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热点三全球气候变更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更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减弱作用)。探讨发觉,自198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更,但高空云上升(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3题。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2.高空云上升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削减,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削减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削减量解析: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减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剧烈,高空云上升较明显。故选B。第3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削减;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削减,对太阳辐射量的减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削减量。故选C。答案:1.A2.B3.C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觉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终竟完全消逝。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4~6题。4.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5.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艳丽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得更多光照C.反抗冬季寒冷 D.汲取地下水分6.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缘由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削减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解析:第4题,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故选A。第5题,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艳丽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故选B。第6题,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缘由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上升,冻土层会变薄。故选C。答案:4.A5.B6.C有学者通过对西北地区21个代表站点月平均气温柔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的气候演化规律,提出了西北气候由暖干型起先向暖湿型转变的观点。下表示意依据气温及降水统计数据得出的西北地区气温柔降水距平变更。据此,完成7~9题。表1西北干旱区气温距平变更(单位:℃)项目年平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956—1960-0.3-0.40-0.20.41961—1970-0.30.20-0.3-0.81971—19800-0.10.20.2-0.31981—19900.10-0.20.10.71991—20000.40.50.10.30.9表2西北地区降水距平变更(单位:mm)项目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956—1960-7.782.1-1.9-5.5-3.71961—1970-9.520.3-6.9-0.8-3.21971—1980-2.53-4.2-1.95.70.31981—19906.433.21.5-2.01.11991—20008.441.17.0-0.61.47.西北地区增温趋势明显的两个季节是()A.春、秋季 B.秋、冬季C.夏、秋季 D.春、冬季8.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时期及该时期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季节分别是()A.1980-2000年春季B.1990-2000年春季C.1980-2000年夏季D.1990-2000年夏季9.下列对西北地区变暖变湿趋势影响描述,不行信的是()A.冬小麦返青提早、抽穗期提前、成熟期提前B.加剧病虫害的流行C.冬季降水量增多,对土壤保墒和作物越冬有利D.冬季气温上升,牧区雪灾削减,利于牲畜平安越冬解析:第7题,依据表中西北地区气温距平变更统计数据可知,距平值为正,说明平均气温上升。表中春季1991年后才有明显增温,夏季温度波动变更,秋季1971年后持续增温,冬季1981年后持续增温且增温幅度大。故西北地区增温趋势明显的两个季节是秋、冬季节,B正确,故选B。第8题,依据表中西北地区降水距平变更统计数据可知,距平值为正,说明平均降水增加,数值变更越大,说明增加最快。故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时期及该时期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季节分别是1980-2000年的夏季,C正确,故选C。第9题,西北地区变暖变湿,会使冬小麦返青提早、抽穗期提前、成熟期提前,A可信;加剧病虫害的流行,B可信;冬季降水量增多,对土壤保墒和作物越冬有利,C可信;冬季气温上升,湿度增大,牧区降雪增多,雪灾增多,不利于牲畜平安越冬,D不行信。故选D。答案:7.B8.C9.D科学家们长期在对美国西北部某山科考中发觉,该地的自然环境变更明显。下图是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北部某山拍摄到的地表状况图。据此,完成10~11题。10.1936年-2015年期间,上图所示地区地表环境变更的主要缘由是该地气候()A.变湿 B.变干C.变暖 D.变冷1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更的表述,与实际状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削减解析:第10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溶化消逝不见,说明气温上升,所以影响该地区地表环境变更的主要缘由是变暖。故本题选择C。第11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溶化,说明气温上升,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起先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