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水利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乡村水利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乡村水利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乡村水利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乡村水利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水利建设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66第一章总论 3129501.1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3283881.2乡村水利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37306第二章项目规划与设计 4239582.1项目前期调研 4100892.1.1调研目的与任务 487672.1.2调研内容与方法 4274592.2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4236342.2.1安全性原则 4314232.2.2经济合理性原则 422682.2.3环境友好原则 5101882.2.4社会效益原则 578922.2.5技术先进性原则 5284532.3水利工程布局规划 528542.3.1工程布局原则 5186152.3.2工程布局内容 529171第三章水源工程 5195573.1水源选择 517433.2水源保护措施 6219513.3水源工程设计与施工 67184第四章渠道工程 7262824.1渠道选线与设计 7187894.2渠道施工技术 8184424.3渠道维护与管理 819532第五章水库与蓄水工程 884225.1水库选址与设计 864395.1.1地形条件 8162995.1.2地质条件 925525.1.3水文条件 9282735.1.4生态环境影响 9164065.1.5水库设计 9129075.2蓄水工程结构与施工 9144145.2.1蓄水工程结构 961315.2.2施工方法 9197915.2.3施工质量控制 9306655.3水库管理与调度 106065.3.1水库管理机构 10183075.3.2水库调度原则 101515.3.3水库调度方法 10220795.3.4水库调度内容 1017226第六章排水工程 1082086.1排水系统规划 1051766.1.1规划原则 11301516.1.2排水系统规划内容 11160546.2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 11256006.2.1排水设施设计 11227966.2.2排水设施设计内容 11234546.2.3排水设施施工 12157396.3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 12284406.3.1维护与管理原则 12227436.3.2维护与管理内容 1221320第七章防洪工程 12252437.1防洪规划与设计 1219487.1.1规划原则 12294017.1.2规划内容 13268367.1.3设计要求 13195787.2防洪设施施工 13191277.2.1施工准备 1398927.2.2施工过程 13226257.2.3施工验收 14220917.3防洪工程管理与应急响应 14143647.3.1管理体系 143007.3.2管理内容 1458577.3.3应急响应 143528第八章水利工程技术 1484308.1水利工程常用材料 14246058.2水利工程施工工艺 15225578.3水利工程技术创新 1512582第九章水利工程投资与经济分析 16322229.1水利工程投资估算 16326259.1.1投资估算的组成 16138189.1.2投资估算的方法 16187609.2经济效益分析 16288199.2.1经济效益分析的指标 1713459.2.2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17238029.3投资与风险控制 17133639.3.1投资控制 17297749.3.2风险控制 1732731第十章水利工程管理 182509310.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181325010.1.1运行管理原则 1846210.1.2运行管理内容 18258210.1.3运行管理措施 18957810.2水利工程维护保养 182165810.2.1维护保养原则 181086510.2.2维护保养内容 18253010.2.3维护保养措施 182640110.3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181673710.3.1安全管理原则 182831710.3.2安全管理内容 181565110.3.3安全管理措施 192875510.4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192205910.4.1信息化管理原则 192134210.4.2信息化管理内容 19224010.4.3信息化管理措施 19第一章总论1.1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水利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稳定。在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乡村水利建设作为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村水利建设能够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可以有效防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乡村水利建设还能够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乡村水利建设的任务与目标乡村水利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乡村水利建设要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减少水源污染,提高水质,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增收。(3)治理水土流失。乡村水利建设要注重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4)提高乡村防洪抗旱能力。加强乡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乡村防洪抗旱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乡村水利建设的目标具体如下:(1)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到2025年,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2)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3)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4)提高乡村防洪抗旱能力。加强乡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乡村防洪抗旱能力,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安全。第二章项目规划与设计2.1项目前期调研2.1.1调研目的与任务项目前期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乡村水利建设项目的现状、需求和潜在问题,为项目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任务包括:收集项目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状况等基础资料;调查乡村居民用水需求、现有水利设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2调研内容与方法(1)自然地理与水资源状况:调查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情况。(2)社会经济状况:了解项目区的人口、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3)水利设施现状:调查现有水利设施的类型、规模、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等。(4)居民用水需求:调查乡村居民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及用水满意度。(5)调研方法:采用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2.2水利工程设计原则2.2.1安全性原则水利工程的设计应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稳定,充分考虑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工程在各类情况下均能正常运行。2.2.2经济合理性原则在满足工程安全、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投资效益。2.2.3环境友好原则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2.4社会效益原则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2.2.5技术先进性原则水利工程的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2.3水利工程布局规划2.3.1工程布局原则(1)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保证工程布局合理、有序。(2)充分考虑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3)注重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3.2工程布局内容(1)水源工程:根据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合理规划水源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等。(2)输配水工程:合理规划输配水工程,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灌溉工程:根据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种植制度等,合理规划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4)排水工程:合理规划排水工程,防止洪涝灾害,保障农业丰收。(5)配套工程:规划相应的供电、通信、道路等配套工程,保障工程正常运行。(6)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规划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保证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章水源工程3.1水源选择水源选择是乡村水利建设中的一环,其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选择水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水源的地域分布、水质、水量、水位等因素,优先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易于开采和管理的水源。(2)充分考虑水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选择过度开发、生态环境脆弱的水源。(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水源。以下为几种常见水源的选择方法:(1)地表水源:选择地表水源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径流量、水质等因素。优先选择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2)地下水源:选择地下水源时,应充分考虑含水层厚度、水位、水质、开采条件等因素。优先选择水质优良、水位稳定、易于开采的地下水。(3)雨水收集:在干旱地区,可充分利用雨水收集技术,选择合适的集雨面、储水设施和输水管道,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3.2水源保护措施为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以下水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禁止在水源地周边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如乱砍滥伐、开垦荒地等。(2)建立健全水源地监测体系,对水质、水量、水位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问题。(3)加强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治理,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源进行整治,减少污染物排放。(4)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地设施,提高水源地的抗风险能力。(5)加强水源地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3.3水源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源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水源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科学规划,保证水源工程规模合理、布局优化,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3)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水源工程的效益和安全性。以下为水源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水源工程规模:根据用水需求、水源条件等因素,确定水源工程的供水规模。(2)水源工程布局:根据地形地貌、水源分布、输水线路等因素,合理布局水源工程设施。(3)水源工程结构设计:包括水源地保护设施、输水管道、储水设施等,保证水源工程的稳定运行。(4)水源工程配套设施:包括供电、通信、监测等配套设施,提高水源工程的自动化程度。水源工程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指标的达标。(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5)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第四章渠道工程4.1渠道选线与设计渠道选线是渠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选线能够保证渠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效益的最大化。选线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水源条件,保证渠道水源充足、稳定。(2)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降低工程风险。(3)充分考虑渠道沿线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充分考虑渠道沿线土地资源利用,合理布置渠道走向。渠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渠道用途、规模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渠道类型和结构。(2)渠道设计应满足灌溉、排水、生态等多功能需求。(3)渠道设计应考虑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可行性。(4)渠道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2渠道施工技术渠道施工技术是保证渠道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渠道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1)施工前,应对渠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3)渠道衬砌施工,应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保证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4)渠道施工中,应注重施工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5)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工程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3渠道维护与管理渠道维护与管理是保证渠道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渠道维护与管理的要求:(1)建立健全渠道维护与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2)定期对渠道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渠道衬砌、防渗、排水等设施的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对渠道沿线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5)加强渠道水质监测,保证渠道水质符合灌溉要求。(6)提高渠道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渠道管理技术。(7)加强渠道维护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第五章水库与蓄水工程5.1水库选址与设计水库的选址与设计是水库建设的关键环节。在选址阶段,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因素,保证水库建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5.1.1地形条件地形条件是影响水库选址的重要因素。应选择地形较为平缓、库容较大的区域,以降低工程难度和投资成本。同时要考虑淹没区的土地征用和移民安置问题,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1.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水库的稳定性。在选址过程中,应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层岩性等,保证水库建设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5.1.3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影响水库设计和运行的关键因素。在选址阶段,应收集相关水文资料,分析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特性,为水库设计提供依据。5.1.4生态环境影响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库淹没区、下游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等因素,保证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5.1.5水库设计水库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水库规模、坝型选择、坝体结构、泄洪设施、输水系统等。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库的功能、运行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保证水库工程的顺利进行。5.2蓄水工程结构与施工蓄水工程是乡村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库的安全运行。5.2.1蓄水工程结构蓄水工程结构主要包括大坝、泄洪设施、输水系统等。大坝是蓄水工程的核心部分,其结构形式有土石坝、混凝土坝等。泄洪设施包括溢洪道、泄洪洞等,用于保证水库在洪水期间的安全。输水系统包括输水管道、渠道等,用于将水库水源输送到灌溉区或供水区。5.2.2施工方法蓄水工程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基础处理等。土石方工程包括坝体填筑、排水沟施工等;混凝土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泄洪洞等结构施工;基础处理主要包括地基处理、防渗处理等。5.2.3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蓄水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保证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加强施工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4)加强工程验收,保证工程符合设计要求。5.3水库管理与调度水库管理与调度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发挥水库效益的重要环节。5.3.1水库管理机构水库管理机构负责水库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水库运行调度,保证水库安全运行;(2)负责水库设施维护,保障设施正常运行;(3)负责水库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4)负责水库环境保护,防治水库污染。5.3.2水库调度原则水库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优先,保证水库大坝及下游设施安全;(2)效益最大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库综合效益;(3)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调度方案。5.3.3水库调度方法水库调度方法主要包括常规调度、优化调度和智能调度等。常规调度是根据水库运行经验和历史数据制定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是根据水库运行目标,运用优化算法制定调度方案;智能调度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分析水库运行状态,自动调整调度方案。5.3.4水库调度内容水库调度内容主要包括水位控制、泄洪调度、输水调度等。水位控制是根据水库运行目标和降雨、蒸发等条件,调整水库水位;泄洪调度是根据洪水预报和水库水位,制定泄洪方案;输水调度是根据灌溉、供水等需求,制定输水方案。第六章排水工程6.1排水系统规划6.1.1规划原则乡村排水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提高排水效率,减轻洪涝灾害影响。(2)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布局排水设施,降低工程投资。(3)保证排水系统与周边环境协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4)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长远发展需求。6.1.2排水系统规划内容乡村排水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排水区域划分: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划分排水区域。(2)排水设施布局:根据排水区域划分,确定排水设施的布局,包括排水管道、排水渠道、排水泵站等。(3)排水工程设计标准:根据排水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包括排水量、排水速度等。(4)排水系统施工方案:根据排水设施布局,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6.2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6.2.1排水设施设计乡村排水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排水需求,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2)设计合理,施工方便,降低工程投资。(3)选用优质材料,提高设施使用寿命。(4)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2.2排水设施设计内容乡村排水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排水管道设计:根据排水区域划分和排水量,确定排水管道的直径、长度、坡度等参数。(2)排水渠道设计:根据排水区域划分和排水量,确定排水渠道的宽度、深度、坡度等参数。(3)排水泵站设计:根据排水区域划分和排水量,确定排水泵站的规模、泵型、扬程等参数。6.2.3排水设施施工乡村排水设施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2)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严格施工管理,保证施工安全。(4)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6.3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6.3.1维护与管理原则乡村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定期检查排水设施,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排水设施维护,提高设施使用寿命。(4)提高排水工程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6.3.2维护与管理内容乡村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排水设施检查: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发觉损坏、堵塞等问题,及时处理。(2)排水设施维修:对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3)排水设施更换:对使用寿命到期或无法修复的排水设施进行更换。(4)排水工程运行监测:对排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保证排水系统稳定运行。(5)排水工程资料管理:建立排水工程档案,记录工程运行情况、维修保养情况等。第七章防洪工程7.1防洪规划与设计7.1.1规划原则乡村防洪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防洪设施;(4)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7.1.2规划内容防洪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防洪标准,包括设计洪水频率和设计洪水位;(2)分析流域洪水特性,预测洪水过程;(3)确定防洪设施布局,包括堤防、蓄洪区、排洪渠道等;(4)制定防洪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5)评估规划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7.1.3设计要求乡村防洪工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设计标准明确,符合相关规范;(2)设计方案合理,技术可行;(3)施工图设计详细,便于施工;(4)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7.2防洪设施施工7.2.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明确施工任务和目标;(2)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计划;(4)落实施工队伍和施工设备;(5)做好施工场地和施工环境调查。7.2.2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保证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监督;(3)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4)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进度;(5)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7.2.3施工验收施工验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2)组织专家进行初验;(3)根据初验意见进行整改;(4)组织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7.3防洪工程管理与应急响应7.3.1管理体系乡村防洪工程管理应建立健全以下体系:(1)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2)技术管理体系,保证工程正常运行;(3)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工程安全;(4)资金管理体系,保证工程维护经费落实。7.3.2管理内容防洪工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2)定期检查,发觉隐患及时整改;(3)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及时更新;(4)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素质。7.3.3应急响应防洪工程应急响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2)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3)配备应急物资,保证应急需要;(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第八章水利工程技术8.1水利工程常用材料水利工程作为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与选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水利工程常用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砖、混凝土等,用于构建水利工程的主体结构。(2)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钢筋、钢板、钢管等,用于增强水利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土工膜、土工网等,用于改善土体功能、防止渗透、加固地基等。(4)橡胶材料:如橡胶止水带、橡胶支座等,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止水和减震作用。(5)防水材料: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用于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水功能。8.2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几种工艺:(1)土方工程:包括挖土、填土、压实等,是水利工程的基础施工工艺。(2)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配制、浇筑、养护等,是水利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核心工艺。(3)钢筋工程:包括钢筋加工、绑扎、焊接等,用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4)防渗工程:包括土工合成材料铺设、防水材料施工等,用于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渗功能。(5)排水工程:包括排水管道铺设、排水井施工等,用于改善水利工程区域的排水条件。8.3水利工程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工程技术创新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以下为水利工程技术创新的几个方面:(1)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如高功能混凝土、绿色建材等,可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环保功能。(2)施工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如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优化施工方案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3)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BIM技术、无人机监测等,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精确性和施工管理的科学性。(4)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如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5)环保技术的应用:如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等,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第九章水利工程投资与经济分析9.1水利工程投资估算水利工程投资估算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预测和计算水利工程从筹备到竣工所需的总投资。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9.1.1投资估算的组成水利工程投资估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临时工程等费用。(2)其他费用:包括工程设计、监理、招投标、项目管理等费用。(3)预备费用:包括工程变更、价格调整、意外损失等费用。(4)建设期利息:包括贷款利息、债券利息等。9.1.2投资估算的方法投资估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类比法:通过对类似工程的投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估算水利工程的投资。(2)指数法: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水利工程投资与相关因素(如材料价格、人工费等)之间的关系,计算投资估算。(3)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水利工程投资进行评估,综合专家意见得出投资估算。9.2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是评价水利工程投资价值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分析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9.2.1经济效益分析的指标经济效益分析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投资回收期:指项目投资所需的时间,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弥补投资成本。(2)投资收益率:指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投资成本之比。(3)财务净现值:指项目实施期间各年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以现值计算。(4)财务内部收益率:指项目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9.2.2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静态分析方法:不考虑时间价值,直接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2)动态分析方法:考虑时间价值,以现值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