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 1古诗二首 村居 知识点(素材)_第1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 1古诗二首 村居 知识点(素材)_第2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 1古诗二首 村居 知识点(素材)_第3页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 1古诗二首 村居 知识点(素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知识点(素材)古诗二首《村居》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高鼎及其生平

高鼎生于道光八年(1828),卒于光绪六年(1880),高鼎的一生,可以说是颇为不幸的。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高坤曾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做鹾务(即盐务)司会计,后因病归家,常年卧床,母亲孙氏身体也不好,家中还有一个比他小九岁的妹妹要养活,没有余钱供他读书。他十五岁起在一家店铺学做生意,读书全靠自学和家教。十六岁父亲去世,二十一岁母亲去世,高鼎从此只得与妹妹相依为命。

高鼎一生经历的最重大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杭州,他在逃难途中被截去辫发,好在最终保住了性命,逃到宁波乡间教书为生。次年,太平军再次攻入杭州,他的妹妹和妻子林氏在逃难途中殒命。这一经历给他的内心带来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一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辫发遭人截去,自此“不得为全人”,深以为恨;二是多年来相依为命的妹妹死于战乱,此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写诗悼念亡妹,哀恸之情溢于言表,而每次提及太平天国必詈为“贼寇"(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观念,不当以“反动文人”目之)。

此后,他除了回过几次杭州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宁波教书。四十二岁那年,他娶了宁波的一个哑女鲍氏为继室,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同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榷署(掌管过境贸易的机构)的文书工作,月俸四金,自此生活才稍稍宽裕了一点。

高鼎相貌平平,不善言谈,还有高度近视(李圭《行状》称其“目露光近,读书目摩纸"),终其一生不过是个教书先生、榷署文员,最大的爱好便是写诗。这与他外祖父孙麟(1778—1856)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高鼎逝世后,留下的诗作有2715首之多。李圭约请高鼎的另一位友人金遗从中精选出1080首,编为四卷,又以文31篇附后,于光绪八年(1882)刊成印行,卷首有黄福楙《序》、金遗《序》、李圭《行状》,卷末有捐刊姓氏及李圭《跋》,这就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拙吾诗文稿》,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均有收藏,林庆彰等主编《晚清四部丛刊》第六编(台中: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2011)亦有影印。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首《村居》,就收录在《拙吾诗文稿》卷二,同题下共有四首诗,此为第三首。由于在乡村生活的时间较长,高鼎创作了不少描绘乡村生活的作品,而这一首显得尤为特别。前二句侧重写景:二月里,春草萌发,群莺乱飞,杨柳的枝条在春风吹动下轻拂堤岸,仿佛沉醉在春天的雾气中。后二句侧重写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孩童放学归来,发现时间还早,便连忙拿出纸鸢,在温煦和暖的东风中放了起来。

二主题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三重点字词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四重点句子

如果说前两句尚属平淡无奇,后两句则堪称妙笔。尤其是末句中“忙趁"

二字,既写出了孩子们迅捷麻利的动作、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唯恐大好时光从手边溜走的急切情态,又从侧面反映了春天的盎然情趣和勃勃生机,甚至还包含了一点应该珍惜美好事物的哲理意味。比起前人描写儿童的名句,诸如“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等,实在是不遑多让,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并广为传诵亦是理所应当的了。

五课外拓展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诗以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观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寥寥18字,活灵活现绘就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堪称儿童诗中的极品。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将自己小儿子敲针作钩的天真童稚活鲜鲜地描写出来,令人倍感可亲可爱。一家老小的和睦相处,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诗情画意。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拍摄下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