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解读-声现象_第1页
中考物理考点解读-声现象_第2页
中考物理考点解读-声现象_第3页
中考物理考点解读-声现象_第4页
中考物理考点解读-声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声现象中考物理01知识梳理整合提升★02重点难点精准研析★03★真题自测明确考向目录CONTENTS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传播条件声音依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回声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叫做回声应用测海水的深度或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12vt,t表示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声音的时间)★★★★★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理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且都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存在并传播着;(3)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能听到,这还与是否有介质、声音的响度及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夺分点拨★★★★★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对回声的理解及应用:当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出原声与回声,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更响亮。回声测距:vt。(t为声音从发出到返回所用的时间)12S=★★★★★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示例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

)(2)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即时反馈★★★★★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5)只要听到声音,发声体一定在振动。(√)(6)潜水艇利用声呐系统来测量距离利用了回声现象。(√)即时反馈★★★★★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定义声音的____声音的____

声音的____

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____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

;离发声体越近,分散程度越小,响度____

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高低强弱品质越高越大越大★★★★★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波形图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改变用力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举例尖锐刺耳震耳欲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辨析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在物理学中,音调论高低,响度论大小,但日常生活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有理不在声高”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易错提示★★★★★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1.正确理解声音的“高”和“低”:日常生活中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响度。夺分点拨★★★★★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2.关于几种常见乐器的声学知识乐器振动发声部位音调响度示例弦乐器弦弦绷得越紧,弦越细、越短,音调越高拉、弹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大二胡、小提琴管乐器空气柱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吹奏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大长笛、箫打击乐器被击打部位被击打部位的表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打力度越大,响度越大鼓、锣★★★★★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示例2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音乐会上听众区分不同乐器主要依靠音色。(√)(2)吉他表演时,演奏者在不同位置拨动琴弦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色。(×)(3)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4)吹笛子时用手指按压不同的孔,这主要是用来改变声音的响度。(×)(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即时反馈★★★★★知识点3

声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传递信息“B超”检查、声呐测距、倒车雷达、测速雷达、超声探伤预报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传递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次声波武器★★★★★知识点3

声的利用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有物体振动发声;(2)有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多数人的听觉范围);(4)响度足够大,能够引起鼓膜的振动;(5)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中,没有任何部分发生障碍。知识链接★★★★★知识点3

声的利用示例3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超声导盲仪可以探测路上障碍,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3)蝙蝠利用超声波觅食,这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即时反馈★★★★★知识点4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一、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属于噪声。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无规则★★★★★知识点4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在

减弱,如禁止鸣笛等。阻断噪声传播:在

减弱,如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临近路边房子的窗户上安装双层玻璃等。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

减弱,如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知识点4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示例4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个别人的说话声和嬉笑声属于噪声。(√)(2)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70dB。(√)(3)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方法。(×)(5)放鞭炮时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易错警示★★★★★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声音的传播与特性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这里描述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传声。★★★★★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2.如图所示,小明在敲鼓,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传到小明耳中。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产生声音的响度增大,这是因为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幅增大了。★★★★★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声音的传播3.如图所示,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关于这种“哨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吹气时声音是由管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用力吹气声音的响度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哨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声音的特性(人教八上P37图2.2-7)5.如图是小英制作的乐器——“水瓶琴”,如图所示,制作方案是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的发声体是瓶和水(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教材图片解读(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的发声体是空气柱(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生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声的利用6.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教材图片解读7.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B)★★★★★目录CONTENTS01知识梳理整合提升★02重点难点精准研析★03★真题自测明确考向焦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重点)样题1(1)在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2)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焦点2

声音的特性(易错点)样题2(1)演奏小提琴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调;我们听音乐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大,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焦点2

声音的特性(易错点)(2)“女生说话时的声音很尖”,这里的“尖”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响鼓还要重锤敲”,这里的“响”是指声音的响度大。(3)好的音响设备不但要求“扩音”效果好,还要求有较高的“保真度”,“扩音”是使声音的响度变大,“保真”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音色。★★★★★焦点2

声音的特性(易错点)3.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B)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目录CONTENTS01知识梳理整合提升★02重点难点精准研析★03★真题自测明确考向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2020·江西·T2)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空气振动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2018·江西·T4第1空)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3.(2017·江西·T2第1空)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空气振动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10年4考)4.(2019·江西·T3)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特征。★★★★★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10年4考)5.(2015·江西·T5)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②

。★★★★★响度频率命题点3 声的利用6.(2017·江西·T2第2空)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

,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能量命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