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061第一章节能技术概述 3149541.1节能技术发展背景 327201.2节能技术的重要性 32658第二章节能政策与法规 42222.1节能政策概述 4100692.2节能法规与标准 452732.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528547第三章能源审计与评估 5267783.1能源审计方法 5189503.2能源评估指标 6166673.3能源审计案例分析 617788第四章节能技术原理 721574.1热能回收技术 7267634.2电机节能技术 7168434.3建筑节能技术 711250第五章工业节能技术 891495.1工业生产过程节能 845555.2工业设备节能 878755.3工业园区节能 911299第六章交通节能技术 9312606.1交通运输节能策略 9135936.1.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9163466.1.2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9115486.1.3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9150286.2交通工具节能技术 10225366.2.1汽车节能技术 1069506.2.2铁路运输节能技术 10307636.2.3航空运输节能技术 10181526.3交通系统节能管理 10241926.3.1交通需求管理 10114566.3.2交通运行管理 10249846.3.3交通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 102104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 1164177.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1171117.1.1墙体节能 11270247.1.2门窗节能 11239097.1.3屋面节能 1134647.1.4地面节能 11124567.2建筑设备节能 12269787.2.1空调系统节能 12253027.2.2供暖系统节能 12117127.2.3照明系统节能 121567.2.4电气设备节能 1284307.3建筑智能化节能 1267157.3.1建筑能耗监测 12288597.3.2建筑设备智能控制 13292987.3.3建筑环境智能优化 1314425第八章农业节能技术 13136808.1农业生产过程节能 134978.1.1节能措施概述 131428.1.2化肥节能 1325668.1.3农药节能 1322128.1.4灌溉节能 13314648.1.5农业机械节能 14236028.2农业设施节能 14186268.2.1设施农业概述 14265548.2.2设施农业节能措施 14233018.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220128.3.1农业废弃物概述 14220798.3.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 1429423第九章可再生能源技术 15127069.1太阳能利用技术 15122089.1.1概述 15240049.1.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1558229.1.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5118739.1.4太阳能热水系统 15151609.2风能利用技术 1518269.2.1概述 15171539.2.2风力发电技术 1530079.2.3风力提水技术 15273699.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16219949.3.1概述 1675129.3.2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1620289.3.3生物质能供热技术 16140889.3.4生物质能燃料技术 162269第十章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161300610.1节能与气候变化 162453810.1.1节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63188510.1.2节能技术的应用 16349210.1.3节能与气候变化政策 172783410.2节能与生态环境 1714710.2.1节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71463010.2.2节能技术的应用 172374610.2.3节能与生态环境政策 171968410.3节能与绿色经济 172529710.3.1节能对绿色经济的影响 171855910.3.2节能技术的应用 182093410.3.3节能与绿色经济政策 18第一章节能技术概述1.1节能技术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消耗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节能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缓解能源紧张、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国纷纷将节能技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推动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国家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扶持力度,明确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加剧,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压力,这也为节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2节能技术的重要性节能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的重要性:(1)缓解能源紧张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能源占有量较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应压力不断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缓解能源紧张状况。(2)降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硫化物等。这些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3)促进可持续发展节能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节能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有利条件。节能技术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为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节能政策与法规2.1节能政策概述节能政策是国家为实现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措施。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以节能优先、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全民参与为特征的节能政策体系。节能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发展战略:明确能源发展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能源安全。(2)节能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节能行为,保障节能政策的实施。(3)节能标准与规范: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遵循节能原则,提高节能水平。(4)节能技术进步:推动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5)节能宣传教育: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2.2节能法规与标准节能法规与标准是保障节能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我国节能法规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为节能工作提供法律依据。(2)行政规章:如《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管理办法》等,对节能工作进行具体规范。(3)地方性法规: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节能法规,如《北京市节约能源条例》、《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等。(4)节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如《工业锅炉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是保证节能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我国在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主导:各级承担起节能工作的主导责任,制定节能政策,推动法规实施。(2)部门协同: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节能工作,形成工作合力。(3)企业主体:企业作为节能工作的主体,严格遵守节能法规,落实节能措施。(4)监管考核:建立节能监管体系,对节能工作进行定期考核,保证政策法规的落实。(5)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节能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节能工作深入开展。(6)法律责任:对违反节能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保障节能政策的严肃性。通过上述措施,我国节能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章能源审计与评估3.1能源审计方法能源审计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旨在对企业的能源消费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常见的能源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调查法:通过对企业现场的调查,了解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能源设备运行状况等,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节能措施。(2)统计分析法:收集企业历史能源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能源消费的规律和问题,为企业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3)能量平衡法: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企业能源输入和输出进行平衡计算,分析能源利用效率,找出能源浪费环节。(4)能效对标法:将企业的能源消费与同行业优秀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为企业节能提供参考。3.2能源评估指标能源评估指标是衡量企业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效果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常见的能源评估指标:(1)能源消费总量:反映企业能源消费的总体水平。(2)能源消费强度:反映企业单位产值或单位产品能源消费水平。(3)能源利用率: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效率。(4)节能率:反映企业节能效果。(5)碳排放强度:反映企业碳排放水平。3.3能源审计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能源审计案例分析:(1)企业概况:该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拥有多条生产线,能源消费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2)能源审计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能源审计。(3)能源审计结果:①能源消费总量:企业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000万千瓦时。②能源消费强度:企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为10千瓦时/万元。③能源利用率:企业能源利用率为80%。④节能率:通过能源审计,企业节能率为5%。⑤碳排放强度:企业碳排放强度为1吨/万元。(4)能源审计结论:通过能源审计,发觉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设备运行效率低,导致能源利用率低。②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环节,导致能源消费增加。③能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②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费。③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加强能源监测和考核。通过以上措施,企业有望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章节能技术原理4.1热能回收技术热能回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技术,它主要通过回收和利用废弃热能来降低能源消耗。热能回收技术的核心原理是热交换,即通过热交换器将废弃热能传递给低温介质,从而实现热能的再利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热能回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热能回收设备包括余热锅炉、热交换器、热管等。这些设备能够将废弃热能转化为可用热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在燃煤电厂中,通过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中的热量,可以产生蒸汽用于发电,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4.2电机节能技术电机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动力设备之一,其能耗占到了整个工业能耗的60%以上。因此,电机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实现工业节能具有重要意义。电机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优化设计:通过改进电机的设计,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降低电机的能耗。(2)电机变频调速: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电机在低速运行时能够实现高效运行,从而降低能耗。(3)电机维护保养:定期对电机进行维护保养,保持电机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电机的故障率和能耗。4.3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围护结构优化:通过改进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提高其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2)建筑照明节能: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降低建筑照明能耗。(3)建筑设备节能: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供暖、热水等设备,降低建筑设备能耗。(4)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五章工业节能技术5.1工业生产过程节能工业生产过程节能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设备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节能:(1)优化生产流程,合理布局生产线,减少无效运输和操作。(2)提高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操作失误,减少能源浪费。(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监测与管理,及时调整能源使用策略。(4)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5)采用高效节能的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2工业设备节能工业设备节能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类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设备节能措施:(1)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2)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机、泵、风机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3)优化设备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智能调控。(4)加强设备散热管理,提高设备散热效率,降低设备运行温度。(5)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变频调速、余热回收等。5.3工业园区节能工业园区节能是指在工业园区范围内,通过整体规划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以下是一些工业园区节能措施:(1)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2)加强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输送和分配效率。(3)推广园区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4)实施园区能源监测与管理,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5)开展园区能源审计,找出能源浪费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6)加强园区企业之间的能源合作,实现能源共享和梯级利用。(7)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园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第六章交通节能技术6.1交通运输节能策略6.1.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首先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推广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流的合理分配。6.1.2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绿色出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具体策略如下:(1)鼓励非机动出行,如步行、自行车等;(2)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比例;(3)优化交通布局,提高出行便捷性。6.1.3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利用率,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2)提高港口、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吞吐能力;(3)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6.2交通工具节能技术6.2.1汽车节能技术(1)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2)采用轻量化材料,降低汽车自重;(3)开发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4)优化汽车外形,减少空气阻力。6.2.2铁路运输节能技术(1)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2)优化列车编组,提高运输效率;(3)采用电力驱动,降低能源消耗。6.2.3航空运输节能技术(1)优化航线网络,提高航班利用率;(2)采用大型、高效飞机,降低能耗;(3)推广生物航空燃料,减少碳排放。6.3交通系统节能管理6.3.1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合理引导交通需求,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交通拥堵收费,调节交通需求;(2)开展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3)优化交通信号,减少交通拥堵。6.3.2交通运行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交通监控体系,实时掌握交通状况;(2)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冲突;(3)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6.3.3交通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施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检测、维护道路、桥梁等设施;(2)推广节能型交通设施,如LED路灯;(3)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7.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和地面等。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7.1.1墙体节能墙体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核心部分,其保温隔热功能对建筑能耗具有显著影响。墙体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等,提高墙体保温功能;(2)优化墙体结构,采用夹心保温、外保温等结构形式,提高墙体整体保温效果;(3)加强墙体隔热措施,如设置隔热层、采用反射隔热材料等,降低墙体传热系数。7.1.2门窗节能门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高功能门窗,如双层玻璃、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等,提高门窗保温隔热功能;(2)优化门窗比例和布局,减少门窗面积,提高建筑整体保温效果;(3)采用门窗密封技术,减少空气渗透,提高门窗气密性。7.1.3屋面节能屋面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其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高效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提高屋面保温功能;(2)采用绿色屋面技术,如种植屋面、反射屋面等,降低屋面传热系数;(3)优化屋面排水系统,减少屋面积水,提高屋面排水效率。7.1.4地面节能地面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导热系数低的地面材料,如石材、陶瓷等;(2)采用地暖技术,提高地面保温功能;(3)加强地面隔热措施,如设置隔热层、采用反射隔热材料等。7.2建筑设备节能建筑设备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空调、供暖、照明、电气等设备。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设备节能技术:7.2.1空调系统节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多联机等;(2)优化空调系统设计,降低空调能耗;(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7.2.2供暖系统节能供暖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如燃气壁挂炉、电暖器等;(2)优化供暖系统设计,降低供暖能耗;(3)采用热泵技术,提高供暖效率。7.2.3照明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节能灯等;(2)优化照明设计,提高照明效果;(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照明系统的节能运行。7.2.4电气设备节能电气设备节能技术主要包括:(1)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如节能型变压器、变频电机等;(2)优化电气系统设计,降低电气能耗;(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电气系统的高效运行。7.3建筑智能化节能建筑智能化节能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能源消耗进行监测、控制和优化,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智能化节能技术:7.3.1建筑能耗监测建筑能耗监测技术主要包括:(1)采用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各类能耗;(2)建立能耗数据库,分析能耗数据,找出节能潜力;(3)定期发布能耗报告,为建筑节能提供数据支持。7.3.2建筑设备智能控制建筑设备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1)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调度;(2)根据建筑能耗数据,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节能运行;(3)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设备运行策略,提高设备效率。7.3.3建筑环境智能优化建筑环境智能优化技术主要包括:(1)采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室内外环境参数;(2)根据环境参数,调整建筑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舒适、节能的环境;(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环境变化,提前调整设备运行策略。第八章农业节能技术8.1农业生产过程节能8.1.1节能措施概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是指在保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灌溉、农业机械等方面。以下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措施。8.1.2化肥节能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能源浪费,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合理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节能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施肥结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生物肥料,降低化肥使用量。8.1.3农药节能农药的过量使用同样会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农药节能措施:优化防治策略,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保证农产品安全。8.1.4灌溉节能灌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较大的环节。以下为灌溉节能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改进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效率;合理调整灌溉制度,减少灌溉次数。8.1.5农业机械节能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以下为农业机械节能措施:优化农业机械结构,提高机械效率;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提高运行效率。8.2农业设施节能8.2.1设施农业概述设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化设施进行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的模式。设施农业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8.2.2设施农业节能措施以下为设施农业节能措施:采用节能型温室、大棚等设施;优化设施结构,提高保温、隔热功能;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合理配置设施农业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8.3.1农业废弃物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3.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以下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生物质能利用: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3)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4)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转化为饲料、肥料、生物能源等。(5)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节能技术将得到有效推广,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可再生能源技术9.1太阳能利用技术9.1.1概述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的潜力。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9.1.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的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无污染。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类型。9.1.3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然后通过热能驱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等。9.1.4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用于加热水的一种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庭、酒店、学校等场所。9.2风能利用技术9.2.1概述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风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等。9.2.2风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从而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风力发电具有投资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已逐步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9.2.3风力提水技术风力提水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提水机提取地下水源或湖泊、河流水源的一种技术。风力提水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投资少等优点,适用于干旱地区和缺水地区。9.3生物质能利用技术9.3.1概述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具有可再生、环保等优点。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能供热和生物质能燃料等。9.3.2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是利用生物质能锅炉燃烧生物质燃料,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技术。生物质能发电具有投资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减少废弃物排放等优点。9.3.3生物质能供热技术生物质能供热是利用生物质能锅炉燃烧生物质燃料,为用户提供热能的一种技术。生物质能供热技术在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问题。9.3.4生物质能燃料技术生物质能燃料技术是将生物质能转换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一种技术。生物质能燃料具有可再生、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定向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 药店制定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
-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1套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辆在生物质能设备厂运输领域的市场需求与应用报告
- 基础强化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试题标准卷附答案详解
- 解析卷四川荣县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概率初步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蜜蜂养殖与深加工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版农业机械设备租赁及技术支持合同
- 2025版商铺装修与物业精细化管理及增值服务协议
- 运维操作规范
-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知识点梳理
- 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十五五”规划
- 中学生自残课件
- 拍卖保留价协议
-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课件
- 2025年度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 2025年4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烟气脱硝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合同
- 仪表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