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与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汽车技术与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汽车技术与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汽车技术与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汽车技术与维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技术与维修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544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 3127271.1汽车基本结构 3169081.1.1发动机 3115661.1.2底盘 366771.1.3车身 31061.1.4电气系统 4241921.1.5发动机工作原理 421531.1.6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461101.1.7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4299211.1.8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525320第二章发动机技术 5215231.1.9发动机概述 5121601.1.10发动机类型 5118681.1.11发动机特点 5257421.1.12气缸体与气缸盖 6141041.1.13活塞与连杆 6306591.1.14曲轴与飞轮 614941.1.15配气机构 6165321.1.16燃油系统 686831.1.17润滑系统 6184041.1.18冷却系统 6153361.1.19维修前准备 687671.1.20发动机解体与检查 729471.1.21零部件更换与维修 742351.1.22发动机组装与调试 7158511.1.23故障诊断与排除 717302第三章传动系统技术 7326761.1.24变速器的作用与类型 7166361.1.25变速器结构 8180131.1.26变速器原理 872121.1.27驱动桥的作用与结构 8251831.1.28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932171.1.29传动系统故障诊断 9236851.1.30传动系统故障维修 929242第四章制动系统技术 932921.1.31制动系统原理 993201.1.32制动系统结构 10305541.1.33外观检查 104961.1.34功能检查 10100711.1.35故障诊断仪检测 10146811.1.36更换制动器摩擦片 11183381.1.37更换制动盘/鼓 11120451.1.38更换制动液 11257051.1.39制动系统保养 1123083第五章悬挂系统技术 11279911.1.40悬挂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11298701.1.41悬挂系统的结构 113931.1.42悬挂系统的功能 125191.1.43悬挂系统故障分类 1272461.1.44故障诊断方法 1218911.1.45维修前的准备 12124981.1.46维修步骤 13274361.1.47维修注意事项 1329723第六章转向系统技术 13239441.1.48转向系统概述 13204871.1.49转向系统结构 13312051.1.50转向系统原理 1438871.1.51转向系统故障现象 1445631.1.52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1443081.1.53机械转向系统维修方法 14214321.1.54动力转向系统维修方法 1433951.1.55电子转向系统维修方法 1521545第七章电气系统技术 15302941.1.56电池概述 15304331.1.57发电机概述 1574181.1.58照明系统 16237341.1.59信号系统 16194221.1.60故障诊断 16261111.1.61维修方法 1718625第八章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1754361.1.62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背景 17309621.1.63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17153721.1.64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 1728101.1.65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18278191.1.66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 18221651.1.67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18155061.1.68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 1927995第九章汽车保养与维护 1922911.1.69汽车保养周期 19270811.1.70汽车保养项目 19133401.1.71检查与诊断 20142241.1.72更换与润滑 20192221.1.73调整与校准 20100651.1.74注意事项 20155951.1.75维护注意事项 2028968第十章汽车维修案例分析 21229131.1.76案例一:发动机无法启动 2194031.1.77案例二:发动机异响 21153391.1.78案例一:离合器打滑 22150221.1.79案例二:变速箱跳挡 2293721.1.80案例一:制动效果不佳 22231981.1.81案例二:制动系统异响 23107261.1.82案例一:悬挂系统异响 23169181.1.83案例二:悬挂系统故障导致行驶不稳定 24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汽车基本结构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1.1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动力,推动汽车行驶。发动机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它们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但基本组成部分相似,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汽油发动机)或喷油嘴(柴油发动机)等。1.1.2底盘底盘是汽车的基础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传动系统: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轴等。(2)行驶系统:行驶系统包括车轮、轮胎、悬挂系统等,负责汽车的行驶和稳定。(3)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减速或停车,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鼓等。(4)转向系统:转向系统负责汽车的转向,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转向拉杆等。1.1.3车身车身是汽车的外壳,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车架:车架是汽车的基础骨架,承担着整个汽车的重量。(2)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包括车门、车窗、车顶等,用于保护乘客和驾驶员。(3)内饰:内饰包括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等,为乘客和驾驶员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1.1.4电气系统电气系统负责汽车的启动、照明、信号、防盗等功能,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电池:电池为汽车提供电能,用于启动发动机和供电。(2)发电机:发电机在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电能,为汽车提供电力。(3)灯光:灯光包括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用于照明和信号。(4)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为驾驶员提供实时信息。第二节汽车工作原理1.1.5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过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在燃烧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工作原理相似。(1)进气过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运动,气缸内压力降低,进气门打开,空气和燃油混合物进入气缸。(2)压缩过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气缸内混合物被压缩。(3)做功过程:火花塞(汽油发动机)或喷油嘴(柴油发动机)点燃混合物,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产生动力。(4)排气过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废气排出气缸。1.1.6传动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离合器用于连接和断开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变速器用于改变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驱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1.1.7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制动系统通过摩擦力减速或停车。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片与刹车盘(或刹车鼓)接触,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制动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和气压制动两种。1.1.8转向系统工作原理转向系统通过改变车轮的方向来实现汽车的转向。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转向器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驱动转向拉杆,使车轮偏转。第二章发动机技术第一节发动机类型及特点1.1.9发动机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根据燃料类型、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发动机可分为多种类型。1.1.10发动机类型(1)按燃料类型分类:(1)汽油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排放污染较低等特点。(2)柴油发动机:以柴油为燃料,具有热效率高、扭矩大、经济性好等特点。(2)按工作原理分类:(1)火花点火发动机:通过火花塞点燃混合气,如汽油发动机。(2)压燃点火发动机:通过压缩空气使混合气自燃,如柴油发动机。(3)按结构特点分类:(1)直列发动机:气缸排成一列,如四缸直列发动机。(2)V型发动机:气缸分为左右两列,呈V字排列,如V6发动机。(3)水平对置发动机:气缸左右对称排列,如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1.1.11发动机特点(1)汽油发动机特点:(1)排放污染较低。(2)结构简单,维修方便。(3)功率输出平稳,驾驶舒适。(2)柴油发动机特点:(1)热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2)扭矩大,爬坡能力强。(3)排放污染较高,但可通过尾气处理技术降低。第二节发动机主要部件与功能1.1.12气缸体与气缸盖气缸体是发动机的骨架,气缸盖位于气缸体上方,两者共同构成燃烧室。气缸体内部有气缸,用于安装活塞;气缸盖上安装有火花塞或喷油嘴,用于点燃混合气。1.1.13活塞与连杆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传递动力。1.1.14曲轴与飞轮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驱动汽车前进。飞轮与曲轴相连,起到储能和稳定曲轴转速的作用。1.1.15配气机构配气机构负责控制气门的开闭,使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并排出废气。包括气门、气门弹簧、凸轮轴等部件。1.1.16燃油系统燃油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至燃烧室。包括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等部件。1.1.17润滑系统润滑系统负责在发动机内部形成油膜,减少运动部件的磨损。包括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底壳等部件。1.1.18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保持发动机温度在正常范围内。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等部件。第三节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1.1.19维修前准备(1)了解发动机型号、结构和工作原理。(2)准备必要的维修工具和设备。(3)检查发动机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原因。1.1.20发动机解体与检查(1)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2)拆卸发动机盖,检查气缸体、气缸盖、活塞等部件的磨损情况。(3)检查配气机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部件的工作情况。1.1.21零部件更换与维修(1)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如活塞、活塞环、气门等。(2)修复损坏的零部件,如曲轴、连杆等。(3)更换损坏的密封件,如油封、垫片等。1.1.22发动机组装与调试(1)按照拆卸的反顺序组装发动机。(2)调整发动机配气相位,保证气门开闭正常。(3)调试燃油系统,保证燃油喷射正常。(4)进行发动机磨合,检查各部件工作情况。1.1.23故障诊断与排除(1)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2)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读取发动机故障码。(3)根据故障码,查找故障部件。(4)排除故障,恢复发动机正常工作。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发动机维修,保证汽车的动力功能和可靠性。第三章传动系统技术第一节变速器结构与原理1.1.24变速器的作用与类型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改变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适应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需要。变速器按操作方式分为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等。(1)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通过驾驶员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实现变速,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传动效率高等优点。(2)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通过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换挡操作,具有驾驶舒适、操作简单等特点。(3)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采用金属带或链条作为传动元件,可以实现连续的变速,具有传动平稳、燃油经济性好等优点。1.1.25变速器结构(1)齿轮机构齿轮机构是变速器的核心部分,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及齿轮。通过不同齿轮的组合,实现不同传动比,以满足车辆行驶需求。(2)同步器同步器用于实现齿轮间的同步,减少换挡时的冲击和噪音,提高换挡速度和舒适性。(3)离合器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实现平稳起步和换挡。1.1.26变速器原理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齿轮间的传动比,实现发动机输出扭矩和转速的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定轴式变速通过改变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齿轮组合,实现不同传动比。(2)行星齿轮式变速利用行星齿轮组的运动特点,实现连续的变速。第二节驱动桥与差速器1.1.27驱动桥的作用与结构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的末端,其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驱动桥由驱动器、半轴、差速器等组成。(1)驱动器驱动器用于驱动车轮旋转,包括驱动轴、驱动齿轮等。(2)半轴半轴连接驱动器和差速器,传递扭矩。(3)差速器差速器用于实现左右车轮间的差速,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1.1.28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利用行星齿轮组的运动原理,实现左右车轮间的差速。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车轮的行驶速度不同,差速器可以自动调整左右车轮的扭矩分配,使车辆行驶更加稳定。第三节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1.1.29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故障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车辆行驶中的故障现象,如异响、抖动、起步困难等,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2)故障部位的检查对传动系统各部件进行检查,如齿轮、同步器、离合器等,查找故障部位。(3)故障原因的分析根据故障部位和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如齿轮磨损、同步器损坏等。1.1.30传动系统故障维修传动系统故障维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故障部位的拆卸与更换对故障部位进行拆卸,更换损坏的零部件。(2)故障部位的维修与调整对故障部位进行维修,如修复齿轮、调整同步器等。(3)故障部位的装配与调试将维修后的部件重新装配,并进行调试,保证传动系统正常工作。第四章制动系统技术第一节制动系统原理与结构1.1.31制动系统原理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产生摩擦阻力来降低汽车速度或使汽车停止。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摩擦原理,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减速或停车的目的。(1)摩擦原理:制动时,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与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使汽车减速或停止。(2)能量转换:制动过程中,汽车的动能通过摩擦力转化为热能,散发到大气中。1.1.32制动系统结构制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制动踏板:驾驶员通过踩下制动踏板,将人力传递到制动总泵。(2)制动总泵:将人力转换为液压力,驱动制动器工作。(3)制动器:包括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分别应用于汽车的前轮和后轮。(4)制动盘/鼓:与制动器摩擦片接触,产生摩擦阻力。(5)制动液:传递制动压力,使制动器工作。(6)制动管路:将制动液输送到各个制动器。(7)制动助力器:辅助驾驶员施加制动力,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第二节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制动系统故障诊断是汽车维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为常见的制动系统故障诊断方法:1.1.33外观检查(1)检查制动盘/鼓是否有裂纹、磨损、变形等异常现象。(2)检查制动器摩擦片厚度,判断是否需要更换。(3)检查制动液是否泄漏,制动管路是否老化、破损。1.1.34功能检查(1)检查制动踏板行程和力度,判断制动系统是否正常。(2)检查制动液的液位和品质,保证制动功能。(3)进行制动试验,观察制动距离和制动效果。1.1.35故障诊断仪检测使用故障诊断仪读取制动系统的故障码,分析故障原因。第三节制动系统维修方法1.1.36更换制动器摩擦片(1)拆卸制动器,取出旧摩擦片。(2)清理制动盘/鼓,涂抹防锈剂。(3)安装新摩擦片,调整制动间隙。(4)安装制动器,检查制动功能。1.1.37更换制动盘/鼓(1)拆卸制动器,取出旧制动盘/鼓。(2)清理安装面,保证无污垢、锈蚀。(3)安装新制动盘/鼓,紧固螺栓。(4)安装制动器,检查制动功能。1.1.38更换制动液(1)拆卸制动液储液罐,排出旧制动液。(2)清理制动液管路,保证无污垢、锈蚀。(3)更换制动液,检查制动液液位和品质。(4)进行制动试验,观察制动效果。1.1.39制动系统保养(1)定期检查制动系统各部件,保证工作正常。(2)检查制动液品质和液位,及时更换。(3)清理制动盘/鼓,避免污垢、锈蚀影响制动功能。(4)保持制动系统清洁,避免油污、水分侵入。第五章悬挂系统技术第一节悬挂系统结构与功能1.1.40悬挂系统的定义与作用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连接车身与车轮,支撑车身重量,缓冲道路不平带来的冲击,保证车轮与地面的良好接触,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1.1.41悬挂系统的结构悬挂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减振器、稳定杆等,主要用于缓冲道路冲击和支撑车身重量。(2)导向装置:包括转向节、转向拉杆、转向臂等,主要用于引导车轮运动。(3)连接件:包括悬挂臂、悬挂轴承、悬挂衬套等,主要用于连接车身与车轮。1.1.42悬挂系统的功能(1)缓冲道路冲击:悬挂系统通过弹簧和减振器等元件,将道路不平带来的冲击转化为弹性形变,从而降低车身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2)支撑车身重量:悬挂系统承担着车身重量的支撑作用,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身稳定。(3)保证车轮与地面接触:悬挂系统的导向装置和弹性元件共同作用,使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与地面的良好接触,提高行驶安全性。第二节悬挂系统故障诊断1.1.43悬挂系统故障分类悬挂系统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元件故障:如弹簧断裂、减振器失效等。(2)导向装置故障:如转向节磨损、转向拉杆松动等。(3)连接件故障:如悬挂臂断裂、悬挂轴承磨损等。1.1.44故障诊断方法(1)目测检查:观察悬挂系统各部件是否有明显损坏、磨损、漏油等现象。(2)振动检查:通过抖动车身,检查悬挂系统是否有异常响声、跳动等现象。(3)仪器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如示波器、测振仪等,对悬挂系统进行检测,分析故障原因。第三节悬挂系统维修要点1.1.45维修前的准备(1)保证车辆停放在平坦、宽敞的地方,拉紧手刹,关闭发动机。(2)准备必要的维修工具,如扳手、螺丝刀、老虎钳等。(3)准备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1.1.46维修步骤(1)拆卸损坏部件:根据故障原因,拆卸损坏的弹性元件、导向装置或连接件。(2)更换新部件:选择合适的配件,按照拆卸的逆顺序进行安装。(3)检查悬挂系统:安装完毕后,检查各部件是否安装到位,紧固是否牢固。(4)调整悬挂系统:根据需要对悬挂系统进行调整,如调整减振器行程、弹簧预紧力等。(5)试车:试车检查悬挂系统的功能,保证车辆行驶平稳、安全。1.1.47维修注意事项(1)维修过程中,注意避免损坏其他部件。(2)更换配件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原厂配件。(3)调整悬挂系统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过度调整。(4)维修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保证车辆整洁。第六章转向系统技术第一节转向系统结构与原理1.1.48转向系统概述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转向系统的功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现代汽车转向系统主要包括机械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子转向系统。1.1.49转向系统结构(1)机械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盘、转向柱、转向器、转向臂、转向横拉杆、转向节等组成。(2)动力转向系统: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助力器等部件。(3)电子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电机、转向控制单元(ECU)等组成。1.1.50转向系统原理(1)机械转向系统:驾驶员通过转向盘转动转向柱,带动转向器工作,将转向力传递到转向臂,再通过转向横拉杆和转向节实现车轮转向。(2)动力转向系统:动力转向泵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换为液压能,推动动力转向助力器,协助驾驶员完成转向操作。(3)电子转向系统:转向电机根据转向控制单元(ECU)的指令,驱动转向器工作,实现车轮转向。电子转向系统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精确的控制功能。第二节转向系统故障诊断1.1.51转向系统故障现象(1)转向沉重:转向力矩大,操作困难。(2)转向回正不良:转向后,车轮不能自动回正。(3)转向异响:转向时伴有异常声音。(4)转向失控:转向失灵,无法控制车辆行驶方向。1.1.52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方法(1)观察法:检查转向系统外部部件,如转向盘、转向柱、转向器等是否有损伤、变形、裂纹等现象。(2)试车法:通过实际驾驶,感受转向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故障。(3)仪器检测法:使用专业检测仪器,对转向系统相关部件进行检测,找出故障点。(4)故障树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逐步排查,确定故障部位。第三节转向系统维修方法1.1.53机械转向系统维修方法(1)更换损坏的部件,如转向盘、转向柱、转向器等。(2)清洗、润滑转向系统各部件,提高转向功能。(3)校正转向器,保证转向精度。1.1.54动力转向系统维修方法(1)检查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助力器等部件的工作功能,必要时更换。(2)更换动力转向液,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3)检查、维修转向器,保证转向精度。1.1.55电子转向系统维修方法(1)检查转向电机、转向控制单元(ECU)等部件的工作功能,必要时更换。(2)更新转向系统软件,优化转向功能。(3)检查线束、插接件等,保证信号传输正常。(4)检查转向系统相关传感器,保证数据准确。第七章电气系统技术第一节电池与发电机1.1.56电池概述电池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储存电能,为车辆启动、照明、信号系统等提供电力。电池分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类型,其中铅酸电池在汽车上应用最为广泛。(1)铅酸电池的结构与原理铅酸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板、电解质、隔膜等组成。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铅。电解质为硫酸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2)电池的维护与保养为保障电池的正常工作,需定期进行以下维护与保养:(1)检查电池外观,保证无破损、漏液等现象;(2)清洁电池接线柱,防止氧化;(3)定期检查电池电压,保证电量充足;(4)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延长使用寿命。1.1.57发电机概述发电机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车辆提供稳定、持续的电源。发电机分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两种类型。(1)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整流器等组成。转子上的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流电。定子上的线圈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供车辆使用。(2)发电机的维护与保养为保障发电机的正常工作,需定期进行以下维护与保养:(1)检查发电机外观,保证无破损、漏液等现象;(2)清洁发电机接线柱,防止氧化;(3)检查发电机皮带张紧度,保证正常工作;(4)定期检查发电机输出电压,保证稳定、可靠。第二节照明与信号系统1.1.58照明系统照明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驾驶所需的照明。照明系统包括前照灯、雾灯、尾灯、牌照灯等。(1)前照灯前照灯是汽车照明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制造和使用均需符合相关标准。前照灯分为卤素灯、氙气灯和LED灯等类型。(2)雾灯雾灯主要用于在雾、雨等低能见度环境中提供辅助照明,提高驾驶安全性。(3)尾灯尾灯用于指示车辆尾部,包括制动灯、转向灯、倒车灯等。1.1.59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递车辆行驶状态和意图。信号系统包括转向灯、制动灯、倒车灯等。(1)转向灯转向灯用于指示车辆转弯、变更车道等意图。(2)制动灯制动灯用于指示车辆减速、制动等状态。第三节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1.1.60故障诊断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故障现象分析:根据车辆出现的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2)故障部位检查:对可能存在故障的部位进行检查,如电池、发电机、照明设备等;(3)故障原因判断: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故障原因;(4)故障排除: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1.1.61维修方法电气系统维修方法如下:(1)更换损坏部件:如电池、发电机、照明设备等;(2)检查并修复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牢固,修复断裂、短路等故障;(3)调整电气设备:调整发电机皮带张紧度、灯光亮度等;(4)定期保养:对电气系统进行定期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第八章电子控制系统技术第一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述1.1.62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背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技术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汽车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功能。1.1.63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四部分组成。(1)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汽车各系统的运行状态,将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执行器:接收控制器的指令,对汽车各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实现预定的功能。(3)控制器:对传感器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指令,驱动执行器工作。(4)通信网络:实现控制器与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信息传输,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1.1.64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动力性控制:通过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刻等,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2)经济性控制:通过优化发动机燃烧过程、减少排放等,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污染物。(3)安全性控制: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对制动、转向等系统进行控制,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4)舒适性控制:通过调节空调、座椅等设备,提高驾驶室内环境舒适度。第二节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1.1.65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和辅助控制系统组成。(1)燃油喷射系统:负责将燃油以雾状形式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内,实现燃油与空气的混合。(2)点火系统:负责在适当的时刻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实现发动机燃烧。(3)排放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尾气排放,降低排放污染物。(4)辅助控制系统:包括节气门控制、冷却系统控制等,辅助发动机正常工作。1.1.66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燃油喷射控制:根据发动机工况,实时调整燃油喷射量,实现最佳燃烧效果。(2)点火时刻控制:根据发动机工况,实时调整点火时刻,提高发动机功率和降低排放。(3)排放控制: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减少排放污染物,实现环保要求。(4)辅助控制: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稳定工作,提高发动机功能。第三节底盘电子控制系统1.1.67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驱动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组成。(1)制动系统:负责对车辆进行减速和停车,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2)转向系统:负责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提高车辆操控性。(3)驱动系统:负责驱动车辆行驶,实现动力输出。(4)其他辅助系统:包括悬挂系统、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等,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1.1.68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制动控制:根据驾驶员需求,实时调整制动力,实现车辆安全、稳定减速。(2)转向控制:根据驾驶员输入,实时调整转向角度,实现车辆准确转向。(3)驱动控制:根据车辆行驶需求,实时调整驱动扭矩,实现车辆平稳加速。(4)辅助控制:对车辆悬挂系统、轮胎压力等实时监测,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第九章汽车保养与维护第一节汽车保养周期与项目1.1.69汽车保养周期汽车保养周期是根据车辆使用说明书及制造商的建议,结合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而制定的时间表。保养周期通常分为常规保养和特殊保养两种。(1)常规保养:常规保养是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车辆进行的定期检查、更换和润滑等保养项目。常规保养周期通常为每5000公里或每半年进行一次。(2)特殊保养:特殊保养是指针对特定车型、使用环境或特殊要求进行的保养项目。特殊保养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1.1.70汽车保养项目汽车保养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1)发动机保养:包括更换机油、机滤、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2)变速器保养:包括更换变速器油、检查变速器总成等。(3)制动系统保养:包括检查制动片、制动盘、制动液等。(4)悬挂系统保养:包括检查悬挂系统各部件、更换减震器油等。(5)轮胎保养:包括检查轮胎气压、花纹深度、四轮定位等。(6)电器设备保养:包括检查电瓶、发电机、起动机等。(7)车身保养:包括清洗车身、打蜡、抛光等。第二节汽车维护基本方法1.1.71检查与诊断(1)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听觉等方法,对车辆各部位进行检查,发觉异常现象。(2)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1.1.72更换与润滑(1)更换: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保证车辆正常运行。(2)润滑:对运动部位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1.1.73调整与校准(1)调整:对车辆各系统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2)校准:对车辆各传感器、控制器进行校准,保证其准确工作。第三节汽车保养与维护注意事项1.1.74注意事项(1)保养周期:严格按照保养周期进行保养,保证车辆正常运行。(2)保养项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养项目。(3)保养方法:采用正确的保养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故障。(4)保养材料:选用合格的保养材料,保证保养效果。(5)保养记录:详细记录保养时间、项目、更换零部件等信息,便于日后查询。1.1.75维护注意事项(1)维护环境:保持维修场地清洁、整齐,避免污染和损坏车辆。(2)维护工具: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维护,避免损坏车辆部件。(3)维护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证安全。(4)维护人员:提高维护人员素质,保证维护质量。(5)维护记录:详细记录维护时间、项目、更换零部件等信息,便于日后查询。第十章汽车维修案例分析第一节发动机故障案例分析1.1.76案例一:发动机无法启动(1)故障现象:一辆轿车发动机无法启动,启动机无反应。(2)故障原因分析:电池电压过低或电池接线不良;启动机损坏或线路故障;发动机燃油供应不足或燃油压力低;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3)故障诊断与排除:首先检查电池电压和接线情况,保证正常;检查启动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