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济宁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中国史全部,世界史至一战;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45分)1.良渚古城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当时()A.私有观念萌芽 B.社会经济进步C.社会阶层固化 D.阶级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贵族墓地和普通墓葬出现了显著差异,随葬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多寡之分,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的起始时间表明此时处于私有观念萌芽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出现了阶级分化,但没有信息能够得出此时社会阶层间是不流动的,呈现阶层固化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仅能表现阶级分化,不能得出阶级矛盾是否激化,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深耕勤锄、多种经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商鞅在秦国设法招徕三晋百姓为秦开垦土地,以求富国强兵。这些做法()A.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发展 B.致力于开垦更多的荒地C.立足于统一六国的使命 D.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据本题选项可知本题为影响题、原因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中的“深耕勤锄、开垦土地”,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推动了荒地的开垦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单位面积的土地产量,D项正确;李悝变法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发展,商鞅变法体现不出精耕细作,排除A项;商鞅变法致力于开垦更多的荒地,李悝变法体现不出开垦更多的荒地,排除B项;二者变法的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以应对当时战乱纷争的局面。统一六国不是他们当时变法的出发点,而是客观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3.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汉武帝治国“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技)之士,成得自效”。《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武帝时“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据此推知,汉武帝具有()A.胸怀天下的理想信念 B.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C.灵活务实的治国策略 D.以秦为鉴的政治情怀【答案】C【解析】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由“治国”、“博开艺能之路”、“通一伎(技)之士”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使用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来维护统治;由“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可知重用儒士治国,据此推知汉武帝具有灵活务实的治国策略,C项正确;“胸怀天下”意思是关注全局,追求高远,与材料中重用各方面的人才、重用儒士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儒法关系,排除B项。以秦为鉴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为南宋洪迈《夷坚丁志》中的故事。该故事的流行反映出当时()番阳士人黄安道,治诗,累试不第。议欲罢举为商,往来京洛关陕间,小有所赢,逐利之心遂固。方自京赀货且西,适科诏下,卿人在都者交责之曰:“君养亲,忍不自克而为贾客乎?”……以书应举。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士人价值取向改变 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累试不第。议欲罢举为商”“君养亲,忍不自克而为贾客乎?”“以书应举”可知,黄安道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从事商业,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学而优则仕”和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放弃了经商,参加科举考试,这整体反映了科举考试制约了中国古代士农工商阶层间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涉及黄安道最后放弃经商,参加科举,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排除A项;作为士人的黄安道最终放弃经商,参加科举,说明士人的价值取向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据范楷《汉口丛谈》载,汉口“肇于有明中叶,盛于启、祯之际”,“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槎商典库,咸数十处,千樯万舶之所归,货宝奇珍之所聚,洵为九州名镇”。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抑商政策的松弛 B.动摇了小农经济统治地位C.有利于航海技术的提升 D.体现了商品货币发达【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叶(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快速拓展,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全国各省区都有不少人脱离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商业,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达,D项正确;古代中国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口内河航运的发展情况与特点,没有体现航海技术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中国部分进口货物的税率(%)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货物1843年前1843年1858年棉花24.195.565.72棉纱13.385564.86斜纹布14.925.565.05A.融入国际市场努力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对外部压力的屈从 D.财政危机的加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中国。根据题目中的数据,中国进口货物的税率从1843年前的较高水平下降到1843年和1858年间的较低水平。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被迫降低关税,从而昭显出当时中国屈从于外部压力的事实,C项正确;此时中国是受到西方侵略被迫卷入到国际市场,而非主动融入的努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关税的降低,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关税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不能通过关税的降低得出财政危机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7.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A.广泛传播了毛泽东思想 B.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C.配合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中国)。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时间正值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合了国民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虽然毛泽东思想在此时已经开始传播,但材料并未提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了毛泽东思想,且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材料所述课程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中国革命新道路通常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道路的开辟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在1924年1月,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是在国共合作实现之后,因此不能说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8.《新华日报》1938—1945年刊载了诸多塑造女英雄形象的报道,如表是相关统计。这些报道()《新华日报》刊载女英雄类别所占比例女英雄类别战斗女英雄劳动女英雄精英女英雄职业女英雄国际女英雄所占比例30%25%28%10%7%A.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B.服务于抗日救亡的诉求C.表明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D.有助于民族意识的萌发【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是1938—1945年的中国。材料中《新华日报》刊载了众多塑造女英雄形象的报道,涵盖战斗女英雄、劳动女英雄、精英女英雄、职业女英雄、国际女英雄等类别。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对这些女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报道,其目的在于服务于抗日救亡的诉求,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对女英雄形象的报道,重点在于突出女性在抗日中的贡献,而非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的报道是特定时期对抗日女性的宣扬,不能据此得出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一普遍结论,排除C项;民族意识在近代以来就已经逐渐萌发,此时的报道是为了服务抗日救亡,而非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排除D项。故选B项。9.据下图判断,这一变化()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A.确保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 B.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征C.体现改造与建设并举的路线 D.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私营商业比例下降迅速,供销社和国营经济为主体,公有制占比较大,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征,B项正确;据图片信息可知,公有制占比不断提升,确保社会主义方向,新民主主义方向说法错误,排除A项;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改造与建设并具,排除C项;苏联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以转变对外经济交往中以贸易为主和过分依赖西方市场的状况,由此,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上升。这一调整是基于()A.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B.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 D.外交活动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的背景是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中国意识到过分依赖西方市场的风险,因此调整对外经济战略,增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以适应多极化的国际环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未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且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而非中国对外贸易多元战略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外交活动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是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11.汉谟拉比给拉尔萨总督辛·伊丁那姆的一篇诏令说:“关于都尔·古尔古里城地区的土地,乌埃阿·鲁·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渡给他的。因此,尔应将此土地归还乌埃阿·鲁·巴尼。这说明古巴比伦()A.重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专制王权影响市场发展C.土地交易渗透契约精神 D.政府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古巴比伦)。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汉谟拉比认为伊阿·鲁·巴尼的土地所有权是自古就有的,因为在文书上是让渡他的。可见当时的政府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项正确;乌埃阿·鲁·巴尼并不一定是奴隶主,排除A项;汉谟拉比的诏令是对私有制的维护,并非影响了市场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案例不属于土地交易情形,排除C项。故选D项。12.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正确”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这说明()A.欧洲中世纪地图仅用于宗教宣传B.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C.欧洲中心论思想有悠久历史传统D.天主教会无视美洲新大陆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中世纪地图由神职人员绘制,耶路撒冷被放置在世界中心,反映了宗教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神权统治的地位。这种地图的布局体现了神权思想主导下对世界的理解,B项正确;欧洲中世纪地图仅用于宗教宣传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中心是以基督教兴起地为中心,而非以欧洲为中心,排除C项;此时尚未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尚未发现美洲,排除D项。故选B项。1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讴歌人性,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和享乐;18世纪部分启蒙思想家提出:“邪恶的存在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更为关注()A.理性自由 B.社会改造 C.社会正义 D.民主共和【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根据题干可知,邪恶是不良环境导致的,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根除邪恶,结合启蒙运动相关知识可知,这里的邪恶指的是专制、迷信等,而人类环境的改造指的是对社会的改造,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家对社会改造的关注,没有体现理性、自由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正义问题,排除C项;启蒙思想家虽然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比如社会契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但是材料本身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1836—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爆发宪章运动,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大罢工,德国、法国等国的工人也相继罢工。英、法、德、意等国相继建立各种地方性和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1864年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第一国际。据此可知,当时()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已失去民心 B.第一国际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C.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 D.工人开始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英、法、德、意等国相继建立各种地方性和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1864年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第一国际”可知,19世纪中期,欧洲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第一国际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排除B项;工人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但开始一词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为英国漫画家莱昂纳德·拉温·希尔创作于1919年12月漫画《桥上的豁缝》。作者所表达的主旨是()画面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翘着二郎腿,抽着香烟,背靠“关键基石:美国(KeystoneUSA)”,悠然自得。桥对面指示牌赫然写道“国际联盟的桥由美国总统设计”,而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自左往右)架起的桥,中间却有一个“关键基石”大小的豁口。A.期冀美国维护国际联盟体系 B.暗喻国际联盟前景无比黯淡C.担忧战后秩序陷入新的对抗 D.揭露美国企图主导战后安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欧洲)。漫画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背靠“关键基石:美国”,桥对面指示牌写着“国际联盟的桥由美国总统设计”,而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架起的桥中间有一个“关键基石”大小的豁口。这表明美国在国际联盟的构建中有重要地位,但是美国却没有参与到实际的构建中(桥中间有代表美国的关键基石大小的豁口),这体现出美国企图主导战后安排,却没有实际参与国际联盟的构建工作,D项正确;A选项“期望美国维护国际联盟体系”,漫画中没有体现出期望美国维护的意思,更多是对美国未参与的一种呈现,排除A项;B选项“暗喻国际联盟前景无比黯淡”,漫画主要强调美国与国际联盟构建的关系,而非直接表达国际联盟前景黯淡,排除B项;C选项“担忧战后秩序陷入新的对抗”,漫画没有体现出对战后秩序陷入对抗的担忧,主要是关于美国与国际联盟构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55分)16.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从秦到唐道路交通的变迁及变迁原因。【答案】变迁:水陆交通路线不断扩展,整体越来越密集;南北方水陆交通趋向均衡;通往异域的交通干线有较大改观。原因:唐代疆域辽阔,推行积极的边疆政策;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政府的重视,巩固政权的需要。【解析】本题是特点、背景题。时空是:秦到唐(中国)。变迁:根据图1秦朝主要交通示意图和图2唐朝主要道路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水陆交通的发展、对边疆地区交通的开发和南北交通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如:水陆交通路线不断扩展,整体越来越密集;南北方水陆交通趋向均衡;通往异域的交通干线有较大改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的发展可从政策、疆域、经济重心的变化、对外贸易、国家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唐代疆域辽阔,推行积极的边疆政策;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政府的重视,巩固政权的需要。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记中的历史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七日,晴。是晚,见中外报馆传单,知太后复垂帘。初九日,晴。寂坐楼中,览报,有严捕康长素之说。初十日,阴。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目为逆党下狱。康长素至吴淞口,为英兵轮所救,否亦被获,盖亦密旨令上海道严缉也。朝局大变。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更革大政,如变时文,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祸。十四日,微阴。闻奉旨康广仁、谭嗣同等六人,皆于是日正法。十七日,雨。览报纸,上谕宣布康有为罪状,始知有结党谋徙置太后事。盖先欲剪除太后党羽,故撰密旨,令袁世凯擒荣禄,即以新军入都移宫。袁不从,以告荣禄。荣密奏太后。太后震怒,故降旨严拿。康已遁,仅获其弟广仁及徐致靖、杨深秀、谭嗣同等七人。后徐致靖免死监禁,馀六人皆斩西市。张荫垣亦下狱,有诏戍边。二十三日,晴。晚,成七绝二首挽谭复生,录之:慷慨悲歌气若虹,志扶赤县有陈同。可怜变法须流血,莫让先生血独红。二十七日,晴。览报纸,知太后谕,自今取士,复用《四书》文,并诏各处封禁报馆,捕拿主笔者。可叹!——(清)孙宝瑄《忘山庐日记》(1)日记作者对戊戌政变有怎样认识?(2)作为历史的研究者,使用该日记研究戊戌政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认识:康有为变法改革触动守旧派利益,遭其反对;康有为参与政治斗争,为袁世凯告密所出卖,触怒慈禧,最终导致政变爆发;对维新志士持同情态度。(6分)(2)问题:日记作者并非戊戌政变亲历者,其信息来源主要来自报刊和传闻,应辨析史料来源的真实性。日记作者将戊戌政变的个人看法写在日记中,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应站在客观立场使用史料。该日记作为研究戊戌政变的史料,类型单一,应广泛搜集多种类型的史实并进行多方互证。(9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认识:根据材料“上谕宣布康有为罪状,始知有结党谋徙置太后事。盖先欲剪除太后党羽,故撰密旨,令袁世凯擒荣禄,即以新军入都移宫。袁不从,以告荣禄。荣密奏太后。太后震怒,故降旨严拿。”得出康有为变法改革触动守旧派利益,遭其反对;康有为参与政治斗争,为袁世凯告密所出卖,触怒慈禧,最终导致政变爆发;根据材料“二十三日,晴。晚,成七绝二首挽谭复生,录之:慷慨悲歌气若虹,志扶赤县有陈同。可怜变法须流血,莫让先生血独红。”得出对维新志士持同情态度。【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供的仅仅是日记,日记作者并非戊戌政变亲历者,其信息来源主要来自报刊和传闻,应辨析史料来源的真实性。日记作者将戊戌政变的个人看法写在日记中,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应站在客观立场使用史料。该日记作为研究戊戌政变的史料,类型单一,应广泛搜集多种类型的史实并进行多方互证。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包产到户争论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四川等地兴起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起全国性的争论。《人民日报》对此展开了多方位报道。1979—1980年《人民日报》记者报道、群众来信及社论摘编时间标题核心观点摘要1978年2月16日生产队有了自主权,农业必增产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起干部和群众的主动精神,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1978年5月13日昔阳调动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经验好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1979年3月15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脱离群众、不得人心。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1979年3月30日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评定奖惩的责任制,效果很好。既不改变所有制性质,也不改变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又不违背党的政策原则。1980年11月5日阳关道与独木桥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规定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应允许继续实行。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争论趋于平息。提取材料信息,以“包产到户争论·写照”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包产到户争论·写照改革开放之初,围绕要不要实行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包产到户的作用、性质等出现了激烈争论。质疑者认为“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实际干资本主义”,这反映出当时“左”的思想影响尚未彻底根除,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仍囿于姓社姓资,这样的思想阻碍改革,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者认为“责任制效果很好”“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是阳光大道”,这反映出包产到户等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干部群众对于包产到户的性质有着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响应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对包产到户的限制政策逐渐放宽乃至取消,明晰了包产到户的性质,充分体现出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之,这场争论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争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破了阻力,推动了改革深入发展。今天我们也应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解析】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后的中国。首先,提取材料信息,以“包产到户争论·写照”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其次,围绕题目进行短文撰写,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四川等地兴起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起全国性的争论”,可从争论的起源进行撰写,如:改革开放之初,围绕要不要实行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包产到户的作用、性质等出现了激烈争论;接着可依据材料整理两派的观点,根据材料“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脱离群众、不得人心。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质疑者认为“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实际干资本主义”,这反映出当时“左”的思想影响尚未彻底根除,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仍囿于姓社姓资,这样的思想阻碍改革,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起干部和群众的主动精神,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评定奖惩的责任制,效果很好。既不改变所有制性质,也不改变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又不违背党的政策原则。”“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支持者认为“责任制效果很好”“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是阳光大道”,这反映出包产到户等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干部群众对于包产到户的性质有着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然后,依据材料归纳争论的结果,根据材料“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规定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应允许继续实行。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响应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对包产到户的限制政策逐渐放宽乃至取消,明晰了包产到户的性质,充分体现出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后,回扣主题,总结提升,得出结论,这场争论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争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破了阻力,推动了改革深入发展,今天我们也应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甜蜜的生活”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所喝的一杯加了糖的下午茶的产地项目来源茶叶亚洲:中国和印度蔗糖美洲:西印度群岛及南美洲、美国南部种植园劳动力亚洲:当地居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33408:2025 EN Guida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ure inorganic substance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 医院病床使用方法
- 机械设计及其制度
-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内容
- 实训课教学设计流程图
- 电影《帕莉潭》深度解析
- 医院消毒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六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苏课新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路养护管理计划与执行报告
- 202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财务可持续性研究报告
- 6.2 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 2025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招聘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4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小学数学课标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招聘各银行笔试真题(附答案)
- (初级)小红书种草营销师认证考试真题试题(附答案)
- T/CCSAS 025-2023化工企业作业安全分析(JSA)实施指南
- MOOC 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PPT]汶川地震灾区水利水电工程震害调查及分析
- GB∕T 40802-2021 通用铸造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