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项目_第1页
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项目_第2页
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项目_第3页
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项目_第4页
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移动室分系统优化整治案例集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项目案例库2012年12月目录TOC\o"1-2"\h\z\u1 上行干扰 51.1 案例1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51.2 案例2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61.3 案例3某车库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71.4 案例4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81.5 案例5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101.6 案例6某小区干放输入过高导致高干扰 111.7 案例7某酒店干放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121.8 案例8某法院器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141.9 案例9某广场超市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151.10 案例10某小区器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181.11 案例11某集贸市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191.12 案例12某住宅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 222 硬件故障 242.1 案例1某大厦驻波告警故障 242.2 案例2某大厦无源器件故障 253 参数设置 283.1 案例1某小区频点干扰导致切换差 283.2 案例2某酒店数据不匹配导致无法拨打电话 293.3 案例3某小区同频干扰导致切换差 303.4 案例4某小区低话务的解决 313.5 案例5某银行数据下载率低的解决 323.6 案例6某小区邻区冗余导致切换差 343.7 案例7某广场参数设置不当导致质差 344 直放站故障 364.1 案例1某商场功放模块故障 364.2 案例2某小区滤波模块故障 384.3 案例3某商场近端机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394.4 案例4某宾馆KTV直放站频带与信源不一致 405 干放故障 425.1 案例1某大厦干放故障导致切换差 425.2 案例2某大厦干放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445.3 案例3某商场硬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455.4 案例4某大厦硬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465.5 案例5某公寓干放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 485.6 案例6某写字楼改造后指标改善明显 495.7 案例7某银行干放问题导致质差 506 弱覆盖 516.1 案例1某住宅小区弱覆盖处理 516.2 案例2某会馆无室分信号处理 536.3 案例3某小区弱覆盖处理 546.4 案例4某小区尾纤型号不匹配导致弱覆盖处理 556.5 案例5某小区直放站光路问题导致弱覆盖处理 566.6 案例6某小区直放站故障导致弱覆盖处理 576.7 案例7某小区弱覆盖处理 586.8 案例8某小区远端机无工作导致弱覆盖处理 596.9 案例9某学校无源器件丢失导致弱覆盖处理 606.10 案例10某住宅小区低话务处理 616.11 案例11某小区尾纤头不匹配导致弱覆盖 656.12 案例12某小区弱覆盖处理 667 分布系统 677.1 案例1某车库下行质差处理 677.2 案例2某公司器件性能不达标处理 687.3 案例3某商住楼器件性能不达标处理 707.4 案例4某商住楼光纤混乱问题处理 707.5 案例5某小区馈线接错导致无主覆盖小区处理 717.6 案例6某医院器件性能不达标处理 737.7 案例7某酒店分布系统混乱引入干扰 747.8 案例8某市场分布系统未按图纸施工处理 757.9 案例9某体育馆分布系统未按图纸施工处理 788 有源设备参数设置不当 808.1 案例1某学校直放站频点与信源不一致问题处理 808.2 案例2某小区直放站衰减设置有误导致弱覆盖 818.3 案例3某学校直放站衰减参数设置不当处理 828.4 案例4某学校直放站频点与信源不一致问题处理 838.5 案例5某住宅小区直放站参数设置不当处理 85云南移动室内分布系统评估优化报告86/86上行干扰案例1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某小区共77栋楼宇,楼宇分散,高度不一,高层和低层楼房并存,一期为1-20栋,二期为21-39栋,三期为40-77栋,其中除了27-29栋、61-65栋为16层的高层建筑外,其余为低层。覆盖该花园一期的60361小区长期存在高干扰,高干扰3-5级比例一直为100%。问题定位1)实际安装和设计图纸不符:该室分共分3期来做,设计图纸采用3个小区来覆盖,而实际安装只有1个小区,通过现场排查,发现该室分小区下带共5个近端机和17个远端机,单个小区下带的直放站数量过多,导致噪声叠加,抬高基站底躁。2)近端机输入功率过高:现场通过频谱仪测试5台近端机的输入功率,发现5台近端机的输入功率均为3-6dBm,已超出近端机最大输入功率,当设备输入功率过高,功放进入非线性放大状态,输出信号噪声信号及互调信号都将大幅度升高,导致干扰非常严重,建议把机房内2个30dB耦合器更换为40dB耦合器,降低近端机的输入功率。效果对比通过提取4月16日至4月22日指标与整改前3月05日至3月11日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指标7天均值得明显提升:无线接入性提升百分比0.17%、话务量提升百分比24.36%、数据流量提升百分比165.34%、TCH掉话率下降百分比35.85%。尤其高干扰比例下降百分比85.06%。经验总结在高干扰排查处理过程中,需优先核查处理有源设备输入功率是否在设备的线性正常工作范围之内,同时尽量减少单小区下挂直放站数量。案例2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某住宅小区信源采用1800光纤直放站,天线采用伪装天线进行覆盖。该站点主要是存在较强的上行干扰,上行语音质量较差。问题定位1)由于只有2台近端机,现场将近端机1关闭后,后台实时查询干扰恢复正常。可以判定干扰来自近端机1及后带支路。2)进一步排查,发现近端机1下行输入过强,直放站工作在非线性区,底噪抬升严重。现场在输入口前端增加1个3dB衰减器,后台查询上行干扰解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5月18日,现场在近端机1前端增加1个3dB衰减器。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上行干扰得到彻底解决,上行语音质量也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在以后室分维护优化中注意有源设备的输入功率配置。案例3某车库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某车库是一个以住宅楼和商铺为主小区地下车库,信源采用900微蜂窝加干放,天线采用全向天线进行覆盖。该站点主要是存在较强的上行干扰,上行语音质量较差。问题定位1)由于只有1台干放,并且干放直接由基站直接带,通过1/2排查法,判定干扰来自于这台干放支路。2)进一步排查,发现干放输入功率过大,底噪抬升严重。现场在输入口前端将3dB衰减器更换为6dB衰减器,同时重新调整衰减值,后台查询上行干扰解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现场将干放前的3dB衰减器更换为6dB的衰减器。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上行干扰得到彻底解决,上行语音质量也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在以后室分维护优化中注意有源设备的输入功率配置。案例4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某小区是一个以高层住宅楼和商住楼为主的小区,信源采用900光纤直放站,天线采用吸顶式全向天线覆盖楼宇和楼顶射灯天线覆盖对面楼宇。该站点主要是存在较强的上行干扰,上行语音质量较差。问题定位1)现场测试发现TCH上用户通话质量较差,扫频发现存在TCH的频点干扰,需进行频点优化2)进行高干扰排查,发现机房内电桥和两个40dB耦合器存在交互调干扰,器件性能不达标,更换为高性能器件。3)进一步排查有源设备,发现该站点近端机下行输入过强,直放站工作在非线性区,底噪抬升严重。现场在输入口前端增加1个3dB衰减器,后台查询上行干扰,直放站支路干扰解决。4)排查发现该站点在二次进场前进行了载波减容,由原来6块载频减少到4块载频配置。5)排查基站所带的两台干放,发现A栋16F处干放下行输入功率过高,长期满负荷工作,造成下行输出所接10dB耦合器击穿,产生严重的噪声干扰,现场更换此处耦合器并调整干放上下行衰减保持干放留有3dB的功率余量。6)现场复测小区内各区域,保证满足覆盖场强要求,修改邻区点对点切换和小区重选驻留参数,吸收话务量。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①7月4日对该小区TCH频点进行了修改。②在机房近端机输入端添加一3dB衰减器,并调整近端机上下行衰减,保证近端机输入在-5dBm左右。③更换器件性能不达标的电桥和3个耦合器。④调整干放上下行衰减,并在干放输入端添加一3DB衰减器,保证干放留有3dB左右的功率余量。⑤对该室分小区的重选参数和邻小区的点对点切换参数进行调整。重点修改了REO,ACL和AUCL,PMRG,LMRG,QMRG等参数。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上行干扰得到彻底解决,上行语音质量也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在以后室分维护优化中注意有源器件的输入功率配置和干路无源器件的交互调性能。案例5某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该站点高层采用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公园、别墅和湿地采用室外定向路灯天线覆盖,该室分站点主要问题为话务吸收不足,频点干扰严重,通话质差严重,上行干扰严重超标,上行3—5级干扰最高达到了83%,严重超过了省规范的5%。下图为优化前的指标:问题定位1)现场测试发现TCH上用户通话质量较差,扫频发现存在TCH的频点存在干扰,需进行频点优化2)进行高干扰排查,发现34楼机房内电桥导致上行干扰超标,器件性能不达标,更换34楼机房内的电桥。3)现场复测小区内各区域,保证满足覆盖场强要求,修改邻区点对点切换和小区重选驻留参数,吸收话务量。效果对比整改措施:5月7日将该小区移动机房的AT01-34/30dB电桥更换;5月9日,将37号频点改为72号频点,5月17日将35号频点改为52号频点;5月17日将本室分小区与其部分邻区的HOMARGINLEV切换门限值由3dB改为8dB。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上行干扰得到彻底解决,上行语音质量话务量和数据业务流量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下表为整改后的指标及提升对比图。经验总结在后期室分优化维护中,需重点关注无源器件性能情况,排查过程中,可以使用高性能器件进行替换观察判断。案例6某小区干放输入过高导致高干扰现象描述该小区是一个高档住宅小区。信源采用光纤直放站和干放,采用定向平板天线覆盖4栋高层电梯,室外灯杆天线覆盖别墅区。该站点主要是上行干扰比例过高,导致上行6,7级质量比例过高。问题定位首先后台提取指标发现该站点存在上行干扰,检查机房内无源器件均无异常情况,通过后台查询时时干扰该小区存在4级干扰;用天线堵住3dB电桥查询时时干扰,无干扰存在;用天线堵住耦合器的直通端后台查询也无干扰存在;关闭近端机后台查询发现3台干放所带的支路会出现3、4级干扰,逐一断开3台干放后台查询发现A栋1F机房内的干放支路会出现3、4级干扰;联机查询该干放的输入功率为+5dBm,调整干放输入值;再查询该小区时时干扰只有13、88号频点中一个信道存在3、4级干扰,联系后台更换频点后干扰降低、上行质差得到解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9月14日,将A栋1F机房内干放输入端的7dB衰减器换成15dB衰减器,联机查询该干放输入功率为-3dBm;测试该干放所带的A栋电梯室分信号正常;9月21日再将13号频点改为44,88号频点改为75,上行干扰解决。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上行干扰、上行质差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在以后室分维护优化中注意有源设备的输入功率配置。案例7某酒店干放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指标方面:某大酒店整体指标较差,全天平均话务量174爱尔兰左右;平均上行干扰3~5的等级占比16%,最高时达到22%;平均掉话率0.75%,最高时达到1.17%;平均切换成功率90%。投诉方面:该小区投诉主要集中在呼叫困难(个别区域),质差,单通和杂音。告警方面:该小区9块载波存在7744告警,即上行干扰告警。测试方面:该酒店存在严重弱覆盖问题(4F观光电梯门口、5F西北侧、5部客梯弱覆盖现象严重等)。现场排查2012-04-20日对某大酒店3台干放进行了更换,更换后话务增加,但其他各项指标均变差。本次替换干放为其它站点拆除的干放,干放本身性能存在问题,再加上整个干放多,噪声叠加,导致上行干扰。2012-04-23日对更换的干放上行增益进行了调整(每个干放下调上行增益6dB),上行干扰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2012-04-25日代维对室分所有干放(6台)进行了调整(下调上行增益3dB),上行指标好转,但仍然处于低位。2012年5月2日星期三观察,该小区的上行干扰达到了100%,均为2、3级干扰。上站将信源基站脱开室分系统后小区信源干扰等级1~3级,偶尔存在4级干扰,最终发现信源基站的干扰由于两个小天线距离较近引进的干扰,排除基站引进的干扰。对部分载频及两个合路器更换后问题依旧。室内扫频,未发现明显干扰源。数据分析该小区的主要问题为上行高干扰,经过现场反复排查定位和筛选,干扰源为干放引进,需要重新替换。替换后干扰有所下降,将该站点900M频点更改为E频点。问题定位频点优化无效果,干扰依然存在;将其它站点拆除的干放进行替换,干扰未消失;断开室分系统,接小天线,干扰存在,即更换基站后,断开室分系统干扰依旧,最终定位为小天线距离较近导致,排除基站引进干扰可能性;更换无源器件电桥、耦合器、衰减器和滤波器,干扰仍存在;最终定位到替换的干放性能下降引进的干扰源,重新更换后指标改善明显,然后对该酒店900频点改造为E频点,彻底解决。效果对比更换有源设备6台干放,更换无源器件电桥1只、耦合器2只、滤波器2只、6dB衰减器2只、重现制作馈线头3个。频点优化优化调整;900M频点更改为E频点。指标提取时间干扰带3-5比例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无线接通率话务量数据业务流量0403-0409(优化前)15.890.7589.6799.62173.86747950.930624-0630(优化后)0.130.3799.2199.84162.94882600.20经验总结电桥、耦合器、滤波器无源器件性能对室分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互调值与驻波比;对室分只有干放或有源设备,而问题主要为上行干扰,有源设备因作为第一切入点;室分有源器件参数(上下行衰减或增益)的设置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平衡;高层优化,信号杂乱,频点干扰严重,扫频挑选干净频点。案例8某法院器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某法院整个小区上行干扰非常严重,平均上行干扰3~5的等级占99.98%;其它指标正常,全天平均话务量3.6爱尔兰,忙时每线话务量0.03爱尔兰;平均掉话率0.07%,平均切换成功率97.76%;平均无线接通率99.83%。从指标看出上行3~5级高干扰带特别强,判断分布系统某个器件存在故障导致,需要现场逐一排查。问题定位室分系统组网方式为BTS+干放组成,即信源BTS耦合出信号再由干线放大器放大信号,经功分器分路后,来覆盖整个法院各楼层、2部电梯及地下停车场;经过对二功分器进行实地测量,发现互调值异常,对其进行更换;效果对比针对该小区上行高干扰问题,更换存在器件故障的二功分器。通过提取5月30日至6月5日指标与整改前对比,可以看出上行强干扰已消失;无线接入性基本无变化、话务量下降67.12%、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改善1.45%,干扰带3-5的比例改善100%、数据流量改善47775.96%。经验总结上行强干扰若由室分系统某器件故障导致,通过调整上下行衰减参数值不能解决,需要从室分系统主干路到支路器件逐步进行排查。案例9某广场超市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指标方面:某广场整体指标较差,全天平均话务量405爱尔兰,忙时每线话务量0.62爱尔兰;平均上行干扰3~5的等级占15.18%,最高时达到23.34%;平均掉话率3.73%,最高时达到7.20%;平均切换成功率80%不到;平均无线接通率95.72%;投诉方面:该小区投诉主要集中在呼叫困难(个别区域),质差,单通和杂音;告警方面:该小区10块载中8块存在7744告警,即干扰告警,同时存在设备7602风扇告警,部分载频7745告警,即信道占用失败比例过高;测试方面:商场、写字楼和住宅楼存在覆盖差问题。优化前指标提取时间干扰带BAND3-BAND5比例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无线接通率话务量数据业务流量17-Feb-1219.634.5976.4395.96434.11202694.418-Feb-1223.345.3568.992.43395.671027099.919-Feb-1218.937.268.4691356.73970909.6320-Feb-1211.313.9780.4695.02382.01906165.3121-Feb-1213.382.785.5697.44381.74984823.3822-Feb-129.651.4789.698.88428.291073662.423-Feb-1210.010.8289.8699.34458.131236114.3平均指标15.183.7379.995.72405.241057353问题定位对KPI数据分析,该小区的主要问题为上行高干扰、高掉话和切换差,现场排查干放和信源与干放之间的电桥。分析测试数据,该广场室内局部区域存在弱覆盖,无主控小区,在商场B2F保安休息室出现覆盖死角;室内外切换测试中,存在室内向室外切换迟缓,造成电平差,影响用户感知度。针对该小区上行高干扰问题,初步定位为电桥和干放增益设置问题;针对该广场普遍的弱覆盖现象,定位为干放输出功率低,无法满足该区域深度覆盖要求。对室分有源器件现场排查,发现干放输出功率较弱,严重影响室内深度覆盖;排查电桥性能,电桥温度过高,测试电桥互调值偏高,造成室分系统各支路驻波比和上行干扰较高,影响该广场整体覆盖和质量。datecell_iddls_dBmuls_dBmdlq0_5_PCTulq0_5_PCT17-Feb-129151-73.02-81.4499.658718-Feb-129151-72.48-80.5999.6279.919-Feb-129151-72.51-80.1299.676.5220-Feb-129151-73.42-81.8899.4789.4621-Feb-129151-72.59-84.199.4891.2322-Feb-129151-72.61-85.4599.5595.1723-Feb-129151-72.21-85.8399.4197.5611-Mar-129151-73.06-86.5199.3997.8112-Mar-129151-72.11-85.6799.1998.2113-Mar-129151-71.6-85.5799.2197.8314-Mar-129151-71.57-85.799.2897.9415-Mar-129151-72.05-85.6199.2196.9916-Mar-129151-71.71-86.3598.9696.3317-Mar-129151-72.36-87.798.9296.44改善幅度0.86%4.09%0.38%10.49%效果对比整改措施:现场更换3dB电桥,并对5台干放的上下行衰减进行调整,并对参数优化调整。申请日期调整项目原值目标值调整日期2012-03-05TCH频点26822012-03-072012-03-05PMAX1202012-03-092012-03-05REO8122012-03-092012-03-05FRL40502012-03-092012-03-05FRU60702012-03-092012-03-05CDED6302012-03-09优化效果:通过提取3月11日至17日指标与整改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指标7天均值得明显提升:无线接入性改善3.35%、话务量下降度5.39%、掉话率改善58.70%、切入成功率改善58.70%,干扰带3-5的比例改善84.70%、数据流量改善35.98%。日期干扰带BAND3-BAND5比例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无线接通率每线话务量话务量数据业务流量优化前(0217~0223)15.183.7379.995.720.62405.241057352.74优化后(0311~0317)2.321.5492.2198.930.57383.41437759.79改善幅度84.70%58.70%15.41%3.35%8.92%5.39%35.98%经验总结1、电桥性能对室分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其互调值与驻波比;2、室分有源器件参数(上下行衰减或增益)的设置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平衡;3、告警对故障的定位应作为问题排查的第一切入点。案例10某小区器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某住宅小区室分共分4个小区,其中第4小区一直存在上行强干扰,属于高干扰挂牌小区。后台空闲时隙测量结果,该小区存在严重的上行4~5级干扰,该小区全天平均话务量43.38爱尔兰左右;平均上行干扰3~5的等级占比22.93%,平均掉话率1.22%;平均无线接通率仅为98.54%,平均切换成功率95.72%。问题定位对室分小区进行排查,2G信源为华为的BBU+RRU设备,该小区主要覆盖中间商场楼,覆盖方式为室外伪装射灯天线;RRU耦合出信号经电桥一出口端,通过馈线连接到伪装天线,而电桥另一出口端直接连接白色蘑菇头天线当做负载。通过更换该小区的电桥,并且将天线更换为负载后,KPI指标改善明显,上行高干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判定为无源器件存在故障造成上行高干扰问题。效果对比通过提取8月4日至8月8日指标与整改前对比,可以看出上行高干扰比例明显改善,3~5级占比改善值为49.65%,因后期对该小区射灯天线俯仰角做过调整(存在室分外泄问题),话务量有所降低。经验总结电桥、耦合器、等无源器件性能对室分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互调值与驻波比;电桥出口处应该用负载堵住,天线与天线之间距离过小,隔离度不够也会造成系统干扰。案例11某集贸市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1、指标方面:某市场(CI:17954)从7月24日开始持续高干扰,导致其它指标掉话、切换、质差、话务量都开始恶化;2、投诉方面:从投诉这反映,大部分为打电话困难、通话过程中断续、杂音等现象严重,严重用户的感知度。3、测试方面:由于邻区不全、同邻频、邻区参数不合理导致质差现象严重。问题定位高干扰问题,对有源设备直放站近端机的输入进行核查(1套1拖2覆盖市场A区和B区地下室,1套1拖4覆盖市场的1F至5F),判断是否在正常的合理覆盖范围内;再次对信源至近端机的无源器件新能进行排查;对测试发现的质差问题,重点分析频点、邻区关系和邻区参数。对耦合器、电桥、二功分更换后,发现高干扰依然存在,尝试将两台近端机的尾纤头对调,对调后,干扰消失,最后复原,发现干扰也消失,然后尝试更换光功分器,发现偶尔会有干扰存在,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将问题定位到近端的法兰盘故障导致;测试质差问题,优化调整该室分小区的522和531频点,补定室分小区(CI:17954)与室外宏站小区(CI:45905)的双向邻区关系,同时调整室分小区市场C区(CI:17954)切向市场D区(CI:17961)的地下室PMRG:0->8、LMRG:3->5、QMRG:0->3以便抑制C区地下室切向覆盖螺蛳湾D区的小区而导致质差。效果对比更换法兰盘、光功分器;参数优化后,优化前后指标改善明显。阶段date无线接通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干扰带35的比例下行质量05比例上行质量05比例话务量数据流量优化前24-Jul-1279.771.8993.9540.0799.9590.64497.36379,567.8825-Jul-1279.363.2388.0799.999.9587.32473.66366,331.7226-Jul-1269.668.2176.3310099.9478.67422.19257,245.9427-Jul-1266.579.9771.8110099.9676.44392.08209,561.6928-Jul-1252.1712.7567.6110099.9770.72351.97115,592.3329-Jul-1242.9421.4646.7910099.9663.52313.4771,046.0230-Jul-1231.8127.1837.3310099.9657.35293.6151,169.8631-Jul-1257.1215.8651.7160.3299.8978.83284.75230,199.17优化后11-Aug-1281.550.3198.1099.9398.9474.931,146,929.5012-Aug-1279.790.3598.430.0499.9398.73459.971,057,949.1313-Aug-1283.110.4298.170.0499.9398.62506.51,100,410.7514-Aug-1283.990.3598.230.0499.9498.73537.27990,015.6315-Aug-1282.470.4398.29099.9398.54523.391,039,090.50经验总结1、上行高干扰问题处理过程中不要忽视法兰盘、光功分器等器件的排查;2、通过实地测试,对参数进行在优化,尤其是邻区漏定、重选参数和邻区参数;案例12某住宅小区上行高干扰的解决现象描述1、指标方面:某室分小区整体指标良好,全天平均话务量在120爱尔兰左右;平均上行干扰3~5的等级平均占比10.86%,最高时达到13.24%;平均掉话率0.97%,平均切换成功率96.30%。2、投诉方面:该小区投诉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楼宇内通话断续、质差、打电话困难等。3、测试方面:该小区所覆盖的多部电梯内无信号,14栋楼道内弱覆盖,9栋地下室切换频繁,高层质差现象。现场排查2012年6月08日星期五联系代维京信和设备厂家福邮上站处理上行干扰问题,单独开启一台直放站近端机没有干扰,同时开启两台或两台以上光纤直放站近端机就会产生干扰,对光纤直放站近端机的输出功率进行了调整,干扰有所下降。2012-6-29:15栋远端机光输入弱,近端机尾纤未接好。2012-7-18:14栋、15栋电梯已有信号,10栋合路器接反,调整后10栋电梯恢复信号(偏弱),17栋光路告警,由于远端机法兰盘故障导致,调整后恢复电梯信号,8栋更换尾纤后,电梯恢复信号。10栋远端机驻波比过高,原因合路器接反导致,已恢复;9栋和14栋地下室远端机驻波为1.8左右,原因为馈线弯曲度过大导致;1栋3单元电梯机房驻波仪测试正常。2012-8-2:上行高干扰处理,更换耦合器两只,改天需要再次前往将合路器(合路器发烫)去掉,用负载替换,并更换一只二功分。2012-8-6:无源器件和近端机之间的馈线接头制作不合格,现场制作6个馈线头,更换合路器,干扰改善不明显。2012-8-8:更换剩余两只耦合器,干扰明显降低。数据分析:该小区的主要问题为上行高干扰,经过现场反复排查定位和筛选,干扰源为无源器件和馈线接口制作不合格导致。问题定位:频点优化无效果,干扰依然存在;检查直放站,发现有几台远端机驻波比过高,现场处理后,干扰没明显改善;排查无源器件,发现同频合路器发烫,且有6个馈线接口制作不合格,更换主线路上无源器件,重新制作馈线接口后,干扰明显下降。效果对比有多部远端机的尾纤损耗过大,导致远端机输出功率不足,更换尾纤后远端机输出正常,更换无源器件,制作馈线接口;频点优化优化调整。通过以上整改,指标改善明显:经验总结高层优化,信号杂乱,频点干扰严重,扫频挑选干净频点;对室分只有干放或有源设备,而问题主要为上行干扰,有源设备因作为第一切入点;先排除直放站故障,和直放站引起干扰的可能;电桥、耦合器、滤波器无源器件性能对室分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互调值与驻波比;查看施工工艺,检查器件之间的接口是否合格,避免产生互调值。硬件故障案例1某大厦驻波告警故障现象描述某大厦共21层,其中19-21层为基站直接覆盖,B1F-19F用5台干放来覆盖,该站点存在高干扰,上行质差严重,并且该基站TRX3上存在7705和7606告警。问题定位1)该站点存在7705和7606驻波比告警,并且该告警主要集中在TRX3上,现场查看该站点为METRO站型,并且TRX3的告警灯常亮,现场重新插拔该载频,重新连线后,重新启动该基站,告警消除,并且后台查询TRX3可以被正常占用。2)现场通过处理好告警后,发现该站点依然存在2级干扰,现场通过排查发现位于14楼的干放前未按照设计图纸加装衰减器,现场增加一个10dB的衰减器后,后台查询,干扰全部为0级。干扰解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对TRX3进行重新连线,并重新启动该站点;在14楼的干放前增加10dB的衰减器2)效果对比:通过整改,提取整改后9月9日至9月15日一周的指标和整改前8月27日至9月2日的指标进行对比,切换成功率提升2.92%,话务量提升7.02%,数据流量提升30.78%,提别是高干扰比例下降99.75%。经验总结在室分问题处理时,建议优先处理基站测的告警故障,再到现场对分布系统排查处理。案例2某大厦无源器件故障现象描述 某大厦长期存在上行质差,最高时上行质量6~7的比例达到7左右,同事伴有切换(切换成功率92%)、无线接通率差(无线接通率98.3%)。具体指标统计如下:问题定位通过数据采集(含话统数据、前期优化厂家测试数据、故障处理进展、现网告警、频率、邻区、配置数据)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其信源无告警、频率、邻区及小区相关参数设置合理规范;现场对其全面详细评估发现该多栋综合楼体中一栋楼宇存在2层及以上覆盖偏弱,1层覆盖过强,偏弱的楼层天线输出口1米左右的覆盖电平在-55~-65dbm之间不等,而1层覆盖大厅其接收电平在-40dbm左右,其距离天线安装点3米左右,存在覆盖过强现象,其他楼宇覆盖正常。对该楼宇进行逐层排查,采用驻波测试仪逐层定位未发现明显的驻波问题;对1层与2层之间的电井内布线进行排查发现在主干线路上的耦合器直通口与耦合口接反,其应该接主干线路的主干口接到了覆盖1层的支路口,而应该接支路的支路口接到了主干口,导致该耦合器在主干口输出功率下降了35dB(35dB耦合器)使得整个2层以上覆盖明显偏弱。调整器件为正常输出后,该楼层覆盖正常,楼道平均电平与其他楼宇覆盖一直保持在-60dbm左右。对该楼宇覆盖调整后对信源实时状态检查,发现其干扰有抬升,通过排查发现其分布系统近端机输入过高(+7dbm,厂家产品要求在+5~-5dbm),将信源出口25dbm耦合器更换为30dbm耦合器,输入在规定范围(+3dbm左右),通过后台实时查询,干扰依旧存在,且较稳定(2、3级干扰不间断不规则的出现并分布在不同载频不同时隙);对下挂所有远端机进行适度调整后干扰依旧,返回机房,从电桥2个输出口全部脱开分布系统直接下挂小天线并多人拨打电话,出现零星的干扰并存在2级;从信源输出口脱离电桥,直接下挂天线,多人拨打电话,后台实时查询无干扰,定位为电桥引入的干扰;更换电桥后重复第7步,实时查询无干扰,恢复分布系统后持续观察,无干扰且指标恢复正常。效果对比 调整后的统计结果如下:注:调整后由于国庆放假,故对比指标提取的是国庆后的10-08~10-14日指标,话务与数据量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执行了2G、3G互操作。该点3G话务及数据量提升如下:经验总结1)、优化中不要放过或低估每个差异,其均有原因所在,需要足够重视;2)、室分问题的解决注重处于信源或有源器件附近的无源器件的问题排查;3)、弱覆盖问题,不全是基站或者直放站输出功率弱所致。如果在输出功率正常甚至很强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弱覆盖,应该静下心来逐段逐段排查各个器件及支路是否存在问题。参数设置案例1某小区频点干扰导致切换差现象描述某小区是一个集商场、银行、办公、住房与一体的高密度商务小区,信源采用900微蜂窝+干放,采用室内吸顶天线对楼层进行覆盖。该站点测试区域内覆盖电平良好,但当手机占用上频点34和28号频点时,会连续出现5到7级的通话质量,小区C/I指标只有10左右,导致出现高电平、低质量通话。问题定位1)回放测试的LOG,找到通话质量较差时所占用到的室分小区频点,然后找出手机接收到并且和室分小区电平相差不大的宏站信号。2)结合mapinfo发现室分小区34号频点与邻区的35号频点存在邻频干扰,同时室分小区28号频点与另一邻区的28号频点存在同频干扰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5月15日,将该室分小区的28、34号频点分别改为55、93号频点。2)效果对比:经过频点修改后,话务量、数据流量、切换成功率提升明显。经验总结建议为室分站点单独预留专用频点,特别是针对高低分区的建筑高层小区,尽量使用较为干净的频点,最好是1800的。案例2某酒店数据不匹配导致无法拨打电话现象描述某酒店是共21层,采用微蜂窝+数字光纤直放站来覆盖。该站点天馈系统良好,但测试中当手机占用到室分小区主B(69)信号时,质量很差,而且起呼困难;当手机占用到56号频点时,室分小区信号就会恢复正常,依然存在起呼困难的现象,然后从工参中核实发现该室分小区根本不存在56号频点。问题定位1)回放测试的LOG,结合mapinfo查看室分小区是否与附近室外宏站存在同BCCH的现象,查看中未发现同BCCH同BISC的情况。2)联系直放站厂家的数字光纤直放站中设置的频点是否与基站配置的频点相同,经过轮询查看设置均正常。3)联系基站代维查看基站侧配置的参数是否与后台配置参数的一致,经查看发现该室分站点所配置的BCCH不存在。经核查,室分站点前期基站减容时将主BCCH载频删掉,导致后台未配置BCCH频点,使得基站侧与后台数据配置不匹配。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7月5日,在基站侧和后台数据进行核实对比后添加BCCH,联系直放站厂家将数字光纤直放站的频点修改成与现网相同的频点。2)效果对比:经过匹配后台参数后,话务量和数据流量明显提升,其他数据也有所提高。经验总结建议在以后进行扩容或减容时,认真核对基站与后台参数,同时针对有GRRU的分布系统需联系厂家及时更新频点。案例3某小区同频干扰导致切换差现象描述某小区是一个集商场、办公、住房与一体的高密度商务小区总共有4栋大楼,栋高34层,该室分站点属于高层,高层室分信号杂乱,同邻频信号导致干扰加剧,C/I差,引起掉话、切换等问题,该小区指标如下图,切换指标极差切换成功率只有40%,投诉较多。问题定位切换点对点指标发现,只有目标小区CI:5096入向室分小区切换失败多,切换请求145次失败高达126次,入切换失败率高达87%,首先排除CI:5096无硬件故障,核查切换参数无误。结合现场情况及地理环境,该小区属于高层室分站点,分析发现该小区的BCCH:515与CI:5096存在同BCCH情况,同BCCH对切换成功率影响极大。效果对比将室分小区频点优化修改后,指标得到明显提升。经验总结建议为室分站点单独预留专用频点,特别是针对高低分区的建筑高层小区,尽量使用较为干净的频点。案例4某小区低话务的解决现象描述某小区,共A、B两栋,A栋3个单元,B栋1个单元,均为16层,地下停车场1个,采用微蜂窝+干放+光纤直放站来覆盖。该室分站点主要问题为话务吸收不足,楼层弱覆盖,切换成功率偏低,数据业务速率低。下图为优化前的指标:问题定位1)经查后台指标,该站点切换失败率偏高,检查邻区配置均正常,到站点通过GPS重新定位,该站点的经纬度与实际经纬度不符导致部分邻区配置错误。现场重新采集经纬度,重新配置邻区关系,切换成功率已经达标。2)现场测试,该小区A栋2、3单元、A栋地下车库弱覆盖。通过排查,覆盖A栋地下车库是由基站直接通过一个5dB耦合器耦合部分信号来覆盖,现场发现该5dB耦合器的耦合端未连接合路器而是连接一个负载,现场通过整改后,地下车库信号覆盖正常。覆盖A栋2、3单元是由2个干放来覆盖,通过排查安装在移动机房内的耦合器直通段没有连接馈线,而是连接了一副天线,导致直通端连接的2个干放全部没有功率输入,造成A栋2、3单元全部没有室分信号。现场整改后,A栋2、3单元室分覆盖正常。3)通过查看该小区后台KPI指标,该室分小区的话务量偏低,除上述弱覆盖问题以外,通过核查后台参数得知该室分小区的REO已经为8,但是该小区的PI开关为N,所以C2算法不起作用。故将该算法开启,并于8月8日将本室分站点与邻区站点的层级修改,满足各邻区在室分信号较好时更容易切换到本室分小区,从而充分吸收话务量。4)通过现场数据业务测试,该室分站点各采集点的数据业务速率均偏低,从测试LOG上分析,该站点的电平值、C/I都很良好,占用编码方式为为MCS9,但是手机只能占用3个时隙,导致下载速率达不到规范要求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①3月24日将该小区的室分站点的经纬度重新采集,部分邻区关系重新配置。②3月24日将机房施工错误的节点按照设计图重新连接,现场测试已恢复覆盖。③3月24日将本室分小区的空闲时隙由以前的3个配置为4个。④3月24日将本室分小区的PI开关设置为“Y”,并于与8月8日将本室分站点与其邻区的层级重新配置,将本站点在它的邻区与其切换中设置为优先级且将AUCL由以前的-47dB改为-75dB。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切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小区A栋2、3单元和A栋地下车库已恢复正常覆盖,话务量和数据业务均的到大幅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在以后室分维护优化和测试中,若参数和设备均没有问题,请注意经纬度误差造成的切换问题;提升话务量,在没有覆盖问题的情况下,修改重选和层级关系肯定能提升话务量,但要特别注意修改重选和层级带来的本站点指标和邻区指标的不良影响。案例5某银行数据下载率低的解决现象描述某银行室分站点是一栋20F的写字楼,采用室内全向天线覆盖,该站点主要问题为地下室车库、1F和2F弱覆盖,数据业务现在速率较低和通话质差问题。下图为优化前的指标:问题定位1)通过测试该银行-1F、1F、2F,MS接收到的本室分站点的信号非常弱,但3楼室分覆盖正常,故初步怀疑是安装在2F的耦合器或3F的功分器出现了问题,经实际排查是安装在3F的功分器出现了故障,导致-1F、1F、2F无室分信号覆盖。排查后将该故障器件更换后,现场覆盖问题得到解决。2)现场做数据业务测试,现场的覆盖都非常好,但是数据业务非常低,通过查看,本室分站点只配备了1个空闲时隙作为数据业务导致下载速率低。3)经现场测试,分析log发现该银行(BCCH:8)的68号频点与邻区中68号频点存在TCH同频干扰导致质差现象。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5月7日将该银行站点3F的PS1-F3的二功分更换;5月17日,将工商银行站点的数据业务空闲时隙增加到4个,数据业务有很大的改善;5月17日将本室分小区的68号频点改为88号频点。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话务量和数据业务均有较大提升,下表为整改后的指标及提升对比图。经验总结建议为室分站点单独预留专用频点,特别是针对高低分区的建筑高层小区,尽量使用较为干净的频点,同时做好数据与语音信道的合理分配。案例6某小区邻区冗余导致切换差现象描述该小区共有9栋楼宇,栋高14层,共17部电梯,地下车库2层,楼宇采用全向吸顶式天线、路灯型隐蔽天线、美化伪装天线和挂壁线进行覆盖。室分覆盖采用微蜂窝加直放站的分布方式进行覆盖,1小区主要覆盖1、2、3、4、楼宇及电梯,该小区的切换指标持续在93%左右,影响用户感知,未达到考核标准,需要对小区切换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整改优化。问题定位分析该小区的切换指标发现,只有目标小区CI:231入向CI:19525切换失败多,入切换失败率高达100%,首先排除CI:19525及CI:231小区无硬件故障,核查切换参数无误。点对点指标统计发现CI231入切换至CI19525小区成功率极低,检查19525的邻区关系发现该小区与231小区距离较远超过500m属于冗余邻区,故8月29日删除19525与231的双向邻区关系。效果对比结合现场情况及地理环境及CI:19525与CI:231的距离500m且属于冗余邻区,删除19525与231的邻区关系后,观察指标发现CI:19525的切换指标明显改善且其他指标保持稳定,具体指标如下:经验总结对于室分站点需要注意邻区关系,核查并删除一些距离较远或者请求次数少并且成功率低的冗余邻区关系对切换有明显的提升。案例7某广场参数设置不当导致质差现象描述 某广场国庆后(10月10日)上行质量突然持续抬高,主要表现在上行质差比例提升,伴有无线接通率、切换成功率下降、掉话率走高,上行干扰抬升等现象。具体的指标走势详见效果对比部分。问题定位1)、通过后台实时核实,无告警,信道占用正常,存在零星的1级干扰,2级及以上干扰出现的几乎没有,初步判定信源运行性能良好;2)、对话务统计及MR指标分析发现其指标变差主要是国庆后的第3天,(10月10日)起变差,幅度很小,话务与节前正常工作日基本持平,且MR数据显示其上、下行平均质量均与节前一致,可初步判定室分系统工作正常;3)、通过与节前(9月28日)频率、邻区等规划数据的对比,未发现变化,即节后规划数据与节前一致,断定非规划数据变化导致上行质差,并对该小区切换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且其由于质量切换的比例占比在30%左右,且有上升的状况。4)、10月16日,对其质量相关的切换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其设置的上行质量门限QUR=5(即BER在3.2%~6.4%),下行质量门限QDR=4(即BER在1.6%~3.2%)。为了合理的信道利用,对该小区话务量及信道占用分析后,调整了上行质量门限值DUR=4,并调整了QUN:3->2,QUP:4->3,观察;5)通过持续4天的观察其质量稳定,并维持在考核范围内,且其他各项指标走势趋于良好;为了进一步提升上行质量,分析该小区MR测量,其平均下行接收电平在-67dbm左右,下行覆盖足够,基于此对以该小区为目标候选邻区的小区开启伞切换,并将在点对点切换中将该小区设置为低层(LOWER)小区,并将门限AUCL设置为-70dbm来提升该小区话务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信号强度及链路质量。调整后跟踪观察,指标持续走好。效果对比 通过对该小区持续跟踪,其指标改善明显,话务与调整前基本平衡,具体指标如下:经验总结1)、参数调整只是一种微调手段,不可作为根本隐蔽问题的手段来处理,通过参数优化的前提是要对问题小区做深度分析,确保无严重的设计、工程缺陷,故障、告警已清除、频率、邻区规划合理时再做参数优化调整;2)、调整幅度要适当,不可过度,否则对网络整体质量及用户体验造影响,导致指标良好,但投诉提升;3)、在全网参数模型给定的情况,结合场景(地形地物、楼宇结构、周边站点密度、频率复用与规划、邻区规划等)对其个性化优化设置是必要的。直放站故障案例1某商场功放模块故障现象描述某商场信源采用1800M数字光纤直放站,天线采用吸顶式全向天线覆盖商场B1F-6F。该站点2个小区,分别为1拖2覆盖B1F地下室和1拖4覆盖商场1-6F。该站点现场信号覆盖良好,主要是质差非常严重,用户投诉通话断断续续、听不清楚、拨打电话困难、掉话等。问题定位1)告警核查:后台查询基站运行情况及告警信息,基站运行正常、无告警信息;2)话统分析:提取小区话务指标分析,发现不是单载频质量差,而是各个载频质量均较差;3)频率核查:检查该小区及其周围小区的频率复用情况,发现室分小区频点十分干净,没有同邻频现象;4)现场排查:①进门左侧1、2号区域通话质量特别差,通过设备对调,发现质差跟着设备走。由于1、2区域设备是级联的,通过跳纤分别单独开启,发现2F2号弱电井直放站区域质差严重,怀疑该台设备存在故障。②进门右侧3、4号区域通话时,对方无发听清楚我方的声音但我方能听清对方的声音,证明该区域上行质量存在问题。测试软件无法直观的监控上行电平和质量,但从MS发射功率侧面推断上行是否存在问题。现场发现在该区域MS发射功率一直保持最大功率等级(0级)发射,侧面反映了上行存在问题。进一步核查直放站参数,发现上行衰减过大导致上行信号偏弱。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8月21日更换2F2号弱电井直放站的功放模块,现场复测,质差消失,语音质量等级一直为0级,偶尔出现1、2级;对3、4号区域直放站上行衰减调整:远端3从11调至6、远端4从9调至6,现场复测,对方话音清晰,MS发射功率不再是满功率发射,侧面也证实上行良好。2)效果对比:经验总结对于设备存在隐形故障的站点,需结合现场测试数据,排查结果以及后台统计数据多维度分析,得出结论后,进行替换整改验证观察。案例2某小区滤波模块故障现象描述某小区是由5栋28层高楼构成,信源采用1800M,室内全部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现场测试发现5栋15楼到25楼以及2栋21到28楼4栋旁花园内出现严重的弱覆盖现象。后台查看发现该小区切换弱覆盖等指标比例都比较差。问题定位1)由于下行弱覆盖严重初步排查是由于远端机故障导致,现场对5栋、19楼、2栋、28楼和4栋围墙边上福邮远端机查看发现,三台远端机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台监控软件查看各项参数设置都正常。2)将远端机输出端馈线拔掉用测试终端测试发现终端上显示的电平值属于正常值范围,进一步推断是由于天馈故障导致弱覆盖,后用驻波仪测试发现该天馈系统的驻波值在1.5以下,用天线接入远端机输出端测试时发现测试终端电平值非常低。3)进一步排查发现是由于远端机内部滤波模块故障导致,在更换远端机内部滤波模块后接入天馈系统,天线输出口值恢复正常,弱覆盖得到解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已于8月20日对该站点2栋28楼、5栋19楼以及4栋围墙边上3台福邮远端机滤波模块进行更换,信号已恢复正常。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现场弱覆盖问题已解决,话务量和数据流量得到明显提升。经验总结设备存在隐形故障的站点,需结合现场测试数据,排查结果以及后台统计数据多维度分析,得出结论后,进行替换整改验证观察。案例3某商场近端机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某广场共14层,地下三层为车库,一至八层为商业中心,设有餐厅、休闲娱乐中心、健身房,九至十四层为五星级酒店。该站点现场信号覆盖良好,主要是上行干扰非常严重,用户投诉出现单通现象、对方听不到自己说话。问题定位1)告警核查:后台查询基站运行情况及告警信息,基站运行正常、无告警信息;2)现场测试发现室分小区的575号频点与邻区的576号频点邻频,584号频点与邻区的583号频点邻频,联系后台人员对其频点进行了修改;3)现场排查:在对直放站进行逐一排查时干扰情况和优化之前一样,初步判断(CI:39614)小区上的电桥和耦合存在隐性故障;更换高性能的电桥和耦合器后,再对直放站排查的过程发现(CI:39614)小区的近端机3关闭后,出现1级干扰占比较少,之前的3、4级干扰没有出现;开启近端机3,排查近端机3拖的3台远端机在逐一关闭远端机过程中干扰还是会出现3、4级干扰;再分别用天线对3台远端机进行堵,还是存在3、4级干扰就初步判断没有互调干扰,判断是近端机3存在故障;为了证明是否是近端机3产生的干扰,优化的结果是把(CI:39614)小区和(CI:39615)小区的近端机对调,发现(CI:39614)小区没有干扰,小区(CI:39615)出现3、4级干扰。最终判断近端机3有隐性故障。效果对比7月23日更换小区近端机3,然后把近端机3所拖的3台远端的输出功率重新进行了调整,使输出在38dbm左右,查询后台干扰情况,3、4级干扰消失,出现1级干扰但占比很少。经验总结对于设备存在隐形故障的站点,需结合现场测试数据,排查结果以及后台统计数据多维度分析,得出结论后,进行替换整改验证观察。案例4某宾馆KTV直放站频带与信源不一致现象描述在某宾馆贵宾会楼F2测试,主被叫均由用通过无线直放站空中拾取的宏站小区的信源引入某宾馆室分系统的信号。主叫占用该小区900频点64的第5时隙,服务电平-75dbm,质量0级;被叫占用该小区1800频点615的第5个时隙,服务电平-99dbm,质量6级。经反复测试,一旦主、被叫MS占用1800频点,均出现电平极弱、严重质差现象。现场测试接入困难,接入失败严重图示:问题定位分析信号引入可知,该室分点覆盖信源的引入是通过无线直放站在空中拾取信号,拾取信号的质量是保证覆盖区域质量的前提,对该拾取信号及覆盖区域频率进行分析,未发现明显问题。联系直放站厂家获取信息,得知该无线直放站是GSM900宽带选频直放站,经分析该小区空中拾取信号滤波干净。对信源确认发现,该小区为900、1800频点共BCCH小区配置方式,其BCCH频段选用900频点,900频点可通过直放站选定频点,1800频段频点被滤掉,无法通过。导致一旦信道被分配在1800频点上会出现严重的覆盖突变,极弱,质量差。解CO-BCCH后,信源配置如下图所示效果对比联系信源厂家对其小区解CO-BCCH。对信源解CO-BCCH后,现场测试,接入成功率高,覆盖、质量均正常。经验总结1、无直放站引用时对直放站支撑频段、滤波频点设置必须与信源一致;2、新技术应用需要于配套外部设备协调一致;3、无线直放站信号拾取需要兼顾覆盖与容量。干放故障案例1某大厦干放故障导致切换差现象描述某大厦10F以下切入成功率低,通过后台提取信源小区3月21日至27日性能统计指标,发现切入成功率严重不达标,成功率均值只有40.44%,同时,现场测试也发现室外宏站向室分小区切换困难,成功率刚到40%。问题定位1)现场排查:现场排查中发现位于7F的干放输入接口温度很高,严重异常。用测试仪测试发现输入口功率已经严重过载,超出干放输入范围(-5dBm至+5dBm),进一步排查发现在12F机房连接至7F的干放未按设计安装衰减器,造成干放长期输入超载,影响正常工作。2)数据分析:对切换失败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切换失败主要是T3105切换超时失败和层2N200超时切换失败。通过对层3、层2信令详细分析发现,导致T3105切换失败的主要是MS上发HandoverAccess后MS未收到目标小区下发的PhysicalInformation导致T3105计数器超时,切换失败。导致层2N200超时切换失败的主要是层2中MS上发的SABM消息一直没有得到RSP消息的响应,造成信令重发T200×(N200+1)超时,致使切换失败。由于当前目标室分小区电平和质量均良好,可以推断出上行信令丢失导致计数器超时切换失败。3)问题定位:通过现场排查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7F干放存在隐形故障导致上行链路故障,建议替换。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由于厂家没有新干放,我处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后直接将干放输入输出用转接头连接起来验证,复测电平能够满足覆盖要求。2)效果对比:通过提取4月5日至11日指标与整改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指标7天均值得明显提升:无线接入性提升1.43%、话务量提升5.47Erl、掉话率降低3.93%、切出成功率提升0.95%、下行质量0-5级占比提升6.03%、上行质量0-5级占比提升4.99%,特别是切入成功率提升了55.08%。经验总结对于设备存在隐形故障的站点,需结合现场测试数据,排查结果以及后台统计数据多维度分析,得出结论后,进行替换整改验证观察。案例2某大厦干放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某大厦是一座中高档商住楼,共A、B2栋楼宇,高度不一,A栋25层、B栋22层,共有4部电梯、地下车库一层。采用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该站点主要问题是:(1)长期存在较强的上行干扰;(2)现场测试发现在A栋中高层室内室分信号不足,导致MS易占用室外宏站信号,通话质量较差。问题定位1)经过与维护厂家联系后,了解到大厦之前由于存在严重上行高干扰,厂家将覆盖A栋大楼的3台干放的功率都衰减了10dB,从而造成了大厦A栋大楼的中高层部分楼宇信号覆盖不足。2)联系维护厂家对大厦进行了硬件干扰排查,发现安装于A栋4楼的一台干放存在硬件故障,将这台干放关闭后,后台实时监控发现干扰明显降低,只有零星的2级干扰。厂家将该台干放更换,并将17楼和20楼两台干放功率进行恢复,A栋中高层室内信号有明显的提高。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将A栋4楼干放进行了替换;放置于17楼和20楼的两台干放功率进行了功率恢复,以满足中高层楼宇室内信号覆盖不足的现象。2)效果对比:由于五一放假缘故,话务量和数据流量略有波动,其余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掉话率下降幅度61.46%、切入成功率提升幅度6.97%、3-5级干扰占比下降幅度99.83%,同时A栋中高层室内信号得到提升,通话质量改善明显。经验总结针对存在干扰站点不能盲目的降功率来减少干扰,需逐台设备排查,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处理。案例3某商场硬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某商场是由5层商务楼组成的商业大厦,设计方案中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整个楼层。室内分布信源采用微蜂窝+干放。问题定位1)该站点2005年所建的站点,时间比较长,所使用的2台干放性能下降非常严重,2台干放引入的干扰非常严重,前期市公司为了解决高干扰,输入功率衰减的非常严重,导致输出功率只有30dBm左右。需要更换干放,由于无干放进行更换,考虑到面积不大,基站完全直接能够满足覆盖,并且输出功率在33dBm左右,能够满足覆盖,通整改后干扰消除。2)同时该站点入网时间较长,3dB电桥性能下降非常严重,更换了安装在1F配电间的电桥。以下为更换前后组网变化图: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更换机房内的3dB电桥;拆除2台干放,并用基站直接来覆盖2)效果对比:通过提取8月3日至8月9日指标与整改前4月24日至4月30日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指标7天均值得明显提升:无线接入性提升百分比0.08%、话务量提升百分比20.99%、数据流量提升百分比94.49%、尤其高干扰比例下降99.80%。经验总结针对入网较长性能劣化的设备加强检查,及时更换处理。案例4某大厦硬件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某大厦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分主楼和副楼两栋,主楼和副楼连体。主楼为写字楼,副楼为酒店,其中主楼共有地上25层、地下1层和3部电梯,副楼共有地上12层和2部电梯。信源采用微蜂窝+干放(共7台),实际使用3台干放,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楼层,用定向天线覆盖电梯。从KPI指标中看该站点高干扰比例为80%左右。问题定位1)回放测试的LOG,找到通话质量较差时所占用到的室分小区频点,发现该站点TCH频点35、44频点质量非常差,需要更换频点。2)现场通过排查,发现每一台干放的输入功率都非常高,均在12dBm左右,输入功率过高,导致高干扰,如果按照设计图纸连接,干放的输入功率不可能这么高,怀疑有可能安装时未按照设计图纸来安装,现场逐段的进行排查,当排查到安装在12F弱电井内的一个20dB耦合器时,发现该耦合器的耦合端和直通端与图纸上的刚好相反,导致干放的输入功率过高。同时导致直接覆盖的13-16F天线下输出功率偏弱只有-60dBm,现场重新连接后,干扰消除,通过测试13-16F天线下输出功率达到-40dBm。3)由于该站点为06年的站点,时间长,干放输出功率不足,更换了3台新的干放。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将该大厦室分站点的35、44号频点修改为18和6号频点;把12F弱电井内连接反的耦合器安装图纸重新连接后干扰消除;更换3台老的干放。2)效果对比:通过整改,提取整改后7月14日-7月20日一周的指标和整改前4月24日-4月30日的指标进行对比,切换成功率提升0.84%,话务量提升42.26%,数据流量提升2138.32%,提别是高干扰比例下降99.16%。经验总结针对入网较长性能劣化的设备加强检查,及时更换处理。案例5某公寓干放故障导致上行高干扰现象描述该公寓是个由1栋高层住宅组成,地下停车场1个,设计方案中公寓采用定向天线布放覆盖电梯,采用全向天线布放覆盖车库,全向吸顶天线覆盖楼层。该站点主要是上行干扰严重。问题定位逐一断开干放排查发现该公寓2F、10F弱电井内的干放和另一大厦10F的干放,后台查询时时干扰会出现3、4级干扰。判断是由于这3台干放底噪抬升太高,导致该小区上行干扰严重。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9月27日,将该公寓2F和10F弱电井内的干放,以及另一大厦10F的干放更换为武邮高性能干放,重新对3台干放的上下行衰减值进行设置,保证设备输出功率在37dBm左右,后台查询上行干扰消除。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上行干扰解决,话务量得到提升。经验总结针对存在干扰站点不能盲目的降功率来减少干扰,需逐台设备排查,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处理。案例6某写字楼改造后指标改善明显现象描述1、指标方面:某办公写字楼KPI主要问题为切换成功率低、掉话率高,改造后掉话、干扰、话务量和数据流量提升明显。2、投诉方面:改造前投诉主要是个别用户打电话断续问题,改造后楼顶部分区域有用户投诉信号差,经处理后楼顶区域用户满意,底层信号正常满足覆盖要求,基本无投诉。3、测试方面:该写字楼电梯内弱覆盖,10F、15F质差,现场分析发现是频点问题,修改频点后通话正常。问题定位经过实地勘查发现,该写字楼存在问题为电梯弱覆盖;个别区域有质差问题。分析发现该大厦室分系统设备使用时间过长(2006年工程)设备性能下降。设计院对该大厦的室分系统进行了重新布线和规划,原室分系统未利用。采用诺西设备MCPA,RRH三台,分别装在19楼13楼弱电井和地下室。将整个室分系统重新设计;主干线用7/8馈线,平层用1/2馈线,平层每层使用4副定向平板天线。整改后,原小区号3671、3672变为3674、3675.效果对比通过整改前后指标对比,看出话务量与数据流量提升明显,但是切换成功率改善不明显。注:优化后由于DBKPI对接通率统计有误,接通率来自网优平台。阶段取值时间掉话率接通率干扰3-5占比切换成功率话务量数据流量优化前0330-04050.386.33099.0751.67112342.50330-04052.54314.1394.4654.02165489.58优化后1119-11250.4899.320.5194.8489.62770672.351119-11250.1799.44098.667.06284681.17经验总结1、MCPA可以提高改善通话质量,增大覆盖范围,可解决室内弱覆盖现象;2、尾纤型号不匹配导致光损耗较大,造成设备输出电平弱;3、无源器件性能对室分指标影响较大,尤其是互调值。案例7某银行干放问题导致质差现象描述某银行室分站点主要存在问题是上行质差和切换成功率低,上行6-7级质差占比最高时达8.37%,切换成功率一直在93%左右;现场测试发现高层有通话质量差现象,主频点(60)载干比较差,核查频点发现有邻频现象,通知后台更改频点(60-3)。问题定位更改频点后,对指标进行跟踪观察,上行质差6-7占比没有明显的改善;联系代维上站处理,对干放逐个进行排查,发现15F弱电井干放会引入干扰(零星1、2级),进一步排查发现干放输出端口无源器件接错(应接耦合器实际接的是电桥),现场进行更换,并对该干放上下衰减进行调整,查看后台发现干扰仍然存在;继续排查干放,发现在28F弱电井的干放联机后无法显示输入输出电平功率,判断为输入电平过强导致干放不能正常工作,在干放输入端口增加10dBm衰减器后,再次联机正常显示输入输出电平值,对该干放的下行衰减进行调整(降低下行衰减,增大输出功率电平),再次查看后台指标,干扰等级都为0级。效果对比经过现场问题解决,该小区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上行质差问题改善最为明显,下表为该小区优化前后指标对比:经验总结室内分布系统中各无源器件安装位置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包含器件类型及规格,建议不要用功能类似的器件代替,否则可能引入干扰;无源器件的安装要特别注意其方向性;有源设备输入应满足设备容限要求;考虑上下行平衡,直放站参数调整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加大衰减或降低增益。弱覆盖案例1某住宅小区弱覆盖处理现象描述某住宅小区是一个以商务与住宅为一体的高档小区,共有3栋。信源采用1800光纤直放站,3台近端机、8台远端机,平层楼道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现场测试发现,该站点主要是整体弱覆盖、电梯无室分信号,通话质量差,用户投诉也较多。问题定位通过排查G1栋、G2栋、G3栋弱电井的各远端机,发现G1栋B1F远端电源模块故障、G1栋16F、32F、G3栋32F的远端机无法取电,需要协调物业配合拉线取电;通过测试1扇区干路上耦合覆盖G2栋1-8F的合路器输出功率偏低。通过排查G3栋B1F弱电井内的远端机输出功率偏低,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尾纤接头为圆形接头,而该远端机的光模块接头为方形接头,接头不匹配导致接触不良,输出功率不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更换G1-B1F远端电源模块,协商物业对远端机恢复供电,更换远端机8的尾纤,更换G2栋1-8F干线上的合路器。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话务量、数据流量、掉话率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加强室分系统有源设备的轮训监控力度,同时严格把关施工方的施工质量,杜绝错接,乱接,不接等。案例2某会馆无室分信号处理现象描述某会馆是一个较大的桑拿浴场,只有主楼3-6楼和电梯做了室分覆盖,信源采用微蜂窝和干放,天线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但是在测试时发现在覆盖区域内无收到室分信号,整体弱覆盖,通话质量差。问题定位1)通过集成商排查,发现从BTS出来的2根馈线接入到合路器的GSM的端口上,而本站点是1800的室分站点,导致了本室分站点3F、4F出现大面积弱覆盖;2)通过集成商排查,发现从5楼弱电井干放出来的馈线同样也接入到合路器的GSM的端口上,而本站点是1800的室分站点。导致了本室分站点5F、6F出现大面积弱覆盖。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6月4日,现场对将从BTS出来的馈线正确接入到合路器1800的端口上,将从5楼弱电井干放出来的馈线接入到合路器1800的端口上。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话务量、数据流量得到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加强对施工集成商检查考核力度,严格把关施工质量和站点开通后入网监控。案例3某小区弱覆盖处理现象描述某小区共37栋,每栋2—5个单元不等,30—32栋为9楼的电梯房,其余每单元有6层楼。该小区共有3个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用全向天线覆盖,小区居民楼层采用标语伪装天线覆盖,电梯采用定向板状天线覆盖。根据设计图,本室分站点采用微蜂窝+直放站作为信源。该室分站点主要问题为话务吸收不足,存在上行弱覆盖,通话质量较差现象,切换成功率低。问题定位1)天线过低:美化天线都太矮只有0.5M左右,并且小区绿化非常好,天线受阻严重,导致其不能对小区楼层4—6F正常覆盖;2)天线设计不足:在17、18栋,MS一直占用室外宏站信号,经现场查看,这块区域没有天线覆盖,安装在33、34栋之间的天线,不能有效覆盖到17、18栋的楼层,经查看设计图,这块区域没有设计天线;3)远端机掉电:25、26幢地下室停车场远端机掉电(业主关闭),造成车库弱覆盖;4)直放站问题:上行衰减过大造成上行弱覆盖,部分尾纤不匹配造成下行输出也较弱;5)器件故障:30幢5单元电梯无信号,经京信排查为馈线系统中二功分器故障导致;6)美化天线被拆除:26幢草坪天线被业主要求拆除,造成该区域弱覆盖。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9月10日将2小区(39345)8台远端机中7台的尾纤更换为尖头尾纤,提高输出功率,并将掉电的远端机恢复供电;9月10日2小区远端参数适当调整,减少弱覆盖;9月14日将电桥和30db耦合器更换为高性能器件;9月14日针对新出现的高干扰问题对每台远端机的参数设置再进行微调。2)效果对比:经过整改后,弱覆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6栋部分草坪天线和27栋地下车库已恢复正常覆盖,30幢5单元电梯恢复信号。话务量和数据业务均的到一定提升。经验总结建议加强室分系统有源设备的轮训监控力度,同时严格把关施工方的施工质量,杜绝错接,乱接,不接等。案例4某小区尾纤型号不匹配导致弱覆盖处理现象描述某小区有南北两区,北区由20栋住宅,沿街商铺组成,南区由20栋住宅楼,其中12栋是退台洋楼,64部电梯,地下停车场组成。在对新亚洲四期71栋电梯和地下室测试发现电梯和地下室内电平值低于-85dBm,出现弱覆盖现象和通话质差的现象。问题定位现场排查71栋负1楼远端机,发现该远端机由于尾纤头不匹配,光纤输入功率较低导致远端机光衰告警,输出功率严重不足。效果对比1)整改措施:9月20日,现场对71栋负1楼的远端机圆头尾纤前增加一根方头尾纤后光衰告警消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