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一、功能分区的原则

二、旅游功能分区的依据三、旅游功能分区的目的四、功能区的种类五、功能分区的简要过程第二节旅游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原则突出主题集中功能合理规划动线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协调功能一、功能分区的原则突出主题原则:通过产品和服务突出主题形象的独特之处,包括自然景观,建筑,服务,节庆等。集中功能单元:对住宿、娱乐、商业设施等功能分区采用集中布局的原则。协调功能分区:处理好旅游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功能分区与管理中心的关系,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主要景观与功能分区的关系。协调各旅游活动的相关性,互补性,相斥性,相依性等。合理规划动线和视线:游道规划要符合游客的心理感受,符合人体体工程的动线规划。景点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山顶,山腰,山谷。保护旅游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保护旅游区内特殊的环境特色,包括景观;二是控制环境容量避免超载。(一)功能分区的原则旅游分区的依据:规划区域地理空间的内部差异。大的规划区域一般按照景观的类似性与地域的连续性分区;小的规划区域如度假区、主题公园一般按照功能分区,如墨西哥坎昆度假区分为海滨饭店和旅游设施区(占18%)、城市区(占29%)、国际机场与自然保护区(占53%)。二、旅游功能分区的依据相似性原则:旅游资源类型相近的、发展方向一致的划归同一旅游区。主导因素原则:一般旅游区内资源类型多样且作用各不相同,但其中一两种起着主导作用,使旅游区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因此,应把起主导作用的旅游资源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完整性原则:即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层次性原则:规划区域应形成层次分明的旅游区划等级体系。1、大区域(省市县)旅游分区《规划》将云南省16个地州市划分为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等6大旅游区,并根据6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区位条件、旅游环境及市场需求等,分别提出了6大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开发建设重点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案例1:世界旅游组织对云南省的旅游分区山东省的旅游区划分依据是旅游资源现有开发情况以及有发展潜力的资源状况。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旅游发展潜力,以城市地区为基地发展集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利用“热点”旅游区的活力和影响力带动目前“温冷”旅游区的发展。区际旅游线路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旅游区组合成旅游线路,区内旅游线路是将特定旅游区内众多旅游资源组合成一个度假目的地。区际旅游线路与区内旅游线路结合起来,共同用于开发吸引特定市场份额的旅游包价产品。案例2:山东省旅游分区从资源内在的联系性、产品组合的客观要求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旅游的发展规律进行资源配置,建设若干个旅游区。一类区3个,1号区为青岛,以山、海、城为特色;2号区为烟台和威海,以岛屿、海滩和历史为特色;3号区为济南、泰安和曲阜,以山水圣人为主题。二类区1个,为4号区,包括济南、淄博、潍坊、莱芜,以文化、历史与民俗为特色。三类区4个,有5号区临沂、枣庄、微山,以湖泊、运河和山地为特色;6号区为日照,以海滩、山地与历史为特色;7号区为梁山、郓城、东平、阳谷,以《水浒》传说故事为主题;8号区为东营、滨州,以黃河入海口和孙子文化为特色。1、第一园区——潮文化旅游区2、第二园区——古园古刹游览区3、第三园区——宰相府第风情街区4、第四园区——静安故园区5、第五园区——滨江休闲度假区2、镇级旅游分区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分区: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要建成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的万间,最低星级为四星级。分为四个区:海滨度假区,拥有客房3旅游区:包括一个18孔的高尔夫球场、一个大型码头、几家商场、一个会议中心、栈桥、水上运动设施及保留了一些玛雅文物古迹。新城区:位于规划的旅游区北端,沿高速公路延伸,垂直海岸线。包括公共交通、教育、体育、公安、商场及其它社区服务功能国际机场自然保护区。3、旅游度假区分区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和一般控制区。4、国家公园分区(1)特别保护区。禁止任何公众进入,同时在保护区外提供适当的节目和展览使游客了解该区特点;(2)荒野区。能够代表该自然区域特征并始终被维持,通过提供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的适当的户外游憩活动和少量设施,使游客对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有亲身体验;(3)自然环境区。作为自然环境来管理,向游客提供户外娱乐活动和简朴自然的设施,控制机动车道的通行,首选有助于遗产保护的公共交通;(4)户外游憩区。允许为游客提供相对多样的服务与设施及广泛的机会来欣赏和享受公园的景致,允许使用直达的机动交通工具;(5)公园服务区。是公园中游客服务和支持设施的集中分布区,公园的运行和管理中心就在此区。案例: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系统三、旅游功能分区的目的功能分区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为依据,按功能对规划区因地制宜地作出空间地域划分的一项重要工作。功能分区的目的:(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功能区界线和界定范围;(2)找出规划区域的资源优势,确定各个功能区的不同性质、特征和地位,明确其市场定位、目标市场,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3)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四、功能区的种类1.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自然保护区(2)风景名胜区(3)森林公园(4)度假区2.人文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历史文化旅游区(2)宗教文化旅游区(3)公园(1)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常常采用三区结构形式,三区结构即按照资源的集中、典型程度把景区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和密集区(表7.3)。保护区缓冲区密集区是旅游景区系统结构的核心,是受绝对保护的地区,一般都位于本地自然系统最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最集中、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区。是保护区和密集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只允许进行科研活动和少量有限的旅游活动,要控制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类型,只允许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交通工具进入。该区可以起到生态建设、过渡保护、教学科研等作用。是游客在旅游景区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中旅游接待设施最密集、人口活动量最大的区域。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主要分布区。(2)风景名胜区表7.4风景名胜区常见功能分区参观游览区由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组成,常以景点和景点游线的形式表现。缓冲科考区位于核心保护区和参观游览区之间的保护区域。核心保护区为了维护当地的生态设立,常为植被最原始、地理环境复杂区域。旅游镇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常将餐饮点、管理点、游乐中心集中布局,这也是当地人集居的地方。服务管理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和行政管理区。居民原生活区一般风景名胜区范围较大,可以让部分原住居民继续生活。(3)森林公园表7.5森林公园常见功能分区游览区和游乐区由特色群落、古树名木、自然山水组成,是森林公园的主体。野营野餐区这一区域应以餐饮点、管理点、游乐中心为核心成环线分布。服务管理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地和行政管理区。林业及旅游商品生产区主要有木材加工、花卉植物种植、特色商品加工等。生态保护区相当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居民保护区为了维护原始风貌,有可能保护原土居民的生活环境不受打扰,另外,林业工人和从业人员也可能住在里面。(4)度假区表7.6度假区主要功能区类型旅游中心区度假休闲区森林登山区水上游乐区风俗体验区其它由大门接待区、中心商业区、旅游住宿区、娱乐区、公共开放空间、绿色空间等组成可安排度假住宅、小型度假村、会议休闲中心、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一般保持原貌,丰富植被种类,可开展登山游道、攀岩、越野、野战、狩猎等项目可开展公共沙滩、垂钓、水中养殖、水上娱乐项目等开发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建筑、特色餐饮、民俗街区等可能有环境保护区等其它因地制宜的功能区2.1历史文化旅游区表7.7历史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绝对保护区是级别最高的保护等级,如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园林等的所在地,由保护单位全面负责,所有建筑物和环境都要严格认真保护,不得擅自更动原有状态、面貌及环境。是绝对保护区外的一道保护范围界限,它不仅能确保不受到物质破坏,周边的历史环境也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重点保护区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施都要符合城建和文物单位的审核批准。又称环境协调区,是在重点保护区外再划的保护界限,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和设施要成为景观的过渡,以较好的保护环境风貌。2.2宗教文化旅游区表7.8宗教文化景区常见功能分区宗教文化影响区宗教文化体验区宗教文化精髓区指整个当地民俗化的宗教文化。宗教文化通过老百姓的日常哲学思维、伦理道德、生活习惯、休闲娱乐等表现出来。旅游者可以从当地民众的普通生活中体会到宗教文化区域的特质。这个区域主要指宗教建筑及主流宗教人士活动区域。旅游者可以通过当地宗教人士的活动,如做法会等,来体验纯正的宗教活动。精髓区是普通旅游者不能进入的宗教最高最神圣的区域,如佛寺中的藏经阁、主持厢房、舍利塔林等地。是涉及到宗教经典教义传承的区域。2.3公园表7.9各类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主题公园这里主要指大型主题公园,除了服务区外,各个主题公园根据自己的主题分功能区,如世界之窗就可以把整个公园划分为欧洲区、非洲区、亚太区、美洲区、国际街等旅游功能区,每个区域自成一个体系,又很好的契合了“世界”这个主题;有些主题公园根据娱乐项目场地划分为舞台区、广场区、村寨区、街头区、流动区及其它等。休闲公园休闲公园又可以被称为市政公园,强调为当地市民服务。一般公共设施区、文化教育设施区、体育活动设施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老年活动区、花园区、野餐区、经营管理设施区等。盆景园盆景园的功能分区按照盆景的分类一般分为树木盆景区、山水盆景区、树石盆景区、花草盆景区、工艺盆景区及特展区。也有按照游览顺序分为序区、室内区、室外区等。植物园植物园是以展示或植物标本和进行科研为主的城市公园。除服务区外,一般有展览区、研究实验区、图书区、标本区和生活区等。动物园动物园是以展出野生动物、濒危动物及宣传动物科学、引导人们热爱动物的场所,包括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般大型动物园都有科普区、动物展区、服务休息区和办公管理区等。科普区往往包括标本室、化验室、研究室、宣传室、阅览室、录像放映厅等。动物展区除了传统的按地貌、气候、分布设置各动物的展区外,新鲜的展区还有乘车区参观散养的野生动物。纪念园纪念园是为纪念历史名人活动过的地区或烈士就义地、墓地建设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公园,有烈士陵园、纪念园林、墓园等。一般都有陵墓区、展馆区和风景游憩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休闲为主的公园。一般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服务管理区。四、功能分区的简要流程1.熟悉本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2.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3.调查拟开发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4.确定主要开发区域和缓冲保护区域5.分析拟主要开发区域是否具有合适的地质条件6.根据各类旅游资源的集聚、性质、功能和可进入性进行空间划分7.确定功能区主题和名称8.检查各功能区间的联动性和互补性五、旅游空间布局模式通常以景区为核心或以服务设施为核心,有效组织功能区,保证发展的均好性及服务的便利性。

目的:有机串联服务设施及景区,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保证旅游生活双质量,也都方便景区管理。旅游空间布局模式研究通常以景区为核心或以服务设施为核心,有效组织功能区,保证发展的均好性及服务的便利性。

目的:有机串联服务设施及景区,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保证旅游生活双质量,也都方便景区管理。(二)旅游区空间布局模式1.链式布局模式2.核式布局模式3.双核式布局模式4.三区式布局模式5、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6、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

1.链式模式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7.1),适应于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主要沿着交通线、河流景区分布的情况。河流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32.核式布局模式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7.2):(1)资源集聚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各服务设施环绕在自然景观四周,设施与中心景观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温泉、湖泊、滑雪场等景区。(2)服务集聚区:以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各旅游吸引物分散在四周,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各旅游吸引物比较分散的景区。上述两种情况各种设施之间的连线构圆环,各种设施与核心景区之间也有路相连,交通网络呈伞骨型或车轮

社区-吸引物布局模式

1965年Gunn提出,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服务中心,形成吸引物综合体,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3.双核式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双核原则”。这种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设计,服务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4.三区式布局模式服务区娱乐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的核心,禁止进入,严密保护。娱乐区:在保护区的外围,配置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服务区:最外层,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有饭店,餐厅,商店,高密度的娱乐设施。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划定为三个区:核心区:严格保护,任何人不得进入。缓冲区:一般保护,少量科学实践的场所,少量旅游观光或专项旅游实验区:大量实验场所,旅游开发的主战场。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看似没有核心的圈层式布局,实际上是围绕大海这一核心景观进行娱乐设施、配套设施的布局。5、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有分叉式、环式、综合式,核心景区是亮点。

6、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一)旅游设施1、上层设施住宿设施:确定风格、密度、级别、预测规模,未来扩建餐饮设施:确定风格、类别、预测餐位规模、确定消费服务方式康体设施:设施类型的配置与选择、辅助设施旅游辅助设施:功能定位、分区配置、设施标准、服务标准2、基础设施供水系统:客房日耗水量、体育设施耗水量、水库及储水系统、输水管道供电系统:客房日耗电量、高峰负荷预测、预备发电系统、电力系统设施通讯设施:电话网、移动基站、电传、宽带网保健设施:中心医院、医疗室、旅游紧急救护站排水系统:污水日产量预测、污水处理中心、排水系统(含雨水排放)交通网络:主交通干线、景区交通线、步道、游道(二)娱乐活动室内:舞厅、OK厅、博彩、健身中心、室内泳池、壁球、沙壶球等室外:高尔夫球、网球、游泳池、赛马场、山地滑雪场(三)服务导游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导购、娱乐向导、景区导游教练服务:体育及娱乐项目教练培训后勤服务:委托代办业务、托儿服务、残疾人辅助服务

六、空间布局中“设施—活动—服务”综合体的规划要点

第四节旅游线路设计本课程的旅游区内旅游线路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其旅游线路的设计突出实体线路,是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空间上为方便游客观赏行为而设计的行动路线。区际旅游线路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凭借交通把若干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点合理地贯穿起来,为旅游者设计的包括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全部活动内容和服务的旅行游览路线。(一)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2.体验递进原则3.不重复原则4.多样化原则5.时间合理原则6.主题突出原则7.机动灵活原则8.旅途安全原则9.针对性强原则(二)旅游线路的功能1.时空顺序6.区间协作2.组合打包3.突出主题、特色5.冷热搭配4.层次分明(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模式解释示例两点往返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或代表景点非常集中的旅游区或旅游城市。区内线路设计上表现为某旅游区的客源集散中心和核心景点间的流动。如海岛游,海岸码头就是集散点,海岛就是核心景点。区际旅游线路表现为在出行上只从客源地到某一区域往返,一般的,这种区域的旅游资源比较集中、有竞争力,可以吸引游客专门前往,如桂林。单通道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旅游区或多个旅游区的交通或地形呈狭长状态。区内线路设计上常见某旅游区内各旅游景点沿交通要道分布,且此交通要道常位于峡谷、河流沿线,区内交通没有或不能网络化布局。区际线路设计上常见一旅游线路连接几个旅游区,基本上沿交通要道分布。环通道式环通道是单通道的变化,由于此种线路没有重复道路,也不走回头路,接触的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最短。在区内旅游线上,这种模式适用于游览顺序比较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情节完整的旅游区。在区际旅游线上,它适用于某些代表性旅游区或旅游城市的组合。单枢纽式该类线路以某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服务区为枢纽,其它旅游区都与之连接,形成一个发射形状、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旅游局面,其服务设施集中,避免了周围景区设施的重复建设。游客以一个中心向四周做往返性的短途旅游。它也可以看成多条单通道式的组合。在区内旅游线上,这种形式常见于自然景区中,为了保护自然景区内的生态,不便于修建环线通道,也不便在自然景点中修建服务设施,于是需要一个服务中心。另外还可以运用于规模小的人文景区。在区际旅游中,这种形式常见于区际景区和此核心的距离较近且组合景区规模不大,逗留时间不长、接待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多枢纽式是多个单枢纽式旅游线路的组合,该类线路以若干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镇或旅游服务区为枢纽连接其它的旅游点,几个枢纽之间有线路相连,几个枢纽的联合有利于缓解接待压力。在区内线路设计上,适用于比较大型的旅游区,有多个入口且旅游景点相对集中于几处,游览时间和逗留时间较长,需要几个枢纽缓解接待和调整。在区际线路设计上,此模式适用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有城市群或多个旅游镇存在的情况。网络分布式此模式通过公路将区域内各景点直接相连,旅游者可任意选择景点参观游览,是最成熟的旅游线路。区内旅游线路设计中适用于景区内部道路容易设计、不受自然等因素影响的区域,且景区内部各景点之间较少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用于区际旅游线路,主要条件是交通发达。2.旅游线路设计的总体流程进行区内线路设计,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有:首先应弄清本旅游区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在弄清本旅游区的目标市场之后,要考虑如何设计好符合该目标市场空间维度;再次根据目标市场制定区内线路的景观设计基调。对于区际旅游线路,则要清楚所设计线路针对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变化趋势如何;二是与接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有关;三是与旅游者消费的自主程度有关。在弄清这些前提问题后,就可以进行旅游线路设计,线路设计的主要流程有三步:1.确定目标市场的成本因子;2.根据游客类型和期望确定组成路线内容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空间格局;3.结合1、2对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线路供人选择。(三)区际旅游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表7.11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在区际旅游线路在应用模式适用情况两点往返式其中一个点常为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另一个点为旅游客源地。该客源地客源对这个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喜好程度高。如广州---桂林。单通道式常用于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呈线状分布旅游区组合,或者交通不太便利。如青藏铁路旅游线。环通道式常用于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组合,且有较强的时间、功能顺序。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资源围绕一个集散中心布局的旅游区组合,如西藏的拉萨。多枢纽式常用于经济发达或资源密集区域,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旅游区。如长江三角洲的华东五省市旅游线。网络分布式常用于交通网发达完善的旅游区联合。如华侨城各个主题公园的组合线路。1.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区际旅游线路是指某旅游区和外部的联系通道。包括该旅游区和其它旅游区的线路、和中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和其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在旅游途中的“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娱乐点”等。2.设计步骤前期调查

实地考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区际线路配套

设计主推旅游游览线投入修改1配套软件服务,选择地接社;2配套硬件服务设施,选择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厕所等地点。

1确定主推旅游线;2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和主题制定落实该主推旅游线的多条差异化区际旅游线路;

1审视路线是否合理;2小规模投入实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反馈及修改;4最终确定旅游路线的名称,开始销售。1明确该区际旅游线路的主题和消费对象;2确定成本因子;3选择旅游区。

1对所选择旅游区进行实地考查,明确各旅游区的游览时间;2对所选旅游区间的交通及其耗时要准确掌握;3对所选旅游区的接待设施进行考查。1确定核心区、集散区、转换点的位置和数量;2根据成本、交通条件确定合适的设计模式,确定合理游览顺序。2.设计步骤3.设计要点数量适中深度适当关联适宜有利于展现各旅游区特色和功能合理安排旅游顺序3.设计要点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项目情景2圈层模式功能分区:桃源休闲观光农业园项目情景3链式模式功能分区: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项目情景4单核式功能分区:云安县卧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情景5江门市不同主题的区际旅游线路设计项目情景6衡山不同主题的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第二节项目情景项目情景1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土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m2)占总用地%人均(m2/人)备注现状规划现状规划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40.361001002878.542323.301甲风景游赏用地15.6810.0338.85288.71904.9502乙游览设施用地24<0.010.590.2913.8503丙居民社会用地1.021.302.5366.2158.8804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581.411.4440.5933.4705戊林地12.5346.4131.051335.93723.15含疏林地、灌木林06己园地2.860.257.087.20165.06含果园,生态农园,玉米、木薯园07庚耕地4.8112.1411.92349.45277.6008辛草地1.6424.984.06719.0694.6509壬水域1.002.232.4864.1957.7110癸滞留用地0.000.250.007.200.00废弃水泥厂建设用地及闲置地备注2000年,现状总人口1.40万人。其中:(1)游人445人(2)职工178人(3)居民13398人2015年,规划总人口1.73万人。其中:(1)游人1447人(2)职工555人(3)居民15325人怀集燕岩风景名胜区项目情景2:圈层模式功能分区:桃源休闲观光农业园整个旅游区按照功能分为左侧的桃源田园乐和右侧的桃源花世界二个一级圈层,然后在每个一级圈层下又下分6个二级圈层。项目情景3:链式模式功能分区: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

根据怀集温泉漂流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功能、规划目标,结合当地的山水结构、地形地物和用地条件,旅游区的整体开发,空间结构拟作“两区、两带”的串珠状布局,即两个景区、两条旅游带:温泉度假中心景区、综合服务区和漂流休憩带、溯溪康体带。项目情景4单核式功能分区:云安县卧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根据本景区的主体功能、规划目标,结合本景区的地形地物条件,全景区的开发,空间结构拟作“五区、一中心”的布局。“一中心”:

包括卧龙湖游客咨询服务与管理中心及门景、停车场等。“五区”:1、“卧龙湖康体娱乐区”。2、大木休闲度假区。3、黎木坑四季果园区。4、黄茅田度假别墅区。5、枧坑登山康体区。情景5江门市不同主题的区际旅游线路设计★侨乡绿色生态游(第一天)江门市东湖广场、东湖公园-五邑蒲葵高尔夫球场-鹤山祥兴农庄-(第二天)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天马现代农业基地-小鸟天堂★侨乡海岛风情游(第一天)台山市上川岛飞沙滩-金沙滩-方济阁墓园-沙堤渔港(参加各种水上娱乐活动)-(第二天)下川岛海岛椰林-王府洲旅游中心(参加各种水上娱乐活动)★侨乡度假休闲游(第一天)江门市容-东湖广场、东湖公园-长堤风貌街-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晚上观玉湖及东湖广场灯饰)-(第二)鹤山祥兴农庄-大雁山风景区★侨乡历史文化游(第一天)江门市长堤风貌街-陈白沙纪念馆-茶庵寺-陈少白故居-(第二天)新会崖门古战场-崖山祠、崖门炮台-梁启超故居-(第三天)开平立园-南楼-陈铁军周文雍纪念公园★侨乡温泉保健游(第一天)江门市容-恩平温泉(金山温泉、锦江温泉、帝都温泉、温泉乐园、新会古兜温泉等)-(第二天)景区内参加健身项目-石头村★侨乡美食购物游(第一天)江门常安商业街、长堤风貌街-旧货玉器专业市场-三桁瓦厨具经销商场-江门白石美食街(或泰富城亚洲美食广场、金华食街)-晚上陈白沙纪念馆茶艺馆品茶-(第二天)新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