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蒙学经典导读自周代到清末历史上出现过的蒙学教材不计其数据保守估计不下余种张志公传统语_第1页
第五章蒙学经典导读自周代到清末历史上出现过的蒙学教材不计其数据保守估计不下余种张志公传统语_第2页
第五章蒙学经典导读自周代到清末历史上出现过的蒙学教材不计其数据保守估计不下余种张志公传统语_第3页
第五章蒙学经典导读自周代到清末历史上出现过的蒙学教材不计其数据保守估计不下余种张志公传统语_第4页
第五章蒙学经典导读自周代到清末历史上出现过的蒙学教材不计其数据保守估计不下余种张志公传统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蒙学经典导读

自周代到清末,历史上出现过的蒙学教材不计其数,据保守估计不下2000余种。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所附《蒙学书目》,编录蒙书619种;徐勇《蒙学要义》所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初稿)》著录蒙书1300多种。

清·郭臣尧《捧腹集·村学诗》

一阵乌鸦噪晚风,诸生齐逞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

千字文完翻鉴略,百家姓毕理神童。

就中有个超群者,一日三行读大中。

传统蒙学教材历史概况:两汉魏晋南朝宋齐时期,流传最广的是《急就篇》;

梁陈隋和唐前期,以《千字文》最为风行;

唐中期及五代,除《千字文》外,多用《开蒙要训》和《太公家教》;

两宋时期,流行的蒙学读物又加上了《百家姓》和《蒙求》;

元明时期,《三字经》《小儿语》《二十四孝》《日记故事》《千家诗》和《声律启蒙》流传较广;

清代,则以《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名贤集》《龙文鞭影》较为风行。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则是自出现后一直盛行不衰!

第一节宋代以前的蒙学典籍

一、《急就篇》(《急就章》)秦代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博学篇》三本识字课本在汉代合称“三仓”。汉代人又新编了新的识字课本,计有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篇》、扬雄《训纂篇》和贾鲂《滂喜篇》。

这些识字课本仅有《急就篇》流传下来,《仓颉篇》有残简,其他都亡佚了。西汉元帝(前48~前33)黄门令史游用隶书草写而成《急就章》,后人因此命名其体为“章草”。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40年左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急就”就是“速成”的意思。

《急就篇》原书可能是用隶书写的,东汉魏晋时钟繇、索靖、卫夫人、王羲之都有写本,但都没有流传下来。

只有三国时吴国皇象的写本流传下来。唐代颜师古改正了《急就篇》流传中出现的讹误,系统整理,并精心为之作注,使这部令初学者博闻广识、开拓视野的典籍得以流传至今。

汉代重视识字教育和语文规范化,还制定了有关的奖惩政策。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学者17岁以上,经考试能“讽籀书”九千字者即可担任官职。

另一方面,官吏上书皇帝,若写了错字,就要受到惩罚。识字教育和语文规范被提升到朝廷取士准则地位,所以在汉代,史游等撰写字书,是很受尊重的。

现在通行版本《急就篇》共34章,2144字。

大致是把当时常用的单字编集起来,使之成为三言、四言、七言的韵语,(三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句句押韵)以便记诵,尽可能使每句都成话,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借此在识字过程中教给幼童一些常识。

全书正文编成三部分:一是“姓氏名字”,三言句式,包括了100多个姓氏,400多字;二是“器服百物”,七言句式,包括400多种器物,100多种动植物,60多种人体部位器官,70多种疾病和药物的名称,1100多字;三是“文学法理”,七言句式,包括官职名称和法律知识等,440多字。

开篇自序: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正文部分:1、以三言句式陈说姓名: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2、以七言句式介绍各种杂物品类:稻黍秫稷粟麻秔,饼饵麦饭甘豆羹。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

3、以七言句式介绍文学法理:官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治礼掌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

篇末用四言句式歌颂汉德: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圣贤并进,博士先生。

《急就篇》主要特点是:1.生字密度大;2.整齐押韵,便于记忆;3.知识比较丰富。

《急就篇》由于实用性强,容纳的知识量多,作识字课本兼常识课本,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它出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它所体现的自然及社会知识非常丰富,儿童通过它可以获得当时比较全面的生产及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顾炎武:“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自唐以下,其学渐微。——《日知录》二、《千字文》

1、作者与背景

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编纂。

唐·李绰《尚书故实》: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

《梁书》: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2、特点(1)四字一句,形式整齐;共250句,计1000字,字无重复(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990余个相异汉字)。(2)句子押韵,韵律和谐;(3)文字通俗,实用为主;(4)句有句义,自然流畅。每个句子都能表达一定意思,各句子之间,语义前后连贯,颇有条理。

3、内容

《千字文》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传统知识类型的各个方面。

有关天文岁时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有关上古历史的: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發)殷汤。

有关人生哲学的劝诫: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亦有优美的景物描写: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早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飖。

有关伦理道德的:盖此身发(髪),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此外,有关帝都宫殿、达官显贵、英豪功绩、名胜古迹、治国之道、处世之道等都写得颇为充分。4、历史地位和影响

《千字文》用四字韵语,文字通俗,自然流畅,适于儿童诵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之一。

宋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我国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

过去有打油诗讲私塾:

学童三五并排坐,

天地玄黄喊一年。

这是真实写照。

不仅汉民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并广为流传。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

隋唐以来,很多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欧阳询、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千字文》可以说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

影响:——“《千字文》体”唐朝以后,《千字文》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都是以1000个不重复的字,介绍历史文化知识,形成了“《千字文》体”,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唐朝僧人义净《梵语千字文》北宋侍其玮《续千文》南宋葛刚正《重续千字文》南宋胡寅《叙古千字文》元人许衡《叙古千字文》明人夏太和《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千字大人颂》明人吕裁之《吕氏千字文》明人汪义成《同文千字文》明人周履靖《初广千文》《二广千文》《三广千文》《四广千文》清人吴省兰《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清人何桂珍《训蒙千字文》清人冯京嗣《增寿千字文》清人刘增騄《演千字文》无名氏《女千字文》

还有在《千字文》基础上扩充的:《二千字文》《三千字文》《四千字文》《五千字文》《六千字文》《七千字文》《八千字文》《九千字文》

《千字文》亦为社会上诸多行业所采用,如考场试卷编号,商人帐册编号,旅店房间编号,大部头书籍编号之类皆以《千字文》字序为序。

宋真宗时,编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三、《开蒙要训》

作者不详,撰写的具体时代也难以考证。原篇已佚,在敦煌石窟藏有完整的唐代写本(在敦煌文献中,存有多种《开蒙要训》,大多是残篇,其中伯2587号最为完整,刘复从巴黎国家图书馆抄回),此外,日本也有过一本,不知是何版本。

《开蒙要训》与《千字文》的编例完全相同,也是用的四言韵语,开头说:

乾坤复载日月光明

四时来往八节相迎

春花开艳夏叶舒荣

藂林秋落松竹冬青

接下去介绍自然名物、社会名物、寝处衣饰、身体疾病、器物工具、行动操作、饮食烹调、耕作、树木、鸟兽等等。最后是:

笔砚纸墨记录文章

童蒙习学易解难忘

全书350句,1400字,跟《千字文》相比较,有几点异同:

第一,亦以识字为目的,尽量避免复字,用四言韵语;第二,所收字数比《千字文》多,涉及的方面比较广;

第三,讲伦理道德的话比《千字文》少,也更通俗,收了一些当时日用的俗语俗字,更注重实用。

第四,不如《千字文》“雅驯”,编法略显呆板。

《开蒙要训》虽不如《千字文》风行,但是也直到五代还在传抄,又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不止一本,说明它还是流行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后世产生的多种杂字书,明显都受到它的影响:

有几种识字书,与《开蒙要训》时间相近,编法也相近,有的开始叫“杂字”,有的不称“杂字”,这一类教材是后世大量“杂字”书的滥觞。

换言之,从《急就篇》下来,到南北朝隋唐,识字教材就分成两路:

一路以《千字文》领头,后来加上《三字经》《百家姓》,基本上为官府承认,编法较为雅驯。

一路以《开蒙要训》为开端,主要流行在民间,宋代以下统称“杂字”。当时农村里把杂字书作为基本的识字课本。

与《开蒙要训》先后同时的,主要有:

《要用杂字》

邹里撰,《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今有《丛书集成》本。《碎金》

在敦煌文献中,以“碎金”名书的很多。斯6024号《字宝碎金》,是保存较完好的一种,所收字分为上声、去声和入声三类。《俗务要名林》

见刘复《敦煌掇琐》(斯617、伯2609较完整),无编撰者姓名。

书分菜蔬、饮食、杂畜、舟车等19部,每部排列常用词(单音、双音都有),逐词注音,有的还有简单的释义。

就内容看,是通俗的分类词汇,做识字课本不太合适,但后来有些杂字书跟它的编法很相近。四、“上大人”

在敦煌文献中,有许多的“儿童习字”,最值得重视的是斯4106号背面的儿童习字。这份儿童习字,其主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上大人”。它的原文如下: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女小生,八九子,牛羊千,口舍□,不受大,不于申,子乙到,之夫者也。

在唐代,“上大人”是儿童初学写字的重要材料。到了宋代,这段文字演化成了“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则仅二十来字的材料,在蒙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宋元明清四朝,童蒙开笔练习写字,几乎无一例外地用的是它。明·叶盛《水东日记》:“凡乡学小童,临仿字书,皆昉于此,谓之‘描朱’。尔传我习,几遍海内。”五、《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是现存最早的格言谚语体的进行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的蒙书。《太公家教》从唐到宋曾盛行一时,又一度佚失,靠敦煌卷子才为人所知。《太公家教》以四言韵语为主,以训诫口气,讲为人处世之道:

教子之法,长令自慎。言不可失,行不可亏。

他篱莫越,他户莫窥。他嫌莫道,他事莫知。

他贫莫笑,他病莫欺。他财莫取,他色莫思。

财能害己,必须畏之。酒能败身,必须戒之。心能造恶,必须裁之。口能招祸,必须慎之。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事,必须掩之。邻有灾难,必须救之。见人打门,必须谏之。

很多句子似是当时的俗谚,其中有些一直流传下来,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贪心害己利口伤身

落网之鸟恨不高飞

吞钩之鱼恨不忍饥养女不教不如养狗

间或有其他句式掺杂其中,如: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积财千万,不如明解一经;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躯。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香饵之下,必有思钩之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力之人。

《太公家教》既吸取古书上的话,也吸取流行的格言谚语,语言通俗浅显,有的干脆用白话,明白易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再加上内容基本都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特别贴近生活,故而流传极广。

《太公家教》是从中唐到北宋初年最盛行的童蒙读本之一。十一世纪以后才逐渐被《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正因为《太公家教》“其言极浅陋鄙俚”,历代的文人都看不起它,不收藏,不著录,直至失传。六、历史掌故类——《兔园策》《蒙求》

以掌故知识为主要内容来编写蒙书,教儿童诵读、记忆,这是古代蒙学一个新的发展。用对偶押韵的句子,每句包含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

就现有材料看,这个办法萌芽于唐代的《兔园策》,创始于李翰《蒙求》,最后发展为明清以来流行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兔园册》,又称《兔园策》《兔园册府》。

据王应麟《困学纪闻》云,乃系唐代李恽(蒋王)命僚佐杜嗣先仿效应试科目的策问制成。

该书引用经史解释,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以对偶的文句分类编集,有48门、30卷。因取汉代梁孝王的兔园为名,称为《兔园策》。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说法却不一样:《兔园策》十卷,唐虞世南奉王命纂古今事为四十八门,皆偶俪之语,至五代时行于民间村野,以授学童。《新五代史》:“《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兔园册》今已不存。仅敦煌石窟残存半篇序文。《兔园册》因内容浅显,所以后来也衍变为一个汉语词语,泛指浅近的书籍。

《蒙求》:

唐人李翰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蒙求》在蒙学史上是可与《急就篇》《千字文》前后辉映,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对于此后的蒙书具有极大的影响。《蒙求》取《易·蒙》“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意思是不明白的事情,可就此而决疑。

《蒙求》用四言韵语写成,全书596句,共2384字。除了篇末四句外,每一句都是讲一个经传故事;每一句都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而前后两句又是偶句,而且,两个相偶的句子所讲的故事都是相关的,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杨震,东汉经学家,关西孔子,玄孙有杨修,十四世孙有杨坚。

丁宽,西汉经学家,从田何学《易》,学成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

孙敬,常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系头,悬之梁上。尝入市,市人见之皆曰:‘闭户先生来也。

郅都,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的酷吏,执法不畏避权贵,人称“苍鹰”。

宁成,西汉酷吏,景帝时为关都尉,出入关者云:“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

其中很多成为后来《三字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取材的来源。此外,还有一些神话故事和古代寓言: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也包括一些纯知识性的材料:

杜康造酒仓颉制字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蒙求》篇幅虽然不大,但内容非常丰富,囊括了古代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医药、占卜、民族、战争、动物、植物等多个方面,唐以前重要的典故几乎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

跟许多古代蒙书相比,《蒙求》毒素很重的东西比较少,而且取材相当宽广,思想境界相当开阔。这也许正是一些道学家不赞成它的一个原因。

《蒙求》读物始于李翰,故后世人都称之为《李氏蒙求》。

后来人们纷纷摹仿,产生了大量以“蒙求”为名的读物,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求》《十七史蒙求》《南北史蒙求》《三国蒙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