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提伟大长征精神的这一内涵,并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继承红军传统,发扬长征精神”等口号,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在一段段新长征路上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夺取了一次次胜利。伟大长征精神也在新长征中不断被发扬光大。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新长征与长征是一脉相承的,新长征之于长征,既有形象的借喻,又有精神的传承。在形象的借喻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对长征的生动借用,将新长征路上党所面临的复杂艰巨任务,形象比喻为长征中红军所战胜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六盘山等艰难险阻。比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以“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来形象地比喻,“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指出,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在新长征中,“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将新长征中遇到的问题与长征中的具体景物、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比喻的形式将新长征的宏大叙事具象化,既丰富了新长征的形象化、艺术化表达,又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使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强了新长征的号召力、感染力。在精神的传承方面,主要体现为新长征中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凝结成伟大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成为连接新长征与长征的精神纽带。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摘编自李东方《长征与新长征——对党的文献中“长征”概念演变情况的历史考察》)材料二: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呢?长征精神主要包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三种精神品质。长征精神是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新时代、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首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新时代,虽然我们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依然没有放弃对我国渗透、破坏。我们要完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还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克服一切阻碍和困难,坚守初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开创民族复兴的新局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其次,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目前,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我国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我们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仍然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水平不够充分,因此,保持长期的艰苦奋斗是必须的。艰苦奋斗,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以顽强的斗志投入到我们的国家建设中来。最后,我们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代使命的召唤,我们毅然领命前行,那就需要“无私奉献”,需要“舍小家为大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意识,需要无我、忘我的精神,把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作为教育人,我们在自己的教育中应该传承好、发扬好长征精神,才能够让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芒。第一要坚持“育人”的初心不变。教育首先在于育人。只有让学生拥有美好的心灵、丰饶的思想、优秀的品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够让学生健康生活,让人们品德善良、行为端正,让社会平安和谐。第二要坚持“教书”的使命不改。育人之后,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传递、对文化的传承。知识的传递是教育中“教书”的第一要务,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传承先进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流传的脉。第三要坚持“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团体和企业总能够最先占领市场,赢得先机;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总是在历史中被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取代。创新的源泉在于教育,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性,那么社会的创新性就高。因此,教育人不能够丢弃“创新”的教育意识。第四要坚持“智能”的科技应用。进入新时代,智能化成为全球科技角逐的战场。AI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而便捷。作为教育人,应当首先在教育上应用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和设施,通过“智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和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技能力。总之,虽然新时代有新的形势,但是长征精神仍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指导我们投身于新时代的“革命事业”,使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强的光芒,让我们的使命在新时代呈现出更强的动力,那么,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摘编自谭维明《新时代如何传承长征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所以没有长征精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B.“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材料引用这句话旨在说明让贫困人口脱贫是最重要的事情。C.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邪恶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没必要发扬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D.一个团体和企业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够最先占领市场,赢得先机,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教育人要坚持创新的教育意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B.材料将新长征中遇到的问题比喻为长征中的具体景物、事件,有利于丰富新长征的形象化表达,增强了新长征的感染力。C.虽然我国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有很多领域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仍需艰苦奋斗精神。D.新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教育人应在教育上应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使之树立科学精神。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A.某教师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B.某员工以“艰苦创业、吃苦耐劳、拼搏奋斗”要求自己。C.某学校在操场放映旧中国解放题材电影,宣扬爱国精神。D.某科研人员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受到表彰。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5.有人说,在新的时代,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大力发展经济,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兵连刘震云军事训练开始了。以班为单位,列成一队练操: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还练卧倒和匍匐前进:身子一扑,倒在地上,要用两只胳膊拖着身子往前爬……白天累了一天,夜里也不得安宁,练紧急集合。半夜睡得正香,“嘟嘟”一阵哨响,紧急集合!不准开灯,要你十分钟时间穿得衣帽整齐,背着背包、提着长枪跑到操场上。十分钟的黑暗时间,屋里吵成一锅粥,不是你拿了我的袜子,就是我穿错了你的裤子,哪里出得去?但连长、指导员已经站在操场上,检查人数,看哪班是最后一个。然后严肃地说:几公里处有特务,限二十分钟赶到。你就拖着长枪、撒丫子跑吧。跑一圈回来,累得通身流汗、气喘吁吁,这时连长、指导员又站在操场等你,检查各人的背包散形没有,衣裳穿错没有。各班都有出洋相的。我们班出洋相最多的,是“老肥”(本名李胜儿)和“元首”(本名原守)。“元首”长得瘦瘦的,平时一脸严肃,不爱说话,可做事竟不利落,他爱将左右脚的鞋穿反。连长让他出列,在队伍前走一个来回,他鞋成外八字,走来走去,像只瘸腿的病鸭。大家都笑了。回到宿舍,白面书生王滴说:“其实连长不该批评‘元首’,紧急集合抓特务,反穿鞋有好处,脚印不易辨认。”大家看着“元首”,又笑了。“元首”闷头坐在铺头,只是狠狠剜了王滴一眼。夜里不但紧急集合,还得站岗。两人一班,一班一个小时。现在白天训练一天,哪里会不困?困不说,还饿。晚饭明明吃了好几个蒸馍,晚上一站岗就饿。饿不说,还冷。这戈壁滩的晚上零下二十几度。轮到我站岗,最向往的地方,是连队的锅炉房。烧锅炉的老兵叫李上进。他和其他老兵不一样,他不欺负新兵,见了我还叫“八班副”,慢慢混得挺知心。他烧锅炉有夜班饭,即七八个包子。我每次去,他都匀给我两个,那包子在炉皮上一烤,焦黄喷香的,吃了还想吃。可惜不能太抢人家的夜班饭,只好抹着嘴说“吃饱了,吃饱了”,将又递过来的包子推回去。他爱笑,笑得挺憨厚。第一次见面,就问我:“写入党申请书了吗?”我摇摇头,说:“刚到部队,就写?”他拍了一下大腿,似乎比我还着急,挥着手说:“赶快写,回去就写!像我,就因为申请书交得晚,现在当了三年兵,还没入上!”我不由问道:“那你什么时候能解决?”“据我估计,快了。”“为什么?”“你看,这不让我烧锅炉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烧锅炉就能入党?他说:“领导让你烧锅炉,不是对你的‘烤验’吗?”我恍然大悟,也替他高兴,说:“不管早晚,你总能解决。”转眼半个月过去了。大家对部队生活都有些熟悉了,连走路也有些老兵的味道了。这时大家也开始懂得追求进步,纷纷写起了入党、入团申请书,早晨起来开始抢扫帚把。随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紧张了。因为大伙总不能一块进步,你抢了扫帚把,表现了积极,我就捞不着表现。于是大家心里都挺紧张,一到五更天就睡不着,想着一响起床号就去抢扫帚把。这时班里要确定“骨干”。所谓“骨干”,就是在工作上重点使用,所以人人都盯着想当“骨干”。可连里规定,一个班只能确定三个“骨干”,这就复杂了。拿我们班来说,我是班副,是理所当然的“骨干”。另一个是王滴,大家也没什么说的,因为他能写会画,会出墙报,还会在队伍前打拍子唱歌。问题出在“元首”和“老肥”身上,他们俩谁当“骨干”,争论比较大。这二位都是最近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紧急集合不再搞得丢盔撂甲,平时他们还主动干别的好事。“元首”是不声不响掏连里的厕所;“老肥”一天夜里还做好事,一人站了一夜岗,自己不休息,让同志们休息。两人比较来比较去,相持不下。这时班长想起了灯绳。在部队,灯绳不是随便拉的。要“骨干”守着。灯绳在门口吊着,“老肥”正好挨着门口睡。于是对我说:“让李胜儿当吧。”“元首”内心十分沮丧,可又不敢露在面上,只好给班长写了一份决心书,说这次没当上“骨干”,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努力,今后要向“骨干”学习,争取下次当上“骨干”。这时连里要拉羊粪。所谓羊粪,就是留在荒野上的一圈圈粪土,现在把它们拉回来,等到春天好种菜地。由于是去连里干活,各班都派“骨干”。轮到我们班,该派王滴和“老肥”。可王滴这两天要出墙报,于是班长说:“让‘元首’去吧。”“元首”原没妄想去拉羊粪,现在听班长说让他去拉羊粪,干“骨干”该干的活,一下乐得合不住嘴,忙整理一下衣服,还照了一下小圆镜,兴高采烈地去拉羊粪。拉了一天羊粪回来,连眉毛、头发里都是粪末,但仍欢天喜地的,用冷水“呼哧呼哧”洗脸,对大家说:“连长说了,停两天还拉羊粪!”接着又将自己的皮帽子刷了刷,靠在暖气包上烘干。这时外面吹哨了,连里要紧急集合点名。“元首”一下着了慌。排长急如星火地进来,看到“元首”的湿帽子,脾气大发:“你把帽子弄湿就不点名了?你怎么弄湿,你再怎么给我弄干!弄不干你戴湿帽子点名!”可怜“元首”只好戴上湿帽子,站在风里点名。数九寒天,一场名点下来,帽子上结满了玻璃喇叭。这时排里又要点名。排长讲话,批评有的同志无组织无纪律,临到点名还弄湿帽子。大家纷纷扭头,看“元首”。排里点完名,“元首”不见了。我出去寻他,他仍戴着湿帽子,坐在营房后的风地里,一动不动。我以为他哭了,上去推他,他没哭,只是翻着眼皮看看我。我说:“这也不怪你,你今天拉羊粪了。”这时他“呜呜”哭了,说:“班副,这都怪我心笨。”我说这也不能怪心笨,谁也没想到会突然点名。他渐渐不哭了,又告诉我,他今天收到爹的信,托人写的,让他在部队好好干,可他今天就弄了个这。我说这没什么,谁还不跌跤了?跌倒爬起来就是了。他点点头。第二天一早,“元首”递给班长一份决心书,说现在跌倒了,今后决心再爬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始选取了训练的典型场景,表现了新兵训练初期的各种“洋相”,使文章增添了一份趣味。B.烧锅炉的李上进是一个憨厚、热心的老兵,他不仅给“我”包子吃,还关心“我”思想上的进步,鼓励“我”入党。C.因为一个班只能有三名“骨干”,所以大家都明里暗里开始争抢,班里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也越来越差了。D.文中写到“元首”爹的来信,表明他的父辈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明事理,时时教育子女要报效国家。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肥”和“元首”是两名新兵的绰号,这样称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丝毫没有贬低人物的意思。B.“领导让你烧锅炉,不是对你的‘烤验’吗”,一语双关又诙谐幽默,既指烧锅炉的“烤验”,又指压担子的考验。C.“连眉毛、头发里都是粪末”,这一描述,突出表现了“元首”拉羊粪时的卖力和对进步机会的珍惜。D.文中加点处的“一动不动”,反映了“元首”受到不公后沮丧、懊恼、自责、无处泄愤的内心世界。8.从小说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军营生活?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灵活运用了多种方法,请加以概括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罢布①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②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酂侯,功臣莫得比焉。(选自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注]①布:黥布,秦末汉初名将。②相国:文中指相国萧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且秦以不闻A其过B亡天下C李斯之分过D又何足E法哉F陛下何疑G宰相之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道遮行上书”与“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十二章》)两句中“道”的含义不同。B.与,指交给,与“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中“与”的含义相同。C.百岁,即百年,也指终身、毕生。文中表示死的讳称。D.“帝得之矣”与“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两句中“得”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收到了民众的上书,让相国自己向百姓谢罪,相国趁这个机会为民众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很多空地给百姓耕种。B.王卫尉认为,宰相萧何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从有利于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发声,这的确是宰相分内的事情。C.高祖听了王卫尉的劝谏后虽然不太高兴,但当天还是派人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人见高祖,赤脚步行来感谢。D.萧何的后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每次断绝了继承人时,天子总是再寻求萧何的后代,续封为酂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2)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14.有人认为,萧何强买百姓良田、住宅是为了消除功高震主的嫌疑,让高祖安心,并非真的贪图享受。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说这种看法成立的理由。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永宁南原秋望元好问[注]浩浩西风入敝衣,茫茫野色动清悲。洗开尘涨雨才定,老尽物华秋不知。烽火苦教乡信断,砧声偏与客心期。百年人事登临地,落日飞鸿一线迟。【注】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金元之际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丧乱诗”尤为有名。诗人在贞祐四年(1216年)五月,携家带口,远离故土,避乱南下。这年深秋,诗人于永宁南原远望有感,写下此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视觉描写,描绘出永宁南原荒凉残破的景象,“浩浩”写出西风风势之猛。B.首联表面写景,实则抒情,“西风”使“野色”一变,“敝衣”让人产生“清悲”。C.颈联笔锋一转,以“烽火”反映了时代动乱的加剧、人民灾难的逐日加重,情感深沉。D.末句以景结情,以落日中追逐晚霞的一线鸿雁的美景,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16.本诗和杜甫的《登高》都属于登高望远引发感慨而作。请比较两首诗的情感有何异同。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你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李白对富贵生活的鄙弃与对俗世现实的激愤,希望醉饮而不愿醒来。(3)人做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古代文人在写诗文时常写到“梦”,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一句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一句都提到做梦之事。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如今,气象部门为不同行业发展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气象服务不仅预报阴晴雨雪、冷暖变化,还覆盖农业、能源等70余个行业大类。(②)A的天气,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B,还与社会生产和建设紧密相连。而气象服务能助力人们看懂天气,知天而作,赋能行业发展。(③)用好气象服务,就能更好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④)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多发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