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D.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下列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3.物理实验课上,甲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去看他旁边的乙同学,此时乙同学通过凸透镜看到甲同学的眼睛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甲同学通过凸透镜看到乙同学的眼睛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4.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选择()A. B. C. D.5.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6.小刚是近视眼,爷爷是远视眼,如图所示为小刚家书桌上的两副眼镜,则()

A.甲眼镜是小刚的,乙眼镜是爷爷的B.乙眼镜是小刚的,甲眼镜是爷爷的C.两副眼镜都是小刚的D.两副眼镜都是爷爷的7.关于正常的眼睛看远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 B.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 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8.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9.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2.144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则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0.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二、填空题1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的原因是。12.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13.蜡烛与光屛的间距为1.8m,从蜡烛处开始移动透镜,第一次在光屛上出现清晰的像之后,又向前移动了0.72m时,再一次出现了清晰的像,透镜的焦距f为m.14.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左侧在白光照射下呈现黑色是因为,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透镜,若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则应将高脚杯(选填“靠近”或“远离”)黑白卡片。15.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该透镜是透镜,焦距OQ(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三、作图题16.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凹透镜,则将光屏向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若在图乙中将蜡烛向左移至30cm位置处,此时将光屏调整到cm处,可以再次看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1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证明:“在物距u=2f时,凸透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相等”。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I’字样光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它们的中心等高共线,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的刻度线处。②用刻度尺测出‘I’字样的高度为H,将‘I’字移到30cm的刻度线处,使‘I字’发光,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I’字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像的高度为h,将H和h记录在表格中。③将凸透镜A取下,换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B,将‘I’字移到20cm的刻度线上,使‘I’字发光,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I’字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像的长度为h,将h记录在表格中。④仿照步骤③改变凸透镜焦距再做4次实验,将所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1)小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2)写出改进措施:。19.【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凸起程度对成像的影响【问题】小明发现实验室里的透镜有的平一点,有的凸一点。那么同种材料做的大小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不一样,会对成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证据】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一个高15cm的烧杯底部放一个F形状的LED发光体,用透明的薄膜扎住杯口,在薄膜上倒入一定量的水,做成水透镜,用薄膜的松紧程度来控制水透镜的凸起程度,用一张白纸做光屏,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烧杯高度凸起程度白纸距离杯面高度像的正倒像的大小115很大6倒立缩小215较大8倒立缩小315一般20倒立放大415较小无法成像————(1)【解释】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白纸应越(选填“靠近”或“远离”)杯面才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像,同时像会变(选填“大”或“小”),说明水透镜会聚光线的能力变(选填“强”或“弱”);(2)由第1次实验到第2次实验,若白纸的位置不变,仍要在白纸上成清晰的像,可在白纸和水透镜之间加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3)在第4次实验中,小明直接用眼睛从上往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交流】实验中有几片小灰尘掉进了水透镜的水面上,此时白纸上的像(选填“有”或“没有”)黑斑。五、计算题20.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2)当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接着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线处时参考答案1.D2.A3.C4.D5.D6.B7.A8.D9.D10.C11.投影仪;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2.正立、放大;513.0.37814.黑色吸收所有色光;凸;靠近15.凸;小于16.解:如图所示:17.10.0;放大;右;70.0;等大18.(1)没有改变物体‘I’字的高度,没有控制焦距f不变(2)(1)将步骤③改为凸透镜焦距不变,物距20cm不变,改变物体‘I’字样的高度,调节光屏,直到光屏呈现‘I’字清晰的像,用刻度尺‘I’字样的高度H和像的高度h。将H和h记在表格中。(2)仿照步骤③改变四次物体‘I’字样的高度,调节光屏,直到光屏呈现‘I’字清晰的像,用刻度尺‘I’字样的高度H和像的高度h。将H和h记在表格中。19.(1)靠近;小;强(2)凸(3)放大;放大镜;没有20.(1)解:由图甲可知,u=v=20cm,成倒立,即2f=20cm;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解:由图甲可知,当u=15cm时;此时2f>u=15cm>f、放大的实像;答:当u=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