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

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

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

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C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

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

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一一赛读一一评读一一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

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2-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著

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J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

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

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

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C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

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

-3-

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

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

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f评:突出独、异、倍f范读f指名

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

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

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

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f自由读一指名读f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一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L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

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C

2.写字指导

-4-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

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是(李白、杜甫)。你们对

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

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5-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

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懑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

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

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

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

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

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一一升腾、升起。

川一一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一一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

(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6-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嵇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J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鹏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

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

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J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

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

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

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7-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c

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

不同,但都能看出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身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

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

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

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

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8-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

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戌y

6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i;“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

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

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

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一篱、味一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

舌音;追(zhui)烧(shdo)荣(r6ng);平舌音:菜(cdi)宿(s)。建

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渎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9-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

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撤捺

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

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

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

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

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

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0-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

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

行语调稍扬,显示货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

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

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

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

“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

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

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11-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

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

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学习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

下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12-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

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

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懑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

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一一写今

-13-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

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

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

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

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

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

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C

-14-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

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

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

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

的读音。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珞。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C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15-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

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

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

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

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是唐代

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

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

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

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

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

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

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

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

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c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

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

-16—

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3.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

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

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

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

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

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

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

读正确。

-17-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

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解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

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

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

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

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

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18—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

听。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解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

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L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

-19-

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

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L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

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孤独寂寞,

感:动客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芍倍思亲(思念家乡、亲人)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20-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2、指名说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

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二

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弯)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1

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

-21-

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复习生字词,写字指导

1、抽读生字、词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醉”这个字。

2、指导写“忙”字(方法同前)。

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教材简析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

却韵味无穷。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

切。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良辰美景配上

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2-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

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

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给

大家听。

-23-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一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

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

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

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24-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

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树”?(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

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极。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

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25-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

T,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一指名读一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槌“、“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

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6—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

个多音字。

2、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布置:两课时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发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

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身对春天喜爱的古

-27-

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优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Q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