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设计者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目标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经历统

难点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关键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课时分配第1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

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学(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

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

计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结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

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

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

标准进行测量。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

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

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

教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

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

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

几个方格那么长。

计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

凳子的高。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

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题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

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

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

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设计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设计者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

米)

教学目标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

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关键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课时分配第2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

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教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

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设(-)认识厘米

1、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

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

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氏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

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

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

厘米长的?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

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

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

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

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板书图钉大约长1厘米。

设计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再看另一端对着几。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认识米、用米量课型新授设计者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目标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关键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

教学准备

尺,刻度尺。

课时分配3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

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教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

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

设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

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

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二

(-)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

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

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

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人互相量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哪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

家看一看。

教(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

学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设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

计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

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

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

下课后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米、用米量

板书

1米=100厘米

设计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认识线段课型新授设计者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

'iL

教学目标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重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难点

关键

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课时分配第1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

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

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

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设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

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

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

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

都有两个端点。

3、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两个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教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

学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

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

设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计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

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

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

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

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

个问题。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

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

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

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

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认识线段

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

设计线段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

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

内容课型新授设计者

(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

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

教学目标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难点

关键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课时分配第1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出示主

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

些数学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

教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

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

设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例1、例2

(1)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自由

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等学生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I、口算法:23+20=4343+5=48或者20+25=4545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3=4820+20=405+3=840+8=48。

2、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

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

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

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

(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

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小黑板展现,感知竖式。

3568785

教+42-15-142

7753643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

a、根据小黑板展现及携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3.小组汇报合成新知。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根据前

面所做,中等以上学生都很容易看出L4是对的。2.3是错

计误的。)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

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

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

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4、在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再小组内

说说。

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

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

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

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5、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

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6、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

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学1.35+23=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当医生诊断。

设3547178

+4+12+22+11

755819291

计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1、填空35372()

+4()+()2+()3

788956

2、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

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它只有90元。谁为它介绍一

下商品?请你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

少钱?

五、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板书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

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

内容课型新授设计者

位加法)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

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重点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

难点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关键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课时分配第2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8页主题图。

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教学例3,

(1)36+34=70

学这一道题,你是怎么算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

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

计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

合起来就是70o

(2)36+35

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

我还有个难题,就是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请你列竖式计算,井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

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

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

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

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教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

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

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你和爸一起

设(1

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计(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

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

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题,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

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梳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板书(1)36+34=70

设计

(2)36+35=71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课型练习设计者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

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

教学目标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

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叮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关键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分配第3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

(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

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

设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Z^7\/^8\/^36\

[+41]j+35]]+65]1+29)

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2、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

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

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

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

学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

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

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

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

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

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笔算加法要注意:

板书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两位数减两位数

内容课型新授设计者

(不退位减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

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II标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

难点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关键

教学准备主题图

课时分配第4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教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学5、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

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少票?)

计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教学例1.

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

56-22,

2、讨论:56-22怎么算?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

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A、口算

B、列竖式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4、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

教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4、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学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

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设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

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计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

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565656

板书

设计-22-22-22

434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两位数减两位数

内容课型新授设计者

(退位减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难点

关键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

课时分配第5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52-2179-37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

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教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

学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教学例2。

计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

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

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

出56根小棒。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

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

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

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

教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

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

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学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设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

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

减,就从十位退1。

计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

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

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5650

板书

-18-24

设计

3826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课型练习设计者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

教学目标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难点

关键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和题卡

课时分配第6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

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口算: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学2、计算:47-2356-4172-32

3、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

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计4、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

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

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llc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5、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

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

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退位时最好打上退位点,

防止忘记,出错。

6、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7、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8、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

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

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9、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

教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

指名汇报、订正。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

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

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

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

计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

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

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

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

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

板书47-2356-4172-38

设计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型新授设计者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教学目标

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

关键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课时分配第7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博:3+74+95+67+812+614-972-9

32-814-364-814-713-727-882-3

36-547-263-512-342-563-4

2、计算:

教45+4956-2747-2356-4172-32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从图中你

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三、合作探究

(-)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师指出: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

旗获得情况吗?

2、小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

如:二(2)班16-3=13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问:谁知道二(1)班、二(2)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5、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

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

学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

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

设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69+2170-2518+2342-2454+13

独立完成,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P23做一做

3、练习四1、2、4题

(1)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

明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板书

16-3=13

设计

课后

札记

二年级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

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型练习设计者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

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

教学准备主题图

课时分配第8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计算

1、口算

35+429+670+3040+6

39+245-873-569-2

2、计算

19+2846-3739-1648-22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学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

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设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

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他们的差

445062537145

273625391938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

归纳: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

97885958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

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

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

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学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

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

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

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

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

想到了什么?

3、让学生抽一张钱,问:你想买什么东西?生选,再

问:如果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

4、二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