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项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D.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2.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地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腌制咸蛋表明扩散现象对人们总是有用的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每年大年三十这一天,到处都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肉香、炸年货的香味等,到处都弥漫着年的清香。此现象表明(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4.初温、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甲、乙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甲传递给乙 B.热量从乙传递给甲 C.温度从甲传递给乙 D.温度从乙传递给甲5.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一桶水的比热容比半桶水的比热容大
C.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与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均有关7.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图中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 D.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8.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液体B的比热容大 D.无法比较9.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的水,用胶塞封住瓶口,用打气筒通过导管快速向烧瓶内打气,若干次后打气筒的温度升高,胶塞冲出瓶口,同时在瓶口附近产生“白气”。关于这个实验,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打气筒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内能
B.胶塞被瓶内气体推出的过程,气体对胶塞做了功
C.胶塞被瓶内气体推出的过程,胶塞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D.瓶口附近出现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的10.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分子间只有引力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早穿皮袄午穿纱——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比热容较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11.如图所示,王亚平在第二次太空授课液桥演示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12.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成为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用水做冷却剂给核反应堆的堆芯降温,其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__。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 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13.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要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的方式,使它的内能
。双手贴着热水袋会感到暖和,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14.小明家有两口轻重不同的铁锅,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把菜倒入火辣辣的锅中,如果用重的那口,火力依旧,很适合“爆炒”;如果用轻的那口,火力大减,立刻就变得“温吞吞”的。这是因为重的那口锅,内能较__________,温度降低得较__________。15.“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特别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16.端午节煮粽子、划龙舟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煮粽子时,闻到粽叶的香味是______现象;划龙舟时,队员们齐力向后划桨,龙舟就快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选填“队员”“桨”或“水”)。17.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的分子都在________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18.一座只有470万常住人口的三线城市,仅两个月就一跃成为“烧烤界顶流”。据报道,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淄博站到发旅客48万人次。一进入烧烤现场,人们能闻到肉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人们还发现温度越高香味越浓,这说明温度越高,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9.如图1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2。
(1)甲液体第30s的内能______第35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若m甲=300g,60s内甲吸收了3.6×104J的热量,则甲的比热容c甲=______J/(kg20.“水与食用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猜想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她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1)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___________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正确地插入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内,并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__℃。(3)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__________的吸热本领大。2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1)本实验除了图中的测量仪器之外,还需要天平和_________。(2)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 mL的煤油,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_________mL的水。(3)用两个_________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比热容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加热相同的时间,水的比热容与升高温度的乘积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的比热容与升高温度的乘积。22.课堂上,老师将两段圆柱形铅块A、B的截面磨平后,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接着老师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挂在铁架台上,并在铅块下面悬吊几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1)上述实验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2)为了粗略测出图中铅块A、B的接触面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现有如下器材:A.刻度尺B.天平C.量筒D.弹簧测力计你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3)应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________。23.走在烈日下的海滩上,你总会有沙子比水更热的感觉,那么水和沙子谁的吸热能力更强呢,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解开自己的疑问。物质升高10℃所用的时间/s升高20℃所用的时间/s升高30℃所用的时间/s水306298沙子102543(1)实验中应______(选填“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组装如图的实验器材。
(2)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_。
(3)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表格,分析表格可知他是想控制质量和______相同,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4.要使质量为10kg、初温为10℃的水温度升到3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继续给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60℃又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5.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4.2g,放出1932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0℃。求:[c(1)铁钉的初温。(2)若铁钉放出的热量全部被20g的水吸收,水温将上升多少摄氏度?参考答案1.【答案】B
【解析】解:A、眼镜片上出现的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
C、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故C错误;
D、用冰块给病人降温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
(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和扩散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2.【答案】C
【解析】解: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是两块铅块的分子之间引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扩散现象有时是有害的,如:煤气泄漏、房间里有人吸烟、臭气熏天,故C错误;
D、桂花飘香,是花的芳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本题考查扩散现象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3.【答案】D
【解析】到处都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选D。4.【答案】B
【解析】解:因甲、乙两个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初温度均相同,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所以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乙升高的温度值比甲升高的大,所以甲的温度会低于乙的温度,当它们接触后,温度高的乙会向温度低的甲传递热量,使甲的内能增加,乙的内能减少;传递的不是温度,故ACD错、B正确。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的温度值大。
解决此题要结合比热容知识和热传递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解答】
固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故B正确。6.【答案】C
【解析】解:A、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的高低无关,故A错误。
B、一桶水的比热容等于半桶水的比热容,故B错误。
C、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均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均无关;
(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本题考查了热量、分子热运动和比热容,是基础题目。7.【答案】A
【解析】解: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A、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
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错误;
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错误;
D、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和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8.【答案】C
【解析】解:(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则两液体吸收热量相同;
(2)由图象可以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相同),B的温度升高得少一些(B的温度变化小),根据c=Qm△t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故选:C。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则吸收热量相同;
(2)根据吸热公式Q=cm△t可知,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9.【答案】B
【解析】【分析】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液化:物质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液化知识,知道“白气”是液态、知道其形成过程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
BC、胶塞被瓶内气体推出的过程,是气体膨胀对胶塞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胶塞的机械能,故B正确,C错误;
D、瓶口附近出现的“白气”: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形成了瓶口的“白气”,故D错误。
故选B。10.【答案】B
【解析】解: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早穿皮袄午穿纱”,说明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比热容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以及它们对应的实例;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1.【答案】引力
【解析】解:水球由水分子构成,两个水球接触后能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对外表现出的合力不同。
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基础题。12.【答案】大;4.2×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学习知识、知其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根据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kg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解答】
用水做冷却剂给核反应堆的堆芯降温,其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是指1kg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13.【答案】做功;增加;热传递
【解析】解:
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对鞭炮做功,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鞭炮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火药的着火点,内能迅速增大,短时间内不能释放,就会发生爆炸;双手贴着热水袋会感到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增加;热传递。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4.【答案】大;慢
【解析】解:把菜倒入火辣辣的锅中,重的那口适合“爆炒”,是因为温度一定时,其质量较大,内能较大,放入菜后温度降低的较慢。
故答案为:大;慢。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
本题考查物体内能的知识,难度不大。15.【答案】剧烈
引力
热传递
【解析】解:(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刚出锅的“拔丝地瓜”的香味闻起来更加浓郁一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使得夹起一块地瓜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而不断开;
(2)做“拔丝地瓜”时,地瓜吸收热量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地瓜的内能。
故答案为:剧烈;引力;热传递。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式、分子运动及分子间作用力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6.【答案】扩散
相互
水
【解析】解: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划龙舟时,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故答案为:扩散;相互;水。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施力物体的判断,属于基础题。17.【答案】分子;原子;一切物质;不停地做无规则;引力;斥力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常见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8.【答案】扩散
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解析】解:一进入烧烤现场,人们能闻到肉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人们还发现温度越高香味越浓,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属于基础题。19.【答案】小于
2×103
相同时间内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c=【解析】解:
(1)由题意和图2可知,甲液体从30s到35s时,一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即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
(2)由图2可知,60s内甲液体升高的温度Δt=80℃−20℃=60℃,
根据Q吸=cmΔt得,甲的比热容:
c甲=Q甲m甲Δt甲=3.6×104J0.3kg×60℃=2×103J/(kg⋅℃)。
(3)由图2可知,在0−30s内为液体升温过程中,甲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重合的,即相同时间内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m甲>m乙,根据c=QmΔ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20.【答案】(1)质量;(2)67;(3)食用油;水。
【解析】【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实验中需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度相同、质量相同;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判断水与食用油比热容大小的方法:
①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较多的,说明吸收的热量多,则吸热本领较大。
②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高温度的多少。温度升高较多的,则吸热本领较小。
本题主要考查对如何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来比较不同物质比热容(吸热能力)大小的了解,要掌握两种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
【解答】
(1)实验中使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应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7℃;
(3)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大,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21.【答案】(1)秒表;(2)192;(3)相同规格;③;(4)等于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物质吸热能力的判定、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难度不大。
(1)实验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
(2)利用公式m=ρV求出水的质量,再利用V=mρ求出煤油的体积;
(3)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实验中水和煤油质量相同,在加热相同时间时,观察图象中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为水;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的大小无关;
(4)根据Q=cm△t进行分析。
【解答】
(1)本实验还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还需秒表;
(2)水的体积:V煤油=240mL=240cm3;煤油的质量:m煤油=ρ煤油V煤油=0.8g/cm3×240c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盆工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解剖基础试题试卷及答案
- 打桩工复试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长治市中医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操作与诊断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激光碎石技术考核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知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忻州市人民医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考核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9月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
- 墨模制作工安全规程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秦皇岛市人民医院膀胱阴道瘘修补术考核
-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英语试卷
- 淘宝交易流程
- 2025年西安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5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高端照明灯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胸椎的解剖讲解
- 宿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Unit5MyhouseLesson1(课件)-剑桥国际少儿英语Kids'box预备级
- 2025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儿童绘本出版市场IP开发与跨界合作案例分析报告
- 盐酸吉卡昔替尼片-临床用药解读
- 硫酸安全培训与防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