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随堂练习-第二单元基础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
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
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猾!”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甥”。跟着
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
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
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
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般”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
面前换衣服。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般”身上题了几脚,回转身来站
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J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快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
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
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
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
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小题1】
1,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格的一项是()
A.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B.“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
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C.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
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动起来。D.手脚瘦得像芦
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小题2】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3】
1.文中对一群十五六岁正值花季的少女有多种称呼,极具感情色彩。请结合文
段概括分析。
[知识点]
修辞手法,品味语言艺术
[答案]
【小题1】B
【小题2】特点:①口语体,简短。②倒装。③语气强烈。
表达效果:①展现带工老板吆喝式的口吻,体现威迫性。②写出包身工受到的
非人待遇,令人同情。③引出下文对包身工的狼狈相的描写。
【小题3】①生物(作者称呼她们):表明她们只是自然界中具有生长能力的
物体而已,寓含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②猪罗,懒虫(带工老板称呼她们):
表明包身工丧失了人的基本待遇,体现带工老板对她们的侮辱。③芦柴棒(姐
妹们称呼她):强化芦柴棒瘦弱特征,表明她受摧残之重,寓含姐妹们对她的
同情。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将“格子铺”比作“蜂房”,形象生动地说明包身工们住房的拥挤、
窄小。
B.没有比喻,“像生气似的”是描写。
C.比喻,将狭小空间里包身工们的行动比喻成“搅动了的蜂窝”,写出了住处
的狭小以及场面的混乱。
D.比喻,把瘦弱的手脚比喻成“芦柴梗”,写出她身体的瘦小。
故选B。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先看特点: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揍你的”“懒虫”这些都
是口语词,而且很简短;
“再不起来?懒虫!”这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懒虫!再不起来?”;
这段话用了两处感叹号和两个问号,语气强烈。
再看效果:
这段话是清晨带工老板吆喝包身工们起床时的一段话,两个感叹号和两个问号
的使用,体现了语气的吆喝性特点;“揍你的!”体现出胁迫性;
“揍你的!再不起来?”的威胁语气,“懒虫!”的辱骂,都写出包身工受到
的非人待遇,由此可以想见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令人同情;
带工老板一吆喝,她们就得赶紧起来,由此引出下文对包身工的狼狈相的措写。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情感的能力。
“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是作者叙述的话,作者对
包身工们的称呼是“生物”,表明她们与自然界其他活着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称呼物化她们,揭露她们悲惨的非人生活,没有人格尊严的社会地位。
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獴!”“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
山吗?”,这是带工老板喊她们起床时的称呼,带工老板称她们为“猪獴”“懒
虫”,这是极富侮辱性的称呼,表明在带工老板眼里她们只是赚钱的机器,没
有人的基本待遇。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芦
柴棒”,这是姐妹们对她的称呼,外号一般会很形象地突出特点,这个称呼表
明她身体十分瘦弱,像“芦柴梗”一样,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为何会长得
这么瘦小?是因为带工老板的折磨,工作的繁重。这个称呼表明她受摧残之重,
寓含姐妹们对她的同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①,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
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
比今时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②o秦汉之际,
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
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
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
谈,或③0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
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
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许多。
【小题1】
1,下列句子中的“清澈”和文中加点的“清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南齐书•张融传》)B.“自沙涧至此,诸
水俱清澈可爱。”(《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C.初读唐诗的小朋友不会
对《春晓》这首小诗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反而能在琅琅诵读中让诗意逐渐清
澈。D.“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也
是我们这个时代戍边英雄的精神写照。
【小题2】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知识点]
情境补写,词义
[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如果没有文字;②还要看是谁来写:③谈得很简略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清澈”是想通了,明白了的意思,是动词。
A.清明,指人的神色。是形容词。
B.指水清净透明。是形容词。
C.清楚明白的意思。是动词。
D.指情感纯粹。是形容词。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前文“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强调的是文字的重要性,后文“只凭口
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可知,是假设没有文字的
结果,此处应填“如果没有文字”。
第②处,结合前文“不只……”可知,此处应填“还要……”;再结合后文“秦
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
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同样的题材,能不能流传要看是谁来写,故此处应填“还
要看是谁来写”。
第③处,结合前文“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
都是琐事”可知,鲁迅对他们的革命事迹即使谈起,也谈到得不多,故此处可
填“谈得很简略”。
二、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
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
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
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
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
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
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唾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
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邨和
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
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
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力、?”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
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
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惊(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娘也没见他这么慌
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
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
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
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
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
生长去了。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
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
了。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
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
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
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
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
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
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
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
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
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
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
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
战士们已经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
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
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小题1】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水生嫂月下编席的场景和月光下的白洋淀,表现了白
洋淀的地方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B.“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手指的“震动”实际上就是心灵的“震动”,通过这一细节可以透视人物内心复
杂而激动的情感活动。C,敌人突然出现,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船,摇得小船飞
快,体现了她们的紧张与害怕。D.小说战斗过程的转换与妇女们由紧张到惊疑
到愉快的心理过程的转换相结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题2】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和女人简单朴素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女人虽震惊不舍,
但也识大体,明大义。B.文章的景物描写,比如开头作者借助两个充满想象力
乂贴切的比喻,把这个场景诗意化了。C.敌人突然出现,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
船,小船也“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一样迅猛前行,这一段描写非
常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动作描写、景物描写与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人物的
英勇品质。D.以现实主义为根基而揉进浪漫主义情调,把时代风貌的真实画面
同作者的真挚感情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和人伦的和谐。
【小题3】
1.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加以分析。
【小题4】
1.有人说,孙犁的文章“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
本文淡淡你的看法。
[知识点]
孙犁Q993—2002)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塑造、刻画人物形象,还用来象征人物的心
理情感。通过细节、动作、对话语言、心理和神态描写,真实而概括地再现了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和青年妇女的成长过程。
【小题4】同意。①人物塑造:作者运用简笔勾画的形式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
表的朴实而情感丰富的充满人性美的妇女群体,特别是洗练、含蓄而富有韵味
的语言,人物形象鲜明中透露着朴素清新的风格。②环境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的白洋淀水乡的描绘,诗化的家园令人陶醉而神往,没有一点点俗世的纷纷扰
扰,侧面衬托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美。③主题意蕴:《荷花淀》本是抗日题材
小说,作者却通过夫妻情、战友情,将家国之情展示了出来,这种情感既平淡
日常,又包含深情,品而有味。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体现了她们的紧张与害怕”错误。原文”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
去”“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可知她们并不畏惧死亡,也
有着大无畏的精神。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B.“文章的景物描写”错误。原文“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小说开头部分是
对水生嫂的人物描写,并非景物描写。
故选B。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
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隐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
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
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描写了荷
花淀的旖旎风光,环境描写来烘托、塑造、刻画人物形象,还用来象征人物的
心理情感。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
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
名的。’女人低着头说:彳尔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
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
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彳尔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
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
事此处运用对话描写,夫妻话别,话别语言质朴无华而感情真挚而深沉。
这一切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
特点。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
了一下”,手指震动这个细节描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后心理活动的外
在呈现,他没有想到丈夫明天就要离他而去,这出乎她的意料,同时也写出了
她对丈夫上前线前途莫测的不舍和担忧。一个“吮”字又写出了水生嫂不想让
丈夫看出她内心的担忧,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是想减少丈夫的后顾之忧,让
丈夫安心上前线打仗。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水生嫂形象就这样通过简单的两个
动作“震动”和“吮”呈现在读者面前。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
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
上生长去了〃,“顺手捞起〃"顺手一丢〃,这一"捞"-〃丢"看似悠闲的
动作,实则传神的表现了她们因没有找到爱人而内心产生的失望、伤心,兵至
还有几分因不知道丈夫能否平安归来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菱角就又安安稳稳
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对菱角的细节描写,与她们捞起又丢
下的举动相映成趣,无形中写出了他们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又给他们送
了一些衣裳来!……’一群落后分子!’“,水生表面上说她们是落后分子其
实内心里充满了对爰人的关心。“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
丢给了他们……〃,她们借着送东西的名义,冒着生命危险探望在前线的丈夫,
而这“捞"和"丢"的随意动作却写出了夫妻之间的牵挂、不舍、思念、担忧
等复杂情感。而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也在这一"丢"一"捞"细节描写中表现
出来。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后,编着苇眉子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手让苇
眉子划破了。当听丈夫说他第一个举手报名后,她赞许而又埋怨地说:“你总
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作者意在用这一细节和对
话描写,来衬托水生嫂的质朴的内心世界,含蓄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人物形象
鲜明中透露着朴素清新的风格。
开头对白洋淀夜景的描绘,就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展现在读者面前
的是一片银白的世界一一“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给宁静的夜色涂
抹上了一层明丽的色彩,诗化的家园令人陶醉而神往,没有一点点俗世的纷纷
扰扰,侧面衬托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美。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
等内容表明《荷花淀》本是抗日题材小说,作者却通过夫妻情、战友情,将家
国之情展示了出来,这种情感既平淡日常,又包含深情,品而有味。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人听完她的哀诉
柔石
尖利的北风。巍峨古旧的城下。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她生
命木路的悲哀:“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有了半小时。
几个孩子听得悲伤。向城门边跑去。他们都是住在城脚的茅舍中的穷孩子。
在这北风中,也还穿着单裤,破夹衣,没有鞋子。
可是他们都同情地围在她的面前。钉住眼睛看她涌流出来的大泪。食指放在
口里,不发笑声。
老婆子继续哭道:“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三四个贫胄式的妇人走进城来。也听见她哭声悲哀,驻足问她道:“老婆子,
什么事?”
老婆子也就诉说:“太太呀!可怜可怜我罢!我有一个6()岁的白发的丈夫,
我还有三个儿子……”
于是贵妇人们互相一笑。
有的说:“还说可怜可怜她呢!我只有一个儿子,她倒有三个。”
有的说:“她还不满意,她的丈夫已经陪她到60岁了。我的丈夫陪我到五
十岁就死去。”
一边说着,一边走远了。
眼前仍留着几个孩子,呆呆地。老婆子又哭。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过去半小时。
一班学生走出城。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凄怆,驻足问她什么事。
老婆子继续诉说道:
“少爷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大儿子,前年22岁。兵爷打仗,将我的儿
子拉去搬炮弹。可怜从此就没有回来了!一年,两年,我的眼睛望花了。可怜从
此就没有回来!……”
悲哀噎住了她的喉咙。没有等她说完,学生们气愤愤地昂头走散。
有的叫,“我们应当反对战争!”
有的叫,“我们应当提倡非战论!”
有的叫,“战争的罪恶呀!落到老婆子的身上了!”
可是她的眼前,仍是几个孩子。老婆子又哭: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连续半小时。
几个农人从田野中进城。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酸悲。放下锄问她什么事。
老婆子带泪继续哭诉道:“兄弟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第二个儿子,去年
13岁。到山上去砍柴。不知怎样一失脚,跌下岩壁来。别人抬他回家。血流太
多了。到家也就死了!……”
老婆子呜咽地说不成声。
农人们听的不满意,有的说:
“不小心,不小心。山上我们一年要去整百次,那里会跌落岩壁?”
有的说:“这是一个13岁的第二个儿子,不要紧,还有大儿子在哩。”
一边互相拿起锄,又走远了。
她的眼前仍剩着几个痴孩子。老婆子更悲伤地哭了: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经过半小时。
一群工人走出城。也听得她哭声的悲伤,走近去问她为什么这样哭。
老婆子硬咽地说不清楚地继续说:
“伯叔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第三个儿子,6岁的一个。三个月前,我和
我丈夫到田野上拔瓜藤。留他在家里玩。等我们回来,他却不见了。门口有一堆
血。我们踏血迹寻去,却是深山。唉!被狼吞去了!……”
工人互相一惊。嘈杂的叹着:
“山里还有狼呀!”
“狼竟会到村庄来吃人么?”
“不过这是一个小儿子,她总还该有两个大儿子在的。”
一边也匆忙地走去了。只回过一两次的头来,但不想续知她的哭诉了。
黄昏开始落下来。
在老婆子的眼前,仍是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她仰头向着密布天空的阴云,失
望地放声大哭:“天呀!命呀!我底苦痛呀!”
城门往来的人儿稀少了。
哭声又消逝半小时。
两三个商人从乡间收帐回来。钱袋在他们的肩膀上琅琅地响。他们也听得她
哭声的凄楚。脚步停到她底前面,问:“老婆子,什么事?”
孩子们也抬头看着商人的脸孔。
她似有一线光明的诉说道:“唉!老板!可怜可怜我,舍我几个钱罢!我的
60岁的老丈夫,自从第三个儿子死后就病了!到现在有三个月,将死了!”
商人们互相说:“夜了,夜了,我们要回去了。否则可以给她两角钱。虽则
事情是常常如此的。”
一边又匆匆地没去他们的影子。
老婆子一时昏去了。一时又慢慢地向看呆了的孩子们说:
“小弟弟们!可怜罢!我因为乡下没处讨钱,远远跑到城内来。想讨几个钱
买一服药回去。……唉!虽则我的丈夫,此刻或者已经死了!可是小弟弟们,你
们也有钱么?”
老婆子酸苦得说不成别的话。
而这几位听呆的孩子:有的抖抖他的衣袋,表示袋内只有一把蚕豆。有的翻
转裤腰,表示身上只有一个肚脐。个个摇摇头,不声响。
老婆子却突然发狂似的问:“你们也有毒药么?你们也有刀么?我不想回家
去了!”
孩子们一听到问刀,惊怕了。逃散了。
黑夜如棉被一般盖在她的身上。朔风一阵阵她在扫清她身上的尘埃和她胸中
的苦痛。
她气息奄奄地睡在城脚下,她心的未曾全灭的光,为她家中的白发丈夫似乎
还得望着明日。
1929年12月
(有删改)
【小题1】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述了一个生活遭遇诸多不幸的老婆子哭诉遭遇的故事,贵夫人、学生、
农人、工人、商人、孩子没有人同情她。B.小说描写老婆子向贵胄夫人哭诉她
的丈夫和二个儿子,然而贵胄夫人们却认为老婆子比她们都幸福得多。C.小说
写农人放下锄头听老婆子哭诉“第二个儿子”,就想当然地认为她的大儿子还活
着,还不是最苦的。D.小说最后老婆子在哭诉无门之下,向孩子们耍毒药、要
刀,老婆子这一问把孩子们吓跑了。
【小题2】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语言对话描写了老婆子断断续续的哭诉,在各色人等面前展现了她以
及她的家庭的不幸遭遇。B.小说反复描述老婆子的哭诉,这种行文构思方法与
鲁迅的小说《祝福》反复写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异曲同工。C.小说中画横线
句子的描写很有特色,在黑夜中,小说主人公老婆子终于清醒了,她要反抗这个
黑暗的社会。D.这篇小说和鲁迅的《祝福》都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篇小
说都反映出当时底层百姓的痛苦,对旧社会进行声泪控诉。
【小题3】
1.小说自始至终描写老婆子身边的几个孩子,有何用意?
【小题4】
1.这篇小说被柔石集结于小说集《希望》,作者自序言:生命是在递变的,人
与社会应当也走着在无限的前进的途程中,我“希望”是如此。你认为柔石在这
篇小说中寄予怎样的“希望”?
[知识点]
其他小说,柔石(1902-1931)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①几个孩子听、看老婆子哭诉贯穿全文,起到线索的作用。②孩子
见证了老婆子的哭诉和各色人等的表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小说中孩
子却同情地围在老婆子的身边听她哭诉,反衬出其他人的冷酷无情。
【小题4】①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富有同情心。②希望结束军阀混战,
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③希望人们觉醒,丢掉冷漠,同情底层的人们,共同抗
争,医治旧中国。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贵夫人、学生、农人、工人、商人、孩子没有人同情她”错误。以偏概全,
小说描述老婆子对不同人的哭诉,内容不相同,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同,人情冷
暖也不同。贵夫人、商人冷漠;学生诅咒战争,是同情;工人同情又有点冷漠;
孩子是同情。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在黑夜中,小说主人公老婆子终于清醒了,她要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错
误。从原文“她气息奄奄地睡在城脚下,她心的未曾全灭的光,为她家中的白
发丈夫似乎还得望着明日”来看,“她心的未曾全灭的光”是因为她还挂念着
家里生病的丈夫,“她要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属于脱离文本的过度解读。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中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解除商业租赁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5商业店铺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电网建设有限公司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
- 2025商场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工厂生产年终总结报告5篇
- 商铺产权协议书
- 铸造外包协议书
- 2025预制梁桥工程劳务承包合同
- 租房协议出售合同范本
- 2025品牌授权代理合同
-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
- 中建三局2023版机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图册
- 2025年上半年无锡市锡山环保能源集团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综合素质真题卷
- 水利工程监理部主要工作制度(依据2014版监理规范编写)
- 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贵州省选拔赛-平面设计技术(试题-样题)
- T-CET 412-2024 铁路用LED升降灯
- 小学生生长发育课件
- 短视频在政治宣传中的应用与影响
- 2024年中国智能UPS不间断电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工艺工程师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